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和更好的拖延

更新於 2023/08/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是否也明明知道應該開始某些事情,卻總是拖拖拉拉,滑著手機、社群媒體,想著明天再開始打掃、明天再開始創作、明天再開始讀書,想著想著時間就這樣流逝了,然後在迫在眉睫時才匆匆忙忙火力全開的趕工,在最後一刻壓線交差,或自責懊悔浪費時間,如果你經常反覆這個模式,你可能是個慣性拖延者。
根據心理學專家琳達・薩帕丁的分類,拖延症有6種類型:
  • 完美主義者:凡事追求滿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事前準備,遲遲無法開始,執行時又過分在意小細節,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又自責。
  • 夢想家:只在腦袋裡想像各種點子和遠大目標,不制定任何現實性的計畫,對細節毫不關心,所以進度永遠只留在夢裡。
  • 杞人憂天者:擔心各種尚未發生的問題和狀況,導致焦慮和不安情緒高漲,以至於做事也拖拖拉拉,無法集中精神。
  • 享受臨陣磨槍的刺激感者:和杞人憂天型相反,這類人享受交期鄰近的刺激感,利用急迫感激發自己做得更出色,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熬夜趕工。
  • 叛逆者:不喜歡遵守規定,討厭被控制,藉由拖到最後一刻進行被動式反抗。
  • 過勞者:不擅長拒絕或無法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以至於承擔太多工作,自己忙得暈頭轉向,也經常忘東忘西。

