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觀察日記——期末回顧:設計概論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這學期其實在繪畫課中實行了蠻長一段時間的自學實驗,詳情可以參考上一篇,同時也思考,在一個每次講課都會睡著的學科——設計概論上,是否能有效的讓學生在學習上有反轉的可能性。

我目前做的,是讓學生做設計史報告、以及在作業中試圖結合跨學科的綜合能力。

做設計史報告,其實這個方式在大學是老掉牙,但卻比較少在高職端看到,也許是進度壓力、教學氛圍、學習主被動關係、教育環境等因素,導致我在從事教育行業這十年來,很少看到在高職端實行,於是我想試試看這些學生的能耐,便在這學期讓他們玩看看。


設計史,一個讓老師與學生都聞風喪膽的部分,一但老師開始講歷史,學生便與周公相約見面。

在教學進度完成的空白時間,讓學生分組上台報告,原本的出發點也是要讓學生以自己本身角度,來為同學們上課與報告,達到複習的效果。

這當然有許多好處,當上課不再是老師在台上,而是朝暮相處的這些同學,在台上無論是使出渾身解術、還是嚇得渾身發抖,都是一齣好戲,總讓同學想一探究竟。

當同學開始報告時,才發現有許多上台報告事情,他們都不知道,舉凡念稿啦、背台啦、講話問題啦(沒有抑揚頓挫、沒有用自己的方式分享等)、把簡報當自己的講稿字超多啦等,根本全數都做到!

所以,藉由這些機會,讓同學上台歷練歷練,因為沒有人天生就會上台報告,而是透過不斷練習才能更加精進的;同時我也規定每一組在報告完後,要設計教學活動,一定要藉由活動,讓同學對你講的設計史更加印象深刻,對於報告組別,以及在底下聽的同學,都是藉機再次複習的機會。

這教學活動安排上,大部分都是中規中矩的問答以外,也不乏有許多創意發揮的例子,其中一組就參考益智節目,用了問答題結合賓果的方式,讓整場氣氛經營熱絡、同樣這組,也延伸了跟裝飾藝術相關的電影〈大亨小傳〉,讓同學從影片中感受一下當年奢華的氛圍,也在看完後針對影片中的器物做各種簡單介紹,相當用心。

另一個好處則是學習統合能力,課本資料再整理的過程中,因為要報告,也許還會多方參考各種不同資料,甚至有組別跟我說他們雖然英文不好,卻還去查英文資料,只為了讓報告更加順暢。

一個教學活動,一定沒辦法各方面具足的,總會有各自的限制所在。

有些組別組織能力不足,則容易有跟著課本走的報告趨勢;甚至有組別沒有先了解課本所寫,直接網路抓資料,結果方向大走調而需要重做的;而報告過程,雖已經給互評表,難免會有學生依舊精神渙散,或是沒有專注聽同學分享,比較難達到再次複習的效果。

也許這是一個小小玩法,但看到學生需要反過來為同學上課時,所做的各種創意及努力,以及在學習歷程上回饋自己學習到很多時,會知道自己今天的安排,也許可以幫助學生變得更好時那種感動,我想這是為什麼一直都待在教育業的動力吧。

