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門協調不足有改善之處

avatar-img
發佈於工作點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近月本人巡查各站售票機, 完成後呈交報告直接向部門經理反映,一線維修當中未能盡力處理零件長期缺貨導致大量售票機零件在持續運作下損耗嚴重, 直屬經理接到投訴即迅速處理, 聯絡工場及支援部門藉我這份報告詳細資料因應嚴重性編排先後次序跟進, 盡最短時間舒緩危機。 拯救行動仍在進行中, 過程中我有所領悟及得著。
舉一例子作比喻 : 身體有傷必定影響生活, 掉以輕心沒有處理久而久之變成舊患, 起初習以為常逐漸接受, 但問題依然存在沒有解決, 當問題突然嚴重補救已太晚。
本次投訴可與22年11月中旬油麻地列車撞上鬆脫樓梯扶手導致出軌作比較。 售票機事件我是投訴人亦是負責保養的一份子, 同樣是一些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相信不會只有我一人察覺都問題, 為何其他同事選擇不發聲? 我的投訴付諸實行是因為有乘客投訴車站設施不足感到不滿, 原於售票機故障遲遲未能修復, 這樣我才意識到乘客對我們的期望很高, 我觀察到的問題非常嚴重不能再拖因此主動讚寫這份投訴報告。 我這僭越行為當然會引發我直屬上司不滿, 我曾經衡量利弊但仍然付諸實行, 曾經向公司反映零件問題不只一次但沒有積極回應, 今次向公司的投訴不是一時衝動, 責任總需要有人承擔, 20年鐵路工作經驗,維修人員使命感驅使我這樣做, 無論將來如何遭受上司責備我亦無悔。
現在公司步進一個惡性循環, 隨著公司不斷有新綫發展, 退休潮高峰期, 公司人手及資源被攤薄相當明顯, 面對這樣處境前線員工相當無奈, 起初員工對公司還有不滿及投訴, 在公司沒有積極回應下同事們選擇沉默或是接受,久而久之積慮的問題沒有人處理,本來積極的同事開始麻木,以上問題不能三言兩語就能解決,未來公司走向是怎樣只能靠管理層來掌舵。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將所想紀錄下來, 釋放在工作上的壓力, 抒發對工作上的不滿情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社會對安全意識提高, 監管當局對要求的提升, 更甚者港鐵近年事故頻繁, 管理層諗盡方法衡量經濟效益及可能性, 幾年間在部門重組人事調配方面甚多動作, 希望在有限資源做到內部重生, 但同事們大多數未能感受到太大幫助, 相反一些負面聲音不絕, 例如 近幾年企業面對勞工短缺成本上升經隨著社會對安全意識
有些人感受不到問題在於每個人心中把尺能否過到自己標準, 有些人對自己要求高有些人對自己要求低, 工作唔係佔生活8小時, 現在是佔生活超過16小時, 公司追求成本效益資源會被攤薄是肯定, 未能即時解決的問題必定會積累, 仍然像以往這樣對待工作的態度已不足夠, 需要更細心工作猶如對家人, 每分每刻為他著
現在凌晨兩點, 連續數日通宵當值已結束, 今天是放假第一天,時間上未能適應入睡, 想起一些事又要寫下來。 回顧過去六七年工作上點滴,由當初拍檔世榮二人同行,到後來拍智霖, 看到公司刻意安排有蹟可尋。 智霖職責身份本來是負責BS範疇, 但工作態度散漫人盡皆知, 之前他與盧志輝的組合在工作效率上督導並
隨著社會對安全意識提高, 監管當局對要求的提升, 更甚者港鐵近年事故頻繁, 管理層諗盡方法衡量經濟效益及可能性, 幾年間在部門重組人事調配方面甚多動作, 希望在有限資源做到內部重生, 但同事們大多數未能感受到太大幫助, 相反一些負面聲音不絕, 例如 近幾年企業面對勞工短缺成本上升經隨著社會對安全意識
有些人感受不到問題在於每個人心中把尺能否過到自己標準, 有些人對自己要求高有些人對自己要求低, 工作唔係佔生活8小時, 現在是佔生活超過16小時, 公司追求成本效益資源會被攤薄是肯定, 未能即時解決的問題必定會積累, 仍然像以往這樣對待工作的態度已不足夠, 需要更細心工作猶如對家人, 每分每刻為他著
現在凌晨兩點, 連續數日通宵當值已結束, 今天是放假第一天,時間上未能適應入睡, 想起一些事又要寫下來。 回顧過去六七年工作上點滴,由當初拍檔世榮二人同行,到後來拍智霖, 看到公司刻意安排有蹟可尋。 智霖職責身份本來是負責BS範疇, 但工作態度散漫人盡皆知, 之前他與盧志輝的組合在工作效率上督導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颱風過後火車路線部分中斷,修復通車後部分路段採單線通行,導致火車誤點。根據內政部(74)臺內勞字第 351447 號函規定,勞工因火車或汽車誤時,應不視為遲到或曠職。
Thumbnail
找到是誰弄壞車子,結果卻被回懟:「你又沒有說要自己賠,這是公司的車為什麼我要修好?」。你以為誰用壞誰賠償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現實是沒有『規定』,能躲過一劫誰要承擔?
