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認識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記得前陣子聽朋友說他小孩在國中二年級左右,接到學校的問券,是問他們將來想要做甚麼? 為此孩子有點焦慮,既不理解自己,同時也怕被定型。我並不清楚這個問券是否有任何的後續意義,也不清楚是否每間公立國中都有要讓孩子填寫未來志向的問券,我只是覺得這個明顯顯示了目前教育的一個盲點: 鼓勵孩子做自己,但其實沒有先讓他們開始認識自己。

 

那「認識自己」到底是什麼意思? 感覺要回到雅典神廟上面所刻的神諭:認識你自己。呵!是不用扯那麼多啦,不過還是應該稍微去想一下這句話。

首先「認識自己」其實可能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向,在哲學研究上就至少有兩個相關領域: Self-knowledge自我知識以及Self-awareness自我意識,自我知識是在研究有關我們心智(mind)狀態的知識,包含想法、信念、與慾望等等。而自我意識比較是在研究我如何能夠區分自己與他人。所有這些研究雖有不同但彼此相關,且歷史上有很多不同派別的哲學家不同的理論去探討。

 

但是我們現在很實際的要孩子去認識自己的意思,其實可能比較接近於去發現自己的天賦、找出自己的才華,以方便未來可以朝這個方想去發展。因為我們目前的教育,其實比較傾向於最終都是職業教育,為了讓孩子將來能找到好工作,而不是成為一個成熟且認識自己的人。

 

但如果真的要認識自己,無論是發現自己的真正天賦、興趣,或者去理解自己的情緒慾望以及價值觀信念等等。這些都是要花很多時間的,而且常常是從外界來去認識自己的,因為人是活在各種關係當中,所以當面對外界有越多的經驗就越有機會認識自己,很多事情沒有碰到,真的不會發現自己會是怎樣的反應。所以好好的認識世界、認識別人很可能會是第一步,而不是只有坐在書桌前可以想出來的。

 

可以肯定的是蘇格拉底認為「認識自己」是生而為人最重要的事情,或許也是最難的事情,至少不會是在15歲之前就會知道的。

所以當我們鼓勵讓孩子做自己時,是否應該先提倡讓孩子有時間、有機會、有好的引導去開始思考認識自己,可能這樣比較不會是以為放任自我的做自己。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實驗教育

