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不夠好嗎?--談童年的毒性羞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小麗是一間公司的小組長,是二個孩子的媽,是一位碩士班的學生。

自從小麗升上小組長後,就開始越睡越少。即使有睡,也感覺是半夢半醒。無論幾點睡覺,總是在五點就自動醒來。躺在床上試著補一點眠,就是睡不著。小麗一開始不以為意,覺得過一陣子應該就會好了。

幾個月後,老公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勸小麗去看身心科。

一開始小麗很排斥,覺得只是睡不好,沒有嚴重到需要去看醫生。精神不濟,導致工作出了不少紕漏。為了避免丟工作,只好硬著頭皮去掛號。醫生問小麗:「你覺得最近有什麼壓力讓你睡不著嗎?」小麗笑著回答說:「我覺得我沒有壓力,但就是睡不著!」醫生最後建議她去找心理師談一談。

第一次諮商,小麗就遲到10分鐘。

下班後,先趕回家弄晚餐給孩子們吃,再急急忙忙出門去諮商所。諮商所附近晚上不好停車,她繞了幾圈才找到車位。爬上五樓,終於坐在諮商室裡的她,喘到講不出話來。心理師用著關心的語氣問她:「還好嗎?」小麗一邊喘一邊回答:「我很好!」小麗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只是睡得少,但也習慣了。

心理師請她講講一天的生活,小麗覺得自己不夠好。

身為媽媽的她,相當注重孩子們的飲食和教育。她不只會親手幫孩子們做早餐和晚餐外,下班後還會撥空陪孩子們寫作業。等孩子們都睡著,她會在餐桌上,繼續整理公司要的資料,或是寫碩班的作業。忙到十二點或一點才睡,是常態。心理師問她:「你怎麼看你正在做的這些事呢?」她尷尬的笑著說:「別人都說我做很多,而且做的很好。但其實他們不知道,我還有好多地方沒做好。」

小麗的爸媽對她要求很高。當她做的好時,父母會說她可以再做的更好。

小麗的爸爸媽媽都是國小老師,爸爸還有當到主任。因為在父母工作的小學唸書。從小,她就被拿來和其他老師的小孩比較。如果在學校比賽有得獎或是被老師稱讚,她爸總是會說:「很棒!你可以再做的更好!」她不懂,她爸爸到底是在稱讚她,還是覺得她不夠好。偶爾,她考試考不好。她爸會說:「我這麼聰明,怎麼會生你這麼笨。你就是像你媽。」

童年的毒性羞辱,在長大後內化成自己的聲音,鞭策著自己要成為更好的人。

小麗說她有時候真的覺得很累,想要停下來休息一下。當她有想要休息的念頭時,總會有個聲音跑出來提醒她:「你不夠好!」因為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又擔心被別人發現事實。只好努力的拼命做,做的好還要再更好。小麗完全內化父親對她的批評「不夠好」,錯把父親的聲音當成自我的要求。雖然已經長大成人,小麗的爸爸也不像以往的要求她。但她仍會嚴厲的鞭策著自己,就像爸爸當初要求她一樣。

父母是一面鏡子,從鏡子中照見自己。

原先小麗以為,自己就是天生的完美主義者。無論對什麼事,都要求很高。回顧童年的成長歷程,對她幫助很大。不只幫助她看見,自己如何一點一滴的吸收父母親所傳遞的價值觀。更瞭解,在小時候,父母親就如同一面鏡子,我們從鏡子裡照見自己的樣子。如果這面鏡子是髒的,我們也會以為自己是髒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諮商之後,她開始能夠分辨自己的聲音和父親的聲音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內化許多人的聲音都不自覺。總以為所有內心的聲音,都是自己的。我們要感謝這些聲音,成就現在的自己。但也需要去除某些聲音,日子才有辦法輕鬆快樂的過下去。小麗學會,當爸爸的聲音在內心出現時,總讓她覺得「不夠好」,緊接著出現羞恥的情緒。在她自己的聲音裡,雖然也會有類似批評,但她自己的感覺是被安慰和鼓勵,感受很不同。

黑點和白紙,你看到的是白紙?還是黑點呢?

