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世紀福音戰士裡的駕駛員都是14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新世紀福音戰士於1995年開始播映,是部帶有濃厚末日色彩的機甲動畫。主人公碇真嗣為一名年僅14的少年,某日忽然被一個稱作NERV的組織招募,去駕駛巨大機甲兵器「Evagelion」(以下簡稱EVA),與名為「使徒」的不明生物展開決鬥。
這部作品因其獨特的敘事風格,以及TV放送時最後兩集極為抽象的呈現方式,引起了廣大迴響。裡頭的象徵意涵、符號運用、宗教暗示、具體情節,至今都有無數相關討論。去年,最後一部劇場版落下帷幕,也為所有EVA劃下句號。
在此,想要針對其中駕駛員的年齡設定做粗淺的探討。
主要的駕駛員為主角碇真嗣、凌波零、惣流.明日香.蘭格雷和渚薰。而作為對抗末日的最終手段,至關重要的駕駛員人選卻全都是青少年,背後原因為何?
其一,以生物角度來說,搭乘EVA時需要與機體進行神經連結,而影響同步率的A10神經在14歲時最為發達。
其二,因為EVA的核心中都含有角色母親的LCL溶液,所以也可以將駕駛艙理解為母親的子宮,對應到角色的精神狀況,可以將駕駛EVA置換為對於外界和自我的抗衡,以及諸多角色皆面臨的家庭失能、破碎問題。
其三,EVA對於御宅族(オタク)帶有「離開家門,好好生活」之意,EVA內可視為自宅、封閉的場所或是夢境。對應到日本人認為15歲時就該獨立,從夢中醒來,面對現實,因此角色年齡才被設定為在此之前的14歲。
以上是舊動畫的部分,《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系列裡頭,《Q》篇的真嗣沈睡了14年,醒來以後仍然維持著14歲少年的模樣,同樣沒有改變外貌的明日香說這是「EVA的詛咒」。
至此,14歲代表的已不如舊動畫那般單純。對應到前文,永遠的14歲似乎也暗示著永遠走不出自我厭惡和迷惘的迴圈,更像在意旨不停在第三次衝擊前後跳轉的輪迴世界。
但此系列帶有積極的色調,《終》結尾的真嗣已然是大人模樣,月台對面的景色模糊不清,載著無數次輪迴、不同時空EVA故事的車廂駛過,迎來沒有EVA的、全新且充滿可能性的世界,也是導演庵野秀明放下二十多年來包袱的「補完」。
avatar-img
19會員
60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術評論 的其他內容
在李旭彬有意建構的這座肖像「墳場」中,這一趟趟往復的旅途,他以黑白底片攝影的媒介將「一路上的風景」大肆收進底片中,拍攝紀錄影片中所見之團隊跋山涉水的艱辛,在成品中被刻意忽略了,攝影的主觀性被吞噬,景色如博物館式地陳列,藍得清澈、藍得毫無情緒,在讚嘆其美妙的同時,卻不禁冷汗直流。
那是每個人都該沈沈入睡的秋天。秋意來得及淡化那棵樹的燦爛嗎?秋夜的冷冽是否灌進碎裂的磚瓦和玻璃,來到老者的面前?時間不停,逝者已捲入葉片的塵埃之中。 炫目的陽光,靈動的眼,玻璃的罅隙,那片記憶。
在展覽的論述裡頭,陳伯義寫了一句「人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影子。」我想這能作為理解《石人》系列作品的一大出發點。 觀看作品時,絕不會將其中的「人影」想成一道影子,儘管我們都清楚,它徒有輪廓,和似是而非的動勢,但它主導了整個畫面,一切戲劇張力和版面勾劃都因其而生,又順應它的線索,群起舞動。
整個展場都像是一個建構中的遊戲場景,木板製作的假草叢,營造出劣質的RPG遊戲感。一塊塊細碎的行走空間被木板切割開來。木板上刻意留著去背後的灰白方格,彷彿在暗示每個板子都是圖層的疊合,使得整個空間更加擬真、又非真。
展覽人山人海的背後因素,更甚也源自於人類對於奇觀的追求。追尋此類暴虐的、盛大的、獵奇的影像和視覺刺激,是許多藝術領域的共通現象。 此展一方面帶來奇觀,另一方面又在奇觀中深埋對於「後人類」的隱憂。整個展覽充斥「恐怖谷」的不適感。正是這種下意識的排斥心理,才使得展覽意圖傳達的問題有了討論的餘裕。
快樂怎麼會跟哀傷差不多呢?狂喜怎能拿去和午後的閒散漫步做對比呢? 於是我明白了,他是站在比我們都還要高的維度去看世界上的情緒。知曉世界的一切之後,狂喜和悲憤都一樣輕盈,每天都有人在死去,也有胎兒降生。每一份情感都同等地沈重,卻也同樣微不足道。這造就了他的從容。
