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哲學 (2)

2023/04/27閱讀時間約 26 分鐘
二、Pythagoras 畢達哥拉斯
Samos 薩摩斯,是愛琴海上的一個島嶼;這個小島,位於小亞細亞、也就是Anatolia 安納托利亞的西海岸外,距離Miletus 米利都西北、約40 公里的地方。

古希臘時期,Samos 一直是Miletus 的商業競爭者,因為地處海上交通要道,所以經濟十分繁榮。

Pythagoras’ life 生平

* Pythagoras of Samos 畢達哥拉斯 (派賽哥拉斯) (c. 570 – c. 495 BC)

Pythagoras 生於薩摩斯島,是寶石雕刻匠Mnesarchus 的兒子;從他後來無需工作、而能夠四處遊歷學習、可以看得出來,他的家境應該十分富裕。

他在Polycrates 波呂克拉底統治前後、離開了Samos,當時,他約莫30 歲;離開的原因、應該是不滿Polycrates 的作為,但更多的、則是對於知識的渴望。

Polycrates 約在公元前540、535 年間、成為Samos 的僭主﹐一直統治到公元前522 年、被刺殺身亡為止。

所謂「僭主」(tyrant),並不一定是暴君,古希臘人認為:凡是不通過世襲、傳統、或民主選舉程序,而憑藉個人力量、獲得權力,來統治城邦的統治者,都稱為僭主。

在Anatolia 西岸遊歷期間,Pythagoras 曾向Bias of Priene、Thales、和Anaximander (Thales 的學生) 等人學習,據說,Thales 建議他、應該像自己年輕的時候一樣、到埃及去遊學;也有人說:彈七弦琴的吟遊詩人Orpheus 教過他,Orpheus 是音樂家、也是一個神祕主義者。

Pherecydes of Syros 對於靈魂和輪迴的看法也影響了Pythagoras:Pherecydes 斐瑞賽德,是神話作家、和宇宙神祕論者,主張靈魂不滅;Syros,是位於Samos 以西、愛琴海上的島嶼。在Pherecydes 年老垂死之際,Pythagoras 還特地回到Syros 島、照顧這位從前的老師。

Pythagoras 遊歷到埃及,在那裡、約有十年之久;在埃及期間,他四處拜訪神廟、僧侶,研究宗教:除了作為大先知Soches 的門徒,他還向埃及祭司Oenuphis of Heliopolis、學習祭祀方面的知識。後來,畢達哥拉斯教派的許多教義,都可以找到它們的埃及淵源。

波斯王Cambyses II 甘比西斯二世、在公元前525 年入侵埃及,滅掉了當時的埃及政權,在浩浩蕩蕩的波斯艦隊中,還包括了Samos 的僭主Polycrates 背棄他的盟友、所派遣的四十艘戰船、加入其中。

Pythagoras 也因此被俘、而被送往Babylon 巴比倫;在那裡,他學習到當地的音樂、數學。從他被俘的這件事情、可以看出:Pythagoras 和埃及的上層階級、關係應該十分密切。

而近代考古發現的幾塊巴比倫泥板、則證實了:早在Pythagoras 的一千年以前,巴比倫人就已經知道現在的「畢氏定理」;所以,我們所稱的「畢氏定理」、應該是他在那裡學習到的知識,不過,他可能是第一個證明它的人。

大約在公元前520 年,Pythagoras 離開巴比倫、並返回薩摩斯島。Polycrates 死於公元前522 年,Cambyses II 則於公元前522 年夏天、意外身亡,這些統治者的死亡、可能是他返回Samos 的原因之一,但並沒有其他資料可以解釋、Pythagoras 是如何獲得自由的。

最後,約在公元前518 年,Pythagoras 到了現代意大利南部的Croton,並在那裡、建立一個致力於神祕主義的宗教團體。

Pythagorean school 畢達哥拉斯教派

Pythagoras 是這個教團的領袖,為一群被稱為mathematikoi 的核心追隨者圍繞。mathematikoi 終其一生生活在教團中,沒有個人的財產,而必須素食;他們由Pythagoras 親自教導。

