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比專業更專業,跨能才能致勝 | 90

90-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我們一萬小時的努力,贏不了AI一個小時的算力。

本書主要在討論,相對於單一領域的專才,多方探索通才更是成功的關鍵。


1.專才劣勢

贏在起跑點的執著,可能會導致輸在終點!

經過多年磨練的本事,最容易被機器取代!熟能生巧用熟悉模式學習,在未來將無法因應環境驟變!

立竿見影的學習,反而欲速則不達!

要求快速學習成效,經常導致無法深入思考,只流於表面的記憶,卻無法有深度學習。

教育不能只教專業,得培養抽象思考力

需要跨領域思考的習慣,當我們只有專業就,像手中只拿鐵槌,遇到所有問題都會像釘子。不想被機器取代, 更需要的是觸類旁通、批判性思考能力。
當分工越細,會導致思維僵化,而失去變動彈性


2.跨能優勢

後起優勢,造就成功

起步晚並非劣勢,反而造就最後的成功,就像蝦皮原本是做遊戲的公司,了解電商的需求以及不足,利用自身的優勢後來居上。

真正的奇才,皆非刻意練習而來

高手都是多方探索,從中找尋適合的領域,太多規範反而容易扼殺創意。

解決難題,大破大立

善用局外觀點,傻子更容易看出盲點當背景知識愈多元、眼光變寬闊,愈有新見解。

當內行門外漢,才能打破極限

過度專業化,會導致太多侷限、鑽牛角尖、陷入死胡同,就像特斯拉汽車沒有油車的框架,結合各種知識,開創電動車的新路徑。
廣泛經驗、多元涉獵、觸類旁通,維持面對不確定性的能力


