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心中,什麼才是對的「想要」?文/魔女園長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對話中如果夠細心,就會聽見真實的聲音。 而細是要多細?心要如何貼近才算? 最近,因為創力營快要結訓,所以每一個小孩都忙了起來。 先解釋一下創力營是什麼?如果有在關注粉絲頁的朋友們, 應該可以知道它就是讓孩子可以帶出動力的自主學習模式的一個暑期營隊。

這是第二次辦理,仍算是初辦,還在體驗過程中的優缺與感受它帶來的成效。

這一次很明顯的知道,這樣的排課似乎忙了些。但有了進入才能知道該修正哪些?除了課程之外,孩子因為要自己排定一天的行程,所以漸漸也看出孩子的特質與如何在自己的需求與限制中做出決定。 有一次在上第一次的手風琴的孩子,在早上排完自己的行程後,就到音樂教室上手風琴的課程。

 

開始拉琴之後,孩子發現,手需要用力,尤其手腕和大拇指。但其實小樂器好玩有成效,所以孩子並不抱怨這過程中些微的辛苦。 可是他自己在課程中說了一句話,他說「喔,原來拉手風秦是這樣呀,手是會酸的呢!」。接著就說「糟糕,我今天排了小D積木屋」。 我就問他「為什麼?那你覺得排什麼會比較好?」 他說「會痠啊!但是這樣我知道了,以後有拉琴的這一天,我就不會排小D積木屋」。我問「那你會排什麼」,他說「我就排閱讀或發呆就好」。

 

聽到這一句話我笑了。心裡覺得,與孩子對話真是非常療癒的一件事。 其實孩子是知道他該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的。 有時看著這些蒲公英家畢業的孩子們,他們其實都還保有著某些特別的特質。而我觀看著某些現象。更會覺得大人要給孩子什麼是很重要的關鍵。 因為大人的意識到底要帶領孩子往什麼方向走,也都顯現著孩子可能的未來發展。 當我看著這些孩子,一批一批的行動,有的在某些教室上課。像是上油彩的,正專注的創作著自己當初選定的課程; 有的在廣場上割著紙箱正為著自己的機械動力做製作出某個細節與機關,有的正在另一間教室拿著針線縫著自己設計的襪偶。 而有的沒在上課,他們約一約自己到音樂教室打木箱鼓,(而這也是他們一早自己排定的行程)。 當我走進辦公室,也有一兩個就趴著在廊道組他的積木;在放眼望去廣場,也有兩三個在打著籃球。 當然有的孩子選擇做功課,或者不玩,他會跟某個指導老師說,我想去旁聽這一堂課。...然後就成為旁聽的學員,雖然他當初沒有選上這一門課。 這些選擇是孩子的,而不是大人的。 所以我有一個發現。 這個創力營到了尾聲,也需為了發表會做準備。

 

但是發表會是一回事,成品要讓它完整更是另一回事。可相關也可不相關。 因為,不是為了發表會所以作品才要完整。不是為了發表會才要把彈奏學會。可是有一個發表會就是一個目標,但也可能是一個壓力。 我們都知道,壓力不能太大,否則會干擾學習過程的完整與圓滿。但是,我更清楚,適度的壓力,是讓能力與動機可以增強的其中一股元素。 於是老師會跟孩子分析,這之中孩子要具備的精神與態度。跟孩子談談與聊聊何其重要(每一堂課都一樣,每一種學習都殊途同歸)。

當他們都聽懂,他們就會在內在裡,重新又會再做出另一個選擇,就是『承擔』。而願意承擔就是另一種為自己負責的樣貌了。 所以,這一兩週,老師會不停地找孩子練習,每一種課程,也都需要有個更完整的收尾。所以就會變成,孩子好忙,但說實在的老師更忙。 今天就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這件趣事,是我下這個主題的原因。要細心地聽見孩子和感受孩子的想要是什麼。 今天召集了某些孩子練習木箱鼓,有一個正在畫油彩,但他也是木箱鼓的一員,他自己跑進來說,他快畫完了,可不可以等他,我說「好」。 結果我們曲子練完了,他才剛畫完,就來跟我約,可不可以單獨幫他練一下,我也說好,請他過來準備。 但他後來猶豫了一下....。 我說怎麼了?他想了一下就說,「要不然我們可不可以約下午?」我說「為什麼」? 他說,「因為我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去做」。我說什麼事? 他靦腆的笑了一下回答,這件事很重要就是「打棒球」。 我心裡笑了一下,就說「喔~對了,這件事真重要,你快去吧」我們就約下午吧。他開心的咻一下就不見了。

