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看 PM 之應該具備的特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7 天。今天要來回答臉書留言的提問:

以 RD 角度,怎麼看待一位 PM 應該具備的特質
30 天寫作挑戰:連續 30 天,每天都會從 ChatGPT 、生活中的靈感或是網友提問中,選出一個可以用 200–500 字的文章來回答的題目。說明可以參考宣示文。如果讀者想要我回答你/妳的問題,可以問我一個跟工程師、技術產品經理、產品經理有關的問題。

秉持著一樣米養百樣人的原則,每個職位都不應該只有某一種特質,但的確會有些特質特別容易在特定職位中被凸顯出來。今天我們就稍微刻板印象和主觀一點,講講我身為工程師,看到 PM 具備哪些特質時,會對跟 PM 的合作上有加分。

需求論述清楚

論述清楚是指:不管是文字還是表達上,能夠將「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解釋完整,包含為什麼要做、做什麼、有沒有其他戰略目的……可以回去看看《思考產品功能時,能提升思考品質的 Checklist》系列文章,當 PM 能夠解釋清楚這些問題給工程師的時候,就已經是很專業的 PM 了。

至於需求要「怎麼做」,那可以是 SA、技術主管、工程師等技術職位的人討論的範圍,PM 沒辦法回答並不會有扣分。如果有工程師覺得 PM 回答不出怎麼做就覺得這個 PM 不行,那是工程師太嬌生慣養了。

有自己的原則

立場,可以是一個工作者的工作觀。需求變更、隕石砸下來是在所難免的事,但在變更的需求面前,PM 是否有自己的立場和規劃,知道怎麼判別哪些需求是真的有承接的必要、哪些是需求單位的任性妄為、而哪些又是對產品或團隊有害的。當面對四面八方的需求,當面對到與自己價值觀或原則相牴觸的事情時,能不能夠保有自己的原則,又是考驗每個人的智慧了。

有時也需要辨別,自己堅持的原則是不是必要的。為了一個英文單字要不要加上 s,而延遲了報紙送印的時間,只因為公司的報紙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標準英文;為了讓整體的設計風格一致、程式碼簡潔,讓客戶多等一個月……坦白說我也沒有比較好的判斷方式可以辨別哪些原則是必須要堅持的,畢竟這也是每個人的特色嘛。

資訊整理和紀錄

各位有沒有遇過一個情境:曾經跟同事有過一段對話,是在解釋某個功能為什麼做某邏輯、不做某邏輯,但相關的資訊不是散落在對話工具中,就是根本沒有紀錄。

不管是 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產品需求規劃書)的撰寫、在會議中整理各方提出的意見和需求、甚至是在 Slack/Teams/Discord 裡將大家的資訊利用語言、文字、超連結的方式,讓接收訊息的人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三個月後,都能夠迅速地掌握到資訊的脈絡,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容易也值得敬佩的事。

我相信人是健忘的,人腦也不是拿來記事情,而是拿來下判斷的。過了一段時間後會忘記曾經有過的討論、忘記曾經做過的決定,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若能夠在決定發生的當下就記錄下來,幫未來的自己跟同事一把,除了節省掉回想枝微末節的時間,也可以讓過去的決策保持著足夠的連貫性。