3.培養通才

除了有刺蝟的本質,更需要狐狸的習性

我們除了有自己的專長外,更需要像狐狸一樣多嘗試、懷疑、探索,開創屬於自己的道路。

留有休息空間、業餘時光,才有突破

刻意的留有休息時間,讓自有去探索深感興趣的領域,不要過度追求高效率,留有思維代寬,多嘗試突破界線,讓我們努力但不費力

多嘗試與探索

用最短時間快速嘗試,不要求完美的多產,量變會造成質變,不斷迭代進步,獲得長期的成功
跨能在三個領域前25%,更勝於一個領域的頂尖人才。


還在學習寫文章,如果看完覺得還不錯可以收藏、按心、追蹤, 或者有任何可以改善的懇請留言、傳Line (id: 5490904554909045),非常感謝。


Re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B91kSpahs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06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90的沙龍
89會員
188內容數
從走入職場工作,到規劃退休,自由安排人生的旅程。
90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5
1.找到熱情與興趣 用有趣的方式重組構想 我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人生的簡單小事,3的法則。 世界上只有50個人。 好好說自己的故事,學習助人的藝術。 做對的事,而不單是做聰明的事。 找到自己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的交集 拋開別人的期望, 為自己,做做最想做的事, 找到能夠發
Thumbnail
2024/01/25
1.找到熱情與興趣 用有趣的方式重組構想 我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人生的簡單小事,3的法則。 世界上只有50個人。 好好說自己的故事,學習助人的藝術。 做對的事,而不單是做聰明的事。 找到自己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的交集 拋開別人的期望, 為自己,做做最想做的事, 找到能夠發
Thumbnail
2024/01/22
每個生命都只會是自己,也只能成為自己。 1.不同的差異 個性 - 不同 自然界沒有正確答案,重要的是保有自我。 生物演化出個性的存在,不會毫無意義,也不可能不重要。 個性演化出生物多樣性,個性是生物為了存活創造的戰略, 而失去個性的優良馬鈴薯,敵不過病菌而引發了悲劇。 個人風格,源
Thumbnail
2024/01/22
每個生命都只會是自己,也只能成為自己。 1.不同的差異 個性 - 不同 自然界沒有正確答案,重要的是保有自我。 生物演化出個性的存在,不會毫無意義,也不可能不重要。 個性演化出生物多樣性,個性是生物為了存活創造的戰略, 而失去個性的優良馬鈴薯,敵不過病菌而引發了悲劇。 個人風格,源
Thumbnail
2024/01/05
重點不在於你,而在於你的人際關係。 1.認識本色 真誠 最好的自己,就是表現真實的本色,而不是努力表演的你。 你想建立、拓展人脈,從展現本色做起, 用真誠與關心,來催化人脈的成長。 形象 首先,喜歡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與自己溫柔的對話,發現隱藏版的自己。 正向聚焦,負
Thumbnail
2024/01/05
重點不在於你,而在於你的人際關係。 1.認識本色 真誠 最好的自己,就是表現真實的本色,而不是努力表演的你。 你想建立、拓展人脈,從展現本色做起, 用真誠與關心,來催化人脈的成長。 形象 首先,喜歡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與自己溫柔的對話,發現隱藏版的自己。 正向聚焦,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曾經上過功文數學,說是上課其實也不太像,通常都是被帶到像是民宅的小空間裡,不斷地練習一本本的數學題目,只要寫完後就拿個兩個老師幫忙對答案。如果該本完成了,就再拿下一本繼續寫。據說功文數學當初的目的就是要讓小朋友習慣數學,並透過熟能生巧的練習,克服對於數學的恐懼感。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曾經上過功文數學,說是上課其實也不太像,通常都是被帶到像是民宅的小空間裡,不斷地練習一本本的數學題目,只要寫完後就拿個兩個老師幫忙對答案。如果該本完成了,就再拿下一本繼續寫。據說功文數學當初的目的就是要讓小朋友習慣數學,並透過熟能生巧的練習,克服對於數學的恐懼感。
Thumbnail
我們一萬小時的努力,贏不了AI一個小時的算力。 本書主要在討論,相對於單一領域的專才,多方探索通才更是成功的關鍵。 1.專才劣勢 贏在起跑點的執著,可能會導致輸在終點! 經過多年磨練的本事,最容易被機器取代!熟能生巧用熟悉模式學習,在未來將無法因應環境驟變! 立竿見影的學習,反而欲
Thumbnail
我們一萬小時的努力,贏不了AI一個小時的算力。 本書主要在討論,相對於單一領域的專才,多方探索通才更是成功的關鍵。 1.專才劣勢 贏在起跑點的執著,可能會導致輸在終點! 經過多年磨練的本事,最容易被機器取代!熟能生巧用熟悉模式學習,在未來將無法因應環境驟變! 立竿見影的學習,反而欲
Thumbnail
2016當AI人工智慧AlphaGo擊敗了南韓棋王時,世人意識到AI發展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襲來,現在已不是驚訝電腦也會分土豆的年代,而是AI竟發展到有辦法擊敗造物主人類。此新聞一出,世人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專家學者們也提出了各自看法,當未來AI逐漸普及後,重複性高的勞力工作將逐漸被取代。
Thumbnail
2016當AI人工智慧AlphaGo擊敗了南韓棋王時,世人意識到AI發展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襲來,現在已不是驚訝電腦也會分土豆的年代,而是AI竟發展到有辦法擊敗造物主人類。此新聞一出,世人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專家學者們也提出了各自看法,當未來AI逐漸普及後,重複性高的勞力工作將逐漸被取代。
Thumbnail
透過跨能致勝你再也不會有跨領域的困擾,因為跨能致勝就是為了跨領域而生的一本書。書中透過不同領域的案例,告訴我們為何要跨域與跨域重要性,相對於量化學習的刻意練習,這本書更多是從學習的品質與多元性出發,你會知道你不一定是要成為解決問題的專家,但不可以不是跨領域的行家。
Thumbnail
透過跨能致勝你再也不會有跨領域的困擾,因為跨能致勝就是為了跨領域而生的一本書。書中透過不同領域的案例,告訴我們為何要跨域與跨域重要性,相對於量化學習的刻意練習,這本書更多是從學習的品質與多元性出發,你會知道你不一定是要成為解決問題的專家,但不可以不是跨領域的行家。
Thumbnail
你還記得小時候,甚至到了現在,常常有人問起「你未來想做什麼?」嗎?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幻想、白日夢,可以有五花八門的答案,但越長越大,卻讓人越來越感到焦慮不安⋯⋯
Thumbnail
你還記得小時候,甚至到了現在,常常有人問起「你未來想做什麼?」嗎?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幻想、白日夢,可以有五花八門的答案,但越長越大,卻讓人越來越感到焦慮不安⋯⋯
Thumbnail
學習像拼圖,像出遊,像畫圖,像蜘蛛網 今天想整理我讀了五本書的心得: 高手學習、深度學習的技術、大腦喜歡這樣學、超速學習、躍遷 來討論學習這件事
Thumbnail
學習像拼圖,像出遊,像畫圖,像蜘蛛網 今天想整理我讀了五本書的心得: 高手學習、深度學習的技術、大腦喜歡這樣學、超速學習、躍遷 來討論學習這件事
Thumbnail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 作者:David Epstein 分類:自我成長 書說什麼? 我說什麼! 說回到職涯! 這樣的我,下一個十年會是什麼? 推薦
Thumbnail
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 作者:David Epstein 分類:自我成長 書說什麼? 我說什麼! 說回到職涯! 這樣的我,下一個十年會是什麼? 推薦
Thumbnail
AI讓科技加速發展,生活發生質變,但或許更多的不一定是期待,而是被淘汰的恐慌。當我們能做的事情,AI都能做的時候,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還會被就業市場需要嗎?這本比爾蓋茲推薦的書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曙光。
Thumbnail
AI讓科技加速發展,生活發生質變,但或許更多的不一定是期待,而是被淘汰的恐慌。當我們能做的事情,AI都能做的時候,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還會被就業市場需要嗎?這本比爾蓋茲推薦的書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曙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