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存在感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現在我們經常使用像「覺知」這樣的詞彙,但當我們談論進入覺知時,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嗯,我們現在都有意識,對吧?你聽到我的聲音,很可能正在看著螢幕,傾聽著我的話語,這一切都是因為覺知的運作。如果你仔細思考,覺知在靈修領域中被廣泛討論,但我不確定像覺知或意識這樣的事物是否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在今天早上的講話中,我將使用這兩個詞彙,有時候我會區分它們,但為了方便演講,我將使用覺知和意識來指代相同的意思。


就像我所說的,覺知和意識實際上使我們的其他所有經驗成為可能,我們的整個存在、生活以及所做的一切都依賴於覺知。意識是我們整個存在經驗的基礎,沒有意識,我們無法體驗到其他任何事物。這有點有趣,因為意識和覺知這些詞彙,我認為普通人很少深入思考或關注,因為覺知總是存在,它總是存在於每一個經驗中。你可以將它理解為我們每一個經驗的一部分,存在感受到的那個部分。我們經常忽視對意識的讚賞,而經常試圖利用它、打開它或對我們的意識做些什麼。我認為從讚賞意識開始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因為意識是我們體驗一切的基礎,無論是感知、觀察、品味、聽覺、感覺,甚至是對一切的認知,都取決於意識。意識也同時讓我們能夠知道和不知道。當你說「我困惑了」時,只有在有意識的情況下,我們才能感到困惑。當你說「我很清楚」時,只有在有意識的情況下,我們才能感到清楚。

raw-image

然而,我喜歡對於覺知和意識這些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像是覺知、意識這些議題有什麼接觸點、什麼接入點,可以讓我們不再只是把它們當作理論,不再只是聽聞的東西,而是可以在我們自己的體驗中實際感受到的東西。讓我們來談談最困難的問題,即意識本身。意識或覺知本身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不容易被理解,奇怪的是,這是因為它非常普遍,始終存在。當我們尋找某樣東西時,我們通常首先去找它,例如,當我們弄丟了鑰匙或眼鏡時,我們會開始尋找它們。然而,意識並不是這樣的東西。它不是我們可以找到的東西,也不是我們可以失去的東西。它是意識的觀察者,意識感知到尋找和失去的過程。因此,對於意識而言,我們無法將其變成一個客體,你明白嗎?我們無法將其變成一個思想,無法將其變成一種感覺。當然,我們無法將其變成一個我們可以在外部看到的東西,然後說「那就是意識」。意識總是在這裡,它始終是在觀察。東方的人們經常稱之為「觀者」。然而,我不太喜歡這種稱呼,因為它暗示著有一個某種實體被稱為「觀者」,但實際上「只有意識存在,只有意識,沒有其他東西。如果這樣說得通,我是在講我們的經驗,因為我們可能發現其他東西,並認為它比意識更深層次,但無論我們認為某物是否超越我們的意識,我們都必須"意識"到這一點,才能有這樣的思考。

raw-image

所以在靈性探索中,我們試圖回到基礎,我經常稱之為「基石」,我們自己的根本本質。這也是意識或覺知具有挑戰性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無法將其變成一個客體,無法將其凝聚為一個特定的經驗,因為它始終超越我們所能想像的每一個經驗和描述,因為每一個描述都是在意識中產生和被認知的,描述會出現、消失,被重新書寫,而我們試圖描述的意識始終存在,始終超越每一個描述。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描述毫無用處,它們可以有用,但是它們肯定不同於所描述的。意識是有點棘手的,因為你無法抓住它,即使你試圖抓住它,你也會完全意識到你試圖抓住它,所以意識始終無法被限定,無法被框住。無論出現什麼,它都是在意識中產生,存在於意識中,至少在我們所知的範圍內是這樣。