但孩子常常因為自己想要多練習,就會自己來辦公室找我,問一下,可不可以幫他練一下,我就在桌子旁邊準備一張小椅子。 就像現在我打著篇文章,一個孩子拿著手風琴進來,想要配一下,我就說好你先旁旁邊練一下,我10分鐘做一個段落馬上陪你。 就這樣我的文章斷斷續續,也讓孩子的「耐心等待」有一個練習。

 

其實,我認為當孩子能夠有自己的想要,那主動的動機其實已經在裡面了。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孩子怎麼會發懶? 而大人要練習的是怎麼去看孩子的想要。而在大人心中「什麼才是對的想要」。 當孩子認為他的玩樂是現階段想要的時候,那有可能是正是在他的生理層面需要釋放的時候,如果我們聽不見感受不到。 那麼那股釋放很可能又要被收下,不過有時,孩子也需要這種練習。看來,該如何做,真的也需要多多了解孩子並拿出智慧來因應, 才能真正在那限制與需求中給初彼此真正需要的。 我想,大人或許也會說,那都一直想玩樂的孩子怎麼辦?會不會玩瘋了心都收不回來,不就正事都不用辦了?

 

哈哈,其實這就是重點。讓孩子在「自律」中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的這一股內在秩序,正是在這之前需要給孩子的訓練。 在創力營中其實培養的正是這種拿捏自如的內在秩序感。 當你真正聽見孩子,與了解孩子時你會發現,在這未成年的「學習中」與「尚待發展中」的孩子,玩樂還是很重要的。 如何在玩樂的前後,還是保持秩序感,願意聽從各種指令,且舒服地完成指令,才是真正父母要去正視的事。 創力營的發表會就在這星期五的MIC訓練中,呈現他們自己。歡迎來看孩子的呈現,也來感受孩子們在這一個階段中的成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輕輕吹,蒲公英飛】《快樂的孩子,分享快樂》的沙龍
32會員
3.5K內容數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2025/04/2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3_RM9qW-A大家都有做錯事的經驗,在面臨反應時,通常不是回嘴回去, 就是罵回去,不然就是揍下去。 而小男生似乎都有打架的經驗,問他們結果如何.... 當然,自己都知道答案。 比較難的應該就是控制力吧~ 做錯了,總
Thumbnail
2025/04/2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3_RM9qW-A大家都有做錯事的經驗,在面臨反應時,通常不是回嘴回去, 就是罵回去,不然就是揍下去。 而小男生似乎都有打架的經驗,問他們結果如何.... 當然,自己都知道答案。 比較難的應該就是控制力吧~ 做錯了,總
Thumbnail
2025/04/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wzqb-LGbE 孩子到懊惱,雖然是真懊惱,但面臨事件的當下, 有時也只能靠掩飾尷尬來呈現。 這當然也不是出自意願,但時間拉長來看,如果沒有其他方法, 好像也只能這樣,然後又變成習慣了。 除了掩飾尷尬外,還有其他的,
2025/04/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wzqb-LGbE 孩子到懊惱,雖然是真懊惱,但面臨事件的當下, 有時也只能靠掩飾尷尬來呈現。 這當然也不是出自意願,但時間拉長來看,如果沒有其他方法, 好像也只能這樣,然後又變成習慣了。 除了掩飾尷尬外,還有其他的,
2025/04/25
校慶之後的校園多了好多種遊具提供孩子探索, 每次的廣時間孩子們總是發揮創意發展更多遊戲。 這一天三位孩子舉著牌子開心的笑著,於是老師靠過去詢問。 男孩們說:「我們是導遊,要去日本旅行!」 老師:「你們
Thumbnail
2025/04/25
