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認識自己?

更新於 2024/10/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記得前陣子聽朋友說他小孩在國中二年級左右,接到學校的問券,是問他們將來想要做甚麼? 為此孩子有點焦慮,既不理解自己,同時也怕被定型。我並不清楚這個問券是否有任何的後續意義,也不清楚是否每間公立國中都有要讓孩子填寫未來志向的問券,我只是覺得這個明顯顯示了目前教育的一個盲點: 鼓勵孩子做自己,但其實沒有先讓他們開始認識自己。

 

那「認識自己」到底是什麼意思? 感覺要回到雅典神廟上面所刻的神諭:認識你自己。呵!是不用扯那麼多啦,不過還是應該稍微去想一下這句話。

首先「認識自己」其實可能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向,在哲學研究上就至少有兩個相關領域: Self-knowledge自我知識以及Self-awareness自我意識,自我知識是在研究有關我們心智(mind)狀態的知識,包含想法、信念、與慾望等等。而自我意識比較是在研究我如何能夠區分自己與他人。所有這些研究雖有不同但彼此相關,且歷史上有很多不同派別的哲學家不同的理論去探討。

 

但是我們現在很實際的要孩子去認識自己的意思,其實可能比較接近於去發現自己的天賦、找出自己的才華,以方便未來可以朝這個方想去發展。因為我們目前的教育,其實比較傾向於最終都是職業教育,為了讓孩子將來能找到好工作,而不是成為一個成熟且認識自己的人。

 

但如果真的要認識自己,無論是發現自己的真正天賦、興趣,或者去理解自己的情緒慾望以及價值觀信念等等。這些都是要花很多時間的,而且常常是從外界來去認識自己的,因為人是活在各種關係當中,所以當面對外界有越多的經驗就越有機會認識自己,很多事情沒有碰到,真的不會發現自己會是怎樣的反應。所以好好的認識世界、認識別人很可能會是第一步,而不是只有坐在書桌前可以想出來的。

 

可以肯定的是蘇格拉底認為「認識自己」是生而為人最重要的事情,或許也是最難的事情,至少不會是在15歲之前就會知道的。

所以當我們鼓勵讓孩子做自己時,是否應該先提倡讓孩子有時間、有機會、有好的引導去開始思考認識自己,可能這樣比較不會是以為放任自我的做自己。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實驗教育

