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文化筆記】《驚聲尖叫VI》別再問了,這就是我最愛的恐怖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看完《驚聲尖叫 VI》,下一次鬼臉再問我:

What is your favorite scary movie?

我就知道怎麼回答了。(希望我活得下來)

raw-image
本篇包含「砍殺片」的歷史與介紹
以及《驚聲尖叫VI》影評
會稍微討論劇情
但不包含結局雷
*本篇所有截圖都來自官方預告


前情提要

《驚聲尖叫》第一部於1996年上映,整個系列比我大一歲。

自我從國中時在電視上看了第一集後,我就懂了。

加上我媽辛苦懷胎的十個月,我完全就是為了這個系列而生的驚聲尖叫寶寶。

其他人只是龍年寶寶、虎年寶寶或民國100年寶寶,有夠普通。

raw-image

由於該系列的靈魂人物,導演衛斯克萊文於2015年去世,執導筒接棒給兩位新生代導演:馬特貝蒂內利奧爾平和泰勒吉列特。在此之前,兩人最著名的作品為《弒婚遊戲》,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會十分佩服兩位導演在題材創新與劇情翻轉方面的膽大包天。

raw-image

更早的時候人們崇拜希區考克、喬治羅密歐、約翰卡本特,全都來自於他們對於題材的嶄新嘗試,電影作為僅存在百餘年的年輕藝術體裁,本就該是充滿無限可能的載體,所有的框架與局限,都是製作者畫地自限。

不如其他現代優秀鬼片的風格(《仲夏靨》或《厲陰宅》前期的作品等),會刻意營造讓人細思極恐的驚悚,本片導演雙人組的風格較為輕快寫實,每每用大破大立的劇情設計吸人眼球,無論從原因或結果來看,他們無疑是承接第一集《驚聲尖叫》幽默諷刺的不二人選(應該說是唯二人選,自己挑自己語病)。

raw-image

本集《驚聲尖叫 VI》直接延續了去年的第五部作品,從標題的設計上來看,他們刻意隱藏的續集數的序號,讓系列作的5、6非常不明顯,絕對是兩位導演不太想製作續集的內心掙扎(但他們真的做得超級好)。



作為後設恐怖電影

講到《驚聲尖叫》系列時,一般觀眾第一時間想到的通常不是鬼臉殺手大開殺戒的砍殺電影,而是台灣片名翻譯得和《驚聲尖叫》非常相似的《驚聲尖笑》。

raw-image

隨便滑個情報,就會看到酸驚聲尖叫又出續集的無聊網友,說驚聲尖「笑」比較有趣,完全是外行中的外行。

由於《驚聲尖笑》裡頭大量的無厘頭幽默以及對於各種鬼片的惡搞太過使人印象深刻,加上普通觀眾喜歡的腥羶色,導致觀眾大多不太記得《驚聲尖叫》的故事本質其實也是解構同類型電影敘事手法的「後設恐怖電影」。

意即在《驚聲尖叫》的故事中,陷入鬼臉殺手追殺的角色們,其實早就看過《月光光心慌慌》、《半夜鬼上床》、《十三號星期五》與《德州電鋸殺人狂》等砍殺電影,甚至會在故事中吐槽某些自尋死路的行徑,並且透過以上電影的公式尋找存活的方法。

讓我們將時間推回1996年,當時好萊塢已有一卡車砍殺電影,觀眾們抱怨恐怖片的公式化、換湯不換藥,審美疲乏,哀嘆著恐怖片已死時,《驚聲尖叫1996》出現了。

raw-image

導演同時振興了頹靡的砍殺片市場,為一個被各式B級片輪番轟炸的「砍殺類型」注入一劑強心針,片中解構了「黑人第一個死」、「不要落單」或是「別做愛」等砍殺片常見的公式,進行解構與翻轉,先前《驚聲尖叫》的三部續作分別解構了續集魔咒(第二集)、三部曲規則(第三集)以及次世代續作公式(第四集)。

到了本系列第五部作品,片名直接拿掉了集數序號,以跟首集一模一樣的《驚聲尖叫(Scream)》作為片名,片名的設定直接對應當今好萊塢常見的重啟/軟重啟/精神續作等現象,舊IP的再製曾出不窮,對於缺乏原創性的電影產業提出挑戰。

