付費限定

★ChatGPT扮演15歲屁孩,讓父母學習如何互動(附指令說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這是篇簡短的測試,讓ChatGPT扮演愛玩手機,連吃飯也不放下手機的15歲兒子。之所以要進行這些測試與示範,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ChatGPT不是只能從事「事務性」、「技術性」的工作,也能在人際溝通、親子互動上扮演「訓練」的角色。

只要透過簡單的設定,在討論串開頭下指令給ChatGPT,它就能依照你的描述與說明,配合你的訓練需求扮演、模擬出不同樣貌的角色。

在討論串開頭複製貼上以下指令,依序分成三次輸入,你就能自己執行測試。

如果你的子女和我的指令中所描述的不同,你也能依照實際狀況修改。放心,你寫得再白話ChatGPT也看得懂。如果你希望「加強難度」,可以故意把子女描述得更機車、更難搞,以增加挑戰性。經過這樣的「角色扮演」訓練,在面對自己的小孩時,你就比較有辦法知道怎麼應對。

如果你希望訓練自己的「說服」能力,也就是用邏輯、說理的方式「講贏」小孩讓他聽話,你可以把第二段中的「你是個標準的「屁孩」,每一句話都說得很衝,每一句話都故意激怒父母。」換成「我將勸告你不要濫用手機,而你將想盡一切辦法反駁我,找盡一切理由不配合減少手機使用時間。」這樣修改之後,ChatGPT就會扮演一個愛找理由和你抬槓、辯論的小孩,讓你有機會學習如何「說服」他。

修改設定的方式有很多種,只要ChatGPT看得懂就可以,寫得越精準、越詳細,ChatGPT就能模擬得越逼真。其中有很多「眉角」無法三言兩語說清楚,更有許多牽涉到心理學、教育理論、人際溝通等「專業能力」。這也就是專業人士存在的意義囉!

換句話說,以後會有「ChatGPT使用顧問」這個行業出現,專門提供修改、客製化指令串的服務。在和有需求的個案會談後提供「客製化」指令,讓個案帶回家自己使用、進行訓練。就以本文所示範的訓練內容,顧問要做的就是和父母會談,了解子女的互動方式、說話習慣,以及父母希望訓練自己哪一方面能力(比如耐心、邏輯、口才等),再寫出適合的指令。


複製貼上第一段指令,按下Enter,ChatGPT會回答「我理解了」。

接著複製貼上第二段指令,按下Enter,ChatGPT會回答「我理解了」。

最後複製貼上第三段指令,按下Enter,ChatGPT會回答「什麼事?」,你就可以開始和他(所模擬的小孩)對話,進行訓練。


***********************************

????????????????????????????????

????????????????????????????????

***********************************

????????????????????????????????

????????????????????????????????

***********************************

????????????????????????????????

????????????????????????????????

***********************************

以下是我的測試,第一部份是媽媽,第二部份是爸爸。我實在想不到要和屁孩說什麼,請有興趣的朋友用自己的話測試看看吧!

(附圖皆截圖自ChatGPT)

