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閱讀隨筆

2023/03/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受到《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月讀術》的啟發,最近在實施「持續閱讀」計畫。保持每天都會碰書,不要像之前一樣「時而碰,時而不碰」,一本書拖拖拉拉要好幾天才看完。
《快》中提到:一本書拖拖拉拉太多天才看完,只會讓人看完之後仍搞不清楚整本書在說什麼,就好比一首歌,放慢速度反而聽不清楚是哪首歌的旋律,所以比起慢慢看,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密度,反而更可以看出整本書的全貌。
有關這點我非常深以為然。所以這陣子我有刻意縮短讀完一本書的時程,讓一本書可以在幾天之內就讀畢。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每天閱讀變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然後也因為持續的輸入,會不斷跑出想輸出的東西,間接推進了我的「持續寫作」,也有種雙重提升的心曠神怡。
然後今天想說的是,雖然我是受了《快》的激勵,才有如此的習慣改變,但也不想因為是「始於此書」就「盡信此書」。因為這段時間,就我自己親自讀書的體會,還是體會到了一些跟《快》中內容不太一樣的東西。
比方說,書中提到:
故事情節類的書籍(如小說),屬於無須快速閱讀的書籍;
思想概念類的書籍(如蝴蝶效應),屬於可快速閱讀的書籍。
我覺得《快》作者提的「快速閱讀」應該是指「可以跳讀」的概念。
小說因為有情節,跳讀會使劇情不連貴,所以是無須快速閱讀的書(慢讀);
蝴蝶效應因為是將概念分成各個小單元,所以是可擇優而讀的跳讀書(快讀)。
如果不是以跳讀概念,只是單純以速度來區分「快讀」和「慢讀」的話,我的體會恰恰跟《快》作者相反。
故事情節類的書,可快讀。因為就像看電影,劇情緊湊,才能身歷其境,所以不要停歇的就讓敘述一頁一頁的翻篇,才能沈浸到故事之中;
思想概念類的書,要慢讀。因為都是顛覆思維的新概念,要細品才能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囫圇吞棗很容易流於「只是看過了」。
其實都是一些鑽牛角尖的東西。
但我覺得既然我都要以《快》書的內容,當作基礎的去發展一套自己的閱讀習慣,反覆思辨裡面的概念,更可以幫助我把整個習慣確立下來。知道這個變化,是由哪個概念變形而來,可以讓我確定我仍在對的航向,只是做了一些校調。心裡是踏實的。
一點小小的生活總結。
持續寫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貓跟著我
有貓跟著我
我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文采,而是因為我有感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