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姊還是姨?

2023/03/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遲來的祝福,婦女節也好,女神節或女王節也好,真正的平權不在口號,而是思維及作為。
昨天是三八婦女節,一早就收到很多Line的祝福,有人抬槓說婦女節是男人為女人訂的節日,有貶低女性的意味。因為,為何沒有男人節?因此,女人說,婦女節應該改為女神節或女王節。
女神也好女王也罷,我一向對性別議題並未特別關注。成熟的社會,除了性別,也應考量年齡、國籍、種族、宗教、肢障、物種、路權等等的平權。
如何消彌歧視,提供對等的機會及待遇,讓大家都能在公平、公正及公開的環境下生存,也許才是更值得討論且長期關注的議題。一旦普羅大眾擁有平權觀念,就不必再分男女老幼或遠近親疏的平權,對吧!
話說的如此高調,但三八那天我不開心。
昨天下午,走進一個小店買東西,櫃台的小女生竟然對著我喊:「阿姨!」
雖然我面帶微笑,心裡一直嘀咕著:阿姨!阿姨!阿姨!
心想:喂!沒禮貌的小女孩,怎麼叫我阿姨?!
但,那年紀看來只有20的小女孩,當我姪甥輩綽綽有餘,不叫我「阿姨」,難不成叫我「大嬸」或「阿婆」?
我知道問題所在,都是格友及馬特市的市友害的,誰叫大家都叫我「天使姊」,一旦老太太習慣被稱「姊」,突然升格成「姨」,就是「袂爽」(台語,不爽)。
除了姊和姨,通常女姓朋友們還會被稱為:小姐、太太、夫人或女士,在大陸還有:姑娘及大嬸等等。
年輕時,我喜歡被稱為「小姐」。一想到小姐,就會想到「穿著Prada的惡魔」裡的Andy,足蹬高跟鞋,穿著洋裝或套裝,八面玲瓏又十項全能。「小姐」這稱謂可長可久,猶記母親到了7-80歲,與她以前的同事仍互稱某某小姐,雖有著些許的距離,但又有著深遠的共事情誼。
但在大陸旅遊或參訪時,「小姐」的稱謂讓我踢到鐵板;這些「小姐」不僅口氣很差,還賞我很多的衛生眼珠。本想這些女人怎麼這麼粗魯無禮,當知道「小姐」的特殊含意後,入境問俗,速速改稱「姑娘」或「服務員」,以免涮羊肉被吐口水。
「太太」原本是對官夫人或已婚婦人的尊稱,也用在僕人對女主人。台灣的外籍照顧員常稱支付薪水的女主人為「太太」。在市場買菜,有些菜販也會喊妳「太太」,不過,這稱謂越來越少在市場聽到,聰明的生意人開始沾親帶故地喊「大姊」或「姊仔」(台語)。
一群女人一起,如未親近到互喊名字時,就互稱是某太太。但,當妳被稱為某太太時,為何不能名正言順地用自己的姓,得用丈夫的姓?因此,我不喜歡這個稱謂,它是個附屬品。
我也討厭被稱為「夫人」,幸好這麼高貴典雅又造作的稱謂已經很少被用到,加上我家老公絕少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面,也沒機會被介紹為某夫人(又是一個附屬品)。
至於「女士」適用在正式場合,也適用於成年女人任何年齡或婚姻狀況,是個四平八穩但有距離的稱謂。
以前參加正式場合,我有個響叮噹可以充場面的稱謂,很少用到「女士」。退休後稱謂還諸天地,如被暱稱為「老師」,很開心,如被尊稱「女士」或在全為女性的場合被親膩地稱為「姊妹」都是我莫大的榮幸。
前一陣子看到一篇退休校長的文章,提到她退休不久後參加一個正式活動被司儀逕稱為「女士」。因她已習慣被稱為「校長」,心裡很不是滋味,檢討自己是否得失心太重或過於計較名利。
我告訴她,這是司儀的失禮,並非她的問題。一個得體的司儀,應該介紹她是「某某學校前校長XXX女士」而非「XXX女士」,因為她對教育的貢獻,不容因退休而被抹滅。
遲來的祝福,婦女節也好,女神節或女王節也好,真正的平權不在口號,而是思維及作為。
5.3K會員
228內容數
這裡不做美髮不修指甲,開房間只做明的,不做暗的。朋友不嫌多,讀者不嫌少,無腦老嫗發發牢騷,大家隨意走走看看,坐坐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