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兩難」17要坐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Dilemma17要坐好嗎


raw-image


🍎情境

為什麼不能乖乖坐好?像條蟲一樣動來動去的。

坐著玩不行嗎?別人都可以好好坐著,為什麼你不行?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孩子都沒辦法乖乖坐好,總是跑來跑去。

但為什麼要坐好?不做好會怎樣嗎?

🍎怎麼了

#為什麼要坐著?

對於讓孩子安坐,我們有幾個理由,第一個是這個環境需要一些結構性,所以需要孩子在原地,之後的說明或者遊戲都會比較方面,不會漏聽或者要說話的時候不見人影,漏聽重要訊息。第二個是為了安全性,在比較混亂的場合中,有個位子會讓場面比較容易控制,孩子也比較不會隨便接近危險。第三個是人數比較多的情況,因為這時候跟演唱會一樣,大家都會為了想看清楚某樣東西而站起來或者移動位子。這時候就會擋到後面的人,或者彼此之間產生衝突。所以有個位子來控制公平性,會讓問題產生的機率降低。

#孩子為什麼不坐?

生理方面,小小孩就無法安坐太久,因為不懂得為什麼要在原地不動。除了睡覺休息,生物的本能就是到處探索覓食跟接觸外界事物,所以要小小孩坐著不動,其實違反了生物的天性。心理方面,當孩子發現周遭有有趣的事物,好奇心使然會讓孩子想去看。自主的本能方面,當你要求我不要動,如果沒有清楚的理由,我就更想要動,反抗壓抑。

#你為什麼想要孩子坐著?

這方面可能性很多,聽起來也可能有些挑釁,這邊我要先預告,也希望不要過度對號入座。這些想法每個人有時候都有,不代表你是不好的爸媽。

「有時候就在忙,所以就希望孩子坐好不要吵,我才能好好做事」

「我也不知道要叫孩子做什麼,反正先做好就對了,不要給我惹麻煩」

「跑來跑去很礙眼,是要給我添多少麻煩」

「小孩就是要聽話,乖乖的在那邊不要吵」

有這樣的想法跟聲音很正常,畢竟很多是上一代潛移默化下來的東西。但是把這個視為理所當然就不正常,因為小孩不是物品或者寵物,這樣的教養會讓處在一個不合理的成長環境。

就算是以前小孩生很多的時代,也頂多是讓孩子互相照顧,不會限制孩子的行動。有限的行動空間跟被限制不能發出聲響,跟圈養有什麼區別?

而如果你的理由如果 #為什麼要坐著 裡頭提到的名正言順,那麼就好好地放下自我懷疑,你已經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複習一次

1.坐好是種要求,需要合理的目的

2.我們會在一些理由下要求孩子坐好(結構、安全、公平)

3.考慮到年紀等原因,孩子對於安座一定有困難

4.要好好思考自己的要求是為了孩子還是自己的方便


教養兩難的文章會繼續連載,用圖文的方式分享一些工作上我與家長們的衛教內容,敬請期待。


歡迎追蹤臉書 (適合家長) 

以及IG  (適合青少年成人及本人)

