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檯面上正向陽光、檯面下態度惡劣 是什麼原因讓公眾人物敢如此肆無忌憚持續欺負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一連串的公眾人物「人設翻車」事件,應該讓很多追八卦的網友感到驚訝又遺憾吧?無論你原本是不是這些人的粉絲,面對這種類似「雙面人」的真面目被揭穿的狀況,相信大家都可以有很深的帶入感,畢竟人一輩子經歷過各種不同的環境,遇到雙面人的經驗應該很多人都有過。

雖然這種狀況不是新鮮事,但有個問題感覺似乎不太常被拿出來討論,就是「為什麼這些人敢這樣做?」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我看完最近這波新聞後的最大疑惑,尤其是針對「工作態度惡劣」的雙面人其心態探討,因為這已經涉及傷害無辜的第三者了。我深深疑惑,為什麼有人膽敢這樣肆無忌憚地長期用惡劣態度對待別人?為什麼他們在選擇那樣的態度當下,不怕未來被爆料呢?

大家回想一下,光是演藝圈不就常常會有新聞傳出「誰私下耍大牌」、「誰喜歡兇助理」、「對工作人員很壞」這種雙面人傳言嗎?其實這背後都是一樣的問題,就是到底「為什麼這些人敢這樣做?」以下我嘗試從僥倖心態、產業現況、偶像崇拜面列出幾點可能的原因,歡迎大家有不同意見也一起留言補充討論。

  • 沒有證據

一般來說,關於工作態度惡劣這樣的狀況,是不太可能有實質的證據像是畫面、聲音檔案可以佐證的,因為事發當下很難會有人可以馬上拿出手機或其他方式錄影、錄音存證,大多都是合作過的人才能親身體會,之後再透過口述描繪傳遞出去,所以可信度某部分來說確實也需受到質疑的。而被指控態度惡劣的當事人,如果真有其事,當然也可以因為沒有證據,打死不認,很合理的用「這是造謠」去反駁,所以也就繼續這樣肆無忌憚維持惡劣態度。

但其實仔細思考,誰會沒事要造謠詆毀一個無辜的人?尤其整個社會對於名人的推崇,是到了只要在路上點頭微笑就會被誇讚「他好親民」的程度,名人們只是略施小惠就有無數仰望者願意為他們的人格背書, 何來那麼多無聊的造謠人士接二連三跳出來針對單一名人的態度去指控呢?一點都不合理。

  • 客戶不在乎

Youtuber對這一波「人設翻車」事件進行當事人商業合作案損失的分析,但其實業內許多曾接洽類似合作案的公關都認為目前這一波的事件嚴重程度還不至於對那些當事人造成太大的影響,一切等時間過去大概就又恢復原狀了,為什麼?因為客戶(品牌端)不在乎。

品牌端在找合作對象時當然有自己堅持的道德底線、形象要求,但我們就第一條「沒有證據」這點來談,當事人在品牌眼中其實終究就不是什麼罪證確鑿的污點人物。所謂「態度惡劣」,其實也是個很虛幻的指控,縱使指證歷歷、受害人數眾多,但那終究是個人感受問題,相較涉及政治、社會案件等的嚴重性,其中的差異就非常明顯了。

  • 粉絲的死忠相挺

最近接連翻車的剛好都是擁有高流量的某領域意見領袖,因此再連結上一條「客戶不在乎」這點來看,品牌要的就是流量,一個被指控「態度惡劣」的高流量意見領袖,在品牌眼裡還是有著閃閃發光的影響力,特別是當這些人的粉絲數量依舊不變時,那些虛幻的指控不算什麼。流量為王的時代,有影響力才是重點。

至於死忠相挺的粉絲為什麼願意繼續挺?這題應該也不太難答。一樣米飼百樣人,有人的道德標準數值可能只有一,但有人是一百,光從新聞中就可以發現,連涉及刑事犯罪案件的人都有人挺了,區區「態度惡劣」算什麼呢?或者用餐廳服務態度來比喻也大概就能明白,很多人氣餐廳東西很好吃,但服務、態度是有名的爛,甚至還會惡意羞辱客人,不過即使這樣生意還是很好,為什麼?還不就是有人覺得好吃就好啦!只要沒有真正影響到自己身邊的人,很多人是可以無視的,因為無法同理。所以死忠粉絲的心情,大概也就是如此。而且台灣粉絲的包容性世界無敵大,很多事情不到最後關頭是不會影響他們的忠心的。

台灣粉絲的包容性世界無敵大。

台灣粉絲的包容性世界無敵大。

以上,只是某部分可能讓高流量雙面人無所畏懼、依然故我的原因。接下來,我想好好梳理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改變的話,會發生什麼事?