如果我們想找到一個更容易接觸的東西,那麼我們可以考慮一些像「存在」這樣的事物,存在的感覺。現在,存在的感覺是指存在的感受,不是指你的胃部或手部等某個特定部位的感覺,也不是指你今天的感覺,那是一種情感經驗。存在是比那更基本的東西,它只是存在的感覺,我指的不是感覺在你的胃部或手部等某個特定部位的感覺,我指的是存在的感覺,存在的感受。如果我們試圖理解它,如果我們試圖通過理解來抓住它,我們永遠無法理解,因為這就像試圖通過描述來抓住香蕉的味道,你得親自嘗試吃一根香蕉,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它是什麼樣子的。存在就像這樣,它將超越我們對它的所有描述,然而,僅僅是簡單的存在感受,當我們變得安靜一點時,安靜本身就具有存在的感覺,安靜通常可以感覺到靜止,這不意味著宇宙中沒有任何運動,只是主觀上我們感覺到靜止。存在感覺靜止,它是安靜的,也可以說安靜和靜止透過身心散發出存在的感覺我們對意識越有意識,也會喚起更深層次、更強烈的存在感覺,但是從一開始就有一種存在感,就好像你今天走進來,從來沒聽說過靈性,你自己就會有一種存在感,簡單的存在感受。


