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企業敏捷轉型失敗都是因為領導者,你做對了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企業敏捷轉型失敗都是因為領導者,你做對了嗎?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如果單從書的封面來看,或許你會覺得這是本透過詼諧方式在介紹企業轉型失敗與領導的書,但實際上這是本不是很好讀(理解)的書,如果本身對於敏捷開發有一定認知,讀起來會輕鬆點,整本書提出一個BOSA觀點應用在企業轉型時所面臨的挑戰與解決辦法。

BOSA的理念就是超越預算模型(Beyond Budgeting)、開放空間技術(Open Space)、全員參與制(Sociocracy)與敏捷(Agile),由這四大議題延伸去談變革(Change Management),變革從來都不輕鬆,因為只要有組織的存在就一定會發生改組的行為,因此變革無處不在而你的職業生涯也一定會面對到的,所以學會如何面對它是不能避免的。

BOSA的四大價值:自主織(Self-Organization)、透明化(Transparency)、顧客導向(Constant Customer Focus)、持續學習(Continuous Learning),其中持續學習(Continuous Learning)必須要搭配持續回顧,透過自省會議的反饋,才能對下次的挑戰做出調整並持續茁壯,所以回歸根本要解決這些問題,很強調的都是持續學習。

在企業轉型上,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領導人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決心。這邊舉一個在業界轉型很成功的案例鈦坦科技(Titansoft),他們在2014年開始導入敏捷和Scrum,首先推動的開放空間主題是:作為一個組織和個人,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支援彼此成長? 全公司停止一天日常作業,透過大家不斷的回饋與反思,在第二次的開放空間主題:我們如何在未來三個月創造最大的影響?後續也導入很多敏捷專家及顧問的方法,透過這一連串的改變,到2021年的今天,提到敏捷跟Scrum他們稱得上是業界標竿了。

最後,對書中幾段敘述對應到實際職場上,覺得很寫實也很多反思的地方:

1. 團隊必須找到適合團隊的流程,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改善,所以流程和工具,必須是支援團隊成員和彼此的交流互動,而非反客為主。很多大企業都會有標準的流程和工具,但這些往往都凌駕於團隊的需求上。

2. 在「策略」這個章節提出一個給大家探索的題目:信任是否可以減少成本?

這裡做的實驗是由員工自行決定每次出差的差旅費用報支,開銷中包括住宿與機票費用等,透過幾條簡單的報支原則,來統計實際花費與員工的態度有多少差別呢?以信任為基礎的流程可以繼續或推廣嗎?

這跟Netflix在規定員工差旅時只有一句話「以Netflix的最大利益為考量」是異曲同工之妙,但要做到這件事情的一個前提是,公司會將結果透明化,紀錄並公佈每個人的差旅費用。以信任為基礎下能走的長遠的方法之一。

【後記】

這本書從很多面向探討各位階的腳色,在企業在面對轉型時要知道變革從來都不輕鬆,在轉型的過程中你需要一個定期的自省會議來開始檢視與適應,以變靈活地做出反應,沒有反思的機會你將無法從市場和公司內部學習。

當然,也不是做個站立會議就表示我們已經是Agile或Scrum,團隊必須找到適合團隊的流程,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改善,最重要的是持續學習(Continuous Learning)。

