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が明日学校に来なさいと言いました」
(老師讓我明天到學校去)
這個句子是完全符合語法的。
但是當日本人聽到它時,感覺非常不自然。
你知道為什麽嗎?
事實上,日本人在談話中不使用這種"只講事實 "和沒有情感的句子。
中文是一種 "事實性 "語言,所以這種說話方式是可以的。
但在日語中,也要說說事實發生時你的感受。
「先生に明日学校に来なさいと言われました」=我不想去學校
「先生が明日学校に来なさいと言ってくれました」=我想去學校。
「先生が明日学校に来なさいと言ったんだけどさあ…」=我想多說幾句。
只有在小說和故事中才有可能只陳述所發生的事實。
むかしむかし、あるところに、お爺さんとお婆さんが住んでいました。
お爺さんは山へ柴刈りに、お婆さんは川へ洗濯にいきました。
お婆さんが川で洗濯をしていると、大きな桃が流れてきました。
很久以前,有一位爺爺和一位奶奶。
爺爺去山上收割灌木,奶奶去河邊洗衣服。
奶奶在河裏洗衣服的時候,一個大桃子飄了下來。
這是桃太郎的第一部分,這個故事與我無關,所以我只講事實。
但在一個與我有關的故事中,我絕不會這樣說話。
你知道為什麽嗎?
因為日語的對話總是在兩個人之間進行的。
A「昨日さあ」"昨天,我是......"
B「うん」“嗯”
A「川で洗濯させられてさあ」"我被逼在河裏洗衣服。"
B「マジ?」"真的嗎?"
A「昨日だけど」"昨天呢"
B「どうしたの?」"發生了什麽事?"
A「川で洗濯させてもらってね」"他們讓我在河裏洗衣服。"
B「よかったじゃん!」"那很好!"
絕不是一個人說了很久的情況。
還有說話時要考慮,怎麽講對方容易做出反應(打幫腔)。
如果一個人連續說了很長時間,那就意味著'我不需要你的反應',這是很不禮貌的。
另外,如果對方在等待你的反應,而你卻什麽都不說,就對方很難判斷你對這次談話是否有興趣,感到非常不安。
我解釋一下為什麽你不能只說“事實"。
原因很簡單。只講事實,聽話人不知道該怎麽反應。
「先生に明日学校に来なさいと言われました」
「それは大変ですね」“那很糟糕"。
如果你知道對方不開心,你可以給出一個合適的回應。
「大変だね」'辛苦你了。
「マジ?ヤバいじゃん」真的嗎? 那太可怕了。
「大丈夫?」你還好嗎?
「先生が明日学校に来なさいと言ってくれました」
「よかったね!」“恭喜你“
同樣地,如果對方很高興,你可以說一些適當的話。
「やったじゃん」你做到的。
「いいなあ」羨慕你。
「先生が明日学校に来なさいと言ったんだけどさあ…」
「それで?」然後呢?
因為使用'「~んだ」,就知道對方想多談一些故事。
「それでどうなったの?」'那麽發生了什麽?
「早く教えて」'趕快告訴我。
如果你只說,「先生が明日学校に来なさいと言いました」,我只能說,「そうですか」。
這是一個報告而已。
這種傳達情感的說法有很多。
對方對你做了什麽
高興:~てくれた
不高興:された(被動)
例:
やっと雨が降ってくれた。
雨に降られて大変だった。
我做了什麽/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高興:可能形
不高興:~てしまった
例:
やっとパンケーキが食べられた!我終於可以吃到煎餅了!
パンケーキが落ちてしまった。我的煎餅掉了。
另一個人讓我做
高興:させてくれた
不高興:させられた
例:
留学させてくれた!
留学させられた…。
雖然你的發音完美,語法都完美,但如果你不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會被發現是個外國人。
盡量多聽日本人之間的對話來練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