畢達哥拉斯教派的信念是:

(1) 在最深刻的層面上,現實世界、本質是數學的;

(2) 從事於哲學思考、有益於精神的淨化;

(3) 靈魂、可以和「神」結合;

(4) 某些符號具有神祕的意義;

(5) 教團的所有成員、都應該恪守忠誠、和保密的要求。

教團的加入、不限男女;而教團的外圍圈、稱為akousmatikoi,他們住在自己的家裡,只在白天、來到教團學習,還被允許擁有自己的財產,且無須素食。

正如Aristotle 亞里士多德描述的:畢達哥拉斯教派的成員在數學的研究中生活、成長,他們認為:「事物」、就是「數」,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刻度、或一個數。

Pythagorea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數學和科學

Pythagorean theory of numbers 數的理論

Pythagoras 說:「數」是萬物的本原。

數1

數1 是「單子」(monad),它是宇宙萬物、及思想的本原。

在一切數中,數1 是最基本的:它是計量一切數量的「單位」,也是其後、所有數的「開端」。

數1 不是數,而是數的「開端」,所以,第一個偶數是2,第一個奇數是3。

數1 既是奇數又是偶數,因為,把1 加到偶數上、就變成奇數,加到奇數上、就變成偶數,所以,數1 是雌雄同體的。

數1 先於宇宙,如果沒有數,那麼,任何東西都不能存在,而數、即便離開了具體的事物,也能夠被感知察覺,因此,萬物的第一原則、是「數」,而數1、又是「數」的第一原則。

數1 是理性、本體、靈魂,所以,數1 就是「善」。

數1 是創造者:由數1 的「運動」、產生了數2;又由數1 之作用於數2、產生了其後的數列,所以,數1 就是太陽神Απόλλων Apollo 阿波羅,它同時也是Prometheus 普羅米修斯,因為他為人類帶來光明。

「單子」(monad) 可以比喻為一棵樹的「種子」:當它長成樹時,會分岔出許多樹枝 (數);換句話說,數、之於「單子」,就像是樹枝之於樹的「種子」。

數2

數2 是「雙子」(duad)。

數2 是意見、運動,也是「惡」、和黑暗的泉源。

相對於數1 是智慧,數2 則是無明。

數1、代表雄性、理念、和抽象的形式,數2、代表雌性、物質、和具體的事物。

數1、是眾神之父Zeus 宙斯,數2、是眾神之母Rhea 瑞亞,Rhea、意為「流動」,代表雌性、母性、和生育,也象徵「慾望」,隱含了「性」之意涵。

畢達哥拉斯教派崇尚「單子」而鄙視「雙子」,因為,它是對立、和兩極的象徵:「雙子」以其無明的力量、創造了一個、與天堂截然不同的深淵;深淵映照著天堂,成為虛幻的象徵,下方、不過是上方的倒影,下方、又被稱為瑪雅、幻覺、大海、太虛⋯。

進入「雙子」的「單子」、乃後代的祖先,「雙子」是須彌的子宮,宇宙在其中孵化,此時的宇宙、仍處於胚胎狀態。

數3

數3 是「三子」(triad)。

數3 是「宇宙」,因為,它是由數1、數2 所共同創生出來的萬事萬物 (3 = 1+2):長、寬、高三維是三,開始、經過、終結也是三,「水、火、土」三元素也是三,「紅、黃、藍」三原色也是三,各種多面體、也都是由三角形所構成的,所以,數3 也代表「全體」。

三位一體、及其象徵 — 三角形 — 之神聖性,亦源於它是由「單子」和「雙子」所組成之事實。

在「聖十」(tetractys) 的三角形圖像中,有三個三位一體,而「單子」則位於三個三位一體的中心。

此外,最小的幻方 (魔方,magic square) 是由三階構造的,其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一對角線的數加總,和皆為15。