校慶之後的校園多了好多種遊具提供孩子探索, 每次的廣時間孩子們總是發揮創意發展更多遊戲。 這一天三位孩子舉著牌子開心的笑著,於是老師靠過去詢問。 男孩們說:「我們是導遊,要去日本旅行!」 老師:「你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孩子的打擊課將告一段落,這次課後課特別有感。 他的課後課都是自己提出要求,因為媽咪我學了十多年的鋼琴長笛,活至三十多歲覺得好像也可有可無(但真心感謝父母),所以除了游泳這種保命技能外,額外的才藝課我沒特別覺得該上,這年紀到公園跑跳挖沙、流汗運動,我覺得就滿足夠了,但我就是生到一個三宮求知慾爆棚又好
Thumbnail
孩子的打擊課將告一段落,這次課後課特別有感。 他的課後課都是自己提出要求,因為媽咪我學了十多年的鋼琴長笛,活至三十多歲覺得好像也可有可無(但真心感謝父母),所以除了游泳這種保命技能外,額外的才藝課我沒特別覺得該上,這年紀到公園跑跳挖沙、流汗運動,我覺得就滿足夠了,但我就是生到一個三宮求知慾爆棚又好
Thumbnail
當你想要幫孩子在課表上加一點什麼的時候,試著檢視一下自己腦海裡的想法,可能你會發現「因為我沒有…,所以我希望孩子可以…」、「如果他現在不學/做…,以後就會落後/沒競爭力」、「別人都有…,如果我不給孩子,他以後會不會失敗或埋怨我?」,這些滿載著焦慮與恐懼的想法,也許無形中就從你的言行傳遞給孩子。
Thumbnail
當你想要幫孩子在課表上加一點什麼的時候,試著檢視一下自己腦海裡的想法,可能你會發現「因為我沒有…,所以我希望孩子可以…」、「如果他現在不學/做…,以後就會落後/沒競爭力」、「別人都有…,如果我不給孩子,他以後會不會失敗或埋怨我?」,這些滿載著焦慮與恐懼的想法,也許無形中就從你的言行傳遞給孩子。
Thumbnail
#學琴 #興趣 #培養 #家長 #孩子 #音樂 #習慣 #方法 #策略 「老師,我家小孩只是學興趣的,妳不要太兇、太嚴格,學音樂開心就好了嘛!」又或者是「老師,我家小孩他這周考試很多,可能要請假」這些話,相信對於無論是正職或兼職的老師而言,勢必不陌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每當班級才藝普查時,身邊
Thumbnail
#學琴 #興趣 #培養 #家長 #孩子 #音樂 #習慣 #方法 #策略 「老師,我家小孩只是學興趣的,妳不要太兇、太嚴格,學音樂開心就好了嘛!」又或者是「老師,我家小孩他這周考試很多,可能要請假」這些話,相信對於無論是正職或兼職的老師而言,勢必不陌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每當班級才藝普查時,身邊
Thumbnail
我小時候學鋼琴七年,一直覺得很有壓力,要到長大後才逐漸體會彈琴的樂趣。 我們總是有目的性去「期待」小孩學什麼東西就該有這樣東西的學習成果,但是這樣的「期待」會不會反而壓抑了小孩單純學習一件事情的快樂,甚至在無形當中讓他們為了符合大人的標準而忘了怎麼去挖掘學習本身無限大的可能性。 *本文經楊鎮宇編修
Thumbnail
我小時候學鋼琴七年,一直覺得很有壓力,要到長大後才逐漸體會彈琴的樂趣。 我們總是有目的性去「期待」小孩學什麼東西就該有這樣東西的學習成果,但是這樣的「期待」會不會反而壓抑了小孩單純學習一件事情的快樂,甚至在無形當中讓他們為了符合大人的標準而忘了怎麼去挖掘學習本身無限大的可能性。 *本文經楊鎮宇編修
Thumbnail
鋼琴教學當中最常聽到家長們遇到的困難就是:孩子回家都 不想練琴啦!我也不只一次聽到孩子跟我說他們喜歡上課,但回去就是不喜歡練琴。 喜歡,當然能夠增長學習的時間與主動練琴的機率。但是就像戀愛一樣,一開始甜蜜期過後,是否能夠長久的經營一段關係,靠的就是 用心的經營 不是嗎? ✰學生的20首挑戰影片
Thumbnail
鋼琴教學當中最常聽到家長們遇到的困難就是:孩子回家都 不想練琴啦!我也不只一次聽到孩子跟我說他們喜歡上課,但回去就是不喜歡練琴。 喜歡,當然能夠增長學習的時間與主動練琴的機率。但是就像戀愛一樣,一開始甜蜜期過後,是否能夠長久的經營一段關係,靠的就是 用心的經營 不是嗎? ✰學生的20首挑戰影片
Thumbnail
按照我們的觀察,自學生所做的,既不是「有紀律的規劃」,也不是「天賦的大爆發」,而是比較像「邏輯性的學習科學」。
Thumbnail
按照我們的觀察,自學生所做的,既不是「有紀律的規劃」,也不是「天賦的大爆發」,而是比較像「邏輯性的學習科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