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的溫度35°,正值夏天。
內向,這個特質,並不是缺點。
一位害羞的男孩,在課堂中尚未交到任何朋友,因為他總是一個人靜默的待在角落,所以每當要分組時,他總是被大家遺忘,因為他沒有任何的「存在感」,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漸漸的不喜歡與人群接觸,別人和他說話,他也不與對方交流,導致大幅降低大家對他的好感度,就這樣,他在班上沒有被任何一位同學喜歡。
做最真實的自己。
在一個班級裏,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自然就會有迥然不同的個性出現,有的很吵、有的很安靜、有的很活潑⋯等,比較吵鬧的同學,只是想引起老師的關注,成為大家的焦點;比較安靜的同學,只是想默默的完成老師交代的所有作業,當一個奉公守法的好學生;比較活潑的同學,只是想將自己內心的快樂帶給大家,希望能讓班上的氣氛變得更活躍,同儕之間也能親如手足,相互依靠。所以在團體生活中,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應該給予尊重與包容,而不是將他們變成我們所期待的那個樣子。
老師,謝謝妳成為了我的好朋友。
有一週,老師上課的主題是「我的好麻吉」,內容是寫出十個自己好朋友的優點,雖然這個對班上其他同學來說是很輕而易舉也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對小男孩來說,卻是一個魔王大難題,當大家都開心的互相交流,並且全神貫注在學習單上時,小男孩卻陷入了悄然不樂的情緒裡,因為他知道,他沒有任何的朋友,自然也就沒辦法破解這個關卡,所以想要悄悄的闔上書本,當作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但是在這個時候,被老師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於是向前詢問小男孩的狀況,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是因為小男孩沒有夥伴的關係,所以想利用「逃避」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當下老師靈機一動,詢問小男孩說:「如果我今天也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你願意跟我當朋友嘛?」,小男孩深思熟慮十分鐘後,鼓起勇氣回答老師說:「老師,我願意跟妳當朋友」。
或許安靜的人,都會有特別敏銳的觀察力。
接著老師以「學生」的身分與小男孩互動,老師先請他寫下對自己的「第一印象」,「好相處」是他給的第一個形容詞,老師好奇地問小男孩說:「你為什麼覺得我是一位好相處的人?」,他說:「因為老師妳總是會替大家著想,也會常常原諒我們犯的錯誤。」
「溫暖」,是他給的第二個形容詞,老師一樣好奇地問小男孩說:「為什麼你覺得我是一位溫暖的人?」他說:「因為老師妳會主動關心有狀況的同學,也會在同學傷心難過的時候,給予陪伴。」
聽完原因之後,老師赫然發現,原來自己在小男孩的心目中是一位如此「友善」的人,雖然小男孩平常都是形單影隻,但是其實他也是一位細心的學生,只是缺少一位兼具「傾聽」與「陪伴」的知心好友,或許當這樣的人出現以後,將會改變小男孩往後的人生。
如果可以,試著走進孩子的心裡,會發現,傾聽真的比說教重要,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是孩子最強大「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