***********************************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25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49會員
1.1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20多年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AI運用、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5/04/13
日前一篇有關「AI聊天機器人」的新聞報導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女網友在《Dcard》上述說自己的困擾,原因是男友使用ChatGPT生成「虛擬女友」陪他聊天,並且進行擦邊球的情愛互動。 底下網友的留言、回應、建議十分踴躍,遺憾的是依舊落入我反覆提醒的窠臼:過猶不及。要不就是過度低估AI的威力。
Thumbnail
2025/04/13
日前一篇有關「AI聊天機器人」的新聞報導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女網友在《Dcard》上述說自己的困擾,原因是男友使用ChatGPT生成「虛擬女友」陪他聊天,並且進行擦邊球的情愛互動。 底下網友的留言、回應、建議十分踴躍,遺憾的是依舊落入我反覆提醒的窠臼:過猶不及。要不就是過度低估AI的威力。
Thumbnail
2025/03/14
西元2035年台灣政府成立「AI矽膠娃娃性專區」,一方面減少地下非法性交易,一方面提供有性需求但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滿足的男性前來消費,希望藉此減少社會問題、並增加國家稅收。 本文第一部分是探討「AI矽膠娃娃性專區」的文章,第二部分是AI扮演「AI矽膠娃娃性工作者」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Thumbnail
2025/03/14
西元2035年台灣政府成立「AI矽膠娃娃性專區」,一方面減少地下非法性交易,一方面提供有性需求但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滿足的男性前來消費,希望藉此減少社會問題、並增加國家稅收。 本文第一部分是探討「AI矽膠娃娃性專區」的文章,第二部分是AI扮演「AI矽膠娃娃性工作者」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Thumbnail
2025/03/05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由於閱讀這篇臉書po文有感而發:某社團成員發表的美女圖被刪除,理由是「物化女性」與「性暗示」,但是他認為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意圖,因而表達強烈不滿,於是社團管理員藉這則貼文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過本文的重點是展示AI聊天機器人的功力,因為以下全文3000字是「Grok」寫出來的文章!
Thumbnail
2025/03/05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由於閱讀這篇臉書po文有感而發:某社團成員發表的美女圖被刪除,理由是「物化女性」與「性暗示」,但是他認為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意圖,因而表達強烈不滿,於是社團管理員藉這則貼文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過本文的重點是展示AI聊天機器人的功力,因為以下全文3000字是「Grok」寫出來的文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真正的家教是了解不是誤解;是循循引導而不是強勢指導。
Thumbnail
真正的家教是了解不是誤解;是循循引導而不是強勢指導。
Thumbnail
ChatGPT是一個基於GPT-4架構的強大語言模型,能夠協助現場端各級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提升。特別針對幼兒園教師,ChatGPT提供了多種實用建議與資源。 前言 首先,ChatGPT可以為幼兒園教師提供各種課程設計和活動靈感,讓他們能夠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求進行創意教學。
Thumbnail
ChatGPT是一個基於GPT-4架構的強大語言模型,能夠協助現場端各級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提升。特別針對幼兒園教師,ChatGPT提供了多種實用建議與資源。 前言 首先,ChatGPT可以為幼兒園教師提供各種課程設計和活動靈感,讓他們能夠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求進行創意教學。
Thumbnail
以前的家庭教育常常使用罵孩子的方式來管教,但現在的家長們知道,用溝通的方式會更有效........................
Thumbnail
以前的家庭教育常常使用罵孩子的方式來管教,但現在的家長們知道,用溝通的方式會更有效........................
Thumbnail
生命是一個獨立個體 小孩出生到現在,轉眼間他已經4歲半,從3歲半上幼兒園小班到現在已經放暑假,他已經開始會問媽咪許多的問題,例如:公車為什麼可以載那麼多人?電梯的門為什麼一定要關起來?小腦袋瓜總是冒出很多的想法,有時候真的很懷念他是嬰兒的日子,不會講話總是一臉笑咪咪的看著我。 這兩種卡通差別如下:
Thumbnail
生命是一個獨立個體 小孩出生到現在,轉眼間他已經4歲半,從3歲半上幼兒園小班到現在已經放暑假,他已經開始會問媽咪許多的問題,例如:公車為什麼可以載那麼多人?電梯的門為什麼一定要關起來?小腦袋瓜總是冒出很多的想法,有時候真的很懷念他是嬰兒的日子,不會講話總是一臉笑咪咪的看著我。 這兩種卡通差別如下:
Thumbnail
#談管教 #管教 #程式碼 #需要更新 電腦需要常常更新程式碼,才能防止錯誤或者當機,其實孩子也需要。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不過更正確地來說,我們更新的是孩子的判斷能力,因為孩子會長大,不能一直用同一個標準,不然就會出問題。然而,現實狀況是,我
Thumbnail
#談管教 #管教 #程式碼 #需要更新 電腦需要常常更新程式碼,才能防止錯誤或者當機,其實孩子也需要。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不過更正確地來說,我們更新的是孩子的判斷能力,因為孩子會長大,不能一直用同一個標準,不然就會出問題。然而,現實狀況是,我
Thumbnail
PAC模型 P代表Parent (父母) A代表Adult(成人) C代表Child(兒童) 這是三種說話的方式,簡單的舉例來說,#父母 的說話方式就是命令、訓斥和挑剔。「你要...」「你應該...」「你怎麼那麼...」 而#成人 的說話方式則是就事論事,客觀說明,像是「因為...,所以我認為」「
Thumbnail
PAC模型 P代表Parent (父母) A代表Adult(成人) C代表Child(兒童) 這是三種說話的方式,簡單的舉例來說,#父母 的說話方式就是命令、訓斥和挑剔。「你要...」「你應該...」「你怎麼那麼...」 而#成人 的說話方式則是就事論事,客觀說明,像是「因為...,所以我認為」「
Thumbnail
The Climate Reality Project on Unsplash 以現在的教育或是教養來說——然後搭配「自身的優勢」,再加上「個體合理」這樣的組合套餐之下的整體教養方針,說來也沒有多「划算」。就像速食店的超值全餐,主餐加上副餐的搭配之下,主餐總是顯得特別昂貴,副餐的價值少得可憐,所以
Thumbnail
The Climate Reality Project on Unsplash 以現在的教育或是教養來說——然後搭配「自身的優勢」,再加上「個體合理」這樣的組合套餐之下的整體教養方針,說來也沒有多「划算」。就像速食店的超值全餐,主餐加上副餐的搭配之下,主餐總是顯得特別昂貴,副餐的價值少得可憐,所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