#教養

#育兒

#教育

#蒙特梭利

#哲學諮商

#諮商

#兒童哲學

#哲學媽媽

#心理  #哲學  #思辨

分享身為哲學諮商師抱持終身持續學習哲學 閱讀書籍 以及諮商過程的心得與見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之前看到今年法國高中會考哲學題目出爐,2023年法國約有53萬的高三生要在四個小時之內挑選下面題目三選一撰寫: 論述題一:幸福是否歸屬於理性? 論述題二:尋求和平是否就是尋求正義? 文本分析:請解釋作者(Claude Lévi-Strauss)1962年所著(La Pensée sauvage
話說自己年過四十之後,雖然還是常常沒有意識到已經這個歲數,但也開始漸漸能體會一些中年人的心態,加上自己做哲學諮商時,面對的一些來談者,忽然蠻想探討有關「希望」的主題(應該很適合做團體哲學諮商的討論題目)。   當然中年危機有很多原因,每個人的狀況也不同,且多數也沒有到很嚴重的問題。但我覺得有一個
之前會考作文題目公布時,印象中會出現過幾次討論比較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申論題題目。他們的題目包括: 何謂孤獨?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交換都是為了利益嗎? 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這些題目連我哲學本科生看了都覺得實在不簡單,然後一位十七八歲的孩子要在限定時間之內寫出言之成理的文章,真的很不容易。  
蘇菲進小學第一年的時候,交了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幾乎做甚麼事情都要黏在一起。我當時也很樂見他交到那麼要好的朋友。但是二年級時,這位好友全家回美國去了。小二的時候交了兩位好的朋友,也是幾乎工作都要一起,還會為了等對方而影響自己的工作。但今年升三年級後,一位好友升上upper班、一位到另一個班級,且他們
這些年有在關注教養書的家長們,絕對不會陌生的一個概念,就是「同理心」。絕大多數的專家建議當孩子在”發作”的時候,先同理他,讓孩子明白我們是理解他的,可以有效讓孩子安定下來。 加上看過有關心理學研究的資料,也顯示先連結孩子的右腦,可以有效讓他情緒穩定,之後再用左腦來說明。而我當然也是有盡量按照這樣的
哲學系出身的我很習慣於事情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也符合我喜歡問問題思考的本性。但出社會後,第一個大衝擊就是我的這個習慣。 還記得剛開始找工作時,我的好友(念財經的)跟我說,他去一家大企業面試,對方給了一個題目,其中有很多關鍵因素是未知的,在此情況下,要他回答會如何做。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但是還有A B
之前看到今年法國高中會考哲學題目出爐,2023年法國約有53萬的高三生要在四個小時之內挑選下面題目三選一撰寫: 論述題一:幸福是否歸屬於理性? 論述題二:尋求和平是否就是尋求正義? 文本分析:請解釋作者(Claude Lévi-Strauss)1962年所著(La Pensée sauvage
話說自己年過四十之後,雖然還是常常沒有意識到已經這個歲數,但也開始漸漸能體會一些中年人的心態,加上自己做哲學諮商時,面對的一些來談者,忽然蠻想探討有關「希望」的主題(應該很適合做團體哲學諮商的討論題目)。   當然中年危機有很多原因,每個人的狀況也不同,且多數也沒有到很嚴重的問題。但我覺得有一個
之前會考作文題目公布時,印象中會出現過幾次討論比較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申論題題目。他們的題目包括: 何謂孤獨?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交換都是為了利益嗎? 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這些題目連我哲學本科生看了都覺得實在不簡單,然後一位十七八歲的孩子要在限定時間之內寫出言之成理的文章,真的很不容易。  
蘇菲進小學第一年的時候,交了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幾乎做甚麼事情都要黏在一起。我當時也很樂見他交到那麼要好的朋友。但是二年級時,這位好友全家回美國去了。小二的時候交了兩位好的朋友,也是幾乎工作都要一起,還會為了等對方而影響自己的工作。但今年升三年級後,一位好友升上upper班、一位到另一個班級,且他們
這些年有在關注教養書的家長們,絕對不會陌生的一個概念,就是「同理心」。絕大多數的專家建議當孩子在”發作”的時候,先同理他,讓孩子明白我們是理解他的,可以有效讓孩子安定下來。 加上看過有關心理學研究的資料,也顯示先連結孩子的右腦,可以有效讓他情緒穩定,之後再用左腦來說明。而我當然也是有盡量按照這樣的
哲學系出身的我很習慣於事情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也符合我喜歡問問題思考的本性。但出社會後,第一個大衝擊就是我的這個習慣。 還記得剛開始找工作時,我的好友(念財經的)跟我說,他去一家大企業面試,對方給了一個題目,其中有很多關鍵因素是未知的,在此情況下,要他回答會如何做。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但是還有A B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服兵役的時候,一開始學的是拆鎗。一個月後,已經變成下意識的行為,閉著眼睛都能拆又組合,那叫做懂的鎗的結構,而起初是還要背口訣,那應該只能叫做知道吧! 人間世許多事情,我會用道德經和莊子拿來參照,也許要到有一天,我的一言一行,都自然而然的契合逍遙與無為,我才算能初窺道家的門檻! 年紀愈大,愈不敢認
見過一對曾經的夫妻,老婆是土地代書,她讓她先生跟了很多互助會也辦了很多銀行貸款。買車買房以後,離婚了。我隨口一句,多嫁幾次人,財產就可以上億了!有人勸我不要造口業,我卻認為我是事實的陳述,那來的口業? 銀行貸款就算了,那個起會的人,不是經濟上碰到了困難?用這種方式去誐貧苦百姓的錢,到底是誰在造業?