那天,心理師請她坐在另一張沙發上,扮演自己最好的朋友,稱讚自己。她那個朋友,其實很敬佩她,在生命中帶給她很大的力量。才一坐上沙發,小麗不用多想,就講出一堆那位朋友曾經稱讚過她的話。小麗終於懂了!以前她總是盯著黑點,完全忽略黑點後那一大片白紙。她必須學習,好好認真看待那片白紙。

列出夠好清單,才能提醒自己已經夠好。

那天回家後,她花了二個小時,寫下自己從小到大覺得做的好的地方。剛開始寫,父親的聲音又跑出來批評。先不聽,繼續寫,最後父親的聲音就暫時消失。寫完後,她一條一條的唸過,並同時回想當時的場景,眼淚從她臉夾上滑落。後來,她時常把那張紙拿出來看,有時會再加一些新的東西。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自己,「我已經夠好!」

放下毒性羞辱,開始人生的斷捨離

三個月過後,小麗對心理師說:「我昨天去辦休學了!」。原來,這是小麗的第二個碩士。雖然已經有碩士學位,主管也相當肯定她的專業能力。升上小組長後,小麗還是覺得自己專業不足。經過心理諮商的探索後,她瞭解到是內心父親的聲音在鞭策著自己。現在,她真正想要的是,陪陪二個年幼的孩子。長期過度疲勞,身體出現許多狀況,她也想要好好休養。