在李旭彬有意建構的這座肖像「墳場」中,這一趟趟往復的旅途,他以黑白底片攝影的媒介將「一路上的風景」大肆收進底片中,拍攝紀錄影片中所見之團隊跋山涉水的艱辛,在成品中被刻意忽略了,攝影的主觀性被吞噬,景色如博物館式地陳列,藍得清澈、藍得毫無情緒,在讚嘆其美妙的同時,卻不禁冷汗直流。
那是每個人都該沈沈入睡的秋天。秋意來得及淡化那棵樹的燦爛嗎?秋夜的冷冽是否灌進碎裂的磚瓦和玻璃,來到老者的面前?時間不停,逝者已捲入葉片的塵埃之中。 炫目的陽光,靈動的眼,玻璃的罅隙,那片記憶。
在展覽的論述裡頭,陳伯義寫了一句「人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影子。」我想這能作為理解《石人》系列作品的一大出發點。 觀看作品時,絕不會將其中的「人影」想成一道影子,儘管我們都清楚,它徒有輪廓,和似是而非的動勢,但它主導了整個畫面,一切戲劇張力和版面勾劃都因其而生,又順應它的線索,群起舞動。
整個展場都像是一個建構中的遊戲場景,木板製作的假草叢,營造出劣質的RPG遊戲感。一塊塊細碎的行走空間被木板切割開來。木板上刻意留著去背後的灰白方格,彷彿在暗示每個板子都是圖層的疊合,使得整個空間更加擬真、又非真。
展覽人山人海的背後因素,更甚也源自於人類對於奇觀的追求。追尋此類暴虐的、盛大的、獵奇的影像和視覺刺激,是許多藝術領域的共通現象。 此展一方面帶來奇觀,另一方面又在奇觀中深埋對於「後人類」的隱憂。整個展覽充斥「恐怖谷」的不適感。正是這種下意識的排斥心理,才使得展覽意圖傳達的問題有了討論的餘裕。
快樂怎麼會跟哀傷差不多呢?狂喜怎能拿去和午後的閒散漫步做對比呢? 於是我明白了,他是站在比我們都還要高的維度去看世界上的情緒。知曉世界的一切之後,狂喜和悲憤都一樣輕盈,每天都有人在死去,也有胎兒降生。每一份情感都同等地沈重,卻也同樣微不足道。這造就了他的從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此系列是我以聖鬥士星矢(聖衣神話系列)玩具為主軸,來詮釋與原作完全不同的聖鬥士(所以主角絕對不是五小強),並會結合其他玩具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觀!所以在這個系列某些角色設定會與原作有差異! 此篇演出玩具 TBL包膠女素體 NECA(港版)傑森(正品實在太逼真不敢用...) 太空
Thumbnail
經典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在說什麼? 庵野秀明執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英文名Evangelion,以下簡稱《EVA》)在1995年於東京電視台首播,台灣則在1997年播映。以機器人戰鬥、少年駕駛員為題材的動畫,想必吸引了那個年代許多兒童、青少年觀眾(aka現在的
Thumbnail
這篇會嘗試統整、比較《EVA/新世紀福音戰士》、《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勇氣爆發Bang Bravern》三部作品的要旨。有點類似文本分析,但礙於觀賞過的作品數量和篇幅限制,決定以淺談的方式,和大家聊聊個人觀察到機甲動畫中常出現的三大命題。
Thumbnail
《勇氣爆發BangBravern》是原創超級機器人動畫,敘述夏威夷進行軍事演習的各國遭受太空不明機體介入,自衛隊的勇和一起訓練的美國海軍史密斯部隊遭受襲擊。無計可施下,一個謎樣機體下降到戰地,機體自稱布雷邦,需要勇進入它體內一起對抗敵人,這時史密斯也在海岸邂逅謎樣的少女露露,神秘敵人的身分逐漸明朗。
Thumbnail
假面騎士Build中最強反派角色的真實模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看完動漫之後思考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作者借用了動漫中的角色Zuko和個案G來比喻自己過去的一些情緒和行為,透過與個案G的相似之處,作者深入探討了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情緒。文章通過作者的內心掙扎和思考,讓讀者對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也產生共鳴,體會成長中的煎熬和迷惘。
Thumbnail
勝利的法則已經決定了!假面騎士Build帥氣登場!