數4

數4 是「四子」(tetrad)。

數4 代表「正義」,它不但是第一個平方數 (4=2²),也可以被分解為兩個2 的和 (4 = 2+2)。

數4 銜接點、線、面、體,也象徵「水、火、土、氣」四元素,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也構成人的四個部分:理性、意見、慾望、肉身。

「四子」連接所有的存在、元素、數字、和季節。

「聖十」(tetractys)、是由數1 到數4 所排成的三角形。

數5

數5 是「五子」(pentad)。

數5 代表「婚姻」,因為,它是第一個雌性的偶數 (2)、和第一個雄性的奇數 (3) 的結合 (5 = 2+3);它屬於希臘神話中,掌管愛情、性愛、和生育的Aphrodite 阿芙蘿黛蒂。

數5 還被稱為「平衡」,因為,它將完全數10、分成兩個相等的部分 (10 = 5+5)。

數5 象徵第五元素 — ether 以太 — 它不受四大元素的干擾。

畢達哥拉斯教派說:「水、火、土、氣」等元素都被一種叫做「以太」的物質所滲透 —「以太」是活力和生命的泉源,因此,他們選擇五角星、作為活力、健康、和精神發展的象徵。

「五子」就像是小麥籽粒,從種子的形式開始,經過自然的藴育過程、生長成為麥穗,再結出小麥的種子。

其他數、與自己相乘,尾數都會產生其他數,但只有5、和6 與自己相乘,能夠保留其原始數字、作為其乘積的最後一個數 (例如,5⁴ = 625,6³ = 216)。

數6

數6 是「六子」(hexad)。

數6 代表「完美」,它是它的所有因數 (扣掉自己) 之和 (6 = 1+2+3),恰巧,它同時也是它的所有因數 (扣掉自己) 之積 (6 = 1⋅2⋅3)。

另外的完美數 (perfect number) 是28、496、和8128⋯。完美數十分稀少:在10 和100 之間只有一個,即28;在100 和1000 之間只有一個,即496;在1000 和10000 之間只有一個,即8128。

數7

數7 是「七子」(heptad)。

人的神祕本質,由三重精神體、和四重物質體構成;數3 (精神、思想、靈魂) 下降到數4 (世界),總和為7。

數7 代表「機會」,因為,數7 是十個數中,既不產生任何數 (比方,3 產生6、9),也不被任何數所產生 (比方,10 被5 產生) 的數;猶如Athena 雅典娜,她既是處女,也沒有母親,而是從Zeus 宙斯的頭中蹦出來的。

在古埃及的傳說,有七條通往天堂的道路;Osiris 歐西里斯 (埃及神話的冥王) 也曾經帶領他的父親、穿過冥界的七重宮殿。

畢達哥拉斯教派將「七子」稱為「值得尊敬的」,它是宗教之數,因為,人被七位天神所管轄;掌管行星運行的七個大天使、加上掌管太陽三面向的三個聖靈,構成了10,亦即,神聖的畢達哥拉斯「聖十」。

數8

數8 是「八子」(ogdoad)。

數8 代表「和諧」,因為,音階向上的第八個音符、是極其和諧的八度音。

數8 也是第一個立方數 (2³)。

數8 還是一個吉祥數:任何奇數的平方減一,總是8 的倍數 (例如,3²-1 = 8⋅1,5²-1 = 8⋅3),這個事實可以用數學證明。

數9

數9 是「九子」(ennead)。

它與失敗、和缺陷相關,因為,它沒能夠到達完善的數10。

數9 代表「邊界、限制」,數9、是10 前面的最後一個數,因而,是10 前面的所有數的「阻礙」,使前面的數、無法順利進入10。

「九子」還被稱為空氣的球體,因為,它包圍著前面的數、把所有的數都聚集在自己之內,就像是空氣包圍著地球一樣。

數10

數10 是「十子」(decad)。

數10 代表「完善」(completeness),靈長類動物、有十根手指、和十根腳趾;十進制可以追溯到用手指、和腳趾計算的年代,手指、腳趾是最原始的計算工具,至今仍在許多土著中使用。