Thumbnail
曾經聽到孩子這樣說或這樣問,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想到什麼,又會如何回應呢? 1.我要你跟我比賽/一起玩 2.我希望你們好好聽我講話 3.在我附近就好,我不想要一個人 4.在我旁邊,而且不要只顧著做自己的事 5.一起打球/出去買東西/打電動 6.我不要你去上班
Thumbnail
被告不自證己罪,是普世公認保障人權的重要原則之一,本文提出簡要解說,以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聽朋友說他小孩在國中二年級左右,接到學校的問券,是問他們將來想要做甚麼? 為此孩子有點焦慮,既不理解自己,同時也怕被定型。我並不清楚這個問券是否有任何的後續意義,也不清楚是否每間公立國中都有要讓孩子填寫未來志向的問券,我只是覺得這個明顯顯示了目前教育的一個盲點: 鼓勵孩子做自己,但其實沒有
°什麼叫做認真° 在上一篇的心態誤區中,我提到了好幾次“認真”這個詞,所以我也有必要去定義一下對我來說什麼叫做認真。對於每個人來說,認真的意義都不一樣,每個人對於這個詞都會有不同定義。過去的我對於認真的定義,就是兩個人有堅定的心好好在一起,碰到問題都會一起解決並且一樣堅定的選擇對方,不會拿分手當兒戲
Thumbnail
有些人在面對質疑時,能夠侃侃而談說出一句滿常聽到的話:「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了。」 這句話聽起來很白話,好像很好理解。但我想聊聊這句話的真正意思:什麼叫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呢?
Thumbnail
日劇《勿說是推理》第2集有句令人眼睛一亮的台詞 『そんな二枚舌で語られるほど 適当な話なんですよ』 (そんなにまいじたでかたられるほど  てきとうなはなしなんですよ) 首先從句尾『適当な話』看起 な形容詞「適当」(てきとう) 漢字雖然這樣寫 卻有2層意思:①適當、剛剛好②隨便、草率 在這裡是後者
由此觀之,要邁向大同社會,其實並非鏡花水月,並非空中樓閣;而只要: 賢人之治 + 民主政治體制→大同
Thumbnail
好的!就在停更了近三個月後,更新的第一篇文章呢;就是一篇帶有情緒和不滿的抱怨文。 《你所謂的光輝五月!是不是忘了什麼》 我有一個老症頭,每年只要到了這代表光輝的5月份時,我的社群軟體上就充斥了滿滿的有關母親節的文章,一直不斷講述新一代的新女性媽媽有多辛苦和為難之類的,只是每每看到這樣的文章時,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服兵役的時候,一開始學的是拆鎗。一個月後,已經變成下意識的行為,閉著眼睛都能拆又組合,那叫做懂的鎗的結構,而起初是還要背口訣,那應該只能叫做知道吧! 人間世許多事情,我會用道德經和莊子拿來參照,也許要到有一天,我的一言一行,都自然而然的契合逍遙與無為,我才算能初窺道家的門檻! 年紀愈大,愈不敢認
見過一對曾經的夫妻,老婆是土地代書,她讓她先生跟了很多互助會也辦了很多銀行貸款。買車買房以後,離婚了。我隨口一句,多嫁幾次人,財產就可以上億了!有人勸我不要造口業,我卻認為我是事實的陳述,那來的口業? 銀行貸款就算了,那個起會的人,不是經濟上碰到了困難?用這種方式去誐貧苦百姓的錢,到底是誰在造業?
Thumbnail
曾經聽到孩子這樣說或這樣問,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想到什麼,又會如何回應呢? 1.我要你跟我比賽/一起玩 2.我希望你們好好聽我講話 3.在我附近就好,我不想要一個人 4.在我旁邊,而且不要只顧著做自己的事 5.一起打球/出去買東西/打電動 6.我不要你去上班
Thumbnail
被告不自證己罪,是普世公認保障人權的重要原則之一,本文提出簡要解說,以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聽朋友說他小孩在國中二年級左右,接到學校的問券,是問他們將來想要做甚麼? 為此孩子有點焦慮,既不理解自己,同時也怕被定型。我並不清楚這個問券是否有任何的後續意義,也不清楚是否每間公立國中都有要讓孩子填寫未來志向的問券,我只是覺得這個明顯顯示了目前教育的一個盲點: 鼓勵孩子做自己,但其實沒有
°什麼叫做認真° 在上一篇的心態誤區中,我提到了好幾次“認真”這個詞,所以我也有必要去定義一下對我來說什麼叫做認真。對於每個人來說,認真的意義都不一樣,每個人對於這個詞都會有不同定義。過去的我對於認真的定義,就是兩個人有堅定的心好好在一起,碰到問題都會一起解決並且一樣堅定的選擇對方,不會拿分手當兒戲
Thumbnail
有些人在面對質疑時,能夠侃侃而談說出一句滿常聽到的話:「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了。」 這句話聽起來很白話,好像很好理解。但我想聊聊這句話的真正意思:什麼叫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呢?
Thumbnail
日劇《勿說是推理》第2集有句令人眼睛一亮的台詞 『そんな二枚舌で語られるほど 適当な話なんですよ』 (そんなにまいじたでかたられるほど  てきとうなはなしなんですよ) 首先從句尾『適当な話』看起 な形容詞「適当」(てきとう) 漢字雖然這樣寫 卻有2層意思:①適當、剛剛好②隨便、草率 在這裡是後者
由此觀之,要邁向大同社會,其實並非鏡花水月,並非空中樓閣;而只要: 賢人之治 + 民主政治體制→大同
Thumbnail
好的!就在停更了近三個月後,更新的第一篇文章呢;就是一篇帶有情緒和不滿的抱怨文。 《你所謂的光輝五月!是不是忘了什麼》 我有一個老症頭,每年只要到了這代表光輝的5月份時,我的社群軟體上就充斥了滿滿的有關母親節的文章,一直不斷講述新一代的新女性媽媽有多辛苦和為難之類的,只是每每看到這樣的文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