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移工議題需要被關注?不僅是為他人謀福,更是為己:《真相製造》讀書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幾天在看《真相製造》,第一章講述歐洲恐怖攻擊以及比利時移民問題。也剛好參加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對移工議題開始有些研究和初步認識,發現兩個議題可以互相映照之處,給台灣一些借鏡和省思。

raw-image

將自己研究移工議題和讀書筆記丟給AI,看看會生成出什麼文章。但不得不說,它參雜了一些錯誤訊息,要求它修正文章就會歪樓,反覆修過幾次之後,還是決定自己動手修潤。


從歐洲移民問題反思台灣移工問題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移工/移民議題成為了許多國家面臨的重要議題之一。台灣作為一個人口多元的國家,小小的國土上,除了移工議題,還有原住民、新住民與新二代等多種族群有待我們提供更友善的環境。今天,我們將聚焦於台灣的移工議題,並借鏡比利時移民問題,探討這些議題的背景、潛在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法。

台灣:移工議題

根據勞動統計查詢網統計,截至2023年3月,台灣已有732,540位外籍移工,其中以印尼及越南佔比最多。數字乍看之下雖然很多,但相較於台灣2333萬人口,移工仍是少數族群。台灣人對移工的偏見,認為移工是「來台灣賺錢的窮人」,做的工作也多被視為專業度較低、沒有人願意做的工作。

移工,字面上的意思為「移居至外國工作的人」,但我們並不會將來自歐美的人稱為移工,不會將白領階級的外籍工作人員稱為移工,也不會將那些在國外工作的台灣人稱為移工,只將那些來自東南亞、陪著老人或病患、在工地工作、假日佔據車站大廳的人稱為移工。

許多移工在台灣並未真正融入社會,他們面臨著語言、文化和社會隔閡的挑戰。台灣人對於移工的認識相對有限,這種不理解往往導致偏見和歧視的產生,進而加劇社會的分歧和衝突。

我們可以從比利時移民問題中,看看種族偏見和歧視對於一個社會會造成什麼樣的創傷。

比利時:移民議題

比利時面臨著移民議題所帶來的挑戰。穆斯林移民一直無法完全地融入比利時社會。《真相製造》的作者劉致昕走入了被稱為「恐怖分子溫床」莫倫比克。比利時政府曾於1980年代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試圖解決移民融合的問題。然而,文化融合並不成功。可能是因為在社區以外被排擠,從二戰後移民過來的後代們仍是認同伊斯蘭宗教,甚至有人將土耳其總統稱為「我們的總統」。

在歐洲恐怖攻擊盛行的2010年代,穆斯林總是和恐怖攻擊被視為一體。比利時甚至立了一條法律,將赴ISIS者列為罪犯,不少聖戰士的家人甚至無端被連坐入獄。班艾里正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劉致昕走訪莫倫比克各個單位,也為讀者們歸納出為何年輕穆斯林會接受伊斯蘭國號召,以及ISIS如何洗腦歐洲的年輕穆斯林。

《真相製造》第一章讀書筆記,Xmind繪製。

《真相製造》第一章讀書筆記,Xmind繪製。

年輕穆斯林傾向ISIS,背後有複雜的個人與社會脈絡,但因為缺乏理解,所以片面的認為這些人性格偏激或好鬥。德國極端與去極端化研究中心指出,這些人反而可能是積極追求正義與和平的人,因為受到社會的排擠,導致心中憤懣,加上ISIS適時地煽動,增加對歐美社會的不滿,因此使用自己的方式(或者說是伊斯蘭國的方式)來為穆斯林討回公道。

班艾里認為,穆斯林傳統教育導致孩子並不能放心地和家長溝通,家庭內部面臨不理解的問題,這迫使孩子們尋求外部的協助。然而,由於缺乏辨別能力,孩子們可能將惡意視為善意,進一步加深了社會的分歧。