看更多文章與參加活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的沙龍
22會員
69內容數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2023/08/02
🍎情境 「不看著他寫作業就寫好幾個小時」「沒事就在那邊發呆」 孩子只想逃離那個地方,我只好陪著 IG影片 你家的孩子是左邊還是右邊呢? 🍎怎麼了 作業應該很無聊吧,對於孩子來說 看不到終點,應該很煩吧 用掉他玩的時間,應該很討厭吧 #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有作業嗎? 老師出
Thumbnail
2023/08/02
🍎情境 「不看著他寫作業就寫好幾個小時」「沒事就在那邊發呆」 孩子只想逃離那個地方,我只好陪著 IG影片 你家的孩子是左邊還是右邊呢? 🍎怎麼了 作業應該很無聊吧,對於孩子來說 看不到終點,應該很煩吧 用掉他玩的時間,應該很討厭吧 #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有作業嗎? 老師出
Thumbnail
2023/07/26
#Dilemma19 🍎情境 「不乖我扣點數喔」「集點之後我們就可以換獎品」 這些是我們自己在學校時期就常常聽到的方法跟話語。有些孩子為了獎品很努力,不過也有一群孩子總是因為被扣點數而哭天搶地。 好的點數,不好的點數,這些社會的規則,我們正透過這些活動教給孩子。 但孩子真的理解了嗎?
Thumbnail
2023/07/26
#Dilemma19 🍎情境 「不乖我扣點數喔」「集點之後我們就可以換獎品」 這些是我們自己在學校時期就常常聽到的方法跟話語。有些孩子為了獎品很努力,不過也有一群孩子總是因為被扣點數而哭天搶地。 好的點數,不好的點數,這些社會的規則,我們正透過這些活動教給孩子。 但孩子真的理解了嗎?
Thumbnail
2023/07/19
🍎情境 有時候光是談到早療,就會有很多人有想法跟意見。除了當事者以外,還有其他的親朋好友會你一言我一語的「哎呦,我家那個還不是很晚說話,現在也是很會講」「大隻雞慢啼啦」「還要什麼評估不是很麻煩?」「我們以前哪有那種東西,現在不是還是活得好好的」「他只是害羞」「他會講,他只是不想講」「上學
Thumbnail
2023/07/19
🍎情境 有時候光是談到早療,就會有很多人有想法跟意見。除了當事者以外,還有其他的親朋好友會你一言我一語的「哎呦,我家那個還不是很晚說話,現在也是很會講」「大隻雞慢啼啦」「還要什麼評估不是很麻煩?」「我們以前哪有那種東西,現在不是還是活得好好的」「他只是害羞」「他會講,他只是不想講」「上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Dilemma17要坐好嗎 🍎情境 為什麼不能乖乖坐好?像條蟲一樣動來動去的。 坐著玩不行嗎?別人都可以好好坐著,為什麼你不行?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孩子都沒辦法乖乖坐好,總是跑來跑去。 但為什麼要坐好?不做好會怎樣嗎? 🍎怎麼了 #為什麼要坐著? 對於讓孩子安坐,我們有幾個
Thumbnail
#Dilemma17要坐好嗎 🍎情境 為什麼不能乖乖坐好?像條蟲一樣動來動去的。 坐著玩不行嗎?別人都可以好好坐著,為什麼你不行?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孩子都沒辦法乖乖坐好,總是跑來跑去。 但為什麼要坐好?不做好會怎樣嗎? 🍎怎麼了 #為什麼要坐著? 對於讓孩子安坐,我們有幾個
Thumbnail
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打瞌睡、擺動身體,講話,讓家長感到十分困擾。這些現象是因為孩子缺乏定力嗎?筆者在教學現場觀察到一個神奇的現象:孩子「自學」時,是坐得住的。而孩子坐不住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學習進度超前,或是缺乏學習動力與熱情。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打瞌睡、擺動身體,講話,讓家長感到十分困擾。這些現象是因為孩子缺乏定力嗎?筆者在教學現場觀察到一個神奇的現象:孩子「自學」時,是坐得住的。而孩子坐不住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學習進度超前,或是缺乏學習動力與熱情。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聽故事場域,是否對聽故事的人來說,足夠友善呢?在設備的提供,在設備的種類上,在這些的思考上,兒童是聽故事的對象,但我們有認真以他們為受者來考量,做出貼心的應對嗎?然而,在說故事現場,我最常聽見的是,要孩子忍耐。忍耐著身體的不適,忍耐著腰痠、腳麻、屁股痛的不適。彷彿忍耐是一種美德與必經過程。但,真是如
Thumbnail
聽故事場域,是否對聽故事的人來說,足夠友善呢?在設備的提供,在設備的種類上,在這些的思考上,兒童是聽故事的對象,但我們有認真以他們為受者來考量,做出貼心的應對嗎?然而,在說故事現場,我最常聽見的是,要孩子忍耐。忍耐著身體的不適,忍耐著腰痠、腳麻、屁股痛的不適。彷彿忍耐是一種美德與必經過程。但,真是如
Thumbnail
規律生活型態可以讓小孩的情緒處於穩定的情況,因為小孩通常還沒發展出高能的應變能力,太多的變化容易造成他們情緒亢奮與焦慮,長時間的亢奮與焦慮會再次影響到小孩的作息與情緒。
Thumbnail
規律生活型態可以讓小孩的情緒處於穩定的情況,因為小孩通常還沒發展出高能的應變能力,太多的變化容易造成他們情緒亢奮與焦慮,長時間的亢奮與焦慮會再次影響到小孩的作息與情緒。
Thumbnail
小孩成長的過程,會觀察大人的互動模式發展出自己與其他人的相處模式,也會因為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行為。他們是很直觀的生物,沒辦法同時理解好幾種標準,所以從小建立規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Thumbnail
小孩成長的過程,會觀察大人的互動模式發展出自己與其他人的相處模式,也會因為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行為。他們是很直觀的生物,沒辦法同時理解好幾種標準,所以從小建立規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Thumbnail
要不要生小孩? 所有考慮為人父母的未來準爸媽們,以及爸媽們 可以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孩子的教養,是否有強烈決心,會負起責任? 真的有,再孕育生命吧! 教養,不只有建立在和孩子的愛與情感上 父母更有義務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
Thumbnail
要不要生小孩? 所有考慮為人父母的未來準爸媽們,以及爸媽們 可以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孩子的教養,是否有強烈決心,會負起責任? 真的有,再孕育生命吧! 教養,不只有建立在和孩子的愛與情感上 父母更有義務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
Thumbnail
這兩天把它看完了,超級推薦,身為父母沒有拜讀過將會是一大遺憾,讓人相見恨晚。
Thumbnail
這兩天把它看完了,超級推薦,身為父母沒有拜讀過將會是一大遺憾,讓人相見恨晚。
Thumbnail
有很多教養的方式,但每個孩子都需要自己的家長,實驗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讓這些規範,可以一點一滴地成為生活的原則和習慣,讓孩子在碰到衝突和困難的時候,不會失去努力的目標。
Thumbnail
有很多教養的方式,但每個孩子都需要自己的家長,實驗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讓這些規範,可以一點一滴地成為生活的原則和習慣,讓孩子在碰到衝突和困難的時候,不會失去努力的目標。
Thumbnail
所以當那些看似非常理存在於教育現場的「不太乖示範」浮現時,當然只會更想要急於介入,成為別人眼中教育得體的大人,更多時刻是因為自己輸不起,無力承擔身為一個大人可以「不用太乖」也可以「教育有方」的可能性。 於是想要在普世價值下成為一個被認定的「合格大人」,我們只好繼續假裝這些有道理的強迫是為孩子好……。
Thumbnail
所以當那些看似非常理存在於教育現場的「不太乖示範」浮現時,當然只會更想要急於介入,成為別人眼中教育得體的大人,更多時刻是因為自己輸不起,無力承擔身為一個大人可以「不用太乖」也可以「教育有方」的可能性。 於是想要在普世價值下成為一個被認定的「合格大人」,我們只好繼續假裝這些有道理的強迫是為孩子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