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型的人幾乎難得一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己如何要做到哲學普及與學術研究之間的平衡,還是有一定程度上的恐懼。就單純哲學的資歷來講,入了一年過後有沒有能站在台前論述哲學的勇氣都還不確定,但後來發覺這很可能跟個人性格關聯較大,如果只是單純自己課堂上的心得與作業,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就簡單多了,因為少了對於多數人的心理負擔,呈現出來的也只有同期與師長們知道,壓力驟小。而為什麼「面對人反而可以接受」但「甚至不曉得有沒有人在看」的情形會感到劇烈的恐懼,某方面推論為是對於未知的不安與過度膨脹的虛有物,沒有辦法不想像未知的危險存在於自己觸及不到的角落,也沒辦法相信眼前的人不會脫離自己的認識往自己身上刺了一刀。
這種構想階段的事情,做得夠漂亮就不該留在自己的帳號底下,要漂漂亮亮乾乾淨淨留下只有完美完善讓所有人滿意的成績與言論,是很不可能的事情。光是想像就已經能夠知道了,你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完美的事情,相反的為什麼期待其他人可以?有接觸過的人,有的時候會突然捕捉到一個瞬間,他們對不熟悉的人所抱持的印象容易脫離人的想像,我自己在面對截然不同的人的時候,也會有這麼脫離的一個瞬間。這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很難尋找到人除了生理慾望以外,是否還有著其他絕對的共同可能性存在,我們能夠確定人是有著這種特質,但我們根本無從確定,眼前的這個人是不是。
在做專業科目的寫作,不僅僅是學業上,對於創作融入專業知識而言,都會有這種恐懼。被監督很可怕,做錯了很可怕,因為不知道有誰在背後嘆起氣,也不知道有誰在拿著自己寫出來的文字議論。
「未知」的可以想像到的「惡意」是侵蝕掉精神健康的一種存在,由自己而生而不為任何人滅除。在閱讀哲學史的那些哲人,似乎打從一開始就很明確跟發表出驚人的言論,對於人完整的補足狠狠咬了一大口下來。
我感覺不到這些人是「人」。我不清楚他的性格、曾經做過的事,具體的說話風格、給人的氣氛、肢體語言、過去、人格認同、自我認同...超脫了對於人的概念,存在在哲學史書與他們自己論著當中的哲學家是名為「過去的哲學家」的斷簡殘篇,作為時間而凍結,而不再活動的過去的碎片。
「學者型的人幾乎難得一見」教授講了的某幾句話讓我意識到了對於現實跟印象當中的違和感,這種違和感於我而言不應該存在。明明是如此,在內心的某種預設裡似乎覺得哲學家在每個時代人才輩出,隨處在歐洲的某條街上就能看見哲學家倚在牆柱旁默默地寫著著作,而實際上這不過是資訊被整理與時間單位不同的錯覺,以好幾十年起跳的時代單位,哲學家就只能活在「他的那個年代」,解決「那個年代的問題」,在現今的哲學史書上濃縮得不過短短幾頁,渾然忘記人的壽命不過百年有餘。
情報與知識與資料的傳承遞減遺失,拼不回來了。
我無法得知那個人到底怎麼「成為」被世人認定的哲學家,他最一開始嘗試寫出哲學的文章是什麼樣子?是不是也曾經跟我們一樣有過不擅長文字,文章系統混亂的青澀時期?或者是曾經有跟人傾訴他的不安,對於他的學術論著?