首先,我們先想像一下校園霸凌的情況,當帶頭欺負人的人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時,周圍的人應該怎麼做最好?保持沈默冷眼旁觀?加入他一起霸凌?還是幫助被霸凌者尋求正當的解決辦法?比如從旁道德勸說霸凌者、去找師長協助等等。我想我們都應該同意,在勸說無效後,不只師長需要正視問題,更要有所為,讓霸凌者「接受該有的懲罰」才是對的,因此也才有可能制止霸凌行為繼續發生對吧?

好的,那現在試著把態度惡劣的雙面人意見領袖比喻為校園霸凌者,如果品牌方、負責接洽溝通的廣告公關、粉絲們這些旁觀者明知道問題所在卻還不正視,繼續盲目相挺、繼續因為高流量而讓這些雙面人得以維持他原本享有的一切,那麼最終只會有更多受害者出現。因為沒有懲罰、沒有損失、沒有吃到苦果,他們態度當然不會改變。這時候苦的是誰?還不就是在第一線跟這些雙面人工作的幕後工作人員,品牌高層只要下一個合作指示,這些工作人員就得繼續在惡劣態度中工作,求助無門。當態度惡劣的人物依舊保有權勢(流量、人氣),其實就跟地位不動搖的性騷擾霸權一樣,可以繼續利用權勢欺負人。

