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兩難」要記點數嗎?

#Dilemma19

raw-image

🍎情境

「不乖我扣點數喔」「集點之後我們就可以換獎品」

這些是我們自己在學校時期就常常聽到的方法跟話語。有些孩子為了獎品很努力,不過也有一群孩子總是因為被扣點數而哭天搶地。

好的點數,不好的點數,這些社會的規則,我們正透過這些活動教給孩子。

但孩子真的理解了嗎?

我們真的有讓孩子去理解嗎?

🍎怎麼了

在跟孩子工作的重點只有一個,頭腦要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然寧可不要做。獎卡或者蓋章這點的目的是使用行為學派的做法,也就是制約與增強。

要談主要內容之前我要先介紹古典制約跟操作制約,如果三類組有讀過的人可以跳過這個部分,當然如果忘記了也可以複習一下,因為這跟後面的討論息息相關。

#古典制約

古典制約的本質是生物的學習,因為一些訊號跟酬賞或者危險有關,所以能夠提前預知就帶來更高的生存能力。

用實驗來說明比較好理解,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有名實驗是俄羅斯心理學家巴夫洛夫利用狗的唾液制約反射所做的研究。

由於狗對於食物會自然的分泌唾液,因此食物被稱為非制約刺激(US) 而唾液則是非制約反應(UR)。

如果在提供食物之前先搖鈴(中性/非制約刺激NS),在鈴聲多次跟食物一起伴隨出現之後,即便沒有食物,狗也會分泌唾液(CR)。

間單的模型如下:

食物 (US) →唾液分泌(UR)

食物 (US) + 聲音 (NS) →唾液分泌(UR)

聲音 (CS) →唾液分泌(CR)

raw-image



如果應用到孩子身上感覺會像這樣

raw-image

#操作制約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則是透過獎勵或懲罰來控制行為的次數。簡化來說就是給你喜歡的東西鼓勵你多做某件事情,拿走你喜歡的東西讓你不能做某件事情。以及給你懲罰來阻止你做,以及拿走懲罰來鼓勵你多做。因為有點饒口,所以建議看圖片的四象限來理解。

raw-image

#回到正題

我們在做的事情就是兩者的結合,「古典制約」加上「正增強」與「負懲罰」。所以這個制度根據理論本身會是有效的,但是使用上卻可能搞錯重點而失去效果。因此很多孩子早就忘記為什麼要獎卡或貼紙,只停留在古典制約的狀態中而不自知。

孩子可能早就忘記自己為什麼要貼紙或者獎卡,但是當聽到要扣點了喔,要給你加分了喔就一陣緊張。

這個方式中

操作制約的重點應該遠大於古典制約

但是做的粗糙的結果就變成

古典制約大於操作制約

raw-image

孩子已經忘記自己為什麼要遵守規則,要守什麼規則,只剩下「你不給我獎卡,我好生氣」「你說要拿走我的獎勵,我好生氣」。然後又被說要忍耐,卻又不知道要忍什麼。

很多老師甚至很少用上「正增強」跟「負增強」,孩子只剩下面對「正懲罰」跟「負懲罰」

🍎複習一次

  1. 弄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情,不然情願不要做
  2. 知道操作制約的地位應該高於古典制約
  3. 讓孩子有不同的方式可以獲得獎勵,或者遠離懲罰
  4. 不要忙著使用正懲罰與負懲罰
  5. 我們是在讓孩子理解遊戲規則,而不是逼孩子學會鑽漏洞


教養兩難的文章會繼續連載,用圖文的方式分享一些工作上我與家長們的衛教內容,敬請期待。




歡迎追蹤臉書 (適合家長) 

以及IG  (適合青少年成人及本人)

社團(家長討論與分享)

看更多文章與參加活動喔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
▉非典型臨床心理師,現為沛智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中山企管畢業後前往澳洲、日本渡假打工,回台工作後發現自己想要做「適合自己的工作」而轉職臨床心理師。現在專長是早期療育與親職教育,讓我一起陪你和孩子一起面對人生的煩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