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為了孩子維繫婚姻維持家庭嗎?

2023/06/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常在連續劇中,也在生活周遭發現,兩人結婚後,當生活並不美滿,甚至出現暗夜哭泣的時候,此時常會覺得婚結得不對,找錯了伴侶,於是心中燃起分開或離婚的念頭,但孩子們也都誕生了,年齡還小並未成年,通常許多人都會咬緊牙關告訴自己:為了孩子們的幸福美滿,要維持一個家庭的型態,繼續與貌合神離的伴侶維繫婚姻、維持家庭。這樣的想法有錯嗎?
就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用這個理由來決定婚姻的維續與家庭的維持時,屬於一種選擇,並沒有對錯之分,但要小心以下副作用:
1、勉強維持婚姻及維護家庭,孩子們不見得會幸福美滿:試想在這種的氛圍下,家庭中的氣氛如何?孩子通常都很敏銳,他們大多知道爸媽之間處在失和狀態,在心理學的觀察中,一般兒童都相當愛護爸媽,很多人小時候都經過一個階段,尤其是男孩,在某時間點時,覺得全天下最美麗、最好的人就是自己的媽媽,而爸媽是他生命的來源也是所依靠的人。當爸媽失和時,縱使在孩童面前假裝,孩子也察覺的出來,有的孩童甚至會覺得是不是自己緣故,造成爸媽失和,或是孩童無意識地產生生病的症狀,讓爸媽可以一起關注他,以減少爸媽間的口角爭執,降低失和的風險。所以當自己和伴侶失和時,對於兩人的孩子是個高壓力狀態,孩子往往有種自己要被撕裂的感覺。
2、當孩子處於爸媽失和的狀態中,往往不能做自己:一般來說,爸媽往往是孩子們最愛最親密的人。一旦失和,容易讓孩子需要「選邊站」,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要決定跟誰一起生活時,爸媽有意無意地抱怨對方,並都來爭取孩子們的支持,孩子往往兩邊討好,都會關注爸媽兩方各自的需求,因為孩子不想得罪任何一方,所以在爸媽任一方面前,都會表現出符合他們需求的行為,而不是自己所想要表現的行為,因此多半壓抑自己的內在,而不能自在地過活。
3、孩子心中易淪為任一方拉攏的人,內心中無法維持對爸媽兩方的平衡敬愛,整合成一個完整的自我樣子:我們在成長時理想的狀態是心中有父有母,好像自己個別在面對父母時,都是同等重要的,父性的角色偏教養中的「教」(註:「父性」不見得是生理性別的男性,是一種象徵),在父性之前,有我們的樣子;母性的角色偏教養中的「養」(註:「母性」也不一定是得生理性別的女性,也是一種象徵),在母性之前,也有我們自己特定的樣子。他們和我自己是維持等距平衡的狀態,沒有誰先誰後,沒有誰重要誰不重要的問題,如此在父性與母性的關照下,逐漸適應這個世界,並且能夠發展自己的潛能,並擁有一個整合成自己的樣子。而當父近母遠或父遠母近的情況下,會演變成內在的不平衡而出現問題,單親家庭亦要注意此情況,此情況嚴重者,孩子會有個性解離的風險的。家族排列系統理論及實務經驗曾發現,當一個母親在孩子面前不斷地數落他的酒癮父親時,這個孩子的未來常在潛意識下認同父親,也因此患有酒癮。
4、當孩子瞭解到爸媽失和但維持家庭是因為要照顧他們,孩子心中會產生莫大的壓力。上述提及孩子們通常愛爸媽,但爸媽失和之後,很多孩子當然面臨「家破情亡」的風險,但若進一步得知爸媽因為要照顧他們而忍受對方犧牲自己時,有許多孩子們會覺得自己妨礙了雙親的自由、阻攔了雙親去尋找幸福快樂,反而孩子內在會有罪惡感,長期觀察下來會發現孩子不容易離開雙親,因為孩子想要回報雙親照顧他所做的犧牲,如此他個人的發展就受限了。
5、個人如此決定容易讓自己淪為「受害者」和「犧牲者」的角色:這會讓自己總是感覺到外界對他有所虧欠,因而有「優越感」和「價值感」,偏離生命為自己而活的軌道,搞不好極端的話,會形成「憤世嫉俗」的樣態。
我們所需要認識的是:孩子需要的是父親和母親,而伴侶間的離婚或分開,是屬於兩人間的事,和孩子們無關,換言之,縱使伴侶間分開了,兩人間所誕生的孩子,他仍然有爸有媽,不因伴侶的分開而失去一方,和爸媽仍然有各自的交流時間,爸媽應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在孩子面面前評斷對方,孩子就不會因爸媽的分離遭到重創。但在實務上看到的狀況是,當孩子跟隨雙親的某一方時,被跟隨的那一方,常有意無意干擾孩子和另一方交流,或是不願讓孩子和另一方接觸,這在未來長遠來說,比較容易造成孩子負面影響,反而不利孩子和撫養方的關係,是要注意的事情。
若選擇了離婚或和伴侶分開,只要對方不會造成孩子生命危險,不建議隔離孩子和分開的另一方交流,縱使對方品行很壞,因為這是孩子們的命運之一,也是他們要面對的問題,並且若隔離孩子和對方交流,孩子容易如同上述分析,深受負面影響,孩子需要的是雙親的支持,而不是一直放在自己認為的安全地帶。所以對於兩人間原本共有的孩子們,可以對他們說一些話,比如「由於某種原因,我要和你們的(爸爸或媽媽)分開了,這是我們兩人之間的事,和你們無關。你們不會因此失去爸爸媽媽,我們也都還是你們唯一的爸爸媽媽,會定時和你們交流,直到你們長大,直到永遠。」⋯諸如這樣的話,能夠把伴侶分離所造成對孩子們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總之,我的觀點是「不要因為只是為了孩子維繫婚姻、維持家庭。」,因為容易對孩子們的成長及心理層面上產生莫大的壓力及深遠的負面影響,也會讓自己成為「受害者」和「犧牲者」的角色,生命遇到困難,不該是如此解決問題的模樣。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160會員
269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