數10 也是「完美」加「正義」(10 = 1+2+3+4)。

此外,數10 還構成「聖十」(tetractys),這是由點1、2、3、4 所排成的三角形,這個圖案、可以回溯到古印度,呼應印度的「九蛇環繞梵天」、和埃及的「九神環繞創世之神Atum 阿圖姆」等傳說。

前段提到:在「聖十」(tetractys) 的三角形圖像中,有三個三位一體,而「單子」則位於三個三位一體的中心。

Pythaoras 以10 這個數、來建構星系:

星體有十個,正中央是一團火 (不是太陽),所以,地球不是星系的中心;

反地球 (counter earth)、地球、月亮、太陽、以及其他行星,共9 個,圍繞著中心火團旋轉;

地球是一個球體;

星系之外、則是無邊無際的空虛 (pneuma 噓氣、黑暗)。

畢達哥拉斯教派主張:數、是事物的「範型」(paradigm);事物、只是數的「摹仿」(imitation)。

畢達哥拉斯教派的「摹仿說」、影響了後來的Plato。

要想加入畢達哥拉斯教團,必須對「聖十」宣誓效忠,他們的禱詞如下:

「庇佑我們!神聖的數,祢創造了眾神和人類!

哦!神聖的四面體!祢蘊含了永恆流動的創造根源!

神聖的數,從深邃的、純粹的1 開始,一直到達到神聖的4,由此生出萬物之母,包羅萬象!

永不偏離、永不疲倦的聖十,萬物的祕鑰的持有者!」

Pythagorean theorem 畢氏定理

直角三角形,其兩邊的平方之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這可以表示為:

a²+b² = c²

Garfield's proof of the Pythagorean theorem 加菲貓 (不是) 的證明

James Abram Garfield 是美國第20 任總統,他在任的期間,自1881 年3 月4 日就職,到他六個月後去世 — 被刺客槍殺的兩個月後 — 為止。

Garfield 在從政之前,本想成為一名數學家,因為他對於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甚至在當選國會議員後、仍孜孜不倦地學習;一天,當眾議院的其他議員正熱烈地討論國家大事,他想出了畢氏定理的一個簡單證明:

做一個大正方形,底長:c = a+b。

從正方形的左下角開始,沿著邊、往右,再向上,再往左⋯,類似逆時鐘旋轉,讓正方形的四個邊,依序,成為:a+b,a+b,a+b,a+b,這樣的切割。

把四個切割點、用直線連起來,會構成一個內嵌的小正方形 (理由不敘,自行思考)。

先計算大正方形的面積,它是:(a+b)² = a²+2ab+b²。

而內嵌小正方形的面積、則是:c²。

在內嵌小正方形的外圍、有四個小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 是斜邊,a 是側邊,b是底邊。

每個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1/2)ab;加總起來,等於:2ab。

這樣,大正方形、扣掉四個小直角三角形,會等於內嵌的小正方形,這就證明了:

a²+b² = c²。

Pythagorean theorem proof using similarity 利用相似三角形來證明

我們想要證明:a²+b² = c²,

其中,c 是直角對應的邊,也就是斜邊;a 是側邊,b 是底邊。

首先,由直角、畫一條垂線到c,將c 切割為:x+y。

我們的任務、變成是要證明:a²+b² = c⋅(x+y) = cx+cy。

可以觀察到,前述垂線、將原來的直角三角形、劃分成兩個小直角三角形;而這三個三角形、都彼此相似,只是大小不同。

從斜邊、比側邊,可以知道:a/x = c/a;

從斜邊、比底邊,可以知道:b/y = c/b。

也就是:a² = cx;

