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活出你的不煩人生:讓心變強大的煩惱清理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總是被煩惱侵擾,覺得心好累?
但光只是煩惱並無濟於事,身為成熟大人,
不妨試著將煩惱轉變為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煩惱也有意義

 「完全不煩惱最好」,我認為這不見得正確,因為確實有些事「不經一番煩惱折磨,哪得自己認同之結果」。

舉例來說,「我思考了很多,但果然還是這樣最好」的認同感,是經過某種程度的苦惱後才會抵達的境界,如果不曾煩惱就無法獲得吧。

 

●拋開只是不停打轉的糟糕煩惱

我認為需要「正確煩惱」、「開心煩惱」。

糟糕的煩惱,會讓視野變得狹隘,缺乏靈活度、思緒陷入死胡同且失去創造力,不僅看不見選項,甚至想不到可以找誰商量。\一直被煩惱控制就會失去勇氣與好奇心。

除此之外,也容易感覺「反正自己什麼也辦不到」而放棄思考,導致責怪他人或厭惡自己、自暴自棄、感到絕望等情況。

但並非「只要煩惱就好了」,光只是煩惱沒辦法讓心變得強大,就算不再煩惱也無法讓你因而成長。

如果煩惱後沒有進一步解決問題、改善狀況,或煩惱後沒有採取讓自己及身邊的人變得更幸福的行動,那麼這個煩惱就毫無意義。

需要拋開只是讓自己在相同悲觀的思考中不停打轉的糟糕煩惱,把這個煩惱轉變為課題,把思緒切換成「找出解決方法」。

 

●清理煩惱的必要方法:

1.採取解決煩惱的行動。

2.改變對煩惱的認知,將其轉化成「非煩惱」,或減輕其程度。

3.創造出從一開始就不會煩惱的思考迴路。

 

●思考迴避或降低風險的行動

只要事先想定「這裡存在著這樣的課題」後,就能逐一邏輯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接著準備行動。

或是要為「假設真的發生了」做準備,先準備好應對方法。

如此一來,就能消除不採取行動的理由。

當然,當你知道這個問題無法獨力解決、無法獨自承受,損害過大無法負擔時,就會做出「不做」(不行動)的判斷。

但是合理思考追究到底後,你會發現負面思考與行動力及迴避危機的能力,本來就是可以同時成立的。

 

●只要拋開「完美主義」就能變輕鬆

害怕失敗而無法挑戰的人,「不容許犯錯或失敗」的成見根深柢固,有著「完美主義」的思考傾向。

或者會因為過度沒自信而出現「得要做好才可以」、「不可以失敗」的死心眼,而躊躇著該不該行動。

在此也試著啟動「換位思考」看看吧。

舉例來說,當他人在工作等事情上犯錯時,你會全盤否定對方「這傢伙是個沒用的人」嗎?

看見上台簡報結巴或吃螺絲的人時,你會瞧不起對方「這傢伙真沒用」嗎?

在朋友的結婚典禮上,看見一臉通紅、滿頭大汗上台講話的人,你會嘲笑對方「這個人也太丟臉了」嗎?

或許有人真的會這麼想,但那是針對敵對的人或討厭的人。

我想,大部分的情況,應該都會鼓勵對方「這次真的太可惜了」,或是同情對方「你肯定很緊張吧」。

也就是說,正如同你能容許別人不完美的一面,別人看見你不完美的一面時也會容許的。

所以說,如果遇到讓你躊躇不前的狀況時,可以試著思考「如果不是我,而是別人來挑戰之後失敗,我會因此嘲笑那個人嗎?」

接著,你會發現幾乎所有事情都是「我應該不會,甚至連這種想法都沒有」,如此一來心情就能輕鬆許多。

 

●看見外遇新聞而憤怒的人是傲慢

有些人會因為一點小事而煩躁不堪。

這類人的精神狀態容易受到他人或發生的事情影響,可說是容易有煩惱的個性。

想要成為一個沒有煩惱的人,其中一個希望大家擁有的心態,就是別只用自己的標準來判斷他人或事物。

想做到這點,就需要有意識地別用「正確、錯誤」、「是否符合道德」、「是否違反倫理」等標準來做判斷。

這是因為,這些判斷的根據是自己心中固有的東西,別人不見得也是如此。

舉例來說,我對別人外遇一點興趣也沒有,但有很多人會在看到藝人或政治人物外遇的新聞後生氣。

他們認為「不應該外遇」、「公眾人物應該要清廉潔白」,所以看見他人的言行與自己的道德觀不符時就會生氣。

其實他們也只是想要別人符合自己的正義,所以看見不符的人就會生氣,容易生氣的人其實是相當傲慢的人。

同時,也要捨棄「身邊的人也應該要實現我的正義」這種成見,每個人的正義都不同,而且說到底根本不存在客觀的正義。

幾乎所有狀況都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為正義。

 

