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B 空總當代文化實驗中心
此次CLAB的年代大展中,援引了軍事著作《超限戰》裡的「超限」概念。所謂的超限戰指的是不擇手段、以全新方式和更廣的範圍進行的嶄新戰爭模式。此展覽強調「溢出」概念,代表人們在不斷追求科技發展的熱潮下,可能因對於技術的盲目自信,而導致法律及道德倫理追不上技術帶來的弊端,從而產生一系列科技問題。
裡頭探討了許多人工智慧與人類、政府與人民的關係。
譬如奇里亞姬.戈妮的《禁止演算法觀眾》。這件半虛構的錄像作品中,一個人工智慧的數位化身對著觀眾說話,闡述自己的身世:它作為一個人工智慧,不停地搜集人們平常的話語,且運用這些聲音資料,來產生最適切的廣告,選擇該推播什麼貼文,並分析該個體的其他數據。
這其實是現代人常有的經驗。細思之下令人感到毛骨悚然,是否平常的一言一行也都被這樣面無表情、淡漠地敘述著自己身為人工智能處理人類聲音有多煩躁的數位化身,給全數納入眼底。於是,人們成為了一個個數據,自我和隱私都不存在。
有趣的是,除了錄像以外,展間內也放置了幾塊鋁製面板,上面寫著最後數位化身提出的「如何可以不被(演算法觀眾)聽到的小秘訣」,諸如「在你的陽台上打造一個鳥巢。熱情地款待鳥兒們/發明一種新語言 或許是某種艱深晦澀的語言/用兒童暗語說話/在字句間大聲笑出來。」這類的建議。
數位化身在被銷毀的前夕給出的臨終諫言,有如墓誌銘一般被銘刻下來。媒材之間的轉換顯得格外諷刺:沒有真實軀殼的數位智能,卻在藝術家的安排之下,似乎被賦予了雙手,能夠親自在鋁板上刻下遺言。
除了《禁止演算法觀眾》,其他探討「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關係的作品,還有鄭先喻的《這可能是你》。藝術家運用網路論壇上捕捉到的留言關鍵字,以及拼湊多份個資,最終生成一個個虛構的假帳號。若仔細觀察,可能會在裡頭發現真實存在的電話號碼、姓名,對應到了作品標題的《這可能是你》。
奇里亞姬.戈妮是以智能的視角出發;鄭先喻則是以人工智能的製作者視角出發,從資料的蒐集到生產,甚至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都一覽無遺。但這兩者都提到了當今社會中,人手一台手機,人們時常在不知覺中遇到資料流失的問題,而現在約束的範圍也相當曖昧,在科技發展與隱私保護之間,當代人仍無法取得平衡。
至於「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有保羅.奇里奧的《捕捉》來討論。藝術家將好幾千張法國警察的臉部捕捉起來,因警方在鎮壓抗議民眾時,時常使用到「人臉辨識技術」,藝術家感到其中存在公權力的濫用,以及對普羅大眾資料和隱私的侵犯,於是選擇用這個形式來讓觀眾指認警方的身份。近似於公然挑釁的創作,也使他在2020年展出時受到法國政府審查,甚至禁止展出。
當政府實際查禁了保羅.奇里奧的作品時,這件作品帶有的意義就此改變。代表保羅的挑釁成功了,政府正視之,並且給予相對應的處置,這件作品的政治意義比起藝術上的意義來得更為深刻。這個狀況也在法國以外的國家發生,中國的對於人臉辨識系統的不當運用尤其嚴重。
由此可見,技術要是落入了獨裁者、心懷鬼胎者手中,會從有利的工具轉變為殺人兇器。這也是《超限社會》一展中想探討的核心意識。
除了以上關於「數位隱私權」的作品之外,此展中也涉及到深偽技術(deep fake)引發的問題,或細胞複製技術帶來的新潛能。關於元宇宙和加密貨幣的作品也在展覽的最後出現,以法咪咪的虛擬世界作為觀眾結束這個展覽,回歸真實世界的過渡。
我認為《超限社會》很全面地囊括了當今社會,科技發展遇到的諸多問題。其討論的觀點也時有切換,不會受限於單一題材、或單一視角,並且以有創意的方式轉化新聞報導中艱澀的問題敘述,使得技術帶來的擔憂不只是紙上談兵,觀眾能對同一件事有更深的體悟,並且回過頭來思考自身的日常生活,是否在受惠於技術的同時,也受其控制,成為《超限戰》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