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藉由認識朋友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那會是什麼樣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個說法,就是你周遭最親近的五個朋友,這五個朋友的成就平均值就是你目前的成就水平,若我們要增高自己的成就,可以找更高一等的朋友與他們合作。
生態系統: 利用環境能將內向者變成外向者嗎?此篇讀者回覆:
「我自己的感受也是跟環境很有關係。」
「環境成員的磁場,或是說調調之類的說法。」
「如果跟你很Match,那向來內向的人還是能展現出外向性,環境愈是陌生及成員之間跟你的大腦調性不同,那就會異常辛苦。」
「天生的外向者有辦法在後者的環境中依然展現出很明顯的交際衝動,但內向者則會因此退縮,我想這是內向跟外向性的主要差別,至於有些人會認為自己內向就沒辦法跟人說話互動,我覺得比較符合你文中所提到的社交技巧與框架問題」
這讓我想起,人類打從一出生就有的優越的技能,甚至稱霸了整個生態圈,這技能就是「模仿」。
你小時候學到的習慣,講話方式,情緒反應,都來自照顧你的人,大部分是父母,也可以是阿公阿嬤,就算無血緣也可以。
簡單來說,我們都是先從最親近的人開始學習,而到了我們長大後,這些習慣反應都成熟了,反而沒辦法做快速的更替,導致我們現有的習慣反應都是一開始習得的技能組合。
不過呢,這些模仿得來的習慣都是可以改的,也就是你現在的信念價值觀、能力都能從現在開始漸漸去更改,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環境開始。
但環境哪能說改就改這麼容易,更簡便的方式,是換個朋友,雖然聽起來也是滿困難的。
你想想,今天你跟一群玩遊戲的朋友在一起,但他們或許沒有像你一樣想要在事業上發展得更長遠,於是下班後都找你打遊戲。
要是你想發展更長遠,向他們詢問關於事業發展的問題,他們很難回答你,甚至會告訴你不要去煩惱。
假設你銷售產品,客人問到你不懂的問題你就退縮,你會不會很難做生意?
這時去問資深的銷售前輩,他肯定會有好幾種方法告訴你可以怎麼去解決這個困局,甚至會跟你說這種事情很常見,不用太在意。
光面對問題的個性,有在這行業上的人,跟不在行業上的人就有相當大的差距。
講個不太重聽的比喻,若你要向別人請教如何增加職場能力,你問那種下班時間待在便利商店一整個晚上的人,跟仍在打拼的前線業務,我認為後者會更貼近現實,因為後者確確實實為了某個 KPI 在打拼著。
有的人遇到困難會退縮,這跟以往認識的人也有關係,或許你無意識中複製了他們的反應,那麼你若也想要像別人一樣,遇到問題更當作是挑戰,你起碼要去認識到這類人,與他們互動來往,才能無意識的更改你的反應方程式。
這種人不外乎是創業家、業務、活動企劃、運動家、創作者,總歸一句,就是需要與市場接觸,與對手直接競爭的,個性都會比較趨前。
找到他們,並提供你的價值與他們交朋友。
avatar-img
128會員
321內容數
解鎖野性智慧,奪回人生主導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然可以交到女友,也有機會交到個性好的女友,只不過交的到跟留得住是兩種不同賽道,這兩種賽道分別為短期吸引跟長期關係,短期吸引比較偏向外貌穿搭、談吐、肢體語言、眼神、名聲、地位,長期關係則加入金錢、個性、未來價值等等。 這就像過去許多老闆問我,預算不多,可以做行銷活動嗎? 當然可以! 雖然說不用很多預
答案是可以,很多內向者認為自己就是適合做內向行為,比如閱讀、寫作、繪畫,覺得外向行為比較不適合,比如社交行為、愛說話、交友、參與活動,但這種二分法,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為何? 因為人不是這麼簡單劃分的,更多的是灰色地帶,比如你對於內向行為比重會偏多一點,外向型為偏少一點,那為什麼很多內向者都表示
