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2004年國際稻米年--概念提要 

2023/07/20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食糧,為千 萬稻米生產者、加工者和營銷者帶來生計。國際稻米年旨在促進改善稻穀生產和獲得這一重要糧食作物的途徑。發展可持續的稻穀系統將減少饑餓與貧困,促進環境養護,並為以稻米為生命的今世及後代創造更好的生活。 
  近30億人共用著稻米的文化、傳統和尚未開發的潛力。在東南亞的邊遠村落,農民們仍把一粒米叫做一粒金子。在當代日本,稻米被視為文化的基石。在西非塞內加爾河兩岸,村民以特製的稻米佳餚款待貴客。
  從亞洲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和流域,到喜馬拉雅山麓,從非洲的熱帶雨林到中東乾涸的大地,只要是稻米生長的地方,稻米就會出現在人們的日常飲食 、宗教慶典中、結婚喜筵上,或是繪畫和歌曲裡。
  即使那些初識大米的國家,稻米的種植也已經改變了那 的景觀,增添了新的飲食,為農民帶來了新的收入來源。可見,稻米是一種糧食,但又不僅僅是一種糧食。它是社會,是文化、政治、商業,是美麗的大地和社區中的人們。簡言之,稻米就是生命。
▲國際稻米年攝影比賽業餘攝影組入選:Jana Marsikova 捷克

▲國際稻米年攝影比賽業餘攝影組入選:Jana Marsikova 捷克


  國際稻米年(稻米年)的倡議產生於1999年。當時,國際稻米研究所的科學家對稻米發展中存在的嚴重問題日益感到擔憂,於是該所請求與糧農組織合作,共同發起國際稻米年。糧農組織第三十一次大會通過的2/2001號決議就是這一努力的結果。決議請求聯合國大會(聯大)宣佈國際稻米年。菲律賓和另外43個共同提案國向第57屆聯大提交了這一請求,聯大隨後在2002年12月16日宣佈2004年為國際稻米年。為一種單一作物設立國際年,是聯大史無前例的舉 。糧農組織應邀與其他相關組織一起,協調稻米年的實施工作。

  國際稻米年的主題–稻米就是生命–反映了稻米作為一個主要糧食來源的重要性,是以稻穀系統對糧食安全、脫貧和改善生活至關重要這一觀點為依據的。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僅在亞洲,就有20億人從稻米及其副產品中攝取60-70%的所需能量;在非洲,稻米是增長最快的糧食來源,對越來越多的低收入缺糧國家極為重要。稻穀生產系統及相關的收穫後經營,為發展中國家農村地區的近10億人提供了就業,世界稻米的五分之四是由低收入國家的小規模農業生產者種植的。因此,有效、高產的稻穀生產系統對經濟發展、改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對農村地區尤其如此。

  發展中國家大約有8,400萬人營養不良,其中2,000萬是兒童。提高稻穀系統的生產效率,可以促進消除這種令人無法容忍的饑餓狀況。但是,稻穀生產正面臨嚴重障礙,其中包括單產增長率下降、自然資源消耗殆盡、勞動力短 、性別問題、機構限制和環境污染。提高稻穀生產系統的可持續 和生產效率,並同時保護和養護環境,需要民間社會多方做出承諾和政府及政府間機構採取行動。

  許多國家非常重視可持續的稻穀發展,越來越多的全球倡議也以此為目標。這些包括1992年里約首腦會議通過的《二十一世紀議程》–可持續的農業和鄉村發展–一章、2002年關於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世界首腦會議、《1996年世界糧食安全宣言》和世界糧食首腦會議《行 綱領》、以及2000年的聯合國《千年宣言》。對稻米意義重大的國際規管文書涵蓋的內容包括:食品質量(Codex Alimentrius)、氣候變化、貿易及非關稅貿易壁壘、生物多樣性及轉基因活性生物的安全移動、以及對平等獲得和得益于植物基因資源的保證。這些倡議和國際稻米年所認同的,是在機構、社會及經濟日益緊密相連的當今世界,必須協同努力,共擔責任,並有從地方到國際的各個層次的參與。


▲國際稻米年攝影比賽職業攝影組入選:Enrico Mascheroni  義大利

▲國際稻米年攝影比賽職業攝影組入選:Enrico Mascheroni  義大利


稻米就是生命:稻穀系統面面觀 


  國際稻米年設想以稻米為核心,更為清晰地審視農業、糧食安全、營養、農業生物多樣 、環境、文化、經濟、科學、性別和就業之間種種相互依賴的關係。

稻米生產

  稻米源於亞洲,現已在113個國家和除了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培育種植。其生長的土地包括各種濕度的土壤,既有水田,也有旱地,並適應各種土壤條件。稻米在下述糧食安全及農村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發揮著各種作用。