會想知道這些,也只是因為對他的「人類補完」而已。
一個死去的人與任何時間不再前進的角色具有一部分的特質相同,只要無法在過去推測出它是什麼樣的人,展現不出他的「人性的一面」會有思考、會有情緒,有自己的世界觀、有自己的道德原則,它就會「活不起來」。
靜止的,靜止的人。對於它的話語的推測,該怎麼理解才是「他/她」,似乎再也無法有定案。而對於與自己的共同之處,更是一處也找尋不到。
找到這些人的痕跡,活過的痕跡,確實存在過的痕跡,或就有著被其鼓勵的可能性。「原來也有這樣的心情過啊」、「這些人也有這種時期啊」與當著自己與他人皆是旁觀之物的理解角度完全變了,我不可能從一開始就是完人,不可能會滿足虛設的人,不可能會讓那些無意間對他人放著不合理期待,對自己渾然不知的人闔上嘴巴。先把自己無謂的期待破壞殆盡,剩下一個不留的空白,想做些什麼事的雛形才在某處成型,已經沒有那些人在了,不會在耳邊說話、不會在背後睥睨、不會在一旁唏噓,即使出現了也視而不見吧。
只有這樣,才能感覺到自己似乎面對得了自己與沉默的哲學。作為一個既不合時也不合宜的重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女巫的國文課】我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塔羅占卜+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這篇文章分為三個部份,以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為核心,結合作家生平、塔羅占卜與延伸閱讀,分享國文教學心得: 壹、你認識的,是哪一個柳宗元? 貳、從教育的角度閱讀〈種樹郭橐駝傳〉(含塔羅占卜) 參、延伸讀這本:池上彰,《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采實文化,2022
Thumbnail
avatar
辛奇花生鼠
2024-05-14
《辣妹學》75 怎麼看待男生在他低潮期向自己告白的行為?(讀者QA)人在脆弱、無助時,心理素質不夠強,會下意識想尋求「拯救者」,生活圈出現聖母心、照顧慾望爆棚的女生,男生直接將女生視為人生中的「支持、拯救、協助者」。
avatar
後沙發
2024-04-19
自問自答:為什麼在進行應用行為分析的一對一教學,不管是輔助、更正及錯誤的回應,都不給予自閉症者獎勵品?我想,問這問題,我只是需要開啟照顧者的見到出口。 只是,對於在更正和有輔助,依然不給獎勵品,感到滿頭問號。 其實我覺得,是和「愛的原則」,有關係。 愛的原則,完全沒有放縱 其實,很多照顧者的不忍心,就不經意對自閉症者放縱。 因此我覺得,維持原則,很重要。 像是,杜老師沒有因為煊煊的正確買
avatar
宋雲燕
2023-09-15
《型男學》15 曖昧時的訊息頻率怎麼抓?(讀者QA)很在乎男生感受,不是將戀愛、婚姻當成跳板,不是把男生當工具人,即便不成、不契合,曖昧過也很會感到過癮、無緣也能當作異性友情去經營
avatar
後沙發
2023-07-18
用自閉症者的學習方式,制止偏激思維和行為以自閉症者的學習方式,只有聽覺和視覺。 因此,在自閉症者的偏激思維和行為,就有以下的方式。 視覺自閉症者用社交故事,聽覺自閉症者用分析討論 以例子來說,就用有同診斷的前日間學員,對那日間學員,一直認為打新冠疫苗會死人,而且,還會到處說。 因此,視覺自閉症者,可以用社交故事,進行訓練。 在自閉症者見到
avatar
宋雲燕
2023-02-09
《牛排學》18 興趣的定義與執行方式(讀者QA)興趣是要用來「取悅自己的身心靈」,不是用來搞死自己,這樣完全失去本意,本末倒置。
avatar
後沙發
2022-11-17
《表達與社交學》19 送30歲社交型男生的最佳禮物(讀者QA)送這個會讓男生直覺性認為女生是開明、有趣的人,產生想認識、接觸的慾望。
avatar
後沙發
2022-11-13
【認真讀】派對勞動產業的社會學觀察 | 讀《當女孩成為貨幣》| 讓奢華派對更像奢華派對的那些隱形勞動者們 / 李長潔社會學家Ashley Mears用長達18個月的時間,開啟一個全球菁英派對的社會觀察,從紐約到里維埃拉,在高級別墅與頂級香檳之間,她發現了一個錯綜複雜的「#性別經濟體」,其中揉合了美貌(beauty)、地位(status)、金錢(money)。準備好了嗎?狂歡開始~
Thumbnail
avatar
李長潔
2022-07-24
訂閱者必讀二 型態教學(持續更新)訂閱者必讀二 型態教學(不斷更新)
Thumbnail
avatar
Red Alert
202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