莫倫比克的穆斯林移民即使讀到博士,也可能因為出生地而難以尋求工作。第一代移民參與二戰後社會重建,而第二代、第三代的移民同樣從事工人工作,但因為如今行業模式重視專業與知識,且不如戰後需要大量勞力,知識落差也擴大了貧富與階級落差。如今的移民,已然看不見前幾代的歐美夢

21世紀的21堂課》也有討論移民的篇章。二、三代很可能生長於歐洲地區,卻依然被視為「移民」。如何才能真正歸化,難以達成共識。

歷史上,備受壓迫的台灣人

看到這裡,我想到高中國文課本的《一桿秤仔》。主角因為受不了壓迫,選擇與日本警察同歸於盡,這是極度絕望之下唯一能想到的積極反抗。讀這一篇小說時,反社會人格這類的詞彙未曾出現於我的腦海,只感受到台灣人的悲哀。

遭受壓迫與排擠,有苦說不出,當最後一根稻草落下,傷痕再也無法修復。

多元文化教育的不在場

不論是台灣或是比利時,教育現場對於上述議題都相當欠缺。以下列出了一些學校老師不願意或不能觸碰議題的個人推測:

  • 學校老師也不懂,不知道怎麼教
  • 話題敏感,擔心無意間挑起紛爭
  • 社會議題沒有正確答案,若與課堂學生意見分歧,將挑戰老師的權力地位
  • 極需思辨與反應能力,卻不見得每一位老師皆具備
  • 社會議題太多,不是每一位老師皆關注社會問題,會關注者所關注面亦大不相同。

解方

在面對這些挑戰時,我們可以從比利時的經驗中尋找解決方法。首先,我們需要加強對移工議題的理解和認識。這可以通過提供相關的教育和培訓來實現,不僅是學校教育,也包括社會大眾的教育。透過增加對移工文化和背景的了解,我們可以減少偏見和歧視的產生,促進社會的和諧。其次,學校在教育中應該積極討論移工議題,提供相關的資源和支援,並創造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學習環境。教師需要具備足夠的知識和能力,以應對這些議題,並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最後,我們應該鼓勵社會的多元性和共融性,提供平等的機會和待遇給予所有人,無論他們的文化背景和身份。

台灣的移工議題是一個重要的社會議題,需要我們的關注和解決。我們可以借鏡比利時移民問題的經驗,找到解決這些議題的方法。通過加強對移工議題的理解和認識,促進學校和社會的討論,以及鼓勵社會的多元性和共融性,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加包容和和諧的社會。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台灣的移工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收藏、留言和贊助,讓我更有更新的動力!