營養

  在整個發展中世界,稻米提供了27%的食物能量和20%的食物蛋白攝入。 

農業生物多樣性

  稻穀系統是生物多樣 的核心,可以和其他農業生產活 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在水稻田中養魚或放鴨,稻草還是牲畜的飼料;反過來,魚和鴨吃掉雜草和水中的小生物,牲畜則既可幫助運輸和耕田,又可生產有機肥料。稻穀還可以和蔬菜及香蕉和椰子等果樹一起種植。稻田是多種害蟲天敵的棲身之地,可以控制蟲害。稻穀生產系統就是通過這種種形式,為改善營養、農業多樣化、增加收入和保護基因及農業資源,帶來了更大的機遇。 

水和土地管理 

  稻穀是唯一經得住水淹的主要糧食作物,稻穀生產體系可以有效利用現有的水和土地資源。梯田使坡地種植成為可能,並可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控制洪水,減少雜草的生長,帶來水份&浸融,充盈地下水,而水淹的環境則為土壤中有機物的沉積提供了條件。 

就業和收入 

  稻米種植是亞洲和非洲1億多個家庭的主業和收入來源,不少國家嚴重依賴稻米,作為其外匯收入和政府財政的來源。此外,打穀、磨粉、加工、市場運輸和烹製大米,可以輔助農村人口的生計。其他農村人口通過生產、服務和維修稻米培植和收穫後經營所需的各種器具、設備賺取收入。 

性別 

  婦女和男人常常發展出不同的農業技術專長,在稻米生產和收穫後活動中,婦女都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婦女卻只能獲得較少的信貸、生產投入物資、市場條件、推廣服務和資訊,並往往不能得益於田間稻米種植技術的改善。

科學 

  技術的改善使農民可以在節省用水、勞力和農用化肥的情況下,在有限的土地上種植更多稻穀。公共和私人研究實驗室開展基因研究,並建立了完整的稻米DNA資料庫,這有助於育種者培育高產、抗蟲、抗病的稻米品種。這些品種對非生物逆境如乾旱、鹽鹼等具有更高的耐受性,而且營養價值更高。金米就是基因工程的產物,富含維生素,國際和國家研究系統正在對其生物安全性進行評估。綜合作物管理的實施,也有助於提高效率,減少生產成本和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經濟政策問題 

  多年來,稻米一直是最受保護的農產品之一。自1980年代末以來,各種結構調整方案和1994年世界貿易組織的《農產品協定》扭轉了這一狀況,世界大米貿易迅猛擴大。但是,享受到大部分好處(特別是大米低價格)的是城市的消費者,而發展中國家的小規模、低收入農民卻受到這種轉變的衝擊。發展中國家目前面臨著如何獲得更為有效的資源配置所帶來的好處,並同時減輕小規模生產者困境的雙重挑戰。 


▲國際稻米年攝影比賽業餘攝影組入選:Nathalie Dujardin 法國

▲國際稻米年攝影比賽業餘攝影組入選:Nathalie Dujardin 法國


國際稻米年:挑戰和機遇 


  國際稻米年為以集體方式解決影響可持續稻米及稻穀生產體系的日益複雜的問題,提供了一個重要契機。這涉及技術、政治、經濟和社會等諸多重要方面,也包括加強稻米在滿足人類需要上的作用。

改善糧食安全和營養 

  儘管稻米可以提供豐富的能量和蛋白質,但其氨基酸成分不完整,微量元素含量有限。可以通過更好的稻米加工和烹飪技術,或用維生素和礦物質(例如通過運用食品技術)強化大米的成分,實現改善營養的目的。可通過在稻穀系統內的補充 種植、畜牧和漁業活動,加強糧食安全。國際稻米年可以幫助各國建立支持負責任地使用生物技術的基礎設施,提高人們對支援稻米品種多樣化以減少基因脆弱 、增加稻米產量和改善品質的認識。稻穀系統的多樣性可以大力提高農村收入,有助於實現飲食平衡和營養的完善。

提高稻穀系統的生產效率 

  可持續的稻穀發展要求:1)基因改善,以實現高產,如雜交水稻;2)更好的作物管理技術;3)減少收穫後損失;4)發展綜合生產系統。它還要求通過培訓、資訊交流,並在國家一級把經過安全測試的新技術普及到田頭,加強各國的能力。