Adyashanti 教導理念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V8JNGfyF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倫斯的沙龍
77會員
146內容數
「豐盛能量宣告」專題旨在透過宣告的力量,展示如何將豐盛能量顯化財富。這個專題鼓勵正面宣告和積極心態,將豐盛能量注入生活中。透過有意識地宣告自己的豐盛、繁榮和財富,我們吸引更多成功。本專題提供宣告指南和技巧,激發內在能量,以正面自信態度引導財富進入生活。這是通過宣告和能量引導實現豐盛之旅,實現個人和財務上成功的探索。
羅倫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28
從《奇蹟課程》的哲學觀點出發,探討人們容易執著於生活細節,忽略整體幸福的現象,並以提升愛的視角,開闊心胸看待人生課題。
Thumbnail
2025/02/13
這篇文章探討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中提到的「非知情同意」陷阱,並以此延伸說明如何在各種情境中(例如:傳銷、詐騙、職場等)避免此類操控手法。文中分析了非知情同意的本質,並提供具體方法,幫助讀者在參與任何課程或活動前,能更獨立思考、理性評估,避免衝動決策,最終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2/13
這篇文章探討錫蘭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中提到的「非知情同意」陷阱,並以此延伸說明如何在各種情境中(例如:傳銷、詐騙、職場等)避免此類操控手法。文中分析了非知情同意的本質,並提供具體方法,幫助讀者在參與任何課程或活動前,能更獨立思考、理性評估,避免衝動決策,最終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Thumbnail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2025/02/12
本文探討一般認知的顯化法則與莫子觀點的差異。一般人認為顯化是透過改變信念、情緒和行為來吸引想要的結果,而莫子則認為世界是內在意識的投射,顯化是自動的、全面的,不需要個體操控。文章比較兩種觀點的差異,並強調莫子觀點中「我是整個夢境」的覺知,以及終極顯化所帶來的自由。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 意識結構 是否有一種智慧意識滲透到整個宇宙?這種強大的、永遠存在的、無所不知的力量也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包括你?它有很多名字,例如量子思維、統一場、萬有、上帝、普遍意識,無論你想怎麼稱呼它——它不再只是一個處於形而上學邊緣的、未經證實的哲學理論。
Thumbnail
🌟 意識結構 是否有一種智慧意識滲透到整個宇宙?這種強大的、永遠存在的、無所不知的力量也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包括你?它有很多名字,例如量子思維、統一場、萬有、上帝、普遍意識,無論你想怎麼稱呼它——它不再只是一個處於形而上學邊緣的、未經證實的哲學理論。
Thumbnail
現在我們經常使用像「覺知」這樣的詞彙,但當我們談論進入覺知時,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嗯,我們現在都有意識,對吧?你聽到我的聲音,很可能正在看著螢幕,傾聽著我的話語,這一切都是因為覺知的運作。如果你仔細思考,覺知在靈修領域中被廣泛討論,但我不確定像覺知或意識這樣的事物是否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在今天早上的
Thumbnail
現在我們經常使用像「覺知」這樣的詞彙,但當我們談論進入覺知時,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嗯,我們現在都有意識,對吧?你聽到我的聲音,很可能正在看著螢幕,傾聽著我的話語,這一切都是因為覺知的運作。如果你仔細思考,覺知在靈修領域中被廣泛討論,但我不確定像覺知或意識這樣的事物是否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在今天早上的
Thumbnail
存在的奧秘:認識自己的存在 視覺、聽覺、感覺和知覺的意識並非具體實物,它們與腳或手有所不同,甚至與思想也有所區別。感覺是一種微妙而難以捉摸的存在。我們可以描述它,與他人分享這樣的體驗,但這些都發生在一個簡單的存在中。這個存在本身具備意識,知曉自己的存在。然而,這個存在並非具體的實體。 我們存在
Thumbnail
存在的奧秘:認識自己的存在 視覺、聽覺、感覺和知覺的意識並非具體實物,它們與腳或手有所不同,甚至與思想也有所區別。感覺是一種微妙而難以捉摸的存在。我們可以描述它,與他人分享這樣的體驗,但這些都發生在一個簡單的存在中。這個存在本身具備意識,知曉自己的存在。然而,這個存在並非具體的實體。 我們存在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25】課程影片: 大家好, 葛吉夫講了一句話讓人非常的深思...。 他說就大自然創造人的本性而言, 每個人誕生的時候,都帶著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而存在著。 但是小孩子越來越長大的時候, 尤其是我們降生在一群昏睡的大人中間的時候, 它就慢慢自我意識越來的薄弱, 好的,今天跟大家分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25】課程影片: 大家好, 葛吉夫講了一句話讓人非常的深思...。 他說就大自然創造人的本性而言, 每個人誕生的時候,都帶著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而存在著。 但是小孩子越來越長大的時候, 尤其是我們降生在一群昏睡的大人中間的時候, 它就慢慢自我意識越來的薄弱, 好的,今天跟大家分
Thumbnail
       我們的肉身其實是由能量所構成,包含細胞、經絡、脈輪、思想、意念都是能量,若沒有覺知意識的存在,那我們的身體是不會動起來的,而當人們往生,其實就是覺知意識離開了身體,回歸本靈。        因為能當人類的靈魂能量都頗大,有的靈魂能量甚至超過整顆地球(有些靈魂的資歷與年齡比蓋婭年長),但
Thumbnail
       我們的肉身其實是由能量所構成,包含細胞、經絡、脈輪、思想、意念都是能量,若沒有覺知意識的存在,那我們的身體是不會動起來的,而當人們往生,其實就是覺知意識離開了身體,回歸本靈。        因為能當人類的靈魂能量都頗大,有的靈魂能量甚至超過整顆地球(有些靈魂的資歷與年齡比蓋婭年長),但
Thumbnail
我們永遠無法忘記它,也無法否認它的存在,更無法從我們的外在或內在記憶中抹去它。許多哲學家和神秘學者都寫過關於宇宙意識的文章。『宇宙意識』指的是對宇宙真理的意識,也是指宇宙本身的意識,它也是上帝。
Thumbnail
我們永遠無法忘記它,也無法否認它的存在,更無法從我們的外在或內在記憶中抹去它。許多哲學家和神秘學者都寫過關於宇宙意識的文章。『宇宙意識』指的是對宇宙真理的意識,也是指宇宙本身的意識,它也是上帝。
Thumbnail
榮格發現無意識不僅僅是意識心智的附屬物,換句話說不只是遺忘的記憶或是那些被壓抑的不愉快感受。他對無意識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以至於西方世界至今仍然沒有完全領會這個假設的含義。他指出無意識是創意的泉源,從中衍生出單一個體的意識心智及整體人格。
Thumbnail
榮格發現無意識不僅僅是意識心智的附屬物,換句話說不只是遺忘的記憶或是那些被壓抑的不愉快感受。他對無意識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以至於西方世界至今仍然沒有完全領會這個假設的含義。他指出無意識是創意的泉源,從中衍生出單一個體的意識心智及整體人格。
Thumbnail
"覺醒"這個詞在最近幾個月變成了"流行語",隨著許多人在人類集體的精神發展中第一次聽到它。 這個不斷增長的意識---正在許多人之人升起---此刻成為人就是來擁有形態中的體驗,會允許和鼓勵所有人去憶起他們的所是,永恆的精神存在.流經所有有情物理生命形態的生命力,那些形態的存在完全依賴於
Thumbnail
"覺醒"這個詞在最近幾個月變成了"流行語",隨著許多人在人類集體的精神發展中第一次聽到它。 這個不斷增長的意識---正在許多人之人升起---此刻成為人就是來擁有形態中的體驗,會允許和鼓勵所有人去憶起他們的所是,永恆的精神存在.流經所有有情物理生命形態的生命力,那些形態的存在完全依賴於
Thumbnail
讀《哲學是什麼》
Thumbnail
讀《哲學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