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必、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想做一件事或建立某種行為 ...

人是一種教育的動物、一種習慣的動物、一種麻痺的動物。
以一個行為來說,你把它做得越大方越自然,做出精神!獲得認同就越多。反之,害害羞羞、遲疑猶豫,受到質疑就越多。

【應然;必然;自然。】
這是一種無厘頭的自我、自信的意志概念,也是一種不容自我質疑的精神。

當你在羞怯一件事情,或想建立一種「常規」、或想被「認同」某種行為、或想「合理化」某件事情時,你要盡可能把它做到大方和自然!
這過程絕“不能猶豫”,不能有“不好意思”,也不能有任何“質疑自己”,要正經、要理所當然,一切如此,應然。

先說服自己,這件事情、這樣行為、這個動作是「應該的」。
然後重複、重複、重複建立「應該」,而後就會變成「必然」,必然之後就會變成「自然」,對自己和他人而言,“本來就這樣”。

「先求諸己應然;後便應然必然;而後必然自然。」

「凡“是”;所做我都認為“是”。」

自己堅定“應然”,事與人勢必慢慢走向“必然”,在此後人們與自己便會對“這點”「自然」。

自然時,人們會皆謂:「本來就這樣」。

問題,
若受到攻訐、抵制如何應?

那要看你自己的信念為何?價值和意義是否值得付出?然後亢容無悔。

avatar-img
15會員
279內容數
何謂「純」? 單一。 何謂「雜」? 綜多「單一」。 【雜一而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一而純 的其他內容
不是不行,只是不好。
無相化無窮相。
歸樸無殆。
「一段文一句話」,怎麼也可以說出一個事,怎麼也可以說出一個理。
寫作死一半了。
不是不行,只是不好。
無相化無窮相。
歸樸無殆。
「一段文一句話」,怎麼也可以說出一個事,怎麼也可以說出一個理。
寫作死一半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都是那麼平常;在日常口頭語中....... 表面字義上,有誰不懂.........但是, 真懂又能持之以恆的人又有多少呢? "活動"的一個人性自然規律(好逸惡勞)正解是: 活著就會動. 但是如果從人性的逆率(好勞惡逸)的反解就成了: 要活就要動! 用古人智慧;孟子告子下篇: .......
Thumbnail
你想要它,你就要假設自己已經擁有它,然後放手讓事情自然發生。如果需要許許多多的資源去幫助這個假設成真,那麼不論是在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這些資源都會被用上。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ZC6Tec4Hk我們經常想「這樣做是否正確?」或「這樣的想法是對的嗎?」 這時,我們應該要保持行動,將行動變成一種習慣。 雖然,思考本身能減少失敗,但在大多時候,都應直接切入主題去行動,因為機會稍縱即逝。 人都懷有理想,但有
Thumbnail
如何順其自然的改變現狀? 我不喜歡的現實, 就不要接受好了。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其實值得做的事,應該是運動或是寫作這種沒人叫自己做,卻願意去做的事情上。換言之,在本能的驅使下,諸如運動和寫作這一些事自然敵不過本能,即使自己知道這兩件事其實對自己比較有益,也沒有用。必須要是自己主動去嘗試了,去體會其中的好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反倒是,那些出自於本能的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關於貓家人教會我的人生哲學2:愛自己是一種本能。 貓咪是一種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的生物。 是自然,是本能。 愛自己也是一種本能,而我們會有不愛自己的行為或念頭,其實是一種社會化的訓練。
Thumbnail
大多數人總覺得「事出必有因」,這種直覺式的「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的「慣行思想」。每當遇到難以解釋的事情時,如果存在一種理由,心理便會覺得舒坦一些。一件事情沒有答案,會讓人覺得很困擾。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都是那麼平常;在日常口頭語中....... 表面字義上,有誰不懂.........但是, 真懂又能持之以恆的人又有多少呢? "活動"的一個人性自然規律(好逸惡勞)正解是: 活著就會動. 但是如果從人性的逆率(好勞惡逸)的反解就成了: 要活就要動! 用古人智慧;孟子告子下篇: .......
Thumbnail
你想要它,你就要假設自己已經擁有它,然後放手讓事情自然發生。如果需要許許多多的資源去幫助這個假設成真,那麼不論是在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這些資源都會被用上。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ZC6Tec4Hk我們經常想「這樣做是否正確?」或「這樣的想法是對的嗎?」 這時,我們應該要保持行動,將行動變成一種習慣。 雖然,思考本身能減少失敗,但在大多時候,都應直接切入主題去行動,因為機會稍縱即逝。 人都懷有理想,但有
Thumbnail
如何順其自然的改變現狀? 我不喜歡的現實, 就不要接受好了。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其實值得做的事,應該是運動或是寫作這種沒人叫自己做,卻願意去做的事情上。換言之,在本能的驅使下,諸如運動和寫作這一些事自然敵不過本能,即使自己知道這兩件事其實對自己比較有益,也沒有用。必須要是自己主動去嘗試了,去體會其中的好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反倒是,那些出自於本能的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關於貓家人教會我的人生哲學2:愛自己是一種本能。 貓咪是一種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的生物。 是自然,是本能。 愛自己也是一種本能,而我們會有不愛自己的行為或念頭,其實是一種社會化的訓練。
Thumbnail
大多數人總覺得「事出必有因」,這種直覺式的「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的「慣行思想」。每當遇到難以解釋的事情時,如果存在一種理由,心理便會覺得舒坦一些。一件事情沒有答案,會讓人覺得很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