以下為某一組的學習歷程,包含了做報告思考過程與心得,簡短但深刻。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身為老師,我認為最難的地方在於不讓學生對學習反感、甚至有機會能熱愛學習的「情意」方面,是無法量化但又至關重要的,教育成不成功,往往在於學生是否能在往後人生樂於學習。 這學期前期,由於繪畫課在課程安排上與國英數稍微不同,沒有明確的進度,我便嘗試將自學素養帶進課程中。
來到下學期,敝校的美展又緊鑼密鼓地開跑了。 每次同學遇到的問題,通常都來自於「沒有靈感」,總會有同學說「老師,我很想參加,但就是沒有靈感,該怎麼辦?」今天就我幾年的經驗,試著對有相同困擾的同學一些建議。 幾個方法分享給大家: 這是老話一句,從生活與身邊看到的東西,對學生來說是最深
實行了一次段考的規劃自學課程,面臨了一件挑戰:興趣所生的動力與學習進步如何並進? 課程隨著還自身狀況去規劃自己想學的繪畫題材,相當程度的解決了學習動機的問題,但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隨著畫著自己喜歡的東西時,該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進步?如何去比對?
從第一次的課堂演練與試辦,雖在規劃進度與難易度上比較不熟悉,卻從中看到學生開始自己了解自己不足的地方,而非只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給的圖片練習,期待他們能在這堂課學到自學的一點經驗,對他們的將來有所助益。
書中其中一篇文章說到讓學生用想像的方式,排出一個心目中理想的課表,而這個理想課表是可以依照自己的目標去設定上什麼課,雖然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難以實現,但也給了我一個靈感:讓學生自己規劃課程!
說到一切繪畫的基礎,常常聽到答案是「素描」,但為什麼素描重要,有時候學生還真的感覺不到原因,至少在我高中時期就是如此,我小時候最討厭素描了
身為老師,我認為最難的地方在於不讓學生對學習反感、甚至有機會能熱愛學習的「情意」方面,是無法量化但又至關重要的,教育成不成功,往往在於學生是否能在往後人生樂於學習。 這學期前期,由於繪畫課在課程安排上與國英數稍微不同,沒有明確的進度,我便嘗試將自學素養帶進課程中。
來到下學期,敝校的美展又緊鑼密鼓地開跑了。 每次同學遇到的問題,通常都來自於「沒有靈感」,總會有同學說「老師,我很想參加,但就是沒有靈感,該怎麼辦?」今天就我幾年的經驗,試著對有相同困擾的同學一些建議。 幾個方法分享給大家: 這是老話一句,從生活與身邊看到的東西,對學生來說是最深
實行了一次段考的規劃自學課程,面臨了一件挑戰:興趣所生的動力與學習進步如何並進? 課程隨著還自身狀況去規劃自己想學的繪畫題材,相當程度的解決了學習動機的問題,但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隨著畫著自己喜歡的東西時,該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進步?如何去比對?
從第一次的課堂演練與試辦,雖在規劃進度與難易度上比較不熟悉,卻從中看到學生開始自己了解自己不足的地方,而非只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給的圖片練習,期待他們能在這堂課學到自學的一點經驗,對他們的將來有所助益。
書中其中一篇文章說到讓學生用想像的方式,排出一個心目中理想的課表,而這個理想課表是可以依照自己的目標去設定上什麼課,雖然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難以實現,但也給了我一個靈感:讓學生自己規劃課程!
說到一切繪畫的基礎,常常聽到答案是「素描」,但為什麼素描重要,有時候學生還真的感覺不到原因,至少在我高中時期就是如此,我小時候最討厭素描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溝通技巧都是設計系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透過發表和講故事的訓練,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這些技能。在面對同事討論專案時,如何抓住要點、傳達訴求,以及說服他人都是溝通技巧的一部分。這些技能無形中提升了設計系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在職場上比其他人更具競爭力。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大學設計系學生進入職場的優勢與能力,並提出了在大學四年應該要培養的能力。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分析,認為大學設計系學生應該要把握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成為一位maker。文章內容鼓勵學生勇於實踐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了具體的建議和示例。這篇文章對於設計系學生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開學典禮、藝術課、街舞課,我有以下的觀察: l   早上的開學典禮,除了讓孩子們進行假期的回顧,也有嚴肅的討論作業未交的問題,Tony老師嚴肅的跟孩子們討論作業未交的問題是沒時間還是懶惰?是忙到最後一刻還是在找藉口?「我沒有預設立場,我只要你誠實的回答我」,孩子聽了後,默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參加一個研習後的心得與省思,內容涵蓋了作者對於自己與他人感受的反思,以及對於學校教師課程設計的看法。文章中透露了作者在活動中的焦慮不安感,並提到了對於情緒處理的重視。整篇文章將作者的個人經歷與對教育體制的看法相結合,提出教師對課程設計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分享給大家,關於美術生的半夜小聊~) 前幾天跟大學同學一起半夜在創作空間趕畢業製作, 忽然聊起未來的規劃。 我的朋友也順勢分享起作為從小接受美術教育的學生,她對畫畫這條路究竟是怎麼看的?
Thumbnail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溝通技巧都是設計系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透過發表和講故事的訓練,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這些技能。在面對同事討論專案時,如何抓住要點、傳達訴求,以及說服他人都是溝通技巧的一部分。這些技能無形中提升了設計系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在職場上比其他人更具競爭力。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大學設計系學生進入職場的優勢與能力,並提出了在大學四年應該要培養的能力。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分析,認為大學設計系學生應該要把握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成為一位maker。文章內容鼓勵學生勇於實踐自己的想法,並給予了具體的建議和示例。這篇文章對於設計系學生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開學典禮、藝術課、街舞課,我有以下的觀察: l   早上的開學典禮,除了讓孩子們進行假期的回顧,也有嚴肅的討論作業未交的問題,Tony老師嚴肅的跟孩子們討論作業未交的問題是沒時間還是懶惰?是忙到最後一刻還是在找藉口?「我沒有預設立場,我只要你誠實的回答我」,孩子聽了後,默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參加一個研習後的心得與省思,內容涵蓋了作者對於自己與他人感受的反思,以及對於學校教師課程設計的看法。文章中透露了作者在活動中的焦慮不安感,並提到了對於情緒處理的重視。整篇文章將作者的個人經歷與對教育體制的看法相結合,提出教師對課程設計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分享給大家,關於美術生的半夜小聊~) 前幾天跟大學同學一起半夜在創作空間趕畢業製作, 忽然聊起未來的規劃。 我的朋友也順勢分享起作為從小接受美術教育的學生,她對畫畫這條路究竟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