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一八七:「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黃芩湯方
黃芩3、芍藥2、炙甘草2、大棗12枚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劈。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前面介紹如果太陽證,病在表的時候,被誤下或自己吃壞肚子了以後,變成腸利是熱利,這是純熱利沒有表證(表邪已被攻下內陷到腸道)也沒有腹痛,用「葛芩連湯」;而這裡是太陽和少陽的合併病,被誤下後除了熱利之外又有腹痛現象,這種狀況是「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半夏可以滌痰去水止嘔,噁心的時候會用到。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5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太陽少陽並病」,病在太陽與少陽之際,千萬不可以攻下也不可以發汗,因為此時腸胃的津液很少,這時候應該用「小柴胡湯」來和解,正如第一六五條辨中所述:「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鞕」,攻下會造成結胸,心中的地方會硬硬的,那沒有攻下時,心下也會硬硬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是胃中燥,膽火上逆的關係
白虎湯有退熱的功能,但退的是裡熱、陽明熱,不是表熱,所以平常有太陽表證的發熱現象,不可以給白虎湯退燒。陽明證是但熱不寒,有傷到胃的津液造成燥渴的時候(嘴唇乾燥),就加減人參來補足胃的津液。當然病退的時候會再次退回太陽證,吃了白虎湯以後,高燒退了,但仍有發熱、頭痛、惡風、脈浮,胃口差的現象時,再給桂枝
一八三:「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汗,惡風,大渴而煩,舌上乾燥,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虎湯方 石膏10、知母5、梗米2、大棗12枚、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傷寒,若吐,若下後
「病脅下素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少腹,入陰筋者」,三焦水道循環有兩部分,大腸中食物的水被氣化上升,沿著肚臍兩旁上達脅下,由橫膈膜分清濁,清氣進入上焦入肺,出皮毛而形成汗,而從頭面下來的冷水經過後背膀胱經進入腎臟,沿著輸尿管往肚臍兩旁下走少腹,出陰筋,進入膀胱,沒用的水形成小便排出體外,有用的水,經過小
「傷寒,無大熱」,一般來說傷寒外感的症狀會發熱,發熱的原因是腸胃津液受到心陽的驅動,來到體表對抗外邪,現在傷寒無大熱,代表病邪已經傳經,「口燥渴心煩」,口渴煩躁,是血中水少,津液不足的現象,也正指病邪傳經陽明去了,「背微惡寒者」,後背膀胱經是太陽寒水所聚之處,病雖已傳經陽明但仍屬於初期,所以仍舊有惡
一七九:「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麻黃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傷寒表證被攻下後又發汗,造成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如果仍有發熱、惡寒、脈浮的表證存在,
「太陽少陽並病」,病在太陽與少陽之際,千萬不可以攻下也不可以發汗,因為此時腸胃的津液很少,這時候應該用「小柴胡湯」來和解,正如第一六五條辨中所述:「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鞕」,攻下會造成結胸,心中的地方會硬硬的,那沒有攻下時,心下也會硬硬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是胃中燥,膽火上逆的關係
白虎湯有退熱的功能,但退的是裡熱、陽明熱,不是表熱,所以平常有太陽表證的發熱現象,不可以給白虎湯退燒。陽明證是但熱不寒,有傷到胃的津液造成燥渴的時候(嘴唇乾燥),就加減人參來補足胃的津液。當然病退的時候會再次退回太陽證,吃了白虎湯以後,高燒退了,但仍有發熱、頭痛、惡風、脈浮,胃口差的現象時,再給桂枝