作為解構、嘲諷、吐槽其他電影的作品,及格的標準絕對比其他作品高上許多。試想一部解構敘事手法、嘲笑舊有公式、吐槽電影老哏卻拍出老套的公式化劇情,同時像氣憤的巨嬰大聲哭鬧,卻提不出任何有建設性的解方,是多麼可笑的一件事。

可喜可賀的是,《驚聲尖叫》於2022和2023的兩部新作,總算脫離了234集徘徊在及格邊緣的窘境,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在眾多舊有IP不斷重製翻拍成新世代版本的年代,作為「後設恐怖電影」的《驚聲尖叫》新世代版本達到如同1996年首集的高度,甚至超越了它。



《驚聲尖叫 VI》的故事是什麼?

故事講述前一集的角色們,塔拉與其他倖存者,前往紐約念大學,姊姊珊曼莎跟著她一起到了陌生的大城市,夢魘隨之而來。

更強大更神出鬼沒的鬼臉現身在大城市中,挑戰以往鬼臉總在陰暗小徑、荒山野嶺等人煙罕至之處,等人落單後擊殺的公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又一場在超商、地鐵或大街上的血腥屠殺。

呼應了宣傳語「在幾萬人的大城市裡,沒人能夠聽到你的尖叫」,這次的鬼臉殺手更加血腥殘暴,更加難以猜測。

raw-image


《驚聲尖叫 VI》的表現如何?

導演雙人組解開封印

升級、強化、翻轉公式,是本片最大的特色。

本片的開場非常精彩,第一個受害者被殺死以後,通常就是特寫鬼臉殺手的面具,隨後殺手劃下一刀,映出本集片名。

這一集從開場戲就告訴觀眾:「拿穩你的爆米花,我們要顛覆你的所有想像。」

觀賞前作《驚聲尖叫》(2022)時,我不時會感受到,導演雙人組對於承接半重啟的經典系列、接下《驚聲尖叫》時隔續作的執導筒這回事,還有著些許顧慮。

無論是對續集疲乏的影迷們,或是(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很喜歡)等著系列作翻船的嗜血大眾,或是他們如此熱愛這個系列的靈魂,無疑讓他們在上一部《驚聲尖叫》顯得如履薄冰。

上一集的大獲全勝,讓他們在第六集電影中,得以開啟了萬花筒寫輪眼(上一集只有寫輪眼)。

raw-image

續集當道的年代,加上短影音、網路謀論以及主角心理健康等問題,通過導演雙人組之手,《驚聲尖叫 VI》成為一部不可多得得神作,不僅致敬了自己的系列、不僅致敬了20世紀至今的砍殺電影、不僅解構了恐怖片這個類型。

《驚聲尖叫 VI》企圖包山包海,成為流行文化的教科書,成為能總結過去十年影視發展的影迷聖經。

從結果來說,本片成功的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不只是砍殺電影中的佼佼者,更是當代電影的巔峰之作,堪稱新時代的《大國民》(請電影系的同學不要揍我,要排很久)。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也很熱鬧

本片深知現代人對於任何電影的標準,就是不可以無聊,就算觀眾從來沒有看過任何恐怖片,是一個關注任何主流電影系列的白紙,本片明快的節奏,演技到位的主角群,一場接一場的追逐戲碼,每每殺到開腸破肚的壓迫感,都可以讓不理解片中彩蛋的一般觀眾,獲得良好的觀影體驗。

但我不推薦這部作品作為新觀眾的第一部砍殺片,一開始就吃滿漢全席,之後再看其他電影,都會像超商聯名網紅的飯糰一樣寒酸。

對於熟捻本系列以及流行文化的觀眾,整部電影滿滿地埋藏著導演給影迷的訊息,他們能透過幾個鏡頭,告訴我們他們記得自己對角色的設定,例如塔拉緊張時使用氣喘的吸入器,與曖昧對象聊天後小鹿亂撞倒在床上時,帶到她手掌曾被利刃刺穿的傷疤。