另外:b² = cy。

相加二者,我們得到:

a²+b² = cx+cy = c⋅(x+y) = c²。

得證。

Another Pythagorean theorem proof 其他的證明

我們有一個直角三角形abc,c 是直角的對邊,也就是斜邊,a 是側邊,b 是底邊。

讓斜邊c 平貼於底部的地面,而讓側邊a、和底邊b 類似趴著的背、和大腿。

現在,以c 為邊、做一個大正方形,將剛剛的直角三角形、框在大正方形裡面。

接下來,再想像,把剛剛的直角三角形、往上移,移到大正方形的頂部;這個動作相當於:在正方形的「家」上面、蓋一個屋頂。

屋頂的一邊、就是原來直角三角形的側邊a,另一邊、則是原來的底邊b。

再從屋頂的直角、畫一條垂線,往下連結、框在大正方形裡面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

這樣的圖形,看起來會像是一個從上方鳥瞰的、3d 的屋脊圖。

這個從上方鳥瞰的屋脊圖、有兩片屋面:一片、是以a、c 為邊的平行四邊形;另一片、則是以b、c 為邊的平行四邊形。

以a、c 為邊的平行四邊形,它的高是多少呢?

畫輔助線,可以知道:它的高、也是a (理由不敘,自行思考);

同理,以b、c 為邊的平行四邊形,其高、也是b。

所以,這兩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加總起來、等於:a²+b²。

好,接下來想像:剛剛,不是把在「家」裡面的直角三角形、搬到正方形的頂部嗎?

現在,再把它剪下來,貼回原來平貼於地面的趴著的直角三角形之處。

這樣,兩片平行四邊形a²+b² 不就變回為一個正方形了嗎?

正方形的面積、為:c²。

這就證明了畢氏定理。

The mathematics behind music 音樂背後的數學

想像拉小提琴,用拉弓、摩擦琴弦、來製造音響;讓我們先從「弦」切入正題。

弦長比、等於其振動的頻率比之倒數,也就是說:弦愈長、振動得愈慢。

反過來,也可以這麼說:弦「短」比、等於其振動的頻率比,弦愈短、振動得愈快,弦短多少倍、振動的頻率就快多少倍。

接下來,讓我們把「弦」的因素擺開,單單看振動的頻率:

440Hz 相當於A 這個音。

我們可以把任意的音高、當成是:I,因為,以不同的音高為基準、不過是轉調的問題而已,所以,使用I、II、III⋯ 來為音命名,要比使用A、B、C⋯,更為普遍和抽象。

因此,我們可以用數1、替換剛才的振動頻率,而命名其音高為:I。

將振動頻率加快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於自然數列:1、2、3、4、5⋯,但此時,音高、卻不會隨著頻率的倍數等比例變化、而成為:I、II、III、IV、V⋯。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音高的變化,所依循的、是「冪方」的法則,而不是「倍數」的法則。這應該是Pythagoras 始料未及的事情。

此外,我們的耳朵、對於音程的要求,也比這些數列的間隔、來得更為細密和精緻,所以,如果只是用自然數來構造音階的話,那麼,音程間的間距、聽起來不免過寬。

所以,我們想要的是:在數1 和數2 之間、再細分成幾個階段。

數2,在人類的耳朵聽起來、和數1 十分類似,只是高低不同,這叫做八度 (octave),而我們賦予它們同音。

將任意的振動頻率 (數) 乘以2、相當於將音高升高八度;反之,乘以1/2、相當於降低八度。

Pythagoras 如何構造在數1 和數2 之間的音呢?

先前提到:將振動頻率加快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於自然數列:1、2、3、4、5⋯;然而,當Pythagoras 聽到數4 是高八度的同音時,就不再往下繼續聽了。

數3 的音高,以C 大調而言:數1、相當於C,而數3、則相當於G。

這個音高,超過了我們剛剛說的,數1 和數2 間的距離。怎麼辦呢?