一八三:「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汗,惡風,大渴而煩,舌上乾燥,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虎湯方 石膏10、知母5、梗米2、大棗12枚、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傷寒,若吐,若下後
「病脅下素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少腹,入陰筋者」,三焦水道循環有兩部分,大腸中食物的水被氣化上升,沿著肚臍兩旁上達脅下,由橫膈膜分清濁,清氣進入上焦入肺,出皮毛而形成汗,而從頭面下來的冷水經過後背膀胱經進入腎臟,沿著輸尿管往肚臍兩旁下走少腹,出陰筋,進入膀胱,沒用的水形成小便排出體外,有用的水,經過小
「傷寒,無大熱」,一般來說傷寒外感的症狀會發熱,發熱的原因是腸胃津液受到心陽的驅動,來到體表對抗外邪,現在傷寒無大熱,代表病邪已經傳經,「口燥渴心煩」,口渴煩躁,是血中水少,津液不足的現象,也正指病邪傳經陽明去了,「背微惡寒者」,後背膀胱經是太陽寒水所聚之處,病雖已傳經陽明但仍屬於初期,所以仍舊有惡
一七九:「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麻黃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傷寒表證被攻下後又發汗,造成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如果仍有發熱、惡寒、脈浮的表證存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真的是酷熱難耐,加上熱島效應,整個環境更悶熱不適。沒甚麼胃口,也不想要炒菜把家裡弄得更熱,這時候就來做個不用開火的涼拌菜吧! 涼拌蒜味小黃瓜作法超簡單,只要三步驟,消暑又開胃!沒甚麼食慾就多吃點小黃瓜吧! 難易度|★☆☆ 預計耗時|1.5小時
Thumbnail
夏季節氣經絡芳療 足蕨陰肝經 | 足少陽膽經 節氣介紹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夏季注意事項 1:立夏後氣溫漸漸地攀升,多補充水份 2:脾胃經絡運行中處於偏弱,食欲自然不佳,強壯脾胃經絡功能
四物湯是補血、補肝、疏肝、調經之良方。 傳統四物湯處方組成: 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 這次新產品我有加入「好睡覺、肩頸放鬆、舒解壓力」的中藥進去 四物湯「男性」也可以喝嗎? 男生也可以喝,四物湯可以幫助身體血氣充足、抗疲勞、體力變好,也可以舒緩頭痛、肩頸痠痛。 四物湯
Thumbnail
立夏是夏日之始,心是身體活力之源。利用夏之熱養好身之火。辛香料提振心火,... 黃瓜涼拌黑木耳+些微辣椒或辛香料調味,通風與調節散熱,精油擴香...等,都是在立夏時可以採取的方法。
Thumbnail
四物湯最早見於晚唐。 四物湯是補血、補肝、疏肝、調經之良方。  
Thumbnail
腸胃不佳,常見症狀如消化不良、腹瀉等,使人感到極不舒適。 中醫理論認為,腸胃問題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或飲食不節導致。 改善這些症狀,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同時,使用適當的中藥材也能達到良好效果。 中醫推薦的兩種藥材,對於腸胃不適有顯著改善效果: 1. **山楂(Shān Zhā)
本文探討了人參的使用時機,特別是在體液大量流失和正氣虛津液虧的情況下的應用。藉著介紹了白虎加參湯、桂枝人參湯、小柴胡湯系列和四逆湯系列的適用情況,以及一些實際使用上的建議。本文也提到了高麗參和北五加的特性和應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拾。ten其實也蠻愛喝湯的,每餐都會有一碗湯品,當然,只有在假日才有機會煮,煮湯不難,但是,湯很多時候都是要靠時間來燉煮跟煲,這點香港人就很厲害了。 山藥玉米排骨湯 食材:山藥、玉米、排骨、紅蘿蔔、雞湯塊、蒜頭、米酒 作法: 1.山藥、玉米、紅蘿蔔、切塊洗淨備用;蒜頭剝皮拍扁備用
