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面對事情可以決定自己要面對的態度。~出自《鼴鼠、小男孩、狐狸與飛馬》
最近揀回一位大學同學,約末24年沒有見面。2023是非常幸運的一年,for北一女或建中30重聚的同學們,因為你很難想像前三年口罩和線上重逢的學姊們是怎麼完成這麼神聖的事情。15到18歲的人生相遇,是不得了的事情,不論就個人或是宇宙而言。
我的大兒子也剛完成學測與個人申請一階,我對於他可以理直氣壯地選擇人文社會,而非"鐵飯碗"理工科系就讀,感到十分羨慕,還有男孩子的18歲踏入大學門那一刻,騎摩托車、交女朋友、打工、經濟上自立,都讓人無比羨慕。如果讀到了自己很喜歡的學科,在社團認識很棒的朋友(通常是一生摯友),這四年就更值回票價了!
孩子們12年義務教育最重要任務,就是幫爸媽/也是幫他們自己找到好工作,未來50年,親子的相處會因為他們的自立與自信,更加溫馨美好有品質。
幹,我怎麼講的這麼淺顯又透澈!
以終為始,如果督促小孩學業的目的僅是如此明確,那要不要想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親子溝通對策,不要常常怒目相向,哀鴻遍野來著。
昨天看到新聞說芬蘭幼稚園流行戶外上課,老師說連生火、算木柴、分點心,教數學的效果更加良好。
老師們理直氣壯說難道9年教育就是要把人都關在室內嗎?
我好羨慕芬蘭5歲小屁孩,我週間還要被關在無窗辦公室8小時。但同時間因為帶滿口罩的三年,發展遲緩兒童來到3萬人之多,創下歷年新高。
這個時間點,全世界要戴口罩才能能搭捷運的人已經不多。國人應該是真心熱愛帶口罩的民族。希望有人跟我一樣開始問:把一窩孩子放私立學校去cram去撕殺到成績比較到小數點後兩位,是健康的嗎?寒暑假花21萬參加美、英遊學三週,是合理的嗎?
私立大學教授找不到學生可以教,都已經當到社會上最令人羨慕的位置,卻沒有人要生小孩給他們教,當初在學業上勝過同儕,不就想當老師(因為博士在我國難找其他工作)。但比我們年輕的夫妻,多少人深感自己求學之路苦不堪言,決定不要殘害別人也不生孩子。
其實有點想跟總統講,發生育津貼也沒什麼用,不是只有養不養的起的問題。是關在教室裏12年,為的是可以再上大學關4年,然後出國留學10年回國當教授,發現學生已經不知道在哪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