她接著說:「也許有一天,我會復學。那是因為我真心想要學習,而不是為了裝飾那個不夠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朱貞惠諮商心理師/藝術治療師的沙龍
30會員
36內容數
2024/05/23
本文介紹杏仁核的功能,以及透過標籤情緒和情緒練習來緩解恐懼感。科學研究發現,針對恐懼症患者的標籤情緒訓練可以有效幫助他們控制恐懼感,增加自我控制能力。這項練習也被證明有助於維持長期效果,並且能夠提高個人對情緒的自我意識。透過本文,讀者可以瞭解到情緒標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它來解救杏仁核,緩解情緒。
Thumbnail
2024/05/23
本文介紹杏仁核的功能,以及透過標籤情緒和情緒練習來緩解恐懼感。科學研究發現,針對恐懼症患者的標籤情緒訓練可以有效幫助他們控制恐懼感,增加自我控制能力。這項練習也被證明有助於維持長期效果,並且能夠提高個人對情緒的自我意識。透過本文,讀者可以瞭解到情緒標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它來解救杏仁核,緩解情緒。
Thumbnail
2024/05/15
當作者的阿祖去世時,因為文化的傳統,她對黑貓帶來的不幸持有刻板印象。然而,當她前往英國唸研究所後,與當地朋友的互動改變了她對黑貓的看法,發現在英國,黑貓是幸運的象徵。她透過這個故事,呼籲大家去探索自己對事物的反應,並好好觀察自己的看法。改變想法,就能改變行為。
Thumbnail
2024/05/15
當作者的阿祖去世時,因為文化的傳統,她對黑貓帶來的不幸持有刻板印象。然而,當她前往英國唸研究所後,與當地朋友的互動改變了她對黑貓的看法,發現在英國,黑貓是幸運的象徵。她透過這個故事,呼籲大家去探索自己對事物的反應,並好好觀察自己的看法。改變想法,就能改變行為。
Thumbnail
2023/05/17
我們對一段關係的內在感受, 是依據情感帳戶裡的感動時刻。
Thumbnail
2023/05/17
我們對一段關係的內在感受, 是依據情感帳戶裡的感動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小時候,你盡力討好 長大後,你盡力付出 你,使盡了全力,卻仍然「得不到」 「被看見」「被肯定」「被愛」 一直是你深層的渴望 你的付出,成為了「理所當然」! 這讓你的心, 有了一個 空洞 讓你很難真正喜歡自己 也很難給孩子欣賞的眼光 練習當自己的內在父母,給自己力量 子玲老師 將給大家 [自我
Thumbnail
小時候,你盡力討好 長大後,你盡力付出 你,使盡了全力,卻仍然「得不到」 「被看見」「被肯定」「被愛」 一直是你深層的渴望 你的付出,成為了「理所當然」! 這讓你的心, 有了一個 空洞 讓你很難真正喜歡自己 也很難給孩子欣賞的眼光 練習當自己的內在父母,給自己力量 子玲老師 將給大家 [自我
Thumbnail
身為媽媽的她,相當注重孩子們的飲食和教育。她不只會親手幫孩子們做早餐和晚餐外,下班後還會撥空陪孩子們寫作業。等孩子們都睡著,她會在餐桌上,繼續整理公司要的資料,或是寫碩班的作業。忙到十二點或一點才睡,是常態。心理師問她:「你怎麼看你正在做的這些事呢?」她尷尬的笑著說:「別人都說我做很多,而且做的很好
Thumbnail
身為媽媽的她,相當注重孩子們的飲食和教育。她不只會親手幫孩子們做早餐和晚餐外,下班後還會撥空陪孩子們寫作業。等孩子們都睡著,她會在餐桌上,繼續整理公司要的資料,或是寫碩班的作業。忙到十二點或一點才睡,是常態。心理師問她:「你怎麼看你正在做的這些事呢?」她尷尬的笑著說:「別人都說我做很多,而且做的很好
Thumbnail
許多來到治療 室找我諮商的人,時常抱著極為矛盾的心情 。 一方面,當他們訴說著自己 在 原生家庭中所曾經歷的虐待、遺棄、疏忽,以及種種不合理的管教時,他們的眼神似乎都在殷切詢問我:「 會發生這些,並不是我的錯,對吧?! 」 然而,我卻又可以從他們種種令人心疼與鼻酸的故事中....
Thumbnail
許多來到治療 室找我諮商的人,時常抱著極為矛盾的心情 。 一方面,當他們訴說著自己 在 原生家庭中所曾經歷的虐待、遺棄、疏忽,以及種種不合理的管教時,他們的眼神似乎都在殷切詢問我:「 會發生這些,並不是我的錯,對吧?! 」 然而,我卻又可以從他們種種令人心疼與鼻酸的故事中....
Thumbnail
孩子是鏡像的生物,父母如何對待你、甚至要說成『利用你』,你就知道要如何複製他們的方式,在他們毫無所覺的時候、用他們的方式去索取你想要的東西。你甚至都完全不會覺察到自己正在這樣做。
Thumbnail
孩子是鏡像的生物,父母如何對待你、甚至要說成『利用你』,你就知道要如何複製他們的方式,在他們毫無所覺的時候、用他們的方式去索取你想要的東西。你甚至都完全不會覺察到自己正在這樣做。
Thumbnail
🧩 玲夜的職業生活文字 來續上一篇跟蘋(學生)的對話內容。 上篇說過,蘋的職業是國中輔導老師。 她跟我分享她在之前上課的時候, 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做不對。 後面開始跟我上課後, 發現自己可以去摸索自己的動作時。 那份摸索的過程, 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議的。 原來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越來越多的。 原來自己
Thumbnail
🧩 玲夜的職業生活文字 來續上一篇跟蘋(學生)的對話內容。 上篇說過,蘋的職業是國中輔導老師。 她跟我分享她在之前上課的時候, 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做不對。 後面開始跟我上課後, 發現自己可以去摸索自己的動作時。 那份摸索的過程, 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議的。 原來自己的能力是可以越來越多的。 原來自己
Thumbnail
「媽媽,妳小時候功課好嗎?拿過獎狀嗎?」 「媽媽,妳那時候回家的功課,國語都寫些什麼呀!」 「我們老師說,她常抄課文,而且還要抄五遍。」 「老師還說她小時候最愛看的卡通叫小甜甜,那妳呢?。」 「媽媽,妳小時候的玩具是什麼?」 「媽媽,妳小時候住什麼樣的房子呀!」 「媽媽,妳………?」 孩子一連串
Thumbnail
「媽媽,妳小時候功課好嗎?拿過獎狀嗎?」 「媽媽,妳那時候回家的功課,國語都寫些什麼呀!」 「我們老師說,她常抄課文,而且還要抄五遍。」 「老師還說她小時候最愛看的卡通叫小甜甜,那妳呢?。」 「媽媽,妳小時候的玩具是什麼?」 「媽媽,妳小時候住什麼樣的房子呀!」 「媽媽,妳………?」 孩子一連串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透過催眠解決問題就像撥洋蔥一樣,一層層的撥開、一層層的深入,用著自己的速度一層層的增加著自己的能力,一層層的面對。今天小語有這樣的結果,Elsa認為已經很棒了!一次的催眠探索,能夠改善多少就接受多少,不需要連探索都被加上期望,順其自然的走,反而效果才是最好的。
Thumbnail
透過催眠解決問題就像撥洋蔥一樣,一層層的撥開、一層層的深入,用著自己的速度一層層的增加著自己的能力,一層層的面對。今天小語有這樣的結果,Elsa認為已經很棒了!一次的催眠探索,能夠改善多少就接受多少,不需要連探索都被加上期望,順其自然的走,反而效果才是最好的。
Thumbnail
就在某一天,我第一次收到小玲傳來的語音訊息,覺得疑惑的我在把訊息打開來後,居然聽到讓我驚訝的內容:「小姐,你不要多管閒事喔!你很了不起吼!有辦法幫小玲找工作很厲害喔!我看小姐妳的照片很漂亮喔…」,聽完後其實我有點毛骨悚然,「難道,我照著個案的意願提供服務錯了嗎?難道媽媽不希望孩子就業嗎?但爸爸同意、
Thumbnail
就在某一天,我第一次收到小玲傳來的語音訊息,覺得疑惑的我在把訊息打開來後,居然聽到讓我驚訝的內容:「小姐,你不要多管閒事喔!你很了不起吼!有辦法幫小玲找工作很厲害喔!我看小姐妳的照片很漂亮喔…」,聽完後其實我有點毛骨悚然,「難道,我照著個案的意願提供服務錯了嗎?難道媽媽不希望孩子就業嗎?但爸爸同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