●修正自我評價擺脫忌妒

想要擺脫忌妒的苦惱,就需要「修正自我評價」、「為了消解忌妒而努力」,或者「兩者都要做」。

這項作業相當困難,需要先理解忌妒是因為有什麼事情不順利,或是哪裡出現問題,並試著分析理由。

只要能做出分析,就能看見解決方法。

想要修正自我評價,我推薦大家可以把現在的自我評價與現實對比。

首先在紙上寫出「希望自己可以是這樣」、「我應該是這樣的存在」這些自我評價,接著與此對比,列出現實的狀態以及你心中的不滿。

接下來,請認清「現實是那樣、自己是這樣」,接受現實與想像的差距,並找出自己該做哪些努力。

也就是「積極地放棄自己」。

實際的做法為「謹慎地去做自己能辦到的事情」。

因為成就感與實際感受到自己有所成長,可以滿足一定程度的自戀。

總之,先全神貫注在眼前自己擅長、喜歡的事情上面。

特別推薦大家可以獨自作業的事情,這類事情可以默默努力,也不容易 受到周遭反應的影響。

 

●別被捲入他人的價值觀、評價基準當中

「你是我朋友耶,幫一下啦」、「你是晚輩耶,乖乖聽話好不好」、「看在我們是同鄉的份上嘛」,這種想要拗你免費幫忙的人,根本完全沒有來往的價值。

當然,如果你曾欠對方人情那沒話說,但既然需要別人的協助,不給任何酬勞就想讓人免費幫忙,這是非常失禮的態度。

如果是正常的人,至少會說「只有微薄謝禮真的很不好意思」、「我買了伴手禮來給你」、「那我幫你做這個」、「下次讓我請你喝一杯」,絕對不會讓人白做工。

另外,也有人會哀嘆被人輕視、被人看不起,但就算被他人騎在頭上或被瞧不 起,這都不會降低你的能力與人品。

那個人單純只是個不瞧不起誰就沒辦法活下去、 心理有毛病的人而已。那是那個人本身的問題,根本沒有必要把別人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

問題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有些人會在被人瞧不起後覺得自己比不上對方。

這正會讓你活在他人的評價基準中,千萬要避免這種情況。

 

~午堂登紀雄/中央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具美國公認會計師執照。大學畢業後任職於東京的會計事務所,經歷大型流通企業的行銷部門工作後,在世界知名的理特管理顧問公司擔任顧問,2006年成立Premium Investment & Partners股份有限公司。現在除了擔任不動產投資顧問外,也以投資者、寫作者、演說者的身分活躍。
~《活出你的不煩人生:讓心變強大的煩惱清理術》
~《自分なりの解決法が見つかる 前向きに悩む力》

 

#活出你的不煩人生 #煩惱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活出你的不煩人生》】↓↓
https://wonderfulapple.net/30Ky5

