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神論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星期媽媽載我去搭車時隨口說了句:每次送妳們來車站時都很不捨。但那時候急著趕火車,我拿了行李匆匆說了句再見就關上車門。

那句話停留在我心裡很久。

大概是去年年底逐漸明白愛有很多種形式,儘管有時候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但對方把他認為最好、最重要的東西給與我們時的那份心意仍舊是真實的。

雖然意識到這點對於過去的殘破和不堪沒什麼太多益處,但它或許算是種和解。稱不上原諒與否,而是儘管我不甚滿意,但我可以接納它的存在。

/

然而過去五、六年的生活所塑造的我卻沒有那麼容易改變。那些突如其來的情緒發洩、不堪入耳的謾罵、與我無關的大人紛爭、扭曲的金錢觀和那些太過瑣碎以至於我都不知道從何細數的爭執都是確實發生過,疼痛和無力也是真實的。

後來我變得安靜,因為我知道我的話語權一點分量都沒有;讀書考試之餘的時間常常陷入昏睡,因為我不知道生活的那些鳥事有什麼值得一提;我變得對很多事情都漠不關心,因為好像只有這樣才不會太受惱人的情緒影響。

沒有人喜歡這些垃圾事情,也沒有人喜歡這些負面悲觀的想法,連我自己都不喜歡。

曾經我也想當個正常的高中生,生活除了升學考試還可以有很多的顏色,可以在人群裡自由地笑著,這樣的想望還沒來的及實現就畢業了。

雖然也不確定現在算不算是正常的大學生。

我清楚過去五六年的生活、幾乎刻進骨子裡的習慣,至今都還是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儘管我知道上大學後我所說的話多了些重量,但還是不會輕易地說出真實的想法;儘管我知道自己有走出框架的選擇權,但還是常常懦弱的順從著爸媽的期待;還是常常覺得自己不正常、覺得自己廢的什麼都沒有,看似努力很久,不過也只走到現在這裡而已。

/

有時候我很想相信造物主的存在,但骨感的現實讓我至今依舊是無神論者。
#散文 #日常分享 #大學生 #無神論者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以前覺得她很無情,而長大後的我才知道,她是尊重 對我最大的疼愛,是手放開,相信我會飛得好 國三時期,家裡搬家至公車距離1小時的地方 雙親因工作忙碌無法接送 而我也貪睡無法每天早起搭公車來回 再加上正逢大考,不願重新適應新環境 我提出想一個人週一至週五住老家 週末再搭公車回新家的提議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想清楚的放棄其實是放下,有時候,我們的理性面是想清楚了,但只要回到當時的情境,情緒還是洶湧了起來,觸景傷情是每一個付出真感情的人都會有的經驗。親愛的你,不要氣餒,有一天你還是可以再拜訪這些地方,而且發現已經想不起那些特別的感覺。不是麻木,而是長大了。
少年時國中畢業前因誤交損友導致漸漸不愛升學,國中畢業一段時間沒升學就業也是一年換了24個老闆又不想當學徒。後因全家搬家到私立國際商工對面故產生想再升學願景,當年想讀普通高中公立需聯考,而我超爛的英、數化學科使我卻步。其中一個朋友就讀國際商工電子科受其影響及父親堅決男人需習工科所以就讀電子科,讀了一學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從小我媽常唸我「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可以是蠻負面的詞,一定要到某個程度,讓我心死了才會放棄。我長大之後也不小心陷入,有時不小心傷害了自己不自知,這過程蠻痛苦的,因為只為了往前走,可能半死不活過、受重傷、擦傷輕傷等等,很多自欺欺人的過程⋯依然往前走⋯ 但漸漸成長成一個年紀,修行內省的過程中,剛剛開車
Thumbnail
那天你匆忙趕上火車 下車後一家店也沒開 你和長大後的自己約好了 要在這裡見面 他沒有來 同一天早上 媽媽叫你別總是把死亡掛在嘴邊 你決定往後只安靜的想 像小孩學會了說話就不再哭 等到哪天想起來 早已溺死了好幾年 又一班火車疾駛而過 十七歲的外套始終不合身 畢竟沒有人告訴過你 原來長大是這麼一回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不管怎麼努力,始終看不到別人的車尾燈的那種感覺,我知道我的資質不是特別好的那種學生,從小我就被教育,努力認真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一直不停地追逐爸媽所期望的自己,又在不適合自己的那條路一直堅持,以為堅持到最後就會成功,然後發現不管怎麼努力,始終無法符合別人的期待,然後又一遍遍的對自己所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以前覺得她很無情,而長大後的我才知道,她是尊重 對我最大的疼愛,是手放開,相信我會飛得好 國三時期,家裡搬家至公車距離1小時的地方 雙親因工作忙碌無法接送 而我也貪睡無法每天早起搭公車來回 再加上正逢大考,不願重新適應新環境 我提出想一個人週一至週五住老家 週末再搭公車回新家的提議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想清楚的放棄其實是放下,有時候,我們的理性面是想清楚了,但只要回到當時的情境,情緒還是洶湧了起來,觸景傷情是每一個付出真感情的人都會有的經驗。親愛的你,不要氣餒,有一天你還是可以再拜訪這些地方,而且發現已經想不起那些特別的感覺。不是麻木,而是長大了。
少年時國中畢業前因誤交損友導致漸漸不愛升學,國中畢業一段時間沒升學就業也是一年換了24個老闆又不想當學徒。後因全家搬家到私立國際商工對面故產生想再升學願景,當年想讀普通高中公立需聯考,而我超爛的英、數化學科使我卻步。其中一個朋友就讀國際商工電子科受其影響及父親堅決男人需習工科所以就讀電子科,讀了一學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從小我媽常唸我「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可以是蠻負面的詞,一定要到某個程度,讓我心死了才會放棄。我長大之後也不小心陷入,有時不小心傷害了自己不自知,這過程蠻痛苦的,因為只為了往前走,可能半死不活過、受重傷、擦傷輕傷等等,很多自欺欺人的過程⋯依然往前走⋯ 但漸漸成長成一個年紀,修行內省的過程中,剛剛開車
Thumbnail
那天你匆忙趕上火車 下車後一家店也沒開 你和長大後的自己約好了 要在這裡見面 他沒有來 同一天早上 媽媽叫你別總是把死亡掛在嘴邊 你決定往後只安靜的想 像小孩學會了說話就不再哭 等到哪天想起來 早已溺死了好幾年 又一班火車疾駛而過 十七歲的外套始終不合身 畢竟沒有人告訴過你 原來長大是這麼一回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不管怎麼努力,始終看不到別人的車尾燈的那種感覺,我知道我的資質不是特別好的那種學生,從小我就被教育,努力認真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一直不停地追逐爸媽所期望的自己,又在不適合自己的那條路一直堅持,以為堅持到最後就會成功,然後發現不管怎麼努力,始終無法符合別人的期待,然後又一遍遍的對自己所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