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生前最後的七封信 _ 2nd坦誠的面對自己,覺醒之門才會打開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智者Sri Nisargadatta Maharaj說:「求道者就是在尋找自己的人」,所以若你都不願意看見自己、對自己坦誠,那何來的覺醒呢?💡

(Photo by Federico Enni on Unsplash)

(Photo by Federico Enni on Unsplash)

一位不斷在尋找自己的女子,偶然間收到已逝父親寄來的信,這封信引動了記憶投影機,很多遺忘的片段紛紛冒出,現實和回憶就像二個平行時空畫面同時呈現於「現在」。其中一個片段是她問著一位可看見前世的高人:「既然我不是因業力而投胎,為什麼她會當我今生的母親?」

「這是你自己選的。」他回答。

小女兒長期不解這個答案「我是有病嗎?選擇投胎來自找苦吃。」

這一週進行感謝練習的過程中,她似乎意會到為什麼會做這個選擇,這個清楚的瞥見出現的很奇妙。心心念念想著身邊人事物的好時,一個母親載她上學的記憶片段突然出現「她其實也有照顧我,為我付出的。或許母親出現在生命裡,是為了要成全我這一段尋找自己之路,如果沒有她,也許我就不會想要找答案,而不會有這個看懂。」這個剎那,內心某個角落的冰塊融化了,一股甜意包圍著身體。

「原來這就是感謝的力量。」

有了這段經驗後,小女兒更認真的練習感謝。以前去便利商店買東西時總是冷漠的走進然後冷漠地踏出,這次她換成感謝的樣貌,看著貨架上的韓式泡菜三角飯糰,就覺得在台灣好幸福可以有這麼乾淨便利的24小時商店,拿起飯糰到櫃檯結帳時,她對著店員燦笑著並說了聲“謝謝”,原本撲克臉的年輕店員似乎愣了一下,秒間露出笑容回應了這個謝謝,這個感謝也化解了對方的冰冷。

「原來這就是感謝的力量。」

​​

感謝的練習不是只在紙上每天寫下今天值得感謝的五件事,而是落實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小女兒這時候才懂佛教智慧裡強調的「座下修」,只有真正落實於生活的座下修,才能真正的修到心。過去靜心是靜心,生活是生活,所以靜心時的各種體悟,一遇到鳥事就會被煩躁與怒氣席捲,很想躲回靜心的世界,但卻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為五斗米折腰。

現在看見身邊人事物的好的那個當下,所散發出的味道和靜心時感覺雷同,都是種心開闊的感覺。這種開闊感讓自己即便站在擁擠的捷運車廂裡,也可以放鬆下來欣賞著身邊的每一個盯手機看的人,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風味,每一個人也都是美麗的風景。

小女兒心想「原來這就是感謝的力量」。她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父親的第二封信會寫什麼。

​​

這一天,打開outlook,收到了一封未讀信件。

​---------------------------------------------------------------------

陌陌:


這一週過得好嗎?相信你應該感受到感謝的力量,這個生活中一直在做的事情,過去的生活裡也有感謝,這一週也有感謝,但你應該有發現差異,過去的感謝就像是每天使用的衛生紙一樣,知道別人對你好時要說謝謝,但這個謝謝像是個反射性動作而少了覺知;這一週的感謝是你帶著覺知所體會到的謝謝,這種有覺知的謝謝才能啟動靈魂的力量,當你拼圖搜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再告訴你靈魂的力量為什麼可以解決家族業力問題。

你今後要持續這份覺知,感受身邊人事物的美好,一開始會是外界的美好而啟動你內心的感謝與善意,到最後你會發現,自己可以是那個善意的發動者,而你的善意將可以帶給別人美好。所以持續地繼續,把感謝的練習內化為生活的一部分,讓它不會是一種練習,而是一種習慣。

今天要給你的第二個拼圖是「坦誠的面對自己,看見對每一件人事物的感覺,然後記錄下來。」

我知道你偶爾會寫日記,但寫著寫著就停下來,你以為是自己沒有毅力,事實上是你覺得日記的內容很無聊,所以寫不下去。過去的日記是記錄當天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你的感想,這樣的寫法只是任由自己的信念去評斷周邊的事物,不夠客觀也很無趣。這片拼圖要你記錄方式跟以前不同,不是評斷而是要記錄對每一件人事物的感受,好的與壞的都要記下來。記錄時可以變換角色,比方說今天是第一人稱記錄,過幾天變成以第三人稱記錄,用不同的角度記錄事情,你會看到原來自己所看不到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日記本裡沒有別人,不需要遮遮掩掩,當你坦誠地看著自己時,才會知道該怎麼調整自己,這也是種對自己告解的儀式。

