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書信 (11)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十一、示羅知縣 (孟弼)

聰明利智之士,往往多於脚根下、蹉過此事。

蓋聰明利智者,理路通,纔聞人舉著箇中事,便將心、意、識領覽了。

及乎根著實頭處,黑漫漫地、不知下落;却將平昔,心、意、識學得底,引證,要口頭、說得到,心裏、思量計較得底、彊差排,要教分曉。

殊不知:家親作祟,決定不從外來。

故,永嘉有言:「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茲心意識。」

以是觀之,心、意、識之障道,甚於毒蛇、猛虎。

何以故?毒蛇、猛虎、尚可回避,聰明利智之士,以心、意、識為窟宅,行、住、坐、臥,未嘗頃刻、不與之相酬酢,日久、月深,不知不覺、與之打作一塊;亦不是要作一塊,為無始時來、行得這一路子熟,雖乍、識得破,欲相遠離、亦不可得。

故曰:毒蛇、猛虎、尚可回避,而心、意、識,真是無爾回避處。

【除是夙有靈骨,於日用、現行處,把得住、作得主、識得破;直下一刀兩段,便從脚跟下、做將去】。

不必將心、等悟,亦不須計較:得、在何時。但將先聖所訶者,如避毒蛇、猛虎,如經蠱毒之鄉、滴水莫教入口;然後,却以三教聖人所讚者,【茶裏、飯裏,喜時、怒時,與朋友相酬酢時、侍奉尊長時、與妻兒聚會時,行時、住時、坐時、臥時,觸境、遇緣、或好、或惡時,獨居暗室時,不得須臾間斷】。

若如此做工夫,道業不成辦,三教聖人皆是妄語人矣。

士大夫平昔在九經、十七史內,娛嬉興亡、治亂,或逆、或順,或正、或邪,無有一事不知、無有一事不會,或古、或今,知盡、會盡,有一事一知、一事不會,便被人喚作寡聞、無見識漢。

他人屋裏事,盡知得盡、見得盡、識得;下筆做文章時,如缾注水、引古牽今,不妨錦心、繡口:心裏、也思量得到,口頭、亦說得分曉。

他人行履處、他人逆順處、他人邪正處,一一知得下落,一一指摘得、無纖毫透漏;及乎、緩緩地問他:「爾未託生張、黃、李、鄧家、作兒子時,在甚麼處安身立命?」「即今作聰明、說道理,爭人、爭我,縱無明、使業識,檢點他人不是、能分別邪正、好惡底,百年後、却向甚麼處去?」

既不知來處,即是生大;既不知去處,即是死大。「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便是這些道理也。

儒者亦云:「死、生,亦大矣!」棒打石人頭,嚗嚗論實事;臘月三十日、無常殺鬼到來,不取爾口頭辦。

「不遷怒、不貳過」,孔子獨稱顏回,謂:聖人無怒;無怒,則不為血氣所遷。謂:聖人無過;無過,則正念獨脫。

【正念獨脫,則成一片;成一片,則不二矣】。

【邪非之念、纔干正,則打作兩橛;作兩撅,則其過、豈止二而已】?

「不遷怒、不貳過」之義,如是而已,不必作玄妙奇特商量。

士大夫、學先王之道,止是正心術而已。

【心術既正,則邪非、自不相干;邪非既不相干,則日用、應緣處,自然頭頭上明、物物上顯】。

心術是本,文章學問是末;近代學者,多棄本、逐末,尋章、摘句,學華言、巧語、以相勝,而以聖人經術、為無用之言,可不悲夫?

孟子所謂:「不揣其本、而欲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是也。

孟弼正是春秋鼎盛之時,瞥地得早,能回作塵勞、惡業底心,要學出生死法;非夙植德本,則不能如是信得及、把得住、作得主宰,時時以生死在念,真火中蓮華也。

既以生死事在念,則心術已正;【心術既正,則日用、應緣時,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則無邪非;無邪非,則正念獨脫】;正念獨脫,則理隨事變;理隨事變,則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則省力;【纔覺省力時,便是學此道、得力處也】。

