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斥著大量資訊的時代下,如何「獨立思考」並小心篩選所要吸收的信息,往往是影響我們價值觀與人生走向的一個重要課題。關乎了我們度過的是一個自主的人生,還是只是別人的人生。
吸收大量的知識看似是一件好事,但是若沒有仔細地去思考一些知識可能無用甚至有害的可能性,將為我們帶來難以預想的後果。
在《不被洗腦的思維練習》 一書中提到,比較知識的輸入與輸出比例時,通常是「九比一」。倘若我們過度的輸入資訊,而未能及時的思考輸出,便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受未整理的信息所影響。
因此,作者建議可以將任何的資訊內容簡化為三個關鍵詞句,如此就比較容易能記憶並理清資訊的脈絡,方便我們思考,甚至就關鍵詞句延伸連結相關信息, 以此維持我們的思考獨立性。
此外,還有許多被包裝過的信息,並不容易被識別出來,需要我們深入瞭解,才能加以防範,如廣告、假新聞等等。
而在《詐騙心理學》書中,還有幾個特別的例子:
• 低飛球效應:
一個史丹佛大學研究——第一階段請研究人員挨家拜訪某地區的居民要求裝設一個很大的交通告示牌,因為可能會破壞環境外觀,自然都被拒絕了。
第二階段到了另一個地區,只有要求每戶裝設約莫不到十平方公分的告示,幾乎每家都答應了。而在兩週後又來要求換成那個很大的告示, 居然有75%以上的居民都答應了,印證了低飛球效應得寸進尺的效果。
• 品牌威光效應:
「根據研究顯示...」、「某專家指出...」、請名人代言商品等等,這些我們在生活上經常遇到的,很容易讓我們先入為主的相信資訊是有益的,然而,這卻是我們最需要謹慎提防與思考的。
總而言之,適時的整理輸出所接收的資訊,以及謹慎提防包裝過的信息,如此得以盡可能維持我們的「獨立思考」。 在資訊紛雜的現代社會下,避免了「盲從」,遠離了「從眾」,活出符合自我意識的自主人生。
----------------------------------------------------------------------
🙆參考資料:
•《詐騙心理學》(2018.6)
•《不被洗腦的思維練習》(2023.2)
• 閱讀前哨站-瓦基waki(2023.2.20)
如果有任何的想法或意見,
都歡迎留言或私訊和我討論喔。
#馭心坊 #生活平衡 #積極生活 #自在生活 #高效生活 #心理 #心靈 #心理學 #社會 #社會觀察 #生活 #實踐 #生活實踐 #文案 #學習 #成長 #學習成長 #自我成長 #正能量 #獨立思考 #盲從 #從眾
盲從與從眾--資訊爆炸時代的思考陷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馭心坊° 文字✍️ | 閱讀 📚 | 生活實踐👣的沙龍
8會員
14內容數
2023/06/02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面對「選擇」,在各種岔路口,不確定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前進。而當我們思考未來的方向時,很多事情在表面上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潛力,或者認為自己欠缺天賦,就很容易陷入困惑與迷惘之中。

2023/06/02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面對「選擇」,在各種岔路口,不確定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前進。而當我們思考未來的方向時,很多事情在表面上可能會覺得自己沒有潛力,或者認為自己欠缺天賦,就很容易陷入困惑與迷惘之中。

2023/05/20
在生活中與人交流的每個時刻,你是「傾聽者」?還是屬於「被傾聽者」呢?
對我而言,我時常在當一位被傾聽者,喜歡自己思考,熱衷分享與表達。當然,這樣可以很好培養我的自信心、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我發現如果我完全只當一位被傾聽者,是很難和他人建立情感連接的。

2023/05/20
在生活中與人交流的每個時刻,你是「傾聽者」?還是屬於「被傾聽者」呢?
對我而言,我時常在當一位被傾聽者,喜歡自己思考,熱衷分享與表達。當然,這樣可以很好培養我的自信心、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我發現如果我完全只當一位被傾聽者,是很難和他人建立情感連接的。

2023/05/13
很多時候,努力是實現目標的必要條件,但要注意努力是否符合事實。否則,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穫。就像是在學校明明就是要考英文考試,而你前一天晚上很努力、很用心地在讀中文課文。不符事實的努力雖然仍然會有成果,但對眼前的目標而言,沒有什麼幫助。