當這些感覺被記錄下來的那一刻,你也會重新檢視它們,這也是「反省」的一種,沒有被記錄下來的就會被遺忘而藏在潛意識裡,未來的某個片刻你會覺得「好熟悉」,因為你曾經經歷過類似的感覺。我們每天都會做夢,但總睡醒就忘了,其實夢不見得都會被遺忘,而是我們並沒有想去記住它,當你起了念頭想記錄夢時,漸漸的,你就會記起你做的夢,不過記夢的時間最好是剛睡醒時。所以你一天下來的種種感覺,也是發生後的記憶最強烈,隨著時間流逝與其他外物干擾,這段記憶就會越來越淡,若當下無法記錄,最好晚上可以做個總整理,回顧今天種種的五感感受。

記錄事情,文字會是平淡的;記錄感覺,文字的濃度會增加,你也會清楚的回顧發生了什麼事情,而非只是流水帳。和同事一起吃中餐時,他說了件你不贊同的事情。過去你的記錄法會是:「A今天中午說B同事是個好人,我不這麼認為,我老實告訴A說B同事是個標準的雙面人,A覺得我在批評B,下午我們都不想跟對方說話。」,新的看見自己記錄法則是:「A今天中午說了段讓我覺得不認同的話,那時候有著氣憤的感覺,這個氣憤讓我不禁直接的反駁A,反駁後自己也沒有變得比較開心,反而感覺怪怪的,下午和A相處也變得很不自然。為什麼我講出自己想講的話,感覺卻沒有比較好?難道我對B的看法是有問題的?也許我應該要從A的角度思考B這個人。」


女兒,你發現這兩種的差異沒?過去你雖然是記錄自己的事,但焦點都放在描述事情上,這樣是無法好好地看見自己的感受也比較主觀,當你開始看見自己的感覺時,你的生命會出現很多問號,你會好奇這些感覺是怎麼來的,然後進行思考,進而反省自己。所以「反省」的結束不會是句點,而是問號與動詞。為什麼我會這樣做?為什麼自己被感動?為什麼會傷心?這些問號都是在幫助你認識自己。所謂的愛自己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坦誠的面對自己、改變自己、珍惜自己。

記錄的過程如果陷入到一種情緒中,而這股情緒持續好幾天化不開,那可能是有個課題需要處理,你得找信任的老師去聊一聊,趁問題還沒在你內在繼續擴大之前,把它看清楚,然後處理它。當你開始對自己坦誠之後,很多深藏的情緒、習慣、小我會慢慢的浮現出來,甚至你會覺得自己怎麼變糟糕了,不用擔心,問題是成長的基礎,他們會浮現不代表以前沒有,而是被埋藏起來,這些浮現表示你的人生將要向前跨越一步了。所有的問題不隱瞞、不躲藏,每一個真實的面對與處理,都在敲開覺醒的大門。

女兒,最後提醒你,生命中每一刻冒出的問題,都正是你有辦法解決的問題,無法解決難度更高的問題,會在你的覺醒程度提升後才會讓你看見。真誠面對自己的告解,會讓你有種開闊的感,你這週好好享受這個感覺吧。

祝福你,我們下週見。

父字

​---------------------------------------------------------------------

小女兒想著「為什麼爸爸知道我有寫日記?!那他還知道了什麼?!天啊…..」帶著父親好神的想法,小女兒打開筆記本開始記錄第一天生活的點點滴滴。

🌼影音版,請至podcast “心靈花路333號”收聽 (spotify,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KKBOX)

Podcast傳送門:podcast傳送門

🌼個人生涯相談室

問題無法解決?生命找不到出口?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天賦?

這時候很適合來人生花滿院聊聊,探尋自己的下一步。

→ 預約「個人生涯相談室」,連結預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Y CHEN 人生花滿院的沙龍
22會員
171內容數
人生是一段築夢之旅。 築夢也逐夢。 就讓這場夢。 變成一場「好夢」。
2025/05/04
「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不是心計,而是用心。
Thumbnail
2025/05/04
「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不是心計,而是用心。
Thumbnail
2025/04/27
​💡你遇到的人和事,不是偶然,而是靈魂所寫下的劇本,目的要你透過它們,找到真相~~靈魂的真相💡
Thumbnail
2025/04/27
​💡你遇到的人和事,不是偶然,而是靈魂所寫下的劇本,目的要你透過它們,找到真相~~靈魂的真相💡
Thumbnail
2025/04/20
在心底最深的地方,真正的你,想過怎樣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0
在心底最深的地方,真正的你,想過怎樣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本文提到了作者參加崇建老師的三天工作坊後對生命的覺知和覺受的新圖像。作者分享了童年事件對成年後的影響,並強調愛自己的第一步是覺察內在感受。透過覺察和接納,希望能夠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內心的情緒。
Thumbnail
本文提到了作者參加崇建老師的三天工作坊後對生命的覺知和覺受的新圖像。作者分享了童年事件對成年後的影響,並強調愛自己的第一步是覺察內在感受。透過覺察和接納,希望能夠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內心的情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