【金石堂購買《活出你的不煩人生》】↓↓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avatar-img
360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人生有90%以上的不快樂,來自於「導演症候群」! ●什麼是導演症候群(Director syndrome)? 大多數人的煩惱,來自於喜歡當導演。 導演心中,總有幾套既定的劇本。 有些是「美好的劇本」—如果現實生活與這些美好的劇本有落差,就會產生痛苦。 有些是「糟糕的劇本」—這些糟糕的劇本本身,就足
★「如果你現在正在哭泣或內心感到畏縮, 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你並不懶惰、骯髒或令人討厭。 你不是失敗者。 你需要的,只是不帶評判且具同理心的幫助。」 ●即使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須多想的任務─刷牙、洗頭、更衣─在你低潮時幾乎都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執行功能障礙、拖延、壓力過大、完美主義、創傷、
★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剖析珍‧奧斯汀經典作品與人物,原來用我們的大腦理解別人,真是一件不單純的事!
★夜深了,你是不是也在思考人生? ●日子過得四平八穩的人,往往羡慕那些高潮迭起的人生;很諷刺的,那些生活光鮮亮麗的人,反而渴望平平淡淡地過生活。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吸引人的,這是你要不斷提醒自己的事情。 ●請大家想想,過去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那麼一些片刻,覺得自己是在追逐所謂的小確幸呢?你當時是為了什麼原
★在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科學驗證中,查特吉醫師指出快樂其實非常簡單和純粹,只需簡單達到三個條件,就能讓我們收穫恆久、純粹而堅實的快樂—心滿意足/表裡如一/自主掌控。
★人生有90%以上的不快樂,來自於「導演症候群」! ●什麼是導演症候群(Director syndrome)? 大多數人的煩惱,來自於喜歡當導演。 導演心中,總有幾套既定的劇本。 有些是「美好的劇本」—如果現實生活與這些美好的劇本有落差,就會產生痛苦。 有些是「糟糕的劇本」—這些糟糕的劇本本身,就足
★「如果你現在正在哭泣或內心感到畏縮, 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你並不懶惰、骯髒或令人討厭。 你不是失敗者。 你需要的,只是不帶評判且具同理心的幫助。」 ●即使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須多想的任務─刷牙、洗頭、更衣─在你低潮時幾乎都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執行功能障礙、拖延、壓力過大、完美主義、創傷、
★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剖析珍‧奧斯汀經典作品與人物,原來用我們的大腦理解別人,真是一件不單純的事!
★夜深了,你是不是也在思考人生? ●日子過得四平八穩的人,往往羡慕那些高潮迭起的人生;很諷刺的,那些生活光鮮亮麗的人,反而渴望平平淡淡地過生活。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吸引人的,這是你要不斷提醒自己的事情。 ●請大家想想,過去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那麼一些片刻,覺得自己是在追逐所謂的小確幸呢?你當時是為了什麼原
★在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科學驗證中,查特吉醫師指出快樂其實非常簡單和純粹,只需簡單達到三個條件,就能讓我們收穫恆久、純粹而堅實的快樂—心滿意足/表裡如一/自主掌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自尋煩惱是指:明明就沒事,或是發生機率很低的事,又或是只是你自己覺得可能會發生的事,你卻硬要那邊瞎擔心,把自己搞得每天心神不寧,無限內耗,時時都在煩惱要是發生了怎麼辦;與人相處,經常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或是一直在糾結為什麼某些人的想法跟自己或普羅大眾的想法不一樣。 當你在做以上這些事的時候,除
Thumbnail
我們的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在人與事之間琢磨錯了方向。很多時候,我們被眼前的問題困住,以為解決了它們就能心安。然而,真正讓我們煩惱的,往往不是表面的事,而是我們的心態和思維方式。與其在小事上糾結,不如退一步看看整體情況。當我們能夠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就能用更輕鬆的心態去面對挑戰。人生就像
過度思考通常源自想要「解決問題」的心。我以為只要多認識一點人性、多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就能在適當的時機,補上該被說出的話,前往沒那麼破碎的結局。 不過,有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不要解決任何問題。 接受它就好。 它並不破碎,它不需要補救,它原本就很好。
Thumbnail
現代人普遍困於「知道但做不到」的困境,導致負面情緒不斷。作者分享三個步驟:一、釐清內在渴望;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三、用增能的視野覆盤。透過敘事治療,改寫自我認同,擺脫困境,活出真實自己。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一生中遇到的煩惱以及他是如何解決煩惱的。在面對困難時,作者的方法包括閱讀勵志書以及想一件事,提醒讀者在遇到挫折時不要放棄,需要忍耐和奮鬥。人生的暴風雨終究會過去。
Thumbnail
當我們探討“煩惱事的內容成就未來的你”這一理念時,其實是在深入理解如何通過挑戰和困難來塑造個人的成長和成功。 這個過程涉及幾個關鍵方面: 煩惱事作為成長的催化劑:煩惱事往往讓人感到不適,但它們也是自我發現和成長的重要機會。在面對挑戰時,我們被迫離開舒適區,這有助於發展新技能和新見解。 反思和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自尋煩惱是指:明明就沒事,或是發生機率很低的事,又或是只是你自己覺得可能會發生的事,你卻硬要那邊瞎擔心,把自己搞得每天心神不寧,無限內耗,時時都在煩惱要是發生了怎麼辦;與人相處,經常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或是一直在糾結為什麼某些人的想法跟自己或普羅大眾的想法不一樣。 當你在做以上這些事的時候,除
Thumbnail
我們的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在人與事之間琢磨錯了方向。很多時候,我們被眼前的問題困住,以為解決了它們就能心安。然而,真正讓我們煩惱的,往往不是表面的事,而是我們的心態和思維方式。與其在小事上糾結,不如退一步看看整體情況。當我們能夠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就能用更輕鬆的心態去面對挑戰。人生就像
過度思考通常源自想要「解決問題」的心。我以為只要多認識一點人性、多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就能在適當的時機,補上該被說出的話,前往沒那麼破碎的結局。 不過,有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不要解決任何問題。 接受它就好。 它並不破碎,它不需要補救,它原本就很好。
Thumbnail
現代人普遍困於「知道但做不到」的困境,導致負面情緒不斷。作者分享三個步驟:一、釐清內在渴望;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三、用增能的視野覆盤。透過敘事治療,改寫自我認同,擺脫困境,活出真實自己。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一生中遇到的煩惱以及他是如何解決煩惱的。在面對困難時,作者的方法包括閱讀勵志書以及想一件事,提醒讀者在遇到挫折時不要放棄,需要忍耐和奮鬥。人生的暴風雨終究會過去。
Thumbnail
當我們探討“煩惱事的內容成就未來的你”這一理念時,其實是在深入理解如何通過挑戰和困難來塑造個人的成長和成功。 這個過程涉及幾個關鍵方面: 煩惱事作為成長的催化劑:煩惱事往往讓人感到不適,但它們也是自我發現和成長的重要機會。在面對挑戰時,我們被迫離開舒適區,這有助於發展新技能和新見解。 反思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