「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得如此時,心、意、識不須按捺,自然怗怗地矣。

雖然如是,切忌墮在無言、無說處;此病不除,與心、意、識未寧時,無異。

所以,黃面老子云:「不取眾生所言說,一切有為虛妄事;雖復不依言語道,亦復不著無言說。」

纔住在無言說處,則被默照邪禪、幻惑矣。

前所云:「毒蛇、猛虎、尚可回避,心、意、識難防」,便是這箇道理也。

【日用、隨緣時,撥置了、得靜處、便靜,雜念起時、但舉話頭;蓋話頭、如大火聚,不容蚊蚋、螻蟻所泊】。

【舉來、舉去,日月浸久,忽然心無所之,不覺噴地一發】。

當恁麼時,生、也不著問人,死、也不著問人,不生、不死底、也不著問人,作如是說者、也不著問人,受如是說者、也不著問人;如人喫飯,喫到飽足處,自不生思食想矣。

千說、萬說,曲說、直說,只為羅孟弼、疑情不破;他時、後日,驀然失脚、蹋著鼻孔,妙喜忉忉怛怛、寫許多惡口,却向甚處安著?

妙喜自云:「因地而倒,因地而起。」起、倒,在人,畢竟不干這一片田地事。

寫至此,一軸紙已盡。

且截斷葛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爾時。大慧菩薩為淨除自心 (所) 現 (妄想) 流 (注) 故。復請如來。白佛言。世尊。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 (所) 現 (妄想) 流 (注)。為頓 (淨)。為漸 (淨) 耶。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知大菩薩眾心之所念。名 (自心現量覺悟) 聖智事分別 (觀察性) 自性經。(便) 承一切 (諸) 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 (自心現量覺悟) 聖智事分別 (觀察性) 自性經。百八句分別 (之) 所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承) 世尊所說。(離乎第八阿賴耶藏識) 心。(第七末那識) 意。(第六) 意識。(以此敷演) 五法。(三種) 自性 (之) 相。(及說) 一切諸佛菩薩所行。(所謂。與第八阿賴耶藏識) 自心 (所) 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由而) 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心。
大慧。若復諸餘 (聲聞。緣覺之) 沙門。(或外道之) 婆羅門。見 (諸法) 離 (性) 自性。(猶如) 浮雲。火輪。犍闥婆城。無生。幻。燄。水月。及夢。(知其乃是) 內外 (自) 心 (所) 現 (之虛偽) 妄想。(以) 無始 (以來) 虛偽 (妄想根源之習氣。亦即。第九菴摩羅識)。不離自心 (故)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若) 攝受 (色。聲等外塵之妄想) 境界滅 (者)。(諸) 識 (之) 流注亦滅。若 (諸) 識 (之) 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
爾時。大慧菩薩為淨除自心 (所) 現 (妄想) 流 (注) 故。復請如來。白佛言。世尊。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 (所) 現 (妄想) 流 (注)。為頓 (淨)。為漸 (淨) 耶。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知大菩薩眾心之所念。名 (自心現量覺悟) 聖智事分別 (觀察性) 自性經。(便) 承一切 (諸) 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 (自心現量覺悟) 聖智事分別 (觀察性) 自性經。百八句分別 (之) 所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承) 世尊所說。(離乎第八阿賴耶藏識) 心。(第七末那識) 意。(第六) 意識。(以此敷演) 五法。(三種) 自性 (之) 相。(及說) 一切諸佛菩薩所行。(所謂。與第八阿賴耶藏識) 自心 (所) 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由而) 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心。
大慧。若復諸餘 (聲聞。緣覺之) 沙門。(或外道之) 婆羅門。見 (諸法) 離 (性) 自性。(猶如) 浮雲。火輪。犍闥婆城。無生。幻。燄。水月。及夢。(知其乃是) 內外 (自) 心 (所) 現 (之虛偽) 妄想。(以) 無始 (以來) 虛偽 (妄想根源之習氣。亦即。第九菴摩羅識)。不離自心 (故)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若) 攝受 (色。聲等外塵之妄想) 境界滅 (者)。(諸) 識 (之) 流注亦滅。若 (諸) 識 (之) 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得智擇仁處 勢利亡心目 喻義危授命 細人唯息姑 *智者選擇有仁風之居所;心存勢利者丟喪了心與見識;通曉義理者見危願付出生命;見識短淺者毫無原則只知姑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得智擇仁處 勢利亡心目 喻義危授命 細人唯息姑 *智者選擇有仁風之居所;心存勢利者丟喪了心與見識;通曉義理者見危願付出生命;見識短淺者毫無原則只知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