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留下來的人算甚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朋友去算命,他聽得一愣一愣的。但是,心中不免還是有點懷疑。最後致命一擊是,對方說:你有一個弟弟。
這是什麼鬼呀?難道你的爸爸或媽媽,在外面另有別人嗎?
結果,朋友回去問了媽媽,才知道本來他是雙胞胎的哥哥。有個弟弟,出生沒多久就走了。
所以,這個「未亡人」現在才明白自己的身分。但是,也幸好是如此。所謂的思念,所謂的牽絆,就不會那麼嚴重。
但是,如果有人就是不願意放下思念呢?
離開或留下來?這是個嚴肅的問題
法國電影《家庭休止符》(Serre moi fort, 2021)(大陸譯成《抱緊我》)描述已經有兩個小孩的媽媽,有天清晨決定離開家人。因為,她心中放不下早逝的小女兒。
英國電影《愛的後事》(After Love, 2000),穆斯林胖太太瑪麗,在先生驟世之後才發現,他竟然在法國有個平行生活的家庭。她決定走入對方生活,去尋找原因。
玻利維亞電影《我們的家園》(Utama, 2022),乾旱的高原上,老先生跟老太太堅韌的相依。跟著父親離家的孫子從城裡來,希望二老離開,最後還是一個人離開。
《家庭休止符》的媽媽已經錯亂,我們分不清什麼是回憶,什麼是想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水晶球上被投射得光彩耀人。但是,她的球已經缺了角,其他人現在才知道。
瑪麗到先生的太太家幫傭,慢慢拼湊出他就是放不下他們夭折的小孩。對方跟先生有個快樂成長的小孩,然後她們三個人相認,決定不要讓《愛的後事》變成遺憾。
跟著高原的風沙,祈雨的人群,羊駝還有彼此還相互愛慕對方的老夫婦,我們知道《我們的家園》裡面有許多有關土地跟歷史的愛。想要繼續留下來的人,不覺得所謂的不便有多不便。
改變或不改變?也是個嚴肅的問題
我們聽過好多「沉浸式」的這個跟那個展覽或劇場,好像讓人「泡」在某種情境之中,就是什麼了不起的體驗。
如果讓你沉浸在無邊際的悲傷或困惑中呢?又或者,有人其實一直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那其實是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離開的人,看不到留下來的人的痛苦。留下來的人,不知道離開的人的難處。
那個一生都在從事跟生命對峙的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說:「我們總喜歡做我們喜歡的事情,可是,正因如此,我們從不改變。在未知的領域和你不喜歡、你害怕的事情裡——才是你得以改變的地方。」
我們看電影,其實就是在黑暗中「旁觀他人的痛苦」。多安全,也多麼驚悚呀。
留下來的人算什麼?他們也值得被愛被珍惜,而不是不在的人最應該被捧在手心。
離開的人,留下來的人,都應該在這個選擇被做下之後,做出改變。
而我們都知道,有時候不改變,其實更需要你做出巨大的改變才辦得到。
例如,不要恨,不要自責。不要停止,去愛。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是有首歌叫《用你的歌溫柔的殺死我》嗎? 《親密》的少年關係,就是被溫柔的殺死了。 他們的開心,無憂,還有壓抑,假裝不在乎, 跟悲傷,我們都看見了,我們都感同身受了。
伊莎貝·雨蓓主演的《鋼琴教師》摘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983年出版的小說原著,有性與謊言還有權力遊戲的自我毀滅。 我們隔著文字看主人翁的自我毀滅,難道不應該產生一些 「如果不這樣,也許就不會那樣」的正反兩方思考嗎?
