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善、 修行與金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修行與善】

善事做多了真的可以成佛嗎?壞事做多了就一定是魔嗎?

如果做善事的時候是以自己私利為主,起心動念是覺得可以得到福報,那這個善還是善嗎?

壞事的定義是甚麼?有時候發生不好的事,會讓我們得到領悟而有所改變,這個惡,就真的只有單向的嗎?

世事沒有對錯,公道自在人心,這個人心指著的就是個人觀感,我們覺得怎樣就是怎樣。事實上誰都有善與惡的一面,我們是好人,但也都是壞人,有人敢說自己沒做過壞事嗎?

如果只想一昧的當好人/善人,那這人可能在潛意識裡有「在意他人眼光」跟「討好別人」的功課。

世上沒有善惡,修行是自己的修為,善惡只是自己心裡的評斷,沒有人是絕對的善跟惡。我覺得的修行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為什麼有情緒,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最後才能堅定的做自己,無關善惡。



【修行與金錢】

關於「愛錢就是精神匱乏,精神豐富的人不能談錢」的這件事,我覺得是限制性思想,修心的人是可以愛錢的。

匱不匱乏是看當事者對錢的態度,只進不出、只收不付出、計較付出、算計付出,只要得利不要互利,要得到比較多,或是要拿出錢像刮肉一樣痛苦,這種我會歸類為匱乏。

修心的人是可以愛錢的。豐盛的概念是建立在互利上,錢只是能量的一種,要互利不一定用錢,但也不避諱用錢,如果目的是為了讓大家都好的話,為什麼要排斥錢?

若修行的人越是想要否認愛錢,越代表還有沒看到的功課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相同的命格卻有不一樣的人生,差別在於「選擇」。 想要人生有所不同,想要不被表現迷惑,並做出更好的選擇 歡迎找我預約:|八字|答案桌遊|奇門遁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靈性成長總是從「怪別人」開始,都是因為別人才造成的,把所有的錯都指向別人。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開始發現,再怎麼怪別人,有些內心的傷痛還是無法解決,於是開始往內尋找以往自己不願面對的「陰影」,這時我們開始願意面對自己。 當我們開始成長面對時,我們覺得自己開始懂了一些別人不懂的,對自己產生了莫名的
我們對於事物都有一個定義,也因為給了那事物有了定義的名稱,所以我們知道了那個是什麼。 有形的我們很清楚,紅色是紅色、車子是車子、燈是燈、衣服就衣服、球是球。但無形的呢?我們真的知道嗎?還是我們只是以自己的情緒來定義我們的感覺? 我們給不出我們沒有的 我們說別人自私是因為我們知道什麼是自私
一個人內在擁有的東西,是決定他幸福與否的關鍵。--叔本華 看到這句話後開始想: 有些人喜歡怪東怪西,卻沒聽過他怪自己;許多人習慣抱怨與批判別人,卻沒聽過他說自己;還有些人擅長評斷分析別人,卻沒聽過他深入了解自己。 會讓我們有情緒的人,不外乎四點: 1. 對方擁有我們想要“隱藏”的特質。 2.
靈性成長總是從「怪別人」開始,都是因為別人才造成的,把所有的錯都指向別人。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開始發現,再怎麼怪別人,有些內心的傷痛還是無法解決,於是開始往內尋找以往自己不願面對的「陰影」,這時我們開始願意面對自己。 當我們開始成長面對時,我們覺得自己開始懂了一些別人不懂的,對自己產生了莫名的
我們對於事物都有一個定義,也因為給了那事物有了定義的名稱,所以我們知道了那個是什麼。 有形的我們很清楚,紅色是紅色、車子是車子、燈是燈、衣服就衣服、球是球。但無形的呢?我們真的知道嗎?還是我們只是以自己的情緒來定義我們的感覺? 我們給不出我們沒有的 我們說別人自私是因為我們知道什麼是自私
一個人內在擁有的東西,是決定他幸福與否的關鍵。--叔本華 看到這句話後開始想: 有些人喜歡怪東怪西,卻沒聽過他怪自己;許多人習慣抱怨與批判別人,卻沒聽過他說自己;還有些人擅長評斷分析別人,卻沒聽過他深入了解自己。 會讓我們有情緒的人,不外乎四點: 1. 對方擁有我們想要“隱藏”的特質。 2.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切善惡的根本是自己的心,應當捨棄惡心劣意,生起慈心善意。「貪心」,概括而言指的是對別人所擁有的人、事、物等產生非分之想,不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例如:貪財、貪名、貪他人之配偶、貪他人的工作成果…...。貪心的過患極為嚴重!很多人常會因為一念的貪心,而失去分寸與做事的準則,犯下無法挽回的錯
Thumbnail
有人問,為什麼有些人不用做好事,生活就很順利,金錢物質從不匱乏。也有些人,只做一點點的善事,感應就很大,家庭工作順利,收獲滿滿。也有人一天到晚做善事,不僅沒感應,甚至糟心事接踵而來,疲於奔命。 這個問題就跟貧窮人家、小富之家,以及大富豪口袋裡的錢不一樣多是一樣的道理。窮人口袋只有一百元要應付一
Thumbnail
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有的人他修著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只追求自己個人的利益安樂,我家、我的薪水、我的身體、我的女兒、我的太太、我的車、我的名聲、我的利益、我的工作......
Thumbnail
金錢、財富雖然不是萬能,但一個人如果沒有金錢、財富,就是萬萬不能。財富是人生的養命來源,不論大錢、小錢,在我們人生過程或日常生活中,都有其一定作用和經濟功能。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所提及的善是對自己有好處,而惡則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 但是因為以上的文字,令我暫時停止思考「自己是善?是惡」的問題? / 因為我得到任何一個答案都會去否認 「你太善良了」「不是的,我經常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那麼你是個壞人」「我不是一個壞人」 - 但是不好的定義是什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切善惡的根本是自己的心,應當捨棄惡心劣意,生起慈心善意。「貪心」,概括而言指的是對別人所擁有的人、事、物等產生非分之想,不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例如:貪財、貪名、貪他人之配偶、貪他人的工作成果…...。貪心的過患極為嚴重!很多人常會因為一念的貪心,而失去分寸與做事的準則,犯下無法挽回的錯
Thumbnail
有人問,為什麼有些人不用做好事,生活就很順利,金錢物質從不匱乏。也有些人,只做一點點的善事,感應就很大,家庭工作順利,收獲滿滿。也有人一天到晚做善事,不僅沒感應,甚至糟心事接踵而來,疲於奔命。 這個問題就跟貧窮人家、小富之家,以及大富豪口袋裡的錢不一樣多是一樣的道理。窮人口袋只有一百元要應付一
Thumbnail
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有的人他修著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只追求自己個人的利益安樂,我家、我的薪水、我的身體、我的女兒、我的太太、我的車、我的名聲、我的利益、我的工作......
Thumbnail
金錢、財富雖然不是萬能,但一個人如果沒有金錢、財富,就是萬萬不能。財富是人生的養命來源,不論大錢、小錢,在我們人生過程或日常生活中,都有其一定作用和經濟功能。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所提及的善是對自己有好處,而惡則是對自己沒有好處。 / 但是因為以上的文字,令我暫時停止思考「自己是善?是惡」的問題? / 因為我得到任何一個答案都會去否認 「你太善良了」「不是的,我經常會有一些不好的想法」「那麼你是個壞人」「我不是一個壞人」 - 但是不好的定義是什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