Thumbnail
【這些冬季病,吃藥不如試試它】 紅糖姜茶姜 專治風寒感冒 做法: 姜5片+紅糖200克 生姜切成5片,也可以把片切成絲,鍋中加2碗水,倒入姜片和紅糖,煮沸後冷到合適溫度,趁熱喝。 功效 連續喝2-3次,風寒感冒就好的差不多,比吃藥強多了,還沒有副作用,晚上喝效果最好。
Thumbnail
我們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傳統文化及民情,常將藥膳保健養生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衛生福利部對於藥膳調理包及以雞、鴨、魚或肉等食材為主體之藥膳食品,不以中藥管理,諸如四神湯、薑母鴨、麻油雞或藥膳排骨等,不論是在小吃攤,或是大賣場都是進補時的熱門選擇,特別在冬季。   然而,藥膳內有中藥材,儘管用量
Thumbnail
最近真的是酷熱難耐,加上熱島效應,整個環境更悶熱不適。沒甚麼胃口,也不想要炒菜把家裡弄得更熱,這時候就來做個不用開火的涼拌菜吧! 涼拌蒜味小黃瓜作法超簡單,只要三步驟,消暑又開胃!沒甚麼食慾就多吃點小黃瓜吧! 難易度|★☆☆ 預計耗時|1.5小時
Thumbnail
夏季節氣經絡芳療 足蕨陰肝經 | 足少陽膽經 節氣介紹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夏季注意事項 1:立夏後氣溫漸漸地攀升,多補充水份 2:脾胃經絡運行中處於偏弱,食欲自然不佳,強壯脾胃經絡功能
四物湯是補血、補肝、疏肝、調經之良方。 傳統四物湯處方組成: 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 這次新產品我有加入「好睡覺、肩頸放鬆、舒解壓力」的中藥進去 四物湯「男性」也可以喝嗎? 男生也可以喝,四物湯可以幫助身體血氣充足、抗疲勞、體力變好,也可以舒緩頭痛、肩頸痠痛。 四物湯
Thumbnail
立夏是夏日之始,心是身體活力之源。利用夏之熱養好身之火。辛香料提振心火,... 黃瓜涼拌黑木耳+些微辣椒或辛香料調味,通風與調節散熱,精油擴香...等,都是在立夏時可以採取的方法。
Thumbnail
四物湯最早見於晚唐。 四物湯是補血、補肝、疏肝、調經之良方。  
Thumbnail
腸胃不佳,常見症狀如消化不良、腹瀉等,使人感到極不舒適。 中醫理論認為,腸胃問題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或飲食不節導致。 改善這些症狀,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同時,使用適當的中藥材也能達到良好效果。 中醫推薦的兩種藥材,對於腸胃不適有顯著改善效果: 1. **山楂(Shān Zhā)
本文探討了人參的使用時機,特別是在體液大量流失和正氣虛津液虧的情況下的應用。藉著介紹了白虎加參湯、桂枝人參湯、小柴胡湯系列和四逆湯系列的適用情況,以及一些實際使用上的建議。本文也提到了高麗參和北五加的特性和應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拾。ten其實也蠻愛喝湯的,每餐都會有一碗湯品,當然,只有在假日才有機會煮,煮湯不難,但是,湯很多時候都是要靠時間來燉煮跟煲,這點香港人就很厲害了。 山藥玉米排骨湯 食材:山藥、玉米、排骨、紅蘿蔔、雞湯塊、蒜頭、米酒 作法: 1.山藥、玉米、紅蘿蔔、切塊洗淨備用;蒜頭剝皮拍扁備用
Thumbnail
【這些冬季病,吃藥不如試試它】 紅糖姜茶姜 專治風寒感冒 做法: 姜5片+紅糖200克 生姜切成5片,也可以把片切成絲,鍋中加2碗水,倒入姜片和紅糖,煮沸後冷到合適溫度,趁熱喝。 功效 連續喝2-3次,風寒感冒就好的差不多,比吃藥強多了,還沒有副作用,晚上喝效果最好。
Thumbnail
我們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傳統文化及民情,常將藥膳保健養生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衛生福利部對於藥膳調理包及以雞、鴨、魚或肉等食材為主體之藥膳食品,不以中藥管理,諸如四神湯、薑母鴨、麻油雞或藥膳排骨等,不論是在小吃攤,或是大賣場都是進補時的熱門選擇,特別在冬季。   然而,藥膳內有中藥材,儘管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