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覺:河正宇的繪畫與生活隨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自從看過《走路的人,河正宇》這本書之後便深深地被河正宇認真生活的態度所折服,也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他是一位對藝術創作真正有熱情的人,也非常明白所有的創作都需要靠創作來延續。
河正宇說自己第一次提筆作畫是在2003年,沒什麼特殊原因,只是單純地想作畫,他說喜歡繪畫的過程中不需要思考任何事,只需要全神貫注,並且在專心畫上一段時間後能感受到一股暢快的充實感,而這樣的感覺與演戲有著極大的不同。
根據河正宇的描述,他說電影是屬於導演的創作,而演員只不過是作品中的拍攝對象,他認為演戲並非情感投入,而是情感分配,是靠理性而非感性,必須要謹慎地思考表演該如何呈現,而不是把自己全然沈浸在角色的情緒裡。
我認為河正宇對於表演的這一番理解非常生動且精準,也可以同時解釋為表演的過程是一連串經過縝密編排鋪陳的設計,並非能恣意揮灑創意的領域,也時常會聽到演員因為角色性格的關係而影響到私底下的情緒,於是除了表演之外,演員多半需要再培養其他的舒壓管道,而河正宇寄情的正是繪畫,因為當畫畫的時候可以完全聽從自己的內心而不需要與其他人協調溝通,也能藉此宣洩壓抑於心的情感。
河正宇說:「演戲使我想要畫畫,而畫畫又使我得以演戲,兩者形成了相輔相成的作用,也為我的人生拓展深度和廣度。」
在這本書中展示了河正宇許多繪畫作品,也介紹了他喜歡的許多畫家與創作理念,從他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對於珍視的人事物都抱持著真誠,尤其在創作的領域上很執著深入研究,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他得以成為一位成功的演員。
如果你也喜歡藝術創作,肯定不能錯過河正宇的文字作品,親民之餘又充滿文化底蘊的內涵,即便你原本對他不甚熟悉,都會慢慢產生一些感覺,這就是河正宇身為一位創作者的獨特魅力。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5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不是常識嗎?為什麼有些人竟然不懂? 一般的狀況不是應該如此嗎?怎麼會事情演變成這樣? 回想每一次令自己心累的瞬間,除了感到力不從心之外,最常湧現的想法就是我所認知的常識,竟然並不等同於他人的常識,於是容易為了他人的「無知」而感到生氣。 然而,在《現在這樣就很好》這本書中卻說所謂的「一般都是這樣」的
「媽媽,我的好朋友叫我不要理某某同學,我說不可以,大家都是好朋友,然後他就不理我了。」 「媽媽,我有時候想自己玩,但是我的好朋友一直要拉我一起玩,我都不能玩自己想玩的,覺得很難過。」 「媽媽,我的好朋友又生氣說不愛我了,我想要送他六支鉛筆,可以嗎?」 以上這些話,都是讀中班的女兒轉達在學校與同學相處
平時我們身體有不舒服會想去看醫生,但心理上不舒服卻鮮少有人會於第一時間尋求專業協助,總是會先找朋友聊聊,抑或是做些可以舒緩身心壓力的運動,倘若可以順利紓解倒是還好,但當真情況較為嚴重卻又不想立即就醫又該怎麼辦呢? 《自我照顧百寶箱》的作者伊藤繪美是日本的臨床心理師,她於2019年寫下這本書的時候適逢
這本書是佐野洋子得了癌症之後所寫的作品,而書名是兒子所發想的,因為他眼中的母親是一個得知自己生病後還充滿生命力的人,不僅沒有怨天尤人或傷心絕望,反而還展現開朗豁達的人生態度,把人類對「死亡」的恐懼淡化,反而增添了許多樂趣與幽默。 或許是時代背景的關係,生於戰前時代的佐野洋子於北京出生,之後日本戰敗而
我們是否曾經認真思考過,當我們與陌生人交談的時候總是特別客氣,甚或話匣子打開後更能敞開心胸聊心事,但面對朝夕相處或重視的家人,卻好像隔著一道高牆,想要認真開啟對話卻總是敗興而歸? 不知道為什麼,我似乎有一種神秘的體質,可以讓見過幾次面的陌生人不自覺地向我傾吐心事,其中也包含了幾位在便利商店工作的店員