導演透過這些鏡頭,一再告訴影迷「我都記得,請你們放心把喜愛的角色交給我」。

別以為忠於前作設定很容易,元老角色杜威跛腳的設定,曾經在第四集中被導演忘記,但前四集明明是同一個導演,看著杜威健步如飛,我差點說出衛斯克萊文死有餘辜這種話(抱歉了魏斯克,我是超不理性粉絲)。

元老角色讓出空間

本片唯一回歸的三巨頭,只有記者蓋兒魏勒絲,前幾作的女主角席妮的演員因為片酬談不攏而選擇辭演,警長杜威則是直接讓出空間從天上出去了(演員沒死死的是角色,大家放心)。

raw-image

我看完整個第六集,我會覺得其實席妮未能回歸,或許不是電影公司對演員的苛刻,而是導演對於元老角色的安排,他們並沒有打算繼續說元老角色的故事,蓋兒就算回歸,戲份也沒有特別多,反而回歸擔任調查要角的可碧還擁有更多戲份。

raw-image

我看得出來他們完完全全朝向「如何說一個好看故事」的方向去努力,無論是不是開篇元老,所有不能讓電影變得更好看的角色,全部都得讓開。

劇本上,他們也沒有迴避席妮的缺席,反而直接了當的給出了極具說服力的理由,我相信幾乎所有系列粉絲都能理解。

改朝換代並不是問題,讓影迷覺得「我愛的角色被取代了」才是,導演勇敢地在舊系列說新的故事,同時給出貫穿整部片,有關鬼臉面具歷史的故事主軸,是全片我最佩服的地方。

raw-image



峰迴路轉,真正能夠「猜」兇手的電影

有很多猜兇手的電影,其實並不會給你真正的線索,就只是單純殺殺殺殺然後最後十分鐘揭露兇手的無腦砍殺片。

本片從一開始就給予大量的線索,給予觀眾實質的參與感,到了兇手揭開面具時,如果有戲院願意在這一個點按下暫停,請觀眾輪流上來分享想法,我相信每個有認真觀看的觀眾,都可以說出自己的一套理論。

不過以本片的精彩程度,兇手揭露的部分反而有一點點無力,並不是真相太糟糕,是其他鋪陳的部分太精彩,我捨不得曲終人散。


關注殺戮的後果,(盡可能)合乎邏輯

本片的一大主軸,是第一集兇手女兒珊曼莎(塔拉的姊姊)的心理狀態,同時由於他被起底是多年前伍茲伯勒謀殺案兇手比利(前五部曲女主角席妮的男友)的兒子,網路上的網友開始以各種惡意迷因與陰謀論,侃侃而談珊曼莎其實才是鬼臉殺手,只是嫁禍給男友。

raw-image

如果有在看一些社會新聞,或是揭開謎案的紀錄片,很容易就會聽到「那個女兒失蹤的爸爸才是兇手吧」的這種言論,無論發語者起因是害怕、擔心或是本來他就是一個會說出這種話的糟糕垃圾,如此寫實的設定加入電影,也讓本片多了一層驚悚的真實感。

「後事實」、「網路法官」、「鍵盤殺人」與「崇拜殺人魔而成為模仿犯」等議題的探討,

深入現代人的生活,就算不夠新穎,沒有討論到這一塊,電影就不完整了。

這一層外部的懷疑當然不夠作為本片的核心衝突,珊曼莎「發現自己覺得殺人很爽」的內在衝突,以及無法處理內心創傷,對妹妹塔拉過度保護的親情議題,都是使本片角色更為立體的關鍵。

無論怎麼樣宏大的故事,角色間關係的處理,絕對是重中之重,本片的真主角珊曼莎完成了一趟貫穿兩部作品的角色旅途,精準到位。


比較沒那麼好的部分

其餘新增的角色,導演深知觀眾並不會太在乎他們,因此在劇情上做出了取捨,其中幾個大學同學只作為工具,不需要太認真,本片的主角已經太多了。

另外,雖說是解構公式,還是有一兩個「明顯是角色太笨」才會發生的意外橋段,不過程度和篇幅都很少,並不太影響這部電影的優秀。

『結論』

去年看完了《驚聲尖叫》(2022)後,我寫了以下這段話:


到了2022年,我們已經擁有許多經典IP的續集、重啟或是精神續作,這些作品往往被視為好萊塢缺乏原創性的原兇。

但對我而言,舊有IP的重製絕非扼殺原創性的兇手,真正的兇手是那些不明白系列精神、只為了賺錢一再消費觀眾情懷的製作者。

《驚聲尖叫》的存在,既是自身系列精神的延續,亦是當代媒體文化的一種解構,但願今後每次殺手再戴上鬼臉面具時,目的都不只是提供更多的屍體,而是對於下一波文化風潮的再思考。


2023年的今日,我可以大膽地說,《驚聲尖叫 VI》做到了,甚至比前一集更好。

下次我再接起電話,聽著電話那一頭的人用變聲器問我

What is your favorite scary movie?

時,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告訴他答案,並且對片中的彩蛋如數家珍。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眼惡魔的侍奉者的沙龍
13會員
13內容數
「當我覺得電影難看的時候,不是電影不好,是我不好。」沒人贊助的情況下每週都進電影院看好幾部電影,每一部我都可以隨便罵;除了愛情電影,驚悚片、鬼片、動作冒險跟黑色幽默的喜劇都愛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電影,只有適合你的電影,用【貓罐頭】快速開罐,用【煎魚】細細品嚐電影與社會文化交織的深入觀察。
2023/09/21
這是一部不看可惜 看了會很傷心(好的傷心)的電影
Thumbnail
2023/09/21
這是一部不看可惜 看了會很傷心(好的傷心)的電影
Thumbnail
2023/05/05
媽媽愛你愛到死,要死一起死。 母親節,帶你媽媽來看吧!你媽有可能會跟你斷絕關係。
Thumbnail
2023/05/05
媽媽愛你愛到死,要死一起死。 母親節,帶你媽媽來看吧!你媽有可能會跟你斷絕關係。
Thumbnail
2023/05/04
台灣的海報就是《捍衛4任務》,我的縮圖把基努的頭切掉了 以免他被仇家爆頭
Thumbnail
2023/05/04
台灣的海報就是《捍衛4任務》,我的縮圖把基努的頭切掉了 以免他被仇家爆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媽媽愛你愛到死,要死一起死。 母親節,帶你媽媽來看吧!你媽有可能會跟你斷絕關係。
Thumbnail
媽媽愛你愛到死,要死一起死。 母親節,帶你媽媽來看吧!你媽有可能會跟你斷絕關係。
Thumbnail
可以推薦的好看電影實在太多 因為2023還沒結束,只能推薦2023之前的 我覺得當專業影評人很難,真的佩服 運鏡、剪接、畫面藝術美感、演技....有時候光是看字幕就來不及看演技細節 所以我會記得的,都是留下很強烈的記憶點 1.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這一部電影的劇情細節我已經忘了,但為什麼
Thumbnail
可以推薦的好看電影實在太多 因為2023還沒結束,只能推薦2023之前的 我覺得當專業影評人很難,真的佩服 運鏡、剪接、畫面藝術美感、演技....有時候光是看字幕就來不及看演技細節 所以我會記得的,都是留下很強烈的記憶點 1.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這一部電影的劇情細節我已經忘了,但為什麼
Thumbnail
跨越類型的時代經典, 幽默諷刺的天才之作, 堪稱恐怖片界的《大國民》。 (電影系的人不要打我,要排很久)
Thumbnail
跨越類型的時代經典, 幽默諷刺的天才之作, 堪稱恐怖片界的《大國民》。 (電影系的人不要打我,要排很久)
Thumbnail
跟我一樣不敢自己看恐怖片的朋友們舉手🙋‍♀️藉著萬聖節讓自己看一些平常不會看的恐怖片,再分享給大家(別問我為什麼這個企劃不在七月做...QAQ),也挑戰獨自看恐怖片來練膽,恩...雖然還是只敢在白天或咖啡店 稍微整理一下評價和心得,如此一來各位今年萬聖節週末不愁沒片看啦!
Thumbnail