水資源管理

  全球水資源的可持續性越來越令人擔憂。可以(通過開發稻米新品種或改善灌溉系統)減少用水,或多用途迴圈使用水資源。淺水水稻的培植將改變水和營養成分管理、種植方式和耕地方式。國際稻米年可改進人們對稻穀系統用水的成本和收益(例如這種系統所維持的多種生命形式)的認識。技術發展和管理干預也是必需的。

環境保護 

  稻米生產中的環境問題包括濫用殺蟲劑、低效使用化肥和溫室氣體的釋放。稻穀生態系統蘊含著豐富的生物多樣 ,貧窮的農民使用的大部分種植材料來自他們自己生產的種子,而這些種子代表了當地許多代人積累的基因資源。國際稻米年可以傳播對保護生物基因和自然資源重要 的認識,並幫助利益相關各方在環境、挑戰和機遇等問題上交流意見。

傳統稻穀系統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國際稻米年將提高人們對基準稻穀系統重要性的認識,並開展各種活動,保護這些系統,解決對這些系統的破壞問題。把優良的稻穀系統納入多利益相關方、多機構的“全球重要農業遺產系統”(GIAHS)專案,是一個重要的機遇。GIAHS有望實現在《世界遺產公約》下設立農業遺產系統這一新世界遺產類別。

●機構條件為改善農民

  –特別是農村婦女–獲得土地、信貸、資訊和新技術創新的途徑,需要在政府和非政府(包括私營部門)發展和農業機構之間建立更多更廣的夥伴關係。這在許多國家將是一個主要挑戰。 

●協力增效的挑戰和機會 

  稻米系統的總體挑戰在於找到和實施稻米發展的協同增效解決方案,而要做到這些,決策者、科技人員、農民和民間社會都必須充分認識與可持續稻穀生產相關的諸多因素。此外,良好的稻米發展政策還取決於往往由不同部委掌管的各種政策工具的協調。國際稻米年力圖成為一個資訊媒介,幫助加速資訊交流、技術轉讓,促進稻穀生產鏈中各層次、各國採取切實行 ,以協同增效的方式促進稻米發展,改善稻穀系統的管理。 


raw-image



國際稻米年的實施概念框架 


  實施國際稻米年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和指導現今及未來稻米和稻穀生產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為實現這一總體目標,國際稻米年的重點放在下述中期目標上:

1.引導公眾更好地認識稻米系統對糧食安全、增強營養、脫貧和改善生活所作的貢獻;

2.提高公眾對稻穀生產系統多樣性和複雜性及其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的認識; 

3.促進和提供技術支援,保證在全球、區域、國家和社區各級稻米和稻穀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4.促進稻穀產品的養護和強化,以便為世界人口謀求經濟、社會、文化和健康等各種利益。

  為達到這些目標,國際稻米年將致力於實施下述指導原則:

  承認所有利益相關方對加強稻穀生產系統都有能力作出寶貴貢獻,並據此採取參與、磋商、創新和積極主動的方式;承認各種稻穀生產系統之間的農業生態、社會經濟和文化差異,以及不同地區、國家和社區之間在可持續發展上面臨不同的障礙;通過議定的框架,協調和調和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努力、貢獻及參與。

  國際稻米年框架將有組織地由聯大任命的全球、區域、國家和地方各級夥伴組成。糧農組織作為指定牽頭機構,已經建立了一個國際稻米年協調實施部,以協調各個層次的國際稻米年活動。

  國際稻米年實施戰略的基礎,是讓全體人民參與進來,採取綜合互利的行 ,解決稻穀生產可持續增長所面臨的各種挑戰。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包括:資料收集及分析、通過多媒體散發資訊、國家、區域和全球各級的研討會、競賽和展覽、案例研究、以及為成員國和農村社區提供技術支援。彙報是重要活 之一,其中包括與利益相關方建立網路聯繫, 督和指導其行 ,以及向聯合國秘書長及所有利益相關方提交一份最終報告。

  國際稻米年將建立加強稻穀生產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並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手段。國際稻米年將有效使用資金,協助建立和幫助國家國際稻米年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可以在稻米年後繼續促進稻米年的目標。2004年後,糧農組織將與夥伴機構合作,建立和協助稻穀生產系統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後續活動。國際稻米年後,必須繼續堅持可持續發展。▍

*資料摘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2004



25會員
121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