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
今天早上上韓國歷史,講到壬辰之亂時日本攻打朝鮮,有所謂的「鼻子收據」。三千多個用鹽醃漬保存的鼻子,在戰爭中被割取為戰利品。聽的時候很不舒服,三千多人沒有鼻子,為什麼要割鼻子呢?感覺就很痛苦,可能是因為鼻子是唯一方便割的單一外在器官?如果是手指或耳朵就不方便正確計算人數嗎。當時的歷史藉由一位日本僧侶的日記流傳,還有一些相關文書與「鼻子墓」。無法想像當時的人類是如何思考過活的,覺得整體人類還是有在進步吧,現代的傷害可能主要都是心理攻擊了。現在所有人的思考量相加平均一定遠大於過往的人類,不管是爆炸的資訊量還是雨後春筍般的自媒體,每個人都有話要說,被割除的再也不會是鼻子。
下午的課是這學期最難的,每學期總是有一堂課會在及格邊緣搖擺。不過今天的內容還算好理解,用球體幾何的概念模擬解決信號最佳化處理的問題,有圖片就比較有趣。不過照慣例第二、三節還是精神疲倦,試著不一直確認時間讓時間變慢,邊聽邊期待下課的解脫。每次這種邊緣時刻總是想著等等自由就要奔出教室、奔向藍天綠地,買冰淇淋來吃、去外面遊玩。好像一種承諾的獎勵讓我繼續堅持,可是往往真的下課了,反而像重開機一樣把之前的思想紀錄洗除。我只是緩慢地收拾,走去自習室複習功課。好像真的實際下課就足以當作獎勵了,或是那個獎勵應該是要給最痛苦的自己,而不是已經解脫的自己。滿矛盾的,這種我一直在思考的時空不平均性。
類似的情境很多,像是每次期中期末都想說考完要好好犒賞自己,但最後都把拿到好分數算成是獎賞了。常想這樣的操作,一直沒兌現對自己的承諾,是不是對動力的培養或內在心理的獎賞機制有害啊?但從小到大也一直這樣過來了,似乎還是習慣用恐懼和壓力迫使自己往前,而不是用獎賞引誘。其實覺得為自己設獎賞的概念應該需要滿自律(或盲目幼稚?),類似設定考完試可以吃冰,但我平常就可以吃冰啊,完全沒有什麼誘因呢。總之是不太適合我的方法,或是我需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