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蔣勳的《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翻閱書籍,前面還好,幾篇後越來越有點難以專心,雖說是帶著金剛經旅行,到過美歐日,深思過詩詞,畫作,文筆輕輕柔柔,然而卻只是絮絮叨叨的低聲訴說者他的感觸,整篇文章圓滿具足,沒有別人置喙或對談的空間,雖然勉強自己多翻了幾篇,還是敗下陣來—應該是與自己的性格不合吧—?想到《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既然看不下去,那就不必再勉強自己。(以前會覺得是自己有問題,然後勉強自己要把它讀完、讀懂,現在雖然還有一點點—否則不會讀不下還繼續—但,嗯,好多了。看不下,那就不看了。捨了就捨了。)
捨?得?
好玩的是:看了近三分之二,但最有感的竟然是書名的"捨得"兩字。"捨"、"得"是兩個意義相反的字,卻把它放在一起,那是要"捨"呢?還是要”得"呢?"捨"了就能"得"嗎?還是"得"了就需"捨"呢?"得"多了自然得"捨"—之所以要斷、捨、離,主要的原因就是”得”多了;"捨"多了又會想"得"。人生就在捨和得之間來來回回,走走停停,也因此而充滿了樂趣和悲愁。想想看,人生沒有"捨"、”得",人生不需”捨"、"得",那還是人生嗎?情感沒有"捨”"得”又那會有什麼真情實意,甜蜜苦澀?時間沒有"捨""得",又那會珍惜把握?沒錯,捨得所在都有,重點在當捨能捨,能得要得,問題是:那有那麼容易。就因為「該捨時不捨,該得時不得」「不該捨時捨,不該得時得」,才有那麼多的波折,後悔,苦痛和心酸啊!
有解釋等於沒解釋
捨得,依據國語辭典(網路版)的解釋是:願意捨棄,不吝惜。(有解釋跟沒解釋一樣不懂)
專談"捨得"的書
有本專事談論"捨得”的書,《有一種境界叫捨得》(黃冠誠,2015),章節中有些類格言值得參者: 患得患失,得不償失;猶豫,留下永遠的遺憾;換個角度看得失;因小失大,得不償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看著覺得很有道理。而之所以需要提醒,且讓讀者覺得有道理,也可概見捨得的選擇不易。
鄭秀文
鄭秀文有首歌,就叫《捨得》,歌詞中有段是:
…
終於捨得去成全去放手 過我自己的生活
偶爾想你的時候 就讓回憶來陪我
終於捨得去成全去放手 不追問你的感受
尊重彼此的選擇 當你決定了向左 我往前走
…
雖說是「終於捨得」,其實講的是滿滿的不捨,滿滿的捨不得
張宇
張宇有首歌的歌名也叫《捨得》,歌詞中有段是:
…
難 愛與不愛都很難 怕只剩一種感覺叫遺憾
亂 怎麼整理還是亂 你給的是不確定的答案
換 我的真心誰肯換 讓彼此愛得有點安全感
纏 放開手一樣糾纏 你眼裡已經洩漏了不安
…
講的同樣是滿滿的不捨,滿滿的捨不得
結語
捨得、捨得,得失之間如何取捨呢?…聽歌吧!…提醒一下:聽就好,不要做出好壞的判斷喔,因為那也是”捨”、"得”的選擇……
黃冠誠(2015):有一種境界叫捨得。台北:大都會。
蔣勳(2014):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台北: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