跟我一樣不敢自己看恐怖片的朋友們舉手🙋‍♀️藉著萬聖節讓自己看一些平常不會看的恐怖片,再分享給大家(別問我為什麼這個企劃不在七月做...QAQ),也挑戰獨自看恐怖片來練膽,恩...雖然還是只敢在白天或咖啡店 稍微整理一下評價和心得,如此一來各位今年萬聖節週末不愁沒片看啦!
Thumbnail
方格子發佈SEO有獎徵文「我的必推影劇清單」,想著我剛好寫到一篇我最愛的電影「紅磨坊」便想著來投稿看看好了!順便分享我觀影劇的怪癖!
Thumbnail
方格子發佈SEO有獎徵文「我的必推影劇清單」,想著我剛好寫到一篇我最愛的電影「紅磨坊」便想著來投稿看看好了!順便分享我觀影劇的怪癖!
Thumbnail
2021年度十大統整,2021受到疫情影響,但仍然看了許多不同電影,這次將透過簡單帶過的方式向大家分享我的十大電影。
Thumbnail
2021年度十大統整,2021受到疫情影響,但仍然看了許多不同電影,這次將透過簡單帶過的方式向大家分享我的十大電影。
Thumbnail
《驚聲尖叫》絕對是砍殺電影的代表作之一,沒看過也絕對對鬼面殺手的面具有印象,不過正因為是砍殺電影代表,也正和他的好夥伴們傑森、麥可、佛萊迪走向相同的道路,他們皆面臨難以再創首集巔峰,且遭批套路不斷重複的窘境,不過這幾年陸續有經典砍殺系列回歸螢幕,而其表現雖仍不及首集但皆仍有不錯的口碑,《驚聲尖叫》這
Thumbnail
《驚聲尖叫》絕對是砍殺電影的代表作之一,沒看過也絕對對鬼面殺手的面具有印象,不過正因為是砍殺電影代表,也正和他的好夥伴們傑森、麥可、佛萊迪走向相同的道路,他們皆面臨難以再創首集巔峰,且遭批套路不斷重複的窘境,不過這幾年陸續有經典砍殺系列回歸螢幕,而其表現雖仍不及首集但皆仍有不錯的口碑,《驚聲尖叫》這
Thumbnail
尖叫電影傳奇的最新作品本月向觀眾展示。粉絲什麼時候才能在家看最新的恐怖片? 如何觀看尖叫 2022 什麼時候尖叫 2022 將在流媒體上發布 在哪裡可以在線觀看其他尖叫電影
Thumbnail
尖叫電影傳奇的最新作品本月向觀眾展示。粉絲什麼時候才能在家看最新的恐怖片? 如何觀看尖叫 2022 什麼時候尖叫 2022 將在流媒體上發布 在哪裡可以在線觀看其他尖叫電影
Thumbnail
喜劇片是為了讓觀眾發笑,恐怖片呢? 要讓觀眾尖叫!哪一部片子是有史以來,觀眾在電影院尖叫最大聲的? 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執導的《驚魂記》。   我有問題想問希區考克。《驚魂記》裡...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Thumbnail
喜劇片是為了讓觀眾發笑,恐怖片呢? 要讓觀眾尖叫!哪一部片子是有史以來,觀眾在電影院尖叫最大聲的? 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執導的《驚魂記》。   我有問題想問希區考克。《驚魂記》裡... -追蹤、訂閱《郝廣才 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周四更新,每月8篇文章。
Thumbnail
驚悚是“倒吸氣”,恐怖則是“叫出聲”,——顯然,人是沒有辦法在倒吸氣的同時叫出聲的,當然前者可以是後者的準備動作。用一個譬喻來概括驚悚電影:沒有驚悚意味的電影就像秋日暖陽下微風輕拂的樹林,驚悚電影則是你在這個樹林裡找到了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然後隔著相同的距離,又找到了第三片,你正往第四片的方向走去。
Thumbnail
驚悚是“倒吸氣”,恐怖則是“叫出聲”,——顯然,人是沒有辦法在倒吸氣的同時叫出聲的,當然前者可以是後者的準備動作。用一個譬喻來概括驚悚電影:沒有驚悚意味的電影就像秋日暖陽下微風輕拂的樹林,驚悚電影則是你在這個樹林裡找到了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然後隔著相同的距離,又找到了第三片,你正往第四片的方向走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