電影《十二怒漢》和《萬湖會議》,都屬於三一律 (空間統一,時間統一,事件統一)的古典故事結構。 一個讓人憤怒,一個讓人不寒而慄。
男人那個子,睡夠飽就有新的。女人那個子,有多少就是多少。 不過,老天也挺公平的。男人只會高一次,女人可以高很多次。 電影《祝你好運》裏的艾瑪·湯普森,先生過世了,她還沒有高過。 然後,她勇敢的呼叫小男生。接著,一切都改變了
這部來自巴基斯坦的得獎電影,既是三個女人的故事,也是三個男人的故事。 三個女人/男人,在127分鐘裏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
不是有首歌叫《用你的歌溫柔的殺死我》嗎? 《親密》的少年關係,就是被溫柔的殺死了。 他們的開心,無憂,還有壓抑,假裝不在乎, 跟悲傷,我們都看見了,我們都感同身受了。
伊莎貝·雨蓓主演的《鋼琴教師》摘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983年出版的小說原著,有性與謊言還有權力遊戲的自我毀滅。 我們隔著文字看主人翁的自我毀滅,難道不應該產生一些 「如果不這樣,也許就不會那樣」的正反兩方思考嗎?
電影《十二怒漢》和《萬湖會議》,都屬於三一律 (空間統一,時間統一,事件統一)的古典故事結構。 一個讓人憤怒,一個讓人不寒而慄。
男人那個子,睡夠飽就有新的。女人那個子,有多少就是多少。 不過,老天也挺公平的。男人只會高一次,女人可以高很多次。 電影《祝你好運》裏的艾瑪·湯普森,先生過世了,她還沒有高過。 然後,她勇敢的呼叫小男生。接著,一切都改變了
這部來自巴基斯坦的得獎電影,既是三個女人的故事,也是三個男人的故事。 三個女人/男人,在127分鐘裏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自那以後,我時常去看望老媽媽。每次去,她依然守著那堆兒子的衣物,仿佛時間從未流逝。   有一次,我帶著一些食物去看她。她看到我,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可隨即又黯淡下去,似乎在想:這不是我的兒子。(此時老媽媽心裡一陣酸澀,她多渴望走進門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兒子啊,她在心裡默默歎氣,那股失落感如潮水般
    父母的離異,即使我們不知所措,即使我們拚命自省找答案,忍受著內心的空洞,時間就是會過去,我們都能度過,最後我們終將接受現實、尊重父母的選擇,找到彼此間平衡的互動空間。也許回首發現,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並未減少,我們還是擁有父母原來的愛,也許發現學會對未來給予祝福,比回到原點會是更好的人生選項。
翻到某年看完北美館展覽的札記。 “展覽主題「旅途」的部分有一部法國影片《我的朋友》藉由訪談不同人物勾勒出一位祖母與其家人之間的相處樣貌,在訪問到祖母本人的片段時祖母提到已故丈夫的往事,丈夫在11歲時就決定要與她共度一生,並且臨終前依然深愛,說「遇見你就是我這一生最美好的事情」。”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看完《最後的馬拉松》的場景,我想寫看完電影的感想,於是問內人看完有什麼感覺,以便作為參考用。 「讓我想到不老騎士。」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自那以後,我時常去看望老媽媽。每次去,她依然守著那堆兒子的衣物,仿佛時間從未流逝。   有一次,我帶著一些食物去看她。她看到我,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可隨即又黯淡下去,似乎在想:這不是我的兒子。(此時老媽媽心裡一陣酸澀,她多渴望走進門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兒子啊,她在心裡默默歎氣,那股失落感如潮水般
    父母的離異,即使我們不知所措,即使我們拚命自省找答案,忍受著內心的空洞,時間就是會過去,我們都能度過,最後我們終將接受現實、尊重父母的選擇,找到彼此間平衡的互動空間。也許回首發現,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並未減少,我們還是擁有父母原來的愛,也許發現學會對未來給予祝福,比回到原點會是更好的人生選項。
翻到某年看完北美館展覽的札記。 “展覽主題「旅途」的部分有一部法國影片《我的朋友》藉由訪談不同人物勾勒出一位祖母與其家人之間的相處樣貌,在訪問到祖母本人的片段時祖母提到已故丈夫的往事,丈夫在11歲時就決定要與她共度一生,並且臨終前依然深愛,說「遇見你就是我這一生最美好的事情」。”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看完《最後的馬拉松》的場景,我想寫看完電影的感想,於是問內人看完有什麼感覺,以便作為參考用。 「讓我想到不老騎士。」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