#閱讀筆記 #B00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J Chang的沙龍
31會員
26內容數
透過閱讀分享,擴展視野、提升思辨能力。
JJ Ch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28
敏捷管理不是懂工具應用而已,管理的心態、團隊文化才是最後能否成功的要件!
Thumbnail
2023/10/28
敏捷管理不是懂工具應用而已,管理的心態、團隊文化才是最後能否成功的要件!
Thumbnail
2023/10/21
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自律和自立」。也就是說,「能夠用自己的腦袋思考、行動」,不是因為別人說了才去做,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展開行動、邁向目標。這就是自主人生。
Thumbnail
2023/10/21
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自律和自立」。也就是說,「能夠用自己的腦袋思考、行動」,不是因為別人說了才去做,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展開行動、邁向目標。這就是自主人生。
Thumbnail
2023/10/14
追求優秀,成功隨緣。一個明智的人應把精力放在那些自己可掌控的事物上,儘管優秀無法保證能獲得社會意義上的成功,但追求優秀的人藉由充分的自我發展,生活充實而富意義,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一種成功,而這種成功無需他人或社會來認同。
Thumbnail
2023/10/14
追求優秀,成功隨緣。一個明智的人應把精力放在那些自己可掌控的事物上,儘管優秀無法保證能獲得社會意義上的成功,但追求優秀的人藉由充分的自我發展,生活充實而富意義,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一種成功,而這種成功無需他人或社會來認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工作中,Scrum 跑的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在看這一本書時,想到的大多是 2016 在某公司推廣 Scrum 的經歷,很多是在這本書都提到了,很適合想要推廣敏捷前,先讀的一本好書。
Thumbnail
工作中,Scrum 跑的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在看這一本書時,想到的大多是 2016 在某公司推廣 Scrum 的經歷,很多是在這本書都提到了,很適合想要推廣敏捷前,先讀的一本好書。
Thumbnail
前面談到,推動改變中有不同的角度,一個是步驟的問題,一個是抗拒的問題,這邊談談變革領導的問題。 有幾個會發生的事情在領導變革中會發生(當然即使不是大變革,在日常運營中同樣會發生) 弄清楚商業上的理由 在不清楚的狀況下決定策略與戰術 指派功能部門處理,對於灰色地帶指派專案小組處理 設定階段性
Thumbnail
前面談到,推動改變中有不同的角度,一個是步驟的問題,一個是抗拒的問題,這邊談談變革領導的問題。 有幾個會發生的事情在領導變革中會發生(當然即使不是大變革,在日常運營中同樣會發生) 弄清楚商業上的理由 在不清楚的狀況下決定策略與戰術 指派功能部門處理,對於灰色地帶指派專案小組處理 設定階段性
Thumbnail
這是一個大問題,根據需要切成不同領域,在不同領域內常有不同的工具。 變革牽涉到步驟的問題,那些步驟值得重視? 創造危機感、推動的團隊、小小的勝利⋯⋯。這是變革的管理步驟 變革一定要處理抗拒、信心問題,這是領導的軟技巧。這是領導人的人際關係技巧 要不要考慮願景與意義?讓大家知道為何而戰?這是願景
Thumbnail
這是一個大問題,根據需要切成不同領域,在不同領域內常有不同的工具。 變革牽涉到步驟的問題,那些步驟值得重視? 創造危機感、推動的團隊、小小的勝利⋯⋯。這是變革的管理步驟 變革一定要處理抗拒、信心問題,這是領導的軟技巧。這是領導人的人際關係技巧 要不要考慮願景與意義?讓大家知道為何而戰?這是願景
Thumbnail
敏捷Agile在業界已經成為當紅炸子雞,也都一窩蜂的跟著潮流「上車」,每間公司或教育認證機構都一定要扯上敏捷導入,看起來敏捷的大門塞滿了人,但敏捷到底適不適用在所有地方上,我會建議在入門前,專案經理要好好想一想,為何手邊這個專案要導入敏捷? 就我個人經驗而言,敏捷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我還是保持著一點
Thumbnail
敏捷Agile在業界已經成為當紅炸子雞,也都一窩蜂的跟著潮流「上車」,每間公司或教育認證機構都一定要扯上敏捷導入,看起來敏捷的大門塞滿了人,但敏捷到底適不適用在所有地方上,我會建議在入門前,專案經理要好好想一想,為何手邊這個專案要導入敏捷? 就我個人經驗而言,敏捷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我還是保持著一點
Thumbnail
A公司是台灣品牌公司主力產品是各類運動用品, 不僅在台灣銷售在全球幾十個國家都有獨家代理商進行商品販售。 A公司的二代A先生接班後發現很多問題就來跟Boss老師諮詢。 A先生最想改變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效率問題, 他跟老師說我已經花錢買線上課程, 甚至派人去上敏捷開發、專案管理的課程, 怎麼專案進行的
Thumbnail
A公司是台灣品牌公司主力產品是各類運動用品, 不僅在台灣銷售在全球幾十個國家都有獨家代理商進行商品販售。 A公司的二代A先生接班後發現很多問題就來跟Boss老師諮詢。 A先生最想改變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效率問題, 他跟老師說我已經花錢買線上課程, 甚至派人去上敏捷開發、專案管理的課程, 怎麼專案進行的
Thumbnail
輔大管院整合管理課程的其中一堂個案討論,探討銀行是否需要進行組織變革,是該為了追求成長而採用新科技還是維持著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答案從來不是簡單的二選一,組織變革與否、品牌是否要Rebranding、領導者的領導力都是很好的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抽絲剝繭吧。
Thumbnail
輔大管院整合管理課程的其中一堂個案討論,探討銀行是否需要進行組織變革,是該為了追求成長而採用新科技還是維持著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答案從來不是簡單的二選一,組織變革與否、品牌是否要Rebranding、領導者的領導力都是很好的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抽絲剝繭吧。
Thumbnail
隨著所有企業逐漸成為高度聚焦的軟體企業,管理企業的方式也必須改變。時刻持續流入的顧客見解與回饋意見,推動持續學習的環境,要求團隊、環境、決策結構與提撥資金的模式都展現出「敏捷」的特質:有復原力、迅速回應與學習。敏捷工作法,不該只侷限於產品開發團隊或是軟體工程團隊,也可以運用在人資團隊、財務團隊與決策
Thumbnail
隨著所有企業逐漸成為高度聚焦的軟體企業,管理企業的方式也必須改變。時刻持續流入的顧客見解與回饋意見,推動持續學習的環境,要求團隊、環境、決策結構與提撥資金的模式都展現出「敏捷」的特質:有復原力、迅速回應與學習。敏捷工作法,不該只侷限於產品開發團隊或是軟體工程團隊,也可以運用在人資團隊、財務團隊與決策
Thumbnail
在引進敏捷方法的初期,我們付出了許多時間、精神、和心力,也面對了許多亂象,直到一兩年後才慢慢步上正軌。回顧過去幾年的敏捷轉型史,如果可以重來,我們也許會改變一些做法;而本文的目的,就是讓你「早知道」,不必再走同樣的坎坷路。
Thumbnail
在引進敏捷方法的初期,我們付出了許多時間、精神、和心力,也面對了許多亂象,直到一兩年後才慢慢步上正軌。回顧過去幾年的敏捷轉型史,如果可以重來,我們也許會改變一些做法;而本文的目的,就是讓你「早知道」,不必再走同樣的坎坷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