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關懷

2023/04/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去年在精舍幫忙時,開始總有許多好奇的事,每次去也都有新的學習,也認為法師很睿智,好多事情用法師的角度,都可以心平氣和。
慢慢的,在當義工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境界,無論是其他菩薩的煩惱或是習氣,雖說需要藉由這些境界修行,真正遇到的時候,也很難去做到不被其他人影響,大乘佛法要學習菩薩行,卻好困難。
例如在〈離島〉中提到的那位菩薩,或是精舍遇到的另一位女孩,如果是基於讓她可以融入社會,就可能需要她做一些修正,而偏偏其他師姐們修養很好,都將這位女孩當作是小孩看待,但她已經26歲,也出來工作一陣子了,其實真的需要讓這位女孩能夠有所成長,否則其實會害了她。
當我有這個念頭的時候,我才發現,如果基於阿德勒的心理學,這是她的課題,她必須為了她的選擇負責任,我其實不需要擔心她是否修正,但菩薩道又教我們: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人,著實讓我困惑。
由於上面的這些事情,我變得對去精舍有點排斥,我可能還無法面對那個沒有能力的自己,前兩天到精舍去幫忙的時候,法師叫住了我,問我為什麼最近都沒有來精舍?
我便告訴法師,對於人際的關心分寸,我難以拿捏,確實在很多時候,我是很少去了解別人的,因為我擔心自己問太多,會有探人隱私的嫌疑,都不關心別人,又顯得有些冷漠,太過靠近時又容易造成彼此困擾甚至造成一些傷害,法師聽了,便告訴我「有時總會遇到有人用非正知見來詢問,甚至太過靠近的時候,會讓人恐懼,我們只需要告知他們我們目前的正知見,我們可以藉由這些事情,了解自己對於正知見了解多少,但不需要為了其他人的狀態,而影響到自己。」
法鼓山聖嚴法師對於教育的理念是:教育與關懷其實是一體兩面的。而法師的這一段話,確實落實了這個理念,雖然是關懷我,說在言談之間幫我上了一課,是真智慧,也期待自己,能以智慧去教育關懷學生,也讓學生體會今天我到寶貴經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