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自宅創業聖經

2023/04/2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大家都曉得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那請問,你有好好盤點過自己的收入來自哪些地方嗎?《自宅創業聖經》開宗明義直接要大家先畫張九宮格,中間那格寫上「○○的收入來源」,請大家在環繞的8格中填上自己目前的收入來源,你填得出幾個呢?通常受薪族群頂多填1-3個,但作者認為,若能啟動一人事業,擁有更多的收入來源,便能更加自立,也能分散職涯風險。
一人事業的起始,可能是興趣、經驗或強項,但無論如何,本書作者指出,要成就一人事業,有8大關鍵領域必須好好掌握:內容及商品、經營個人品牌(尤其是個人品牌化)、網站及系統、集客及行銷、資金及策略、情緒&思考&行為習慣、團隊及社群、使命及願景。書籍後續章節便針對該8大領域個別展開說明,由於探討的面向相當豐富,我僅記錄個人有感的幾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在內容及商品的部分,光打造商品便可有24種變化可操作,包括製作者(自己的商品、別人的商品、合作的商品)、型態(物品-傳統或數位、服務-販售嗜好、諮詢、活動、仲介等模式)、販售場所(線上、線下)、販售方式(自己販售、委託他人販售)等排列組合。在這眼花撩亂的組合中,打造商品最重要的第一步驟是列出清單,把自己所能提供的事物全部寫下來,並詢問身旁親朋好友:「你想要我為你做什麼事情,即使付錢也沒關係?」換言之,要確認自己有什麼地方能幫助到別人。(P.57)顧客需求,才是奠定一人事業的基石,比起執著於自己提供的是否是原創商品,打造「對大家有助益的商品」才是重點。
有了商品後,在定價上,請把握「松竹梅」訣竅,也就是設定三種不同的價格區間,利用漏斗圖,規劃前端低價位商品(梅)、中端中價位商品(竹)、後端高價位商品(松),這樣才能掌握一人事業的產品/服務陣容,並可依據現實營運調整區間或設計產品組合,作為擬訂商業策略的基礎。(P.72-74)
一人事業,同時也是個人品牌打造,品牌就是你的吸引力!必須要做到「說到○○就想到你!」的程度。自我品牌魅力的展現,要把握四個面向的呈現,分別是:商用名稱(工作上所使用的名字)、頭銜、商用宣傳口號、商號(即事業名稱)。(P.94-101)針對最後商號的部分,作者提醒,出於資金預算考量,請不要輕率法人化,先以自雇者身分經營事業即可,另外,也無須空有門面的辦公室,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固定支出。(註:此為日本的情況,營業額達多少需法人化仍須視臺灣相關法律規定)
有了商品,有了品牌,行銷集客便是吸金大法。作者認為最強的集客方式就是「介紹」,秘訣是「爽朗厚著臉皮請別人幫忙介紹產品」(笑)。當然,委託介紹人並非路上隨隨便便繩索套一個,關鍵條件有3項:擁有自己著作的人(即擁有粉絲的人)、發行電子報且有一定發行數量的人、與自己投緣擁有互信關係的人。(P.151)除了委託介紹,善用合作增加客源(如同/異業合作)、打造引發用戶口碑及網路評價的機制吸引人群自動聚集、鎖定商品TA、打造收集email的機制(數位時代,email即你的重要客戶資產)等方式,都是強化集客力不可忽略的眉角。
事業要成功,也要擁有能持續邁向成功的習慣,這包括:(P.204-225)
一、情緒習慣:支持習慣(給予支持、不嫉妒他人)、練習快樂習慣、感謝習慣;
二、行為習慣:靈機直觀習慣(靈機一動,直觀行動,不拖泥帶水)、爽朗厚臉皮習慣、早起習慣;
三、思考習慣:備忘錄習慣(隨時記錄創意或願景)、九宮格習慣(思維發想)、寫日記習慣(自我管理)。
最重要的是,事業要有使命及願景作為核心,支持其永續發展。「使命」是指「你生命能量所想使用的地方」;「願景」則是希望成就的構想(理想世界或終點形象)。所謂願景方程式,即為「夢想+使命=願景」,若說夢想是小我私欲,使命便是大我廣愛,如此的事業願景才能獲得他人支持與感動,個人也才能在其中獲得貢獻社會的成就感。(P.248-252)
本書有兩點最讓我有所啟發:第一,是關於一人事業也需要「團隊合作」。每個人時間及專才有限,作者認為應和自己視角、知識、技術、經驗互補的人組成「團隊」,寧可直接向某項專業的人請求支援,免去自己閉門造車10年的時間成本,也不要總想靠自己一個人處理全部的事情。(P.228-229)無獨有偶,我一直很關注的自由工作者西打藍,也在〈開啟副業前三步,建議怎麼做?〉一文中,強調找合作夥伴的重要性。由於我做事就是偏向單幹的人,在可行的情況下,偏好將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會有安全感,但這到頭來只會累死自己,同時也阻礙自己累積與夥伴培養溝通及管理能力的經驗。我的課題之一,或許就是要學會適時放手,才能更有所成長。
第二,可能是因為剛好連續閱讀的幾本創業書籍皆是日本作者,發現無論是副業或一人事業,他們都很認真地將之視為一間「公司」在經營。經常強調必須要有個人網頁或部落格作為類似「官網」的資訊匯集基地。本書在個人品牌經營章節,除了個人名片設計,甚至還說明如何設計「個人簡歷表」。乍看之下還真不知道是什麼,閱讀後才發現,根本可以想像成一般公司簡介的三折頁文宣品,非常專業。
但相對於日本強調從個人網頁/部落格出發,再透過社群媒體擴大觸及的經營模式,臺灣一人事業的經營模式似乎更為彈性。雖然許多圖文作家原本也是以部落格起家,後來轉戰YouTube影片,但現在似乎更多人的第一站就直接是在YT上開頻道,再透過FB或IG做個人品牌行銷。朋友經營美業,初期透過用戶口碑累積作品集,正式開張後,僅開設LINE@當作官方基地,然後透過IG放置作品做為行銷管道,每個月預約也是滿滿滿。
當然,一人事業的型態百百種,個別小老闆選擇的經營途徑不同本就理所當然。但透過閱讀微型創業書籍,搭配日常生活觀察到日、臺好像有這樣的差異性(或者也需考量本書出版於2017年XD),還是讓人有種田野調查後,發現了something的小驚奇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1會員
61內容數
🌏 小小的國家與島嶼 💼 微型事業與職涯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