我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嗎?是應該發生的嗎?或者,身為網友、身為消費者、身為可以決定這個產業要不要改善的小螺絲釘,大家能告訴我你認為該怎麼解決呢?一個檯面上正向溫暖、檯面下「態度惡劣」的意見領袖,這真的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嗎?我想那些曾經受傷害的工作人員,應該完全無法接受這種輕輕放下的說法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艾克星貨鋪-avatar-img
2023/06/06
這樣的事件應該發生嗎 ? 我覺得不應該;這樣的事件會消失嗎 ? 我覺得永遠不會。像時尚編輯說的,台灣粉絲包容度無限大,當名人粉絲量破十萬、破百萬,當那天有負面新聞出現,掉粉數量可能只有1%~5%,就看事件本身是壓到那些群眾的底線。但,每個人的底線又都不同,自然沒有被踩到的粉依舊屹立不搖。
時尚編輯的真心話-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04
艾克星貨鋪 偶像崇拜是商業市場很重要的一環,但是理智上又希望大家可以試著不要那麼全情投入在相信檯面上人物的正向行銷。
最近也一直在追蹤這些人設翻車的網紅新聞,花了好多時間~鳴鳴鳴
黑米BR-avatar-img
2023/06/11
這是人性,太多鄉民把「人氣」和「人格」劃上等號,但這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政治人物自古以來都是如此),而是社群平台強烈助長了這種趨勢。另一方面,要承認自己「追錯人」也是難上加難,到後來往往表面上在挺網紅,實際在上是在挺自己的面子。
時尚編輯的真心話-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04
黑米BR 承認自己追錯人難上加難,挺的是自己的面子,你下的結論簡潔有力,好讚!
avatar-img
時尚編輯的真心話
341會員
60內容數
在這裡可以看到什麼呢?你可以把這個園地想像成是個線上雜誌。有著五花八門各種不同主題的專欄,從時尚專業領域、職場內幕,跨到電影、音樂、藝術......各種和美有關的話題我都想聊一聊。
2024/07/16
前陣子看到某男性網紅突然發了一篇他男扮女裝的業配影片,因為我看不到該產品讓他非這麼做的關聯性,再加上片中有一些刻意搞笑扮醜的行為,當下感受很不舒服,但那時也就這樣滑掉貼文沒有太在意。不過,今天被IG推播了另一則國內知名衛生棉品牌找了另一男性網紅男扮女裝拍的廣告,心中那股不舒服感再度出現,而且這次是非
Thumbnail
2024/07/16
前陣子看到某男性網紅突然發了一篇他男扮女裝的業配影片,因為我看不到該產品讓他非這麼做的關聯性,再加上片中有一些刻意搞笑扮醜的行為,當下感受很不舒服,但那時也就這樣滑掉貼文沒有太在意。不過,今天被IG推播了另一則國內知名衛生棉品牌找了另一男性網紅男扮女裝拍的廣告,心中那股不舒服感再度出現,而且這次是非
Thumbnail
2024/03/31
我真的受夠了,從2021年開始,一個叫「後沙發」的網路文字工作者一直糾纏我、詆毀我,緣由起因當時我在自己的ig回答網友問答時用了一張照片形容自己內心的感受,結果她看不懂,誤會我是在取笑她長得像那張照片,從此她言行瘋魔到今日,處處針對我,而且各種幻想、臆測。這事情的始末Dcard網友那時整理了一篇文章
Thumbnail
2024/03/31
我真的受夠了,從2021年開始,一個叫「後沙發」的網路文字工作者一直糾纏我、詆毀我,緣由起因當時我在自己的ig回答網友問答時用了一張照片形容自己內心的感受,結果她看不懂,誤會我是在取笑她長得像那張照片,從此她言行瘋魔到今日,處處針對我,而且各種幻想、臆測。這事情的始末Dcard網友那時整理了一篇文章
Thumbnail
2023/11/14
最近IG有很多整理、翻譯國外名人專訪影片片段的帳號,大多數的內容都是類似心靈雞湯、成功法則等等,可能算是新的流量密碼吧!總之這類帳號影片不斷被推播,即便我沒有追蹤也看得到。在這些海量的片段中,我對其中一篇Bo Burnham的專訪印象深刻並很有感,屬於一片正能量心靈雞湯中的異類,就是他在講述「不用聽
Thumbnail
2023/11/14
最近IG有很多整理、翻譯國外名人專訪影片片段的帳號,大多數的內容都是類似心靈雞湯、成功法則等等,可能算是新的流量密碼吧!總之這類帳號影片不斷被推播,即便我沒有追蹤也看得到。在這些海量的片段中,我對其中一篇Bo Burnham的專訪印象深刻並很有感,屬於一片正能量心靈雞湯中的異類,就是他在講述「不用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人們在互動時,往往不經意透過批評或貶低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越感。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尊重事情的真相,不用別人的難堪來補貼自己的優越感,以及停止使用雙重標準。作者認為,每天的行為與習慣對整個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以善良和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我們自身也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Thumbnail
當人們在互動時,往往不經意透過批評或貶低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越感。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尊重事情的真相,不用別人的難堪來補貼自己的優越感,以及停止使用雙重標準。作者認為,每天的行為與習慣對整個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以善良和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我們自身也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Thumbnail
有些人喜歡用「下馬威」的方式來貶低他人,這種行為可能源於心理和社會原因。文章從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探討了這種行為的可能原因,並指出成長背景對這種行為的影響。最後提出了應對這種行為的建議。
Thumbnail
有些人喜歡用「下馬威」的方式來貶低他人,這種行為可能源於心理和社會原因。文章從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探討了這種行為的可能原因,並指出成長背景對這種行為的影響。最後提出了應對這種行為的建議。
Thumbnail
在这个社会中,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我们每天都要和人交流,每天都需要和他人社交。在与他人社交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人进行评判。然而,如果这些评判始终是负面的,并且没有公开向被评判的人表达,我们称这种行为为“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行为可能有很多原因,例如感到愤怒、嫉妒或八卦等。
Thumbnail
在这个社会中,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我们每天都要和人交流,每天都需要和他人社交。在与他人社交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人进行评判。然而,如果这些评判始终是负面的,并且没有公开向被评判的人表达,我们称这种行为为“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行为可能有很多原因,例如感到愤怒、嫉妒或八卦等。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關係是二個人的事,過火就由不得你了。
Thumbnail
關係是二個人的事,過火就由不得你了。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性情冷酷、說話尖酸刻薄呢?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性情冷酷、說話尖酸刻薄呢?
Thumbnail
惡意總是需要好的包裝,才能夠持續的荼毒社會。 而鄉愿之人,也很容易被利用,站在道德高點,恣意的擴散惡意.... 傷害都是在暗處發生的 最終,你我都成為共犯! 台大歧視政見的啟示:我們應該尊重仇恨/歧視言論的言論自由嗎? 如何定義仇恨言論?
Thumbnail
惡意總是需要好的包裝,才能夠持續的荼毒社會。 而鄉愿之人,也很容易被利用,站在道德高點,恣意的擴散惡意.... 傷害都是在暗處發生的 最終,你我都成為共犯! 台大歧視政見的啟示:我們應該尊重仇恨/歧視言論的言論自由嗎? 如何定義仇恨言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