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社會不相信女人說的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網路
我一直在想一件事:為什麼性騷擾和性侵案件,在這社會中這麼難舉證、這麼難處理?

除了這些事件大多是在四下無人,沒有其他人證的情況下發生之外,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性敘事(narrative)在這強調理性、客觀的社會裡是受到打壓、不被採信的。


什麼是女性敘事?

#metoo 那些受害者的自白,通通都是女性敘事的一種。裡面包含了客觀的事實描述(包含時間、地點等),還有主觀的感受(恐懼、不舒服)。過去有許多受害者的敘述之所以不被採證,是因為創傷或個人因素,使他們在述說的時候「情緒失控」,或是記憶顛倒,這些都不符合「客觀證據」的合理性。現在多虧教育普及,使的許多受害者(大多為女性)有能力「理性」整理述說過程,所以更多人可以「理解」他們受害的過程和受到的傷害為何,但這同時也更加深「不理性」敘事不被採納的困境。

先從一部美劇說起,《怪奇物語》劇情背景設定在1980年代的美國小鎮,裡面發現幾個性別議題的探討,都很真實有趣。先是從第一季到現在,基本上發現事情不對勁、看起來歇斯底里(相信我,任何人發現劇中那些事情,真的很難不歇斯底里)、不理性一直往前衝(要去對付怪物或尋找真相)的,大多都是女生的角色,而男生的角色大多數時候都必須瞻前顧後、必須理性思考,只能慢半拍的做些體力活(搬東西、用武器對付...)來支援的。

因為關注性別議題的關係,我也常思考這社會為什麼常常不相信女生的說詞,總是說女生不夠理性、想太多、太敏感,甚至有男跨女的跨性別者說,他變成女生之後,發現原本常被採信的建議,換成女性身份之後,幾乎總是被忽略。但其實我也發現,自己對於上述具中那些女生那樣的樣貌( 看起來心神不寧、歇斯底里又不聽勸)其實也很受不了,也會想說,他們要是在我面前表現成那個樣子,我恐怕也會覺得他們有病或需要看醫生。
遭遇性騷擾的受害者所面對的,其實跟《怪奇物語》中主角們面對到的超自然怪物很像,都是「不理性事件」,因此人很難單純靠理性在理解、述說、命名這些事情,但局外人或沒看出其中不理性卻又確實存在的問題的人,只能用理性來理解,並駁斥當事人不理性的敘述。

除此之外,我們會對於這些敘述的內容、語氣、樣貌、方式有這些印象和感受,某部分是社會建構而來,有人大概會想說,什麼都要說是社會建構,到底煩不煩?應該這麼說,人有理性,也會認同理性,但人本身存在著理性與感性,所以應該是同時理解、肯定理性論述與感性敘述的,但為什麼這社會即使在網路、輿論上看起來都能同理受害者的自敘,在制度實際執行時,卻無法將這種敘事納入考量來做出判斷與處置?某部分而言,這與理性/感性、男性/女性、客觀/主觀的二元對立有關,二元對立這天平兩端的優劣,也反映了是哪個族群在主導這個社會的價值觀。