Pyhtagora 想到的辦法,是讓它降低八度;而降低八度、則是將它的振動頻率乘以1/2,所以:3⋅(1/2) = 3/2。

這個音,在數1、和數2 的距離之內,Pythagoras 將其稱為:V,以C 大調來說的話,就是G。

在構造出V 之後,Pythagoras 又如何構造出其他的音呢?

他覺得,升高五度的這個辦法不錯,所以,就把剛剛的V、再升高五度,也就是,將它的振動頻率乘以3/2,如果以C 大調來說的話,變成D。

但這個音高,又超過了我們剛剛說的,數1 和數2 間的距離。怎麼辦呢?

辦法是,讓它再降低八度,此即,將它的振動頻率、乘以1/2。

將數3/2 升高五度、再降低八度的結果,成為:3/2⋅(3/2)⋅(1/2) = 9/8。

這個音,在數1、和數2 的距離之內,Pythagoras 將其稱為:II,以C 大調來說的話,就是D。

在構造出V、和II 之後,接著,畢達先生興致勃勃地沿用升高五度、降低八度的方法繼續操作:

從剛剛的II 出發,再升高五度,變成:9/8⋅(3/2) = 27/16。

這個音,在數1、和數2 的距離之內,Pythagoras 將其稱為:VI,以C 大調來說的話,就是A。

從VI 出發,再升高五度,但這次、又超過了,所以,要降低八度回來,我們知道:降低八度、就是乘以1/2。

前述的過程、相當於:27/16⋅(3/2)⋅(1/2) = 81/64 — III。

III 這個音,以C 大調來說的話,就是E。

從III 出發,升高五度,變成:81/64⋅(3/2) = 243/128 — VII。

VII 這個音,以C 大調來說的話,就是B。

他希望,按照他發現的巧妙方法、重複操作下去的結果,可以到達數2;但令人失望的是:不論他操作多少次,卻永遠也到不了2。

問題出在哪裏呢?

問題在於:他一開始選用的方法,是十分人為武斷的;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乘以3/2 呢?

我們看到,Pythagoras 的音階,是用乘除、來構造各個音;但如前段指出:音高的變化,所依循的、是「冪方」的法則,而不是「倍數」的法則,所以,應該用開根號的方式、來構造各個音,才符合音階的「自然」規律。

因為,「和諧」純粹是主觀的感受,沒有什麼「絕對」可言;可以說,聽習慣了、就和諧,聽不習慣、就不和諧。

就振動的頻率來說,所謂「中間」,並不是兩個頻率加起來除以二、這樣的「算術」(arithmetic) 關係,而應該把兩個頻率相乘、再開根號求得,這叫做「幾何平均」(geometric mean)。

因此,就振動頻率來說,在數1 和數2 之間、真正意義的「中間」,乃Pythagoras 最喜歡的一個數;據說,他的一位門徒Hippasus of Metapotum 希帕索斯,因向教團外面洩漏了這個數是「無理數」(也就是無法用「整數比」表示的數) 的秘密,而被判以活活淹死於海中的懲罰。

這個數、是:√2。

好,剛才已經構造了七個音,但IV 這個音,又如何產生呢?

Pythagoras 想到的是、把數2 降低五度的辦法,也就是,2 除以3/2,得到:2÷(3/2) = 4/3 — IV。

IV 這個音,以C 大調來說的話,就是F。

這樣,八個音就構造完成了。

但是,問題並沒有結束。

問題在於:這八個音,並不能滿足全數都可以互相轉調的要求,有些調、轉不出來。這意味著:音太少、而不夠用。

所以,還需要在原來的八個音之間,如法炮製、再插入一些音。這也就是現在鋼琴黑鍵的由來。

而現代的「十二平均律」(12-tone equal temperament) 律制,乃是將八度音程、平均分為十二個半音,其使用的、則是前面提到的「幾何平均」之構造方法。

最後,補充一下,Pythagoras 只用3 來劃分數1 和數2 之間的音程 (稱為Pythagorean tuning、或3-limit tuning),可是,別忘了,在前段提及的自然數列中、還有數5 啊,他為什麼不拿來用呢?