更好的拖延

慣性拖延通常是試圖迴避事實的結果,因爲無法面對自身的局限,或追求一個不是真正想要的目標,拖延是一種情感上的逃避策略。
管理有限時間的核心挑戰不在於如何完成每一件事,而在於如何以最明智的方式決定不要做什麼,以及如何不要因此懷有罪惡感,理想的拖延者接受無法每件事都完成,接著以盡量明智的方式,決定要專心做哪些事、哪些事不做。
在眾多的時間管理技巧及建議中,分享我最喜歡的3個方法:
  • 拆分小任務——將目標拆分成具體而微的小任務,心理壓力會小許多,將任務的份量及數量都控制在可完成的範圍,每完成一個小任務都離你的目標更近一步。
  • 先支付自己——如同理財要先儲蓄再消費,我們每天也應該優先做對自己最重要的事,這也是為何眾多時間管理建議中,強調起床後一小時或晨間習慣的重要性。
  • 先吃青蛙——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如果你的工作是吃掉一隻青蛙,最好一早就先把青蛙吃掉。」人類本能會從較輕鬆的工作開始進行,拖延困難的事,但如果你每天先吃掉最困難的「青蛙」,你就已經度過了這天最糟糕的時刻,會更有餘裕處理那些簡單的小事。
正常的休息或小小拖延並不是需要改正的問題,請不要過度自責,如果在某些目標上反覆失敗,也請捫心自問:「這真的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好奇為什麼有人可以在高壓的工作或生活中仍能持續成長、展現成就,以前總覺得抗壓性指的是忍耐,但過度忍耐時常引發的是身心失衡,於是又轉往尋求紓壓方法,但又落入某種類似發洩壓力的循環,因此想透過此書了解在面對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時,大腦與壓力機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在二十世紀初開創一套嶄新的心理學思想,一般稱為「阿德勒心理學」,倡導「個體心理學」,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
  原子習慣的原理即是投入所謂「微小增長的總和」——在所做的每件事當中找到微小的改善空間,將想要改進的事項的所有面向分解後,讓每個面向都改善百分之一,全部加起來就會得到可觀的成長。
面對肯定、讚賞與幸福,為什麼總是覺得「我不配」?
羞辱創傷指的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為一連串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長期遭受一些貶低、壓抑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的手段對待,以至於對自我感受到羞恥、自己很糟糕、影響自尊等的創傷經驗,進而引發各種身心理的影響、生活適應不良或僵化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
你的大腦就像個缺乏安全感的兩歲小孩。 壓力是無可避免的,壓力或說壓力反應是個人安全和健康的起源,人體一切構造就是為了感受壓力,才能學習集中思緒,是為了保障安全和維持警覺,然而多數時候我們會選擇避開引發壓力的事物,表現出拖延傾向,或試圖忽略自己的感受,然後還是無法逃離壓力,因此要學會有效管理壓力。
  好奇為什麼有人可以在高壓的工作或生活中仍能持續成長、展現成就,以前總覺得抗壓性指的是忍耐,但過度忍耐時常引發的是身心失衡,於是又轉往尋求紓壓方法,但又落入某種類似發洩壓力的循環,因此想透過此書了解在面對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時,大腦與壓力機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在二十世紀初開創一套嶄新的心理學思想,一般稱為「阿德勒心理學」,倡導「個體心理學」,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
  原子習慣的原理即是投入所謂「微小增長的總和」——在所做的每件事當中找到微小的改善空間,將想要改進的事項的所有面向分解後,讓每個面向都改善百分之一,全部加起來就會得到可觀的成長。
面對肯定、讚賞與幸福,為什麼總是覺得「我不配」?
羞辱創傷指的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為一連串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長期遭受一些貶低、壓抑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的手段對待,以至於對自我感受到羞恥、自己很糟糕、影響自尊等的創傷經驗,進而引發各種身心理的影響、生活適應不良或僵化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
你的大腦就像個缺乏安全感的兩歲小孩。 壓力是無可避免的,壓力或說壓力反應是個人安全和健康的起源,人體一切構造就是為了感受壓力,才能學習集中思緒,是為了保障安全和維持警覺,然而多數時候我們會選擇避開引發壓力的事物,表現出拖延傾向,或試圖忽略自己的感受,然後還是無法逃離壓力,因此要學會有效管理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滑著手機,看著待辦事項清單上的一大堆任務,總想著:「反正還有時間,晚點再做也沒關係」 雖然知道這是在自我欺騙,不過就是不想動。當你習慣拖延,它就會像一個無形的手,牢牢地把你困在舒適圈裡,讓你越來越懶。利用這四方法(五秒法則、 三分鐘行動原則、帕金森法則、目標拆分法)讓自己持續前進
Thumbnail
拖延症影響著許多人,它不僅導致焦慮和壓力,還會使生活中的每一項任務變得更加困難。這篇文章探討了克服拖延的有效策略,包括找到一天中最重要的任務(青蛙)、列清單來明確優先級、利用早晨的精力先解決難題,以及使用番茄鐘來管理工作時間。通過這些方法,你可以學會如何集中精力,消除拖延,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拖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了解你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拖延是克服這個毛病的第一步。 問題:在什麼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思考一下以下幾個方面,看看哪些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1. 工作內容:是某些特定類型的任務讓你感到壓力或不適嗎? 2. 環境因素:你的工作或學習環境是否存在干擾因素?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滑著手機,看著待辦事項清單上的一大堆任務,總想著:「反正還有時間,晚點再做也沒關係」 雖然知道這是在自我欺騙,不過就是不想動。當你習慣拖延,它就會像一個無形的手,牢牢地把你困在舒適圈裡,讓你越來越懶。利用這四方法(五秒法則、 三分鐘行動原則、帕金森法則、目標拆分法)讓自己持續前進
Thumbnail
拖延症影響著許多人,它不僅導致焦慮和壓力,還會使生活中的每一項任務變得更加困難。這篇文章探討了克服拖延的有效策略,包括找到一天中最重要的任務(青蛙)、列清單來明確優先級、利用早晨的精力先解決難題,以及使用番茄鐘來管理工作時間。通過這些方法,你可以學會如何集中精力,消除拖延,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拖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了解你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拖延是克服這個毛病的第一步。 問題:在什麼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思考一下以下幾個方面,看看哪些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1. 工作內容:是某些特定類型的任務讓你感到壓力或不適嗎? 2. 環境因素:你的工作或學習環境是否存在干擾因素?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