今日寫作觀察

今天有點標題殺人兼說教意味️🙇‍♂️,儘管這篇文章分享了三個 PM 的特質,但我遇過沒有這些特質也很優秀的 PM,因此看完文章的讀者們,千萬不要覺得一定要有這三個特質才是好 PM,應該是要找到 PM 需要的技能中,有哪些技能是跟自己的個性比較契合、容易發揮的,加以磨練之後就可以變成自己作為 PM 的招牌特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arry Chien的沙龍
20會員
32內容數
我是 Larry,《下班後的產品工程師》是我在下班之餘分享我對網路產業的工程師、產品經理相關職能的想法和心得,也會分享一些自己突發奇想的產品、商業問題。希望文章內容能帶給你/妳收穫。對了,如果很久沒有更新,一定不是因為我還沒下班。
Larry Chi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18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30+1 天,這篇文章要來分享我在挑戰的過程中的收穫,也希望這些收穫能夠給各位讀者有些幫助,那我們就開始吧!
Thumbnail
2023/06/18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30+1 天,這篇文章要來分享我在挑戰的過程中的收穫,也希望這些收穫能夠給各位讀者有些幫助,那我們就開始吧!
Thumbnail
2023/06/17
不只參加讀書會,還可以挖坑給其他同學跳,甚至挖坑給講者跳,讚啦👍
Thumbnail
2023/06/17
不只參加讀書會,還可以挖坑給其他同學跳,甚至挖坑給講者跳,讚啦👍
Thumbnail
2023/06/16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9 天。今天換個視角來分享:工程師要怎麼和 PM 解釋技?
Thumbnail
2023/06/16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9 天。今天換個視角來分享:工程師要怎麼和 PM 解釋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身為工程師看到 PM 具備哪些特質會覺得很厲害。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身為工程師看到 PM 具備哪些特質會覺得很厲害。
Thumbnail
隨著組織擴張,從管理自己的專案 現在也變成管理一個科,底下帶PM 也在招募新的PM 今天我從我面試人的角度 講一下,倘若你想應徵專案經理(PM)這個職位 應該要著重在什麼點,更能打動面試官 有三點我覺得要特別注意
Thumbnail
隨著組織擴張,從管理自己的專案 現在也變成管理一個科,底下帶PM 也在招募新的PM 今天我從我面試人的角度 講一下,倘若你想應徵專案經理(PM)這個職位 應該要著重在什麼點,更能打動面試官 有三點我覺得要特別注意
Thumbnail
很多學生問「我沒有技術背景,可以當產品經理(PM)嗎?」 很多社會新鮮人想擔任產品經理,第一個擔心的問題就是自己不熟技術、不懂軟硬體、不會數據分析,真的有辦法擔任PM嗎? 大多數人也覺得技術出身的PM比較有優勢,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技術只是PM技能中的一環不是必要的,還是有很多方式可以補足
Thumbnail
很多學生問「我沒有技術背景,可以當產品經理(PM)嗎?」 很多社會新鮮人想擔任產品經理,第一個擔心的問題就是自己不熟技術、不懂軟硬體、不會數據分析,真的有辦法擔任PM嗎? 大多數人也覺得技術出身的PM比較有優勢,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技術只是PM技能中的一環不是必要的,還是有很多方式可以補足
Thumbnail
去年初我從介面設計師 (UIUX Designer) 轉職為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在轉職產品經理前,我已有6-7年的軟體產品設計工作經驗。轉職 PM 後已工作了將近一年,這邊來分享一下我在做中學到的事情。
Thumbnail
去年初我從介面設計師 (UIUX Designer) 轉職為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在轉職產品經理前,我已有6-7年的軟體產品設計工作經驗。轉職 PM 後已工作了將近一年,這邊來分享一下我在做中學到的事情。
Thumbnail
時間過得飛快,2022 快要結束了,今年也寫了蠻多跟工程師職場相關的文章,從後台數據發現之前這篇「工程師面試二三事」瀏覽量又刷新高,看來大家很關心面試時如何表達自己及與面試官溝通等問題。
Thumbnail
時間過得飛快,2022 快要結束了,今年也寫了蠻多跟工程師職場相關的文章,從後台數據發現之前這篇「工程師面試二三事」瀏覽量又刷新高,看來大家很關心面試時如何表達自己及與面試官溝通等問題。
Thumbnail
專案經理為了讓專案得以遂行成功,就不得不進行整體的管理,簡單來說,管理的內容就是從接受專案到完成專案的過程,而這樣的過程中就會被要求具備各式各樣的能力。
Thumbnail
專案經理為了讓專案得以遂行成功,就不得不進行整體的管理,簡單來說,管理的內容就是從接受專案到完成專案的過程,而這樣的過程中就會被要求具備各式各樣的能力。
Thumbnail
PM是很多人嚮往也值得歷練的的職位,V大帶領團隊多年的經驗中,曾經遇到過一些名校科班出身或者是有獲得PM認證資格的人才,經過一段時日的考驗,並不適合擔任PM這個角色,所以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擔任PM這個職務。 日後在面試PM時,比較著重對應徵者處事的態度、觀念與人格特質的檢視。
Thumbnail
PM是很多人嚮往也值得歷練的的職位,V大帶領團隊多年的經驗中,曾經遇到過一些名校科班出身或者是有獲得PM認證資格的人才,經過一段時日的考驗,並不適合擔任PM這個角色,所以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擔任PM這個職務。 日後在面試PM時,比較著重對應徵者處事的態度、觀念與人格特質的檢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