許多人會說「出書」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名片,但在社群平台註冊一個帳號並且開始發文是更加容易之事,看著許多網紅藉由經營自媒體而闖出一片天,出不出書儼然已經不是眾人所關注的焦點,反而是能不能藉由經營社群創造影響力,並且塑造群眾認同感,才是現今值得學習之事。 《SNS社群行銷術》這本書的作者藤村正宏開設以經營
這不是常識嗎?為什麼有些人竟然不懂? 一般的狀況不是應該如此嗎?怎麼會事情演變成這樣? 回想每一次令自己心累的瞬間,除了感到力不從心之外,最常湧現的想法就是我所認知的常識,竟然並不等同於他人的常識,於是容易為了他人的「無知」而感到生氣。 然而,在《現在這樣就很好》這本書中卻說所謂的「一般都是這樣」的
「媽媽,我的好朋友叫我不要理某某同學,我說不可以,大家都是好朋友,然後他就不理我了。」 「媽媽,我有時候想自己玩,但是我的好朋友一直要拉我一起玩,我都不能玩自己想玩的,覺得很難過。」 「媽媽,我的好朋友又生氣說不愛我了,我想要送他六支鉛筆,可以嗎?」 以上這些話,都是讀中班的女兒轉達在學校與同學相處
平時我們身體有不舒服會想去看醫生,但心理上不舒服卻鮮少有人會於第一時間尋求專業協助,總是會先找朋友聊聊,抑或是做些可以舒緩身心壓力的運動,倘若可以順利紓解倒是還好,但當真情況較為嚴重卻又不想立即就醫又該怎麼辦呢? 《自我照顧百寶箱》的作者伊藤繪美是日本的臨床心理師,她於2019年寫下這本書的時候適逢
這本書是佐野洋子得了癌症之後所寫的作品,而書名是兒子所發想的,因為他眼中的母親是一個得知自己生病後還充滿生命力的人,不僅沒有怨天尤人或傷心絕望,反而還展現開朗豁達的人生態度,把人類對「死亡」的恐懼淡化,反而增添了許多樂趣與幽默。 或許是時代背景的關係,生於戰前時代的佐野洋子於北京出生,之後日本戰敗而
我們是否曾經認真思考過,當我們與陌生人交談的時候總是特別客氣,甚或話匣子打開後更能敞開心胸聊心事,但面對朝夕相處或重視的家人,卻好像隔著一道高牆,想要認真開啟對話卻總是敗興而歸? 不知道為什麼,我似乎有一種神秘的體質,可以讓見過幾次面的陌生人不自覺地向我傾吐心事,其中也包含了幾位在便利商店工作的店員
許多人會說「出書」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名片,但在社群平台註冊一個帳號並且開始發文是更加容易之事,看著許多網紅藉由經營自媒體而闖出一片天,出不出書儼然已經不是眾人所關注的焦點,反而是能不能藉由經營社群創造影響力,並且塑造群眾認同感,才是現今值得學習之事。 《SNS社群行銷術》這本書的作者藤村正宏開設以經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便你要喜歡什麼,真喜歡,都是欄不住的。】 開頭先來一段中國大藝術家-陳丹青的經典訪談 記者提問:「請問陳老師,出於興趣接觸繪畫的人,該如何起步比較好?」 陳丹青回答:「你喜歡你畫就是了嘛,就跟本能一樣,肚子餓了得吃飯,喜歡畫畫就畫畫,不要問任何人。你喜歡就是了,看樣子你不是很喜歡畫畫……真
Thumbnail
那時候跟一個老師聊到這件事,我說了:「我可以真實感受到,我真的喜歡做這件事,而且心裡是很感動的,很想一直做下去。」 「看著自己寫的東西,寫的人物、劇情,成就感是點滿的。」 「他們可以是真實的人物,在自己心中,人物就是你想的樣子。」側面映照了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素人劇場導演面對新文本、集體創作、非典型文本的挑戰,以及探索對直覺的自信和文本的詮釋,對演出中的能量把握。
Thumbnail
後來想想,其實不只是表演,任何的創作工作似乎都合用。當我們認為情緒要很重的地方,卻是用放鬆的狀態處理時,反而較能帶給觀眾更多細節,並較為從容地選擇並展示創作者在特定情緒下,想要給觀眾看清和感受的部分。
Thumbnail
方序中這個人充滿行動力而不躁動,雖然戲稱自己是臭男生,卻也有極為細膩的心思與多愁善感的一面,這些特點也直接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我一直覺得我沒有風格,我的風格可能就是很囉唆吧!」方序中這麼評價自己,認為自己並沒有一個制式的視覺風格。