raw-image

AI原文字

AI原文字

對於AI協作的一些感想

上述也提到,AI產生的文章包含錯誤資訊,若是給予補充要求修正,那這一個關鍵字反而被當成文章主軸,反反覆覆修了不少次。

若是對於文章產出很快的人,AI或許不見得是個好工具,不過我撰寫速度真的很龜速,對我來說等於已經幫我完成骨架,算是小有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hirley LEE-avatar-img
2024/05/09
現代人必修,判讀各種資訊
你今年「媒識」了嗎?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台灣對印度移工刻板印象,以及可能的資訊操弄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44會員
153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18
談判是一門藝術,要同理、聆聽和你談判的人,降低對方的防禦心,讓雙方都能獲得想要的。
Thumbnail
2025/04/18
談判是一門藝術,要同理、聆聽和你談判的人,降低對方的防禦心,讓雙方都能獲得想要的。
Thumbnail
2025/02/17
之前已經簡單介紹過這本黃哲斌老師的書,法白的珞亦也很推薦。 如果要說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黃哲斌老師並不會一面地給你悲觀的資訊,也會分享樂觀的消息。但我相信,媒體產業未來的走向是樂觀還是悲觀,並不僅是內容生產者的責任,也是每一個閱聽者的責任。
Thumbnail
2025/02/17
之前已經簡單介紹過這本黃哲斌老師的書,法白的珞亦也很推薦。 如果要說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黃哲斌老師並不會一面地給你悲觀的資訊,也會分享樂觀的消息。但我相信,媒體產業未來的走向是樂觀還是悲觀,並不僅是內容生產者的責任,也是每一個閱聽者的責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作者劉致昕深入8個國家,第一手採訪第一線操作網路力量的人,如何動搖當地政治、影響社會心理、傷害脆弱的民主。又當網路行銷公司和政治利益結合,目前不受選舉法規範的他們是如何餵食人民「被製造的真相」?
Thumbnail
作者劉致昕深入8個國家,第一手採訪第一線操作網路力量的人,如何動搖當地政治、影響社會心理、傷害脆弱的民主。又當網路行銷公司和政治利益結合,目前不受選舉法規範的他們是如何餵食人民「被製造的真相」?
Thumbnail
本文主要探討台灣移工議題,以筆者個人對於移工議題的認識,並以《真相製造》一書中提及的比利時移民議題作為借鏡和對照。
Thumbnail
本文主要探討台灣移工議題,以筆者個人對於移工議題的認識,並以《真相製造》一書中提及的比利時移民議題作為借鏡和對照。
Thumbnail
「你們沒有說話的權利,因為你們不是人。你們如果是人,就不會來到這裡。」 🕯這一切怎麼開始的? 2001年,作者戴倫拜勒還是學生,因為喜歡攝影造訪了新疆,那時受到許多新疆人的熱情歡迎讓他留下深刻印象,之後數度回訪甚至長居了兩年並結識了許多維吾爾族的朋友。
Thumbnail
「你們沒有說話的權利,因為你們不是人。你們如果是人,就不會來到這裡。」 🕯這一切怎麼開始的? 2001年,作者戴倫拜勒還是學生,因為喜歡攝影造訪了新疆,那時受到許多新疆人的熱情歡迎讓他留下深刻印象,之後數度回訪甚至長居了兩年並結識了許多維吾爾族的朋友。
Thumbnail
一則訊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真相製造》為劉致昕以記者身份實際走訪八個國家後的發聲。真真假假的訊息充斥在媒體中,獲取與辨識訊息的能力成為一種劃分階級的指標。身處這樣的世代中,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的選擇。 假新聞不只是議題,還是肉眼可見的實際影響 社群媒體的演算法能帶給你真相,也能用假新聞煽動你
Thumbnail
一則訊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真相製造》為劉致昕以記者身份實際走訪八個國家後的發聲。真真假假的訊息充斥在媒體中,獲取與辨識訊息的能力成為一種劃分階級的指標。身處這樣的世代中,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的選擇。 假新聞不只是議題,還是肉眼可見的實際影響 社群媒體的演算法能帶給你真相,也能用假新聞煽動你
Thumbnail
我們要怎麼定義「事實」呢?從不同角度看世界,便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作者帶我們一窺極端主義者的世界,了解他們的價值觀,以及觀看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要怎麼定義「事實」呢?從不同角度看世界,便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作者帶我們一窺極端主義者的世界,了解他們的價值觀,以及觀看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翻譯與全球化」共有十個同學選修,許多修課成員曾在國外長住一段時間,因此課堂上能聽到在美國、菲律賓、德國、泰國、捷克、西班牙、日本、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經驗分享,每次上課都能學到不同文化的觀點。
Thumbnail
「翻譯與全球化」共有十個同學選修,許多修課成員曾在國外長住一段時間,因此課堂上能聽到在美國、菲律賓、德國、泰國、捷克、西班牙、日本、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經驗分享,每次上課都能學到不同文化的觀點。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世代,獲得取知識雖然前所未有地方便,卻也造就假新聞橫行,訊息戰四起的困境。如此風暴下,台灣自然無法倖免。2018年公投仍歷歷在目,在境外勢力、網軍、側翼已成耳熟能詳名詞的現在,面對各種「真相」都能被製造,一切皆不全可信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世代,獲得取知識雖然前所未有地方便,卻也造就假新聞橫行,訊息戰四起的困境。如此風暴下,台灣自然無法倖免。2018年公投仍歷歷在目,在境外勢力、網軍、側翼已成耳熟能詳名詞的現在,面對各種「真相」都能被製造,一切皆不全可信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