朱家安提到司法制度不是為女人設計的社會的許多環境也不是為女性設計的。在父權社會中,性方面遭到侵犯,不是強勢生理異男會遇到或覺得嚴重的問題。我已經間接聽過好幾次男性在面對女性友人、家人被偷拍或騷擾時,「真心覺得」還好啊,又沒有少一塊肉(沒受傷、流血),對一個「一直都生活在安全狀態」的生理異男而言,性騷擾根本就像言語侮辱一樣,「不要想太多」就好了,眼睛瞇一下就過了,而我們的司法制度,就是由這種思維的生理異男制定、主導、執行的。
性騷擾之所難辦,不是因為真的難辦,而是這社會因為上述那些原因,創造出「性騷擾很容易發生卻很難辦理」的環境。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翻譯人森的滋味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1會員
377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Thumbnail
你是否曾抱著滿腔熱血,為了促進社會進步、翻轉各式各樣的不平等,而投身於公益活動、地方創生,明明你關心的議題很重要,卻沒人在乎你在乎的事,甚至還會冷不防被其他人回一句「關我什麼事?」沒關係,一時失志不免怨嘆,只要照文章跟著做就沒問題了!
前幾天有個社恐的同學和我抱怨,說他家長在七年前讓他讀了實驗教育後,一直希望他能突破社恐的困難,在就讀實驗教育的六年間,他的確也很努力的透過團體的討論課程、專案是行動課程,及一次次的期末上台分享會等,降低自己對接觸陌生人的恐懼。 可是即便自己已經進步到能與超商店員溝通,上了大學的他還是對社交感到很有
Thumbnail
闊別兩個月,我終於又回到了《歡迎光臨夢境百貨》系列的懷抱,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作者在這集的野心似乎更大了。不僅帶有更多的魔法、特別的世界觀,更試圖用最溫柔的筆觸,帶領讀者關注身障者、憂鬱症、自裁者等議題,也讓我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歡迎光臨夢境百貨2:找回不再做夢的人》。
Thumbnail
室內設計常常給人一種誤解,就是設計師就是專家,設計師一定知道我需要的裝潢是什麼!我的房子沒有要做什麼設計,設計應該跟靠設計師的經驗就好!這篇就是要告訴大家NONONO,如果你沒有列清楚你的需求,裝潢的和你想像的一樣是你好運!與你想像的不同是常態!因為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生活習慣、想像的畫面都很不一樣!
Thumbnail
沿臺三線迂迴七十公里,在陡峭山路的彼端,他看見那座熟悉的隧道,隧道的盡頭,是一道隱形的牆,一道由城鄉差距建構而成的高牆。 被體制放逐的少年困在裏頭,被群山霧靄的迷茫給繚繞成了團黑白的混亂,他們躁動,他們糜爛,任由最清澈的失望浸染,兀自把牆面弄的剝蝕零落,卻從未自頹圮不堪的室內走出去。
★朋友無論與自己多親密,永遠都只是「他人」。 ●自己將人生的主控權交給「粉絲數」「朋友數」這個空虛的數字,承受那樣的負擔只是為了得到更多朋友、創造更多負擔,整個過程中毫無自己可言。 ●畢竟他人具有與自己不同的人格特質。能意識到這件事,真正同理對方,才能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出社會進職場,別有這些想法」,繼續整理自己那幾年在公司的筆記,這篇是整理我自己從吃虧失敗經驗寫下的筆記。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Thumbnail
你是否曾抱著滿腔熱血,為了促進社會進步、翻轉各式各樣的不平等,而投身於公益活動、地方創生,明明你關心的議題很重要,卻沒人在乎你在乎的事,甚至還會冷不防被其他人回一句「關我什麼事?」沒關係,一時失志不免怨嘆,只要照文章跟著做就沒問題了!
前幾天有個社恐的同學和我抱怨,說他家長在七年前讓他讀了實驗教育後,一直希望他能突破社恐的困難,在就讀實驗教育的六年間,他的確也很努力的透過團體的討論課程、專案是行動課程,及一次次的期末上台分享會等,降低自己對接觸陌生人的恐懼。 可是即便自己已經進步到能與超商店員溝通,上了大學的他還是對社交感到很有
Thumbnail
闊別兩個月,我終於又回到了《歡迎光臨夢境百貨》系列的懷抱,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作者在這集的野心似乎更大了。不僅帶有更多的魔法、特別的世界觀,更試圖用最溫柔的筆觸,帶領讀者關注身障者、憂鬱症、自裁者等議題,也讓我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歡迎光臨夢境百貨2:找回不再做夢的人》。
Thumbnail
室內設計常常給人一種誤解,就是設計師就是專家,設計師一定知道我需要的裝潢是什麼!我的房子沒有要做什麼設計,設計應該跟靠設計師的經驗就好!這篇就是要告訴大家NONONO,如果你沒有列清楚你的需求,裝潢的和你想像的一樣是你好運!與你想像的不同是常態!因為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生活習慣、想像的畫面都很不一樣!
Thumbnail
沿臺三線迂迴七十公里,在陡峭山路的彼端,他看見那座熟悉的隧道,隧道的盡頭,是一道隱形的牆,一道由城鄉差距建構而成的高牆。 被體制放逐的少年困在裏頭,被群山霧靄的迷茫給繚繞成了團黑白的混亂,他們躁動,他們糜爛,任由最清澈的失望浸染,兀自把牆面弄的剝蝕零落,卻從未自頹圮不堪的室內走出去。
★朋友無論與自己多親密,永遠都只是「他人」。 ●自己將人生的主控權交給「粉絲數」「朋友數」這個空虛的數字,承受那樣的負擔只是為了得到更多朋友、創造更多負擔,整個過程中毫無自己可言。 ●畢竟他人具有與自己不同的人格特質。能意識到這件事,真正同理對方,才能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出社會進職場,別有這些想法」,繼續整理自己那幾年在公司的筆記,這篇是整理我自己從吃虧失敗經驗寫下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