Thumbnail
所有一切表現作業的根幹,經常必須有豐富的自發性喜悅才行,所謂原創性,也就是想把那樣自由的心情、無拘無束的喜悅,盡可能鮮活地傳達給許多人時,背後的慾望和衝動所帶來的形式上的結果而已。 村上春樹<身為職業小說家> 我很喜歡畫日系動漫類型插畫,對我來說,插畫就是能夠自由的表現在腦海中無數的幻想和期
創作,就是用各種方式呈現、傳達我們所想的、想說的等,也包含了創作者的內心,讓人窺視。 當然不一定完全都是要寫自己內心的,我是認為難免是會有,尤其是寫情感方面的。 創作如同製播一齣劇,從劇情腳本發想、描繪場景、選角(創造角色)、導演導戲,根本就是包山包海、自導自演。 偵探推理作家大多是不用
Thumbnail
影片劇情 電影第一幕的聞善(胡歌)是無奈憂鬱又沒有自信的、看起來被生活所迫,那一幕的胡歌,顛覆了我印象中帥又有魅力的胡歌,讓我品到演員的專業。 聞善原來是個編劇,不知為什麼開始以寫悼詞為生,個性認真也老實,評價極佳,一般人接活兒是越多越好,這老兄卻是做完一個才做下一個,不肯同時進行。接案第一時間
Thumbnail
在創作這件事情上,由於自己是絕對存在....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便你要喜歡什麼,真喜歡,都是欄不住的。】 開頭先來一段中國大藝術家-陳丹青的經典訪談 記者提問:「請問陳老師,出於興趣接觸繪畫的人,該如何起步比較好?」 陳丹青回答:「你喜歡你畫就是了嘛,就跟本能一樣,肚子餓了得吃飯,喜歡畫畫就畫畫,不要問任何人。你喜歡就是了,看樣子你不是很喜歡畫畫……真
Thumbnail
那時候跟一個老師聊到這件事,我說了:「我可以真實感受到,我真的喜歡做這件事,而且心裡是很感動的,很想一直做下去。」 「看著自己寫的東西,寫的人物、劇情,成就感是點滿的。」 「他們可以是真實的人物,在自己心中,人物就是你想的樣子。」側面映照了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素人劇場導演面對新文本、集體創作、非典型文本的挑戰,以及探索對直覺的自信和文本的詮釋,對演出中的能量把握。
Thumbnail
後來想想,其實不只是表演,任何的創作工作似乎都合用。當我們認為情緒要很重的地方,卻是用放鬆的狀態處理時,反而較能帶給觀眾更多細節,並較為從容地選擇並展示創作者在特定情緒下,想要給觀眾看清和感受的部分。
Thumbnail
方序中這個人充滿行動力而不躁動,雖然戲稱自己是臭男生,卻也有極為細膩的心思與多愁善感的一面,這些特點也直接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我一直覺得我沒有風格,我的風格可能就是很囉唆吧!」方序中這麼評價自己,認為自己並沒有一個制式的視覺風格。
Thumbnail
所有一切表現作業的根幹,經常必須有豐富的自發性喜悅才行,所謂原創性,也就是想把那樣自由的心情、無拘無束的喜悅,盡可能鮮活地傳達給許多人時,背後的慾望和衝動所帶來的形式上的結果而已。 村上春樹<身為職業小說家> 我很喜歡畫日系動漫類型插畫,對我來說,插畫就是能夠自由的表現在腦海中無數的幻想和期
創作,就是用各種方式呈現、傳達我們所想的、想說的等,也包含了創作者的內心,讓人窺視。 當然不一定完全都是要寫自己內心的,我是認為難免是會有,尤其是寫情感方面的。 創作如同製播一齣劇,從劇情腳本發想、描繪場景、選角(創造角色)、導演導戲,根本就是包山包海、自導自演。 偵探推理作家大多是不用
Thumbnail
影片劇情 電影第一幕的聞善(胡歌)是無奈憂鬱又沒有自信的、看起來被生活所迫,那一幕的胡歌,顛覆了我印象中帥又有魅力的胡歌,讓我品到演員的專業。 聞善原來是個編劇,不知為什麼開始以寫悼詞為生,個性認真也老實,評價極佳,一般人接活兒是越多越好,這老兄卻是做完一個才做下一個,不肯同時進行。接案第一時間
Thumbnail
在創作這件事情上,由於自己是絕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