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同家人晚餐,突然很想吃點泡菜,便打開櫥櫃找小碟子盛裝,找不到便拿起大份量的熱水瓶瓶蓋。個性豪邁的家人見狀便說:「就直接拿大一點的碗沒關係,對自己好一點!」
對我來說瓶蓋大小跟小碟子差不多,用起來並無委屈之感。這不禁讓我思考,自己心目中認為怎麼樣的享受才算是對自己好一點呢 ?每個人善待自己的方式不同,有人覺得要時常安排出國,或每週享用美食才有算活在當下;有人覺得要儘量節省,累積財富為未來作打算。除了物質感受之外,總結3點我認為如果都能做到,大概能在地球上過著真正地「對自己好」而逍遙愜意的日子吧!
1.不為自己或別人犯的錯反覆苛責自己
懂得反省是很棒的特質,願意檢討缺失,讓人際相處更加圓融。但若總是陷人「過度反省」懊侮中,在腦海裡來回思量,當初要是xxx就好了。久而久之變成習慣,三不五時為自己犯的過錯反覆苛責自己,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損耗。這種過度後悔的煎熬,不僅僅用腦袋想想而已,而是帶有負面情緒的累積。
還有一個常見的情況,就是對别人的錯誤耿耿於懷。像是遇到態度惡劣的服務生,或是沒禮貌的同事。開始鑽牛角尖,「為什麽這種態度?我明明好好地跟他說話阿!」諸如此類的疑問,試著用各種角度來回思索,但最後會發現往往徒勞,「因為你終究不是他」。我們大概率的不會知道他的成長環境、今天是不是遇上什麼糟糕事,或是單純地沒來由的想找人訓斥解悶,這都與我們無關了。如果任何過錯都要想得透徹,把太多精力與時間花在這些情緒的瑣碎,大概很容易與我們的人生目標背道而馳吧!
2.一顆勇敢而不被社會枷鎖綑綁的內心
社會賦予我們許多角色,我們覺得備感責任與壓力的同時,也受惠於這些角色帶給我們的愛與成就。不過若我們照單全收角色帶給我們的社會印象與觀感,那會活得太過辛苦了。社會是集合體,無法也不應該用單一標準套用所有個人。成年後不管是在任何階段有想過的生活方式、幾歲退休、多元成家議題、支持有相同理念的政黨等任何你的心之所向,不管外在怎麼樣去定論,若能遵從自己的內心而有計劃的行動,都是值得讓人讚賞的。
社會有太多偏見與刻板觀念了,「博士畢業還跑去賣雞排!?」、「那麼年輕就創業成功一定是背後有靠山啦!」、「會被錄取還不是靠長相?」諸如此類的言論我們或多或少都聽過吧?把肩膀上讓你快要無法呼吸的標籤一個一個丟下吧!這些標籤如同物件,都是身外之物。不刻意傷害他人,過著能夠獨當一面自己好好地撐住自己的生活甚好,其他的讓別人去說吧!
3. 接受生活就是每分每秒不斷地改變
常常把我們推入懸崖的,就是那些我們以為的不變。「我們曾經感情很好的,為什麼現在愛上別人了?」、「以為畢業會找到理想工作,三年了還在原地打轉。」、「我努力那麼久,為什麼還是失敗了?」
明明很努力了,卻因為外在因素而需要繞道而行或是從頭來過。覺得生氣嗎?我也曾經很不滿。像是終於進了理想的公司,卻因為主管的情緒問題,搞的大家雞飛狗跳,每天戰戰兢兢的上班。甚至有同事長期受到精神壓力,離職後開始定期看心理醫生才終恢復平靜。
不管見狀不對拔腿就跑,或是發現心裡層面撐不住自己,開始尋求外在幫助都好,是對正在面臨的狀況作出即時的反應。比較糟糕的情況是,有時候當事件發生後依然不願意面對突如其來的改變。把內心那道門久久上鎖,沉浸在過往的諾言或美好。可是阿!生活的所有,都在流動著,更何況是人心呢?
如果你正在遭遇以上三個狀況,當它們來臨時,請馬上在你的心門外按下暫停。什麼都先不要想,「5、4、3、2、1,停!」讓正在醞釀的情緒靜止,屏住呼吸,試著開始做其他事,找旁人聊聊天,或是離開室內空間到外面透透氣,讓自己不要身陷在無止境的悲傷情緒中。試著把在地球的日子看作一場逍遙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