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103簡單線條,人生真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古的東西有些對我們魔慈眾生發不出效應了,一個真正有為的讀書人,會在魔慈情操裡演化上古的精隨,以現代化視覺,用很簡單的線條,闡述人生的真諦。要魔慈眾生讀得懂,還要加上愛的能量,做這種文字功作雖然未必有用,但是,不做!永遠做不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8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企圖通常都是兩邊中的一邊傾斜,正邪兩邊,傾向哪一邊企圖就在哪一邊。這個可敬和可愛的企圖心,會把他的另一邊給殺了。我不殺!我不殺無為,殺了我還是覺悟民族嗎?相等的,佛慈眾生,也可以和魔慈眾生一同生活。而且有必要時,也會度化魔鬼。
我的企圖如果傷及別人,這是我的罪惡。為了修補我的魯莽,無為的人,應該好好無為。我提出的有為是,我們大部分人的需求。在這無常世界裡,有為?我佛慈悲已經挑戰了,這也是我的企圖,覺悟民族已經懂得在有為世界生活了。
誰會對我用真心?在我的聲音裡?是佛是魔都有。我寫的阿彌陀佛,不可以是大家的阿彌陀佛,為什麼?因為這樣無常就來找我了。我們常說自己是阿彌陀佛,就是要接近他老人家的法緣。我也是如此,如果大家覺得我寫得不對,就是不對。如果大家覺得我寫得對,就是對了。我覺得這樣很好。 我越爬越高,也改變不了宿命,已成為一個
我看到孤高,就是一種堅持。可以放下嗎?放下了就沒有律法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孤高,就是堅持自己的律法。要讓人覺得舒服,加上愛的元素,加上寬容的心,何嘗不可。
如果我們的信念沒有愛,這不是一種建康的成長。如果我們凡事談利益,就不會創造出智慧財產。人心的真正有為,就是以人為本的條件下,創造可能。
在最好一個人的論調裏,我竟拿捏不到自己,這不是智慧。決定性的時刻來了,第一:聲音給我最後的慈悲,我的聲音就是我。第二:念頭被外在因緣加持,這是一種本來面貌。第三:斷了所有念頭,我就不是我,我也不存在了,愛也沒有了。我重新拿捏自己,這樣就好走了。
企圖通常都是兩邊中的一邊傾斜,正邪兩邊,傾向哪一邊企圖就在哪一邊。這個可敬和可愛的企圖心,會把他的另一邊給殺了。我不殺!我不殺無為,殺了我還是覺悟民族嗎?相等的,佛慈眾生,也可以和魔慈眾生一同生活。而且有必要時,也會度化魔鬼。
我的企圖如果傷及別人,這是我的罪惡。為了修補我的魯莽,無為的人,應該好好無為。我提出的有為是,我們大部分人的需求。在這無常世界裡,有為?我佛慈悲已經挑戰了,這也是我的企圖,覺悟民族已經懂得在有為世界生活了。
誰會對我用真心?在我的聲音裡?是佛是魔都有。我寫的阿彌陀佛,不可以是大家的阿彌陀佛,為什麼?因為這樣無常就來找我了。我們常說自己是阿彌陀佛,就是要接近他老人家的法緣。我也是如此,如果大家覺得我寫得不對,就是不對。如果大家覺得我寫得對,就是對了。我覺得這樣很好。 我越爬越高,也改變不了宿命,已成為一個
我看到孤高,就是一種堅持。可以放下嗎?放下了就沒有律法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孤高,就是堅持自己的律法。要讓人覺得舒服,加上愛的元素,加上寬容的心,何嘗不可。
如果我們的信念沒有愛,這不是一種建康的成長。如果我們凡事談利益,就不會創造出智慧財產。人心的真正有為,就是以人為本的條件下,創造可能。
在最好一個人的論調裏,我竟拿捏不到自己,這不是智慧。決定性的時刻來了,第一:聲音給我最後的慈悲,我的聲音就是我。第二:念頭被外在因緣加持,這是一種本來面貌。第三:斷了所有念頭,我就不是我,我也不存在了,愛也沒有了。我重新拿捏自己,這樣就好走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人生,一段一段人生生命的過程,我們到底要如何活?要如何活得真正有意義?活得真正有生命的價值?我們從佛的經典中,我們可以處處看到生命的價值觀。 正命者能成道業 發揮生命的價值 反之則造惡業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意識到原來自己絲毫沒有對書籍有敬畏之心
Thumbnail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這句話是我從網路文章看到的,後來去查了出處,是中國大陸的小說《魔道祖師》中的一句話,最近看到了這個句子,覺得十分有感觸,便抄寫下來。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
開始閱讀《青蚨子》。首先是古典式的大量短句,悠悠喚起一種古老漢語詩歌情懷的「風格」。然而,以「物質」而言,它是本厚重的小說。短語長書,予人之印象不是經年累月縫接起的、如捲軸的連續性書寫,反倒像是某件物事摔落在地後,無限的裂解到碎屑以如星點般閃現的整體圖景。雖以書寫的實踐而言不可能,但,成就這麼長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人生,一段一段人生生命的過程,我們到底要如何活?要如何活得真正有意義?活得真正有生命的價值?我們從佛的經典中,我們可以處處看到生命的價值觀。 正命者能成道業 發揮生命的價值 反之則造惡業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意識到原來自己絲毫沒有對書籍有敬畏之心
Thumbnail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這句話是我從網路文章看到的,後來去查了出處,是中國大陸的小說《魔道祖師》中的一句話,最近看到了這個句子,覺得十分有感觸,便抄寫下來。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
開始閱讀《青蚨子》。首先是古典式的大量短句,悠悠喚起一種古老漢語詩歌情懷的「風格」。然而,以「物質」而言,它是本厚重的小說。短語長書,予人之印象不是經年累月縫接起的、如捲軸的連續性書寫,反倒像是某件物事摔落在地後,無限的裂解到碎屑以如星點般閃現的整體圖景。雖以書寫的實踐而言不可能,但,成就這麼長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