#教養

#育兒

#教育

#蒙特梭利

#哲學諮商

#諮商

#兒童哲學

#哲學媽媽

#心理  #哲學  #思辨

分享身為哲學諮商師抱持終身持續學習哲學 閱讀書籍 以及諮商過程的心得與見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之前看到今年法國高中會考哲學題目出爐,2023年法國約有53萬的高三生要在四個小時之內挑選下面題目三選一撰寫: 論述題一:幸福是否歸屬於理性? 論述題二:尋求和平是否就是尋求正義? 文本分析:請解釋作者(Claude Lévi-Strauss)1962年所著(La Pensée sauvage
話說自己年過四十之後,雖然還是常常沒有意識到已經這個歲數,但也開始漸漸能體會一些中年人的心態,加上自己做哲學諮商時,面對的一些來談者,忽然蠻想探討有關「希望」的主題(應該很適合做團體哲學諮商的討論題目)。   當然中年危機有很多原因,每個人的狀況也不同,且多數也沒有到很嚴重的問題。但我覺得有一個
之前會考作文題目公布時,印象中會出現過幾次討論比較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申論題題目。他們的題目包括: 何謂孤獨?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交換都是為了利益嗎? 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這些題目連我哲學本科生看了都覺得實在不簡單,然後一位十七八歲的孩子要在限定時間之內寫出言之成理的文章,真的很不容易。  
蘇菲進小學第一年的時候,交了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幾乎做甚麼事情都要黏在一起。我當時也很樂見他交到那麼要好的朋友。但是二年級時,這位好友全家回美國去了。小二的時候交了兩位好的朋友,也是幾乎工作都要一起,還會為了等對方而影響自己的工作。但今年升三年級後,一位好友升上upper班、一位到另一個班級,且他們
這些年有在關注教養書的家長們,絕對不會陌生的一個概念,就是「同理心」。絕大多數的專家建議當孩子在”發作”的時候,先同理他,讓孩子明白我們是理解他的,可以有效讓孩子安定下來。 加上看過有關心理學研究的資料,也顯示先連結孩子的右腦,可以有效讓他情緒穩定,之後再用左腦來說明。而我當然也是有盡量按照這樣的
哲學系出身的我很習慣於事情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也符合我喜歡問問題思考的本性。但出社會後,第一個大衝擊就是我的這個習慣。 還記得剛開始找工作時,我的好友(念財經的)跟我說,他去一家大企業面試,對方給了一個題目,其中有很多關鍵因素是未知的,在此情況下,要他回答會如何做。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但是還有A B
之前看到今年法國高中會考哲學題目出爐,2023年法國約有53萬的高三生要在四個小時之內挑選下面題目三選一撰寫: 論述題一:幸福是否歸屬於理性? 論述題二:尋求和平是否就是尋求正義? 文本分析:請解釋作者(Claude Lévi-Strauss)1962年所著(La Pensée sauvage
話說自己年過四十之後,雖然還是常常沒有意識到已經這個歲數,但也開始漸漸能體會一些中年人的心態,加上自己做哲學諮商時,面對的一些來談者,忽然蠻想探討有關「希望」的主題(應該很適合做團體哲學諮商的討論題目)。   當然中年危機有很多原因,每個人的狀況也不同,且多數也沒有到很嚴重的問題。但我覺得有一個
之前會考作文題目公布時,印象中會出現過幾次討論比較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申論題題目。他們的題目包括: 何謂孤獨?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交換都是為了利益嗎? 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這些題目連我哲學本科生看了都覺得實在不簡單,然後一位十七八歲的孩子要在限定時間之內寫出言之成理的文章,真的很不容易。  
蘇菲進小學第一年的時候,交了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幾乎做甚麼事情都要黏在一起。我當時也很樂見他交到那麼要好的朋友。但是二年級時,這位好友全家回美國去了。小二的時候交了兩位好的朋友,也是幾乎工作都要一起,還會為了等對方而影響自己的工作。但今年升三年級後,一位好友升上upper班、一位到另一個班級,且他們
這些年有在關注教養書的家長們,絕對不會陌生的一個概念,就是「同理心」。絕大多數的專家建議當孩子在”發作”的時候,先同理他,讓孩子明白我們是理解他的,可以有效讓孩子安定下來。 加上看過有關心理學研究的資料,也顯示先連結孩子的右腦,可以有效讓他情緒穩定,之後再用左腦來說明。而我當然也是有盡量按照這樣的
哲學系出身的我很習慣於事情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也符合我喜歡問問題思考的本性。但出社會後,第一個大衝擊就是我的這個習慣。 還記得剛開始找工作時,我的好友(念財經的)跟我說,他去一家大企業面試,對方給了一個題目,其中有很多關鍵因素是未知的,在此情況下,要他回答會如何做。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但是還有A B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能允許孩子,先認同他們的認同(與不認同),才有可能讓孩子在未來發展中,學會把「自己」長好。當自己長成真正的自己,就能在任何時刻在挫折中順利復原,完成與自己和解的任務。      這條與自己和解的路,我走了四十幾年,至今才懂,但猶未晚也。   
Thumbnail
追求內在成長,並不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中那些不如意的自己,而是為了更深刻地認識生命的本質,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許多人都會困惑於自己的定位: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該如何找到理想的職業、理想的伴侶,甚至是理想的生活環境。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源自於一個核心——了解自己。只有透過深入探索自己的性格特質,
前幾天看到孩子學校發的自我價值與認同問卷上面列了許多 "我是       " "我希望自己       " "我的父母希望我       " .....等等一系列的填空題。 突然覺得現今教育體制雖然仍不完美,但老師們的教育理念比過去進步不少。在幫助孩子們在成長過程探索自己,釐清
Thumbnail
探討了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在設定目標之前,深入瞭解自己的需求與興趣,透過各種嘗試、開展深度對話和強調內在動機,家長可引導孩子更好認識自己,進而設定出個人需求的目標,且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在探索中找到自我,理解內心的真正渴望,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以上幫助父母教育過程中發揮良好作用。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許多人都在生活中追尋著不同的目標,取得了許多成就,但卻常常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真正是誰?我們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我們往往迷失了自己,不太了解自己是誰。
Thumbnail
瞭解自己並不僅僅是一種自我認知的過程,更是一種尋找自我定位和生活方向的探索。此外,瞭解自己與財富自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首先,瞭解自己意味著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興趣、才能和價值觀,這可以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或事業方向。其次,瞭解自己還意味著知道自己的財務目標和價值觀。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所謂的「認識自己」,都是透過和另外一個人互動相處,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樣子。某些時候,我們對那個人所做的行為,其實是讓我們能看見自己在某些特定的情境裡面,原來還存在不同的樣貌。 童年時期,我們從照顧者中感受到的愛是什麼樣子,我們模仿學習到的愛就是什麼樣子,這是記憶的複製,也會銘印在我們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能允許孩子,先認同他們的認同(與不認同),才有可能讓孩子在未來發展中,學會把「自己」長好。當自己長成真正的自己,就能在任何時刻在挫折中順利復原,完成與自己和解的任務。      這條與自己和解的路,我走了四十幾年,至今才懂,但猶未晚也。   
Thumbnail
追求內在成長,並不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中那些不如意的自己,而是為了更深刻地認識生命的本質,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許多人都會困惑於自己的定位: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該如何找到理想的職業、理想的伴侶,甚至是理想的生活環境。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源自於一個核心——了解自己。只有透過深入探索自己的性格特質,
前幾天看到孩子學校發的自我價值與認同問卷上面列了許多 "我是       " "我希望自己       " "我的父母希望我       " .....等等一系列的填空題。 突然覺得現今教育體制雖然仍不完美,但老師們的教育理念比過去進步不少。在幫助孩子們在成長過程探索自己,釐清
Thumbnail
探討了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在設定目標之前,深入瞭解自己的需求與興趣,透過各種嘗試、開展深度對話和強調內在動機,家長可引導孩子更好認識自己,進而設定出個人需求的目標,且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在探索中找到自我,理解內心的真正渴望,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以上幫助父母教育過程中發揮良好作用。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許多人都在生活中追尋著不同的目標,取得了許多成就,但卻常常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真正是誰?我們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我們往往迷失了自己,不太了解自己是誰。
Thumbnail
瞭解自己並不僅僅是一種自我認知的過程,更是一種尋找自我定位和生活方向的探索。此外,瞭解自己與財富自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首先,瞭解自己意味著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興趣、才能和價值觀,這可以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或事業方向。其次,瞭解自己還意味著知道自己的財務目標和價值觀。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所謂的「認識自己」,都是透過和另外一個人互動相處,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樣子。某些時候,我們對那個人所做的行為,其實是讓我們能看見自己在某些特定的情境裡面,原來還存在不同的樣貌。 童年時期,我們從照顧者中感受到的愛是什麼樣子,我們模仿學習到的愛就是什麼樣子,這是記憶的複製,也會銘印在我們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