Thumbnail
為了公司跑業務方便,公司買了三台公務車,結果不到一年就發生毀損,也沒有人承認?!其實是你做得不夠完善,才讓員工有僥倖的心態!給員工方便的同時,也要有對應的制度來管理。
Thumbnail
絕大多數的人包含我們自己,常常總覺得人生很苦,覺得自己的運氣總是沒有別人好,在攀比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作祟下,感覺全世界都在針對我們 今天上班剛好沒趕上捷運,到了公司樓下又剛好是電梯客滿的最後一個人,上班給主管的方案被批得一無是處,回家不想擠捷運又發現共享單車只剩一台故障的!
最近一波波人事糾紛,複雜程度不一,感覺這裡的是是非非從未停過,最大的源頭是用了錯的人,放在錯的位子上,然而上面的人會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優先,所以一直錯下去,反正又沒人管。 一個同事和經理開完會,我叮囑她一切都要照規矩做,有問題一定要報告,不要自己處理,交代完正事,她突然說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隔壁團隊的案子又出事了,因為設計時沒有確認到配合件的細部尺寸而停止生產,並需花費大量時間與經費將已經出貨的商品召回修理。光是去年便發生了不少次類似的事件,而且幾乎年年都有。 於是乎老闆們便又依循過往的模式要求一系列的檢討報告與將防堵機制加進設計確認清單以及設計檢驗報告中。
晚上下班出了車禍 一方面還在懊悔 在剛剛就應該右轉 這樣就不會在這裡發生車禍 相撞之後是我當場暈了過去 來不及回想發生什麼事情 是救護車人員到場才把我喚醒 對方是上擔架還有頸部護器 而我是坐輪椅 看這樣的區別 讓我誤以為對方比較嚴重 結果~對方是皮肉之痛 而我除了皮肉之痛之外
Thumbnail
「司機先生,你怎麼愈開愈慢,開快點不要停下來啊!」乘客們聚集到車頭,包含我也抖著腳跟著大家一起往前走,不敢一個人落單。 「我也想啊,油門已經踩到底了,但是它就是快不了啊。」司機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從額頭滴下,聲音跟操作也非常慌亂,他開了十幾年的公車,這是第一次遇這樣的怪事。
文章的開頭,總覺得今天有一點不完美。 今天一早搭著高鐵回到桃園,我腦袋裡還是前幾日去韓國搭乘失速列車的景象。 韓國不用驗票就可以進站,這件事我還是感到詫異,就這樣輕易相信人民?? 總之我站在月台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車子就進站了,腦袋一直惦記著今天必須要赴約面試、找死不寄信的老闆娘、一直想要拿到紙本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颱風過後火車路線部分中斷,修復通車後部分路段採單線通行,導致火車誤點。根據內政部(74)臺內勞字第 351447 號函規定,勞工因火車或汽車誤時,應不視為遲到或曠職。
Thumbnail
找到是誰弄壞車子,結果卻被回懟:「你又沒有說要自己賠,這是公司的車為什麼我要修好?」。你以為誰用壞誰賠償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現實是沒有『規定』,能躲過一劫誰要承擔?
Thumbnail
為了公司跑業務方便,公司買了三台公務車,結果不到一年就發生毀損,也沒有人承認?!其實是你做得不夠完善,才讓員工有僥倖的心態!給員工方便的同時,也要有對應的制度來管理。
Thumbnail
絕大多數的人包含我們自己,常常總覺得人生很苦,覺得自己的運氣總是沒有別人好,在攀比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作祟下,感覺全世界都在針對我們 今天上班剛好沒趕上捷運,到了公司樓下又剛好是電梯客滿的最後一個人,上班給主管的方案被批得一無是處,回家不想擠捷運又發現共享單車只剩一台故障的!
最近一波波人事糾紛,複雜程度不一,感覺這裡的是是非非從未停過,最大的源頭是用了錯的人,放在錯的位子上,然而上面的人會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優先,所以一直錯下去,反正又沒人管。 一個同事和經理開完會,我叮囑她一切都要照規矩做,有問題一定要報告,不要自己處理,交代完正事,她突然說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隔壁團隊的案子又出事了,因為設計時沒有確認到配合件的細部尺寸而停止生產,並需花費大量時間與經費將已經出貨的商品召回修理。光是去年便發生了不少次類似的事件,而且幾乎年年都有。 於是乎老闆們便又依循過往的模式要求一系列的檢討報告與將防堵機制加進設計確認清單以及設計檢驗報告中。
晚上下班出了車禍 一方面還在懊悔 在剛剛就應該右轉 這樣就不會在這裡發生車禍 相撞之後是我當場暈了過去 來不及回想發生什麼事情 是救護車人員到場才把我喚醒 對方是上擔架還有頸部護器 而我是坐輪椅 看這樣的區別 讓我誤以為對方比較嚴重 結果~對方是皮肉之痛 而我除了皮肉之痛之外
Thumbnail
「司機先生,你怎麼愈開愈慢,開快點不要停下來啊!」乘客們聚集到車頭,包含我也抖著腳跟著大家一起往前走,不敢一個人落單。 「我也想啊,油門已經踩到底了,但是它就是快不了啊。」司機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從額頭滴下,聲音跟操作也非常慌亂,他開了十幾年的公車,這是第一次遇這樣的怪事。
文章的開頭,總覺得今天有一點不完美。 今天一早搭著高鐵回到桃園,我腦袋裡還是前幾日去韓國搭乘失速列車的景象。 韓國不用驗票就可以進站,這件事我還是感到詫異,就這樣輕易相信人民?? 總之我站在月台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車子就進站了,腦袋一直惦記著今天必須要赴約面試、找死不寄信的老闆娘、一直想要拿到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