2023/05/13
很多時候,努力是實現目標的必要條件,但要注意努力是否符合事實。否則,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穫。就像是在學校明明就是要考英文考試,而你前一天晚上很努力、很用心地在讀中文課文。不符事實的努力雖然仍然會有成果,但對眼前的目標而言,沒有什麼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人們判斷是非與如何生活時,需依賴「正確資訊」,如「正確用火」
然資訊爆多會癱瘓大腦對資訊的處理,民眾不可能全部檢視、思考比對後再挑選,加上基本知識不足也無法判斷正確性…大腦終究會選擇捷思(懶惰的),變成跟風向走、看懶人包、相信意見領袖、相信政黨,不再有思考的習慣。

人們判斷是非與如何生活時,需依賴「正確資訊」,如「正確用火」
然資訊爆多會癱瘓大腦對資訊的處理,民眾不可能全部檢視、思考比對後再挑選,加上基本知識不足也無法判斷正確性…大腦終究會選擇捷思(懶惰的),變成跟風向走、看懶人包、相信意見領袖、相信政黨,不再有思考的習慣。

在充斥著大量資訊的時代下,如何「獨立思考」並小心篩選所要吸收的信息,往往是影響我們價值觀與人生走向的一個重要課題。關乎了我們度過的是一個自主的人生,還是只是別人的人生。
吸收大量的知識看似是一件好事,但是若沒有仔細地去思考一些知識可能無用甚至有害的可能性,將為我們帶來難以預想的後果。

在充斥著大量資訊的時代下,如何「獨立思考」並小心篩選所要吸收的信息,往往是影響我們價值觀與人生走向的一個重要課題。關乎了我們度過的是一個自主的人生,還是只是別人的人生。
吸收大量的知識看似是一件好事,但是若沒有仔細地去思考一些知識可能無用甚至有害的可能性,將為我們帶來難以預想的後果。

何謂獨立思考?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獨立思考就是擁有自己的觀點,在自己的認知系統中做出判斷。但本書的兩位作者-斯洛曼和芬恩巴赫兩位認知科學專家則給出另一條思路:人其實無法「獨立」思考。

何謂獨立思考?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獨立思考就是擁有自己的觀點,在自己的認知系統中做出判斷。但本書的兩位作者-斯洛曼和芬恩巴赫兩位認知科學專家則給出另一條思路:人其實無法「獨立」思考。
我們當然可以接受、吸收出於各種立場的看法和包裝好的知識;但同時,我們也能對這類資訊抱持懷疑與好奇心,並試著求證、觀察、討論、省思,尋找解答。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得經歷「思」與「動」的過程,以讓外在資訊與自主意志求取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唯有反覆思索,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的「獨立思考」。
我們當然可以接受、吸收出於各種立場的看法和包裝好的知識;但同時,我們也能對這類資訊抱持懷疑與好奇心,並試著求證、觀察、討論、省思,尋找解答。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得經歷「思」與「動」的過程,以讓外在資訊與自主意志求取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唯有反覆思索,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的「獨立思考」。
最近看到很多各式各樣的時尚穿搭,刺激著消費。時尚可能是一種特定的模仿機制。個體在跟隨時尚的過程中不需要去為自己的品味負責,某種程度上帶來一種滿足和安全感。也許這就是消費社會。
最近看到很多各式各樣的時尚穿搭,刺激著消費。時尚可能是一種特定的模仿機制。個體在跟隨時尚的過程中不需要去為自己的品味負責,某種程度上帶來一種滿足和安全感。也許這就是消費社會。

資訊的豐富,反而會造成注意力匱乏。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相對於有價值的資訊,增加了更多無意義、沒價值的雜訊。作者玲木進介根據自己的經驗法則指出,八二法則同樣適用於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近八成的資訊都可以捨棄,是不需要的。如何辨識出具有價值的資訊?成為這個社會上必備的能力之一。

資訊的豐富,反而會造成注意力匱乏。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相對於有價值的資訊,增加了更多無意義、沒價值的雜訊。作者玲木進介根據自己的經驗法則指出,八二法則同樣適用於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近八成的資訊都可以捨棄,是不需要的。如何辨識出具有價值的資訊?成為這個社會上必備的能力之一。

無所不在的資訊,不會讓人覺得悅耳動人,更像是關不掉的噪音。我們對於科技的依賴、資訊的超載,都在影響注意力與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進而改變思考的模式。
我們都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大腦,遠離科技成癮的誘惑。但是該怎麼做、如何對抗這些噪音呢?書中提到了幾個面向的做法,相當值得參考。

無所不在的資訊,不會讓人覺得悅耳動人,更像是關不掉的噪音。我們對於科技的依賴、資訊的超載,都在影響注意力與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進而改變思考的模式。
我們都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大腦,遠離科技成癮的誘惑。但是該怎麼做、如何對抗這些噪音呢?書中提到了幾個面向的做法,相當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