把數5 降低兩個八度,等於5/4,拿來與Pythagorean III (81/64) 相較,二者十分接近,我們只要把Pythagorean III 的分子、去掉1,也就是:80/64 = 5/4,兩者就完全吻合了。

這稱為「纯律」(just Intonation),是由偉大的天文學家Ptolemy 發明的「天體的音律」,卻仍不免框限於「整數比」的思維模式當中。

【反思】:

數1、相當於第八阿賴耶識,亦即,一。

Pythagoras 將數1 比作「種子」,而第八阿賴耶識又稱為「種子識」,兩者不謀而合。

數2、相當於第七末那識,亦即,二。

第七末那識、又名「染污意」,和數2 的運動、「流動」、「惡」、黑暗的泉源等意義相仿;Rhea 所代表的雌性,象徵「慾望」,隱含了「性」之意涵,也和第七末那識所具有的「執我」意義類似。

數3、相當於第六意識,亦即,三。

Pythagoras 說:由數1 的「運動」、產生了數2;又由數1 之作用於數2、產生了其後的數列。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而Pythagoras 的數3,則跳過了「意識」、這層主觀的中介,直接代表宇宙萬物。

在《易經》中,洛書的「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在其中」,其實就是三階幻方,其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一對角線的數加總,和皆為15。

洛書的九宮圖,南、東南,東、東北,北、西北,西、西南的數,相差皆為5,與中央的5 相對應;這四個長條,分別代表火、木、水、金等四個元素,而中央、則代表土。

如果再把中央土、分別插入四個長條,則環狀帶、可以構成十二宮,成為十二地支的基礎;紫微斗數、八字等,都可以從這十二宮推演出來。

《易經》的卜筮、紫微斗數、八字等神祕學,由於欠缺科學、數學應該具備的嚴密的定理基石,信者、信其有,信其有、則受影響,受影響、則煞有其事,這些,可以稱為是中國的巫術也不為過。

管子曰:「凡聽徵,如負豬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馬在野;凡聽宮,如牛鳴窌中;凡聽商,如離羣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

凡將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以是,生黃鍾小素之首,以成宮;三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不無有三分,而去其乘,適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復於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適足以是成角。」

大意是:

凡聽徵,就像揹走豬豕、而驚覺嚎叫;凡聽羽,就像荒野的馬嘶;凡聽宮,就像地窖的牛哞;凡聽商,就像離羣的羊咩;凡聽角,就像雉雞上樹鳴叫,聲音既快且清。

凡將奏五音,先確立一弦、而將其三等分,經過四次三等分的推演、以合九九八十一之數,由此,產生黃鍾小素的音調,成為宮;用三除以八十一,而將其一、加在八十一之上,成為一百零八,就是徵;不能不用三去除,而在一百零八上、去掉它的三分之一,由此產生商;再用三、除以七十二,並加在原數上,由此產生羽;再用三去除,並在九十六上、去掉它的三分之一,由此產生角。

孫子曰:「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為什麼一定要「五」呢?

與我們目前熟悉的十二個半音相比,阿拉伯人則將八度音劃分成為二十四個子音。對此,我們只能說:聽久、就習慣了。

因為,「和諧」純粹是主觀的感受,沒有什麼「絕對」可言;而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數5、也不會是什麼恆久不變的原則。

所以,與其沈浸於「整數」之美,不如進而思考:那無窮逼近的「無理數」所蘊涵之意義,應如何把我們帶離「一」的框限,進而無窮逼近至第八阿賴耶識的「究竟邊際」,終而能夠跳脫此邊際、而獲得終極的自由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在我死前
    在我死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