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吃小籠湯包時,媽媽就說這小籠湯包就是裏面有湯才會叫小籠湯包,湯包裏湯很燙,所以吃時要很小心,
媽媽說先用筷子戳一個洞讓包子皮破了湯流出來,
然後有人問我湯流出來了要怎麼喝?
我的老媽說的是把湯包放在湯匙上再戳洞啊。
第一次吃湯包時,是媽媽帶我及弟弟們到店裡吃的,
那時候的湯包,皮很薄,小小一顆,一咬之下那很燙的湯馬上流出來燙嘴。
但現在的是小籠包?小籠湯包?還是湯包呢?
突然想到現在看到的都叫小籠包,那湯字不見了,
而我現在吃到的小籠包,皮很厚然後湯少也不燙,
就算皮薄但好像蠻硬的,而且一樣湯不多也不燙,
真的不該叫湯包了。
有人跟我說這是縮小的肉包子,還真的像耶,像極了縮小版的肉包子。
已經好多年沒有再吃過以前吃的那皮薄湯多又燙的小籠湯包了,
看到新聞有人吃小籠包被燙而指責店家沒有說明要怎麼吃?
網路上看到很多人認為這是常識怎麼還要店家說明呢?
但是我覺得還真該說明怎麼吃小籠湯包,
因為一般吃到的小籠湯包不燙而湯不多之下,是不必小心吃也不會被燙到,
所以應真的有人以為所有小籠包就是跟路邊買到的小籠包一樣不必小心吃。
要到貴的少數餐廳,才會吃到一咬下去就馬上流很燙的湯出來的正版小籠湯包,
可是不少人真的不會花這麼多錢去餐廳吃,都是路邊餐車或是小店吃那些縮小版的肉包子湯包。
有天慕名到名店去吃到較正版的小籠湯包時,真的不知道要等湯冷點再吃啊,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是我們,但全台灣不是只有我們,所以建議那些真的是正版小籠湯包的店做個食用說明吧!
我不會到名店去吃小籠湯包,不是只因為貴的原因,而是因為小時候吃過正版小籠湯包的滋味,而是聽過老媽說小籠湯包那湯是怎麼做出來的?
小籠湯包的湯,其實就是豬肉或雞肉的含油的湯冷凍變透明膠質的塊狀,再拿去包在小籠湯包裡,等到冷凍的湯塊遇熱自然變回湯的包在小籠包裏了。
真的拿豬肉或雞肉去做湯塊是費工夫的,而且湯的味道也要調好,包的時候要迅速否則湯塊會化了,現在的生意人大部份不會增加成本的費這種工夫及錢來做,聽說大部份都用洋菜來做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