這篇為兩本運氣相關書籍的心得,也是為了讓自己理解,所謂運氣,是可以用科學的方式解釋,而不是單純做完某種儀式運氣就會來,如同你在家裡一整天不出門,不在網路上與人連結,自然不會有人脈,沒有人脈就沒有機會,沒機會等同沒運氣。 書中提及很多故事,我選一些印象深刻的分享給你。 持續改變,才能增加運氣 三張牌當
當孤獨被貼上負面標籤,那麼當你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會下意識的想跑外面參加聚會呢? 我以前是很喜歡與同學交流,直到學校畢業後明白一件事,學校畢業紀念冊上的簽名再多也都只是虛幻的,也因此開始漸漸收起主動與人交流的習慣。 而獨處時間,就是增加與你自己對話的機會,當你開始與自己對話,你才會明白自己平常有哪些需
這世界不公平,但公平的是每個人可以選擇如何回應世界 在沒有無能的人,只有使你無能的環境中有讀者回覆: 「如果因環境而無能卻連「更換環境」的能力都沒有,那就是自己真正無能了。」 我反而不是要傳遞這個觀點,如果是讀者的思維,那麼當下暫時無法更改環境的人,是不是就無能了呢? 當一個人認為沒價值,很容易去做
沒有無能的人,只有使你無能的環境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有時滿無能的? 總覺得自己在任何方面都矮人一截,比不上別人,長久下來導致沒有自信? 自認什麼事都不會做好? 你這種想法是真實的,因為你過往經驗確實是這樣,但我們仍可以扭轉這些經驗,怎麼做? 答案就是「改變你的環境」。 我在以小勝大心得裡面有提到,你的
當然可以交到女友,也有機會交到個性好的女友,只不過交的到跟留得住是兩種不同賽道,這兩種賽道分別為短期吸引跟長期關係,短期吸引比較偏向外貌穿搭、談吐、肢體語言、眼神、名聲、地位,長期關係則加入金錢、個性、未來價值等等。 這就像過去許多老闆問我,預算不多,可以做行銷活動嗎? 當然可以! 雖然說不用很多預
答案是可以,很多內向者認為自己就是適合做內向行為,比如閱讀、寫作、繪畫,覺得外向行為比較不適合,比如社交行為、愛說話、交友、參與活動,但這種二分法,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為何? 因為人不是這麼簡單劃分的,更多的是灰色地帶,比如你對於內向行為比重會偏多一點,外向型為偏少一點,那為什麼很多內向者都表示
這篇為兩本運氣相關書籍的心得,也是為了讓自己理解,所謂運氣,是可以用科學的方式解釋,而不是單純做完某種儀式運氣就會來,如同你在家裡一整天不出門,不在網路上與人連結,自然不會有人脈,沒有人脈就沒有機會,沒機會等同沒運氣。 書中提及很多故事,我選一些印象深刻的分享給你。 持續改變,才能增加運氣 三張牌當
當孤獨被貼上負面標籤,那麼當你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會下意識的想跑外面參加聚會呢? 我以前是很喜歡與同學交流,直到學校畢業後明白一件事,學校畢業紀念冊上的簽名再多也都只是虛幻的,也因此開始漸漸收起主動與人交流的習慣。 而獨處時間,就是增加與你自己對話的機會,當你開始與自己對話,你才會明白自己平常有哪些需
這世界不公平,但公平的是每個人可以選擇如何回應世界 在沒有無能的人,只有使你無能的環境中有讀者回覆: 「如果因環境而無能卻連「更換環境」的能力都沒有,那就是自己真正無能了。」 我反而不是要傳遞這個觀點,如果是讀者的思維,那麼當下暫時無法更改環境的人,是不是就無能了呢? 當一個人認為沒價值,很容易去做
沒有無能的人,只有使你無能的環境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有時滿無能的? 總覺得自己在任何方面都矮人一截,比不上別人,長久下來導致沒有自信? 自認什麼事都不會做好? 你這種想法是真實的,因為你過往經驗確實是這樣,但我們仍可以扭轉這些經驗,怎麼做? 答案就是「改變你的環境」。 我在以小勝大心得裡面有提到,你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