Thumbnail
兒時的回憶,以新的造型及故事重新登場!
Thumbnail
《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紅書包女孩》某程度上是承接了半年前的《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嬌憐外出妹》,是由梓川楓變回梓川花楓後(人格轉換)所衍生的新劇情。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EVA的絕對領域與裝甲,就是現實中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擁有著它們時,會傷心於人類彼此間的分歧,彷彿在阻礙著真正的成長茁壯。 但卻又因為可以在消弭爭執,達成共識的過程中,起到保護的作用,而慶幸。 但還是覺得悲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此系列是我以聖鬥士星矢(聖衣神話系列)玩具為主軸,來詮釋與原作完全不同的聖鬥士(所以主角絕對不是五小強),並會結合其他玩具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觀!所以在這個系列某些角色設定會與原作有差異! 此篇演出玩具 TBL包膠女素體 NECA(港版)傑森(正品實在太逼真不敢用...) 太空
Thumbnail
經典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在說什麼? 庵野秀明執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英文名Evangelion,以下簡稱《EVA》)在1995年於東京電視台首播,台灣則在1997年播映。以機器人戰鬥、少年駕駛員為題材的動畫,想必吸引了那個年代許多兒童、青少年觀眾(aka現在的
Thumbnail
這篇會嘗試統整、比較《EVA/新世紀福音戰士》、《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勇氣爆發Bang Bravern》三部作品的要旨。有點類似文本分析,但礙於觀賞過的作品數量和篇幅限制,決定以淺談的方式,和大家聊聊個人觀察到機甲動畫中常出現的三大命題。
Thumbnail
《勇氣爆發BangBravern》是原創超級機器人動畫,敘述夏威夷進行軍事演習的各國遭受太空不明機體介入,自衛隊的勇和一起訓練的美國海軍史密斯部隊遭受襲擊。無計可施下,一個謎樣機體下降到戰地,機體自稱布雷邦,需要勇進入它體內一起對抗敵人,這時史密斯也在海岸邂逅謎樣的少女露露,神秘敵人的身分逐漸明朗。
Thumbnail
假面騎士Build中最強反派角色的真實模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看完動漫之後思考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作者借用了動漫中的角色Zuko和個案G來比喻自己過去的一些情緒和行為,透過與個案G的相似之處,作者深入探討了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情緒。文章通過作者的內心掙扎和思考,讓讀者對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也產生共鳴,體會成長中的煎熬和迷惘。
Thumbnail
勝利的法則已經決定了!假面騎士Build帥氣登場!
Thumbnail
兒時的回憶,以新的造型及故事重新登場!
Thumbnail
《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紅書包女孩》某程度上是承接了半年前的《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嬌憐外出妹》,是由梓川楓變回梓川花楓後(人格轉換)所衍生的新劇情。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EVA的絕對領域與裝甲,就是現實中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擁有著它們時,會傷心於人類彼此間的分歧,彷彿在阻礙著真正的成長茁壯。 但卻又因為可以在消弭爭執,達成共識的過程中,起到保護的作用,而慶幸。 但還是覺得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