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飯的起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臺俗生子,三朝或滿月,以糯米蒸飯……。」

「臺俗生子,三朝或滿月,以糯米蒸飯……。」

閱讀前人筆記,常可讀到風俗民情的記載。儘管源流考辨未必真確,至少可備一說。連橫《雅言》便提到「臺俗生子,三朝或滿月,以糯米蒸飯,拌以麻油、豚肉、蝦米、蔥珠,謂之『油飰』」,並且將這「油飰(飯)」扣連上蘇東坡所記的「盤遊飯」。

有趣的是,連橫接著引用的《北戶錄》,甚至對「團油」、「盤遊」輾轉音訛的評論,幾乎就是照抄陸游的《老學庵筆記》:「 按《北戶錄》云:『嶺俗,家富者婦產三日或足月洗兒,作團油飯,以煎魚蝦、雞鵝、豬羊、灌腸、蕉子、薑桂、鹽豉為之』。東坡所記『盤游飯』二字語相近,必傳者之誤。」古人沒有著作權概念,筆記這種文類更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同一件事可能見諸多本筆記。只是好歹評語也稍微改改,或者註明「二字語相近,必傳者之誤」是陸游的意思。當然,陸游的話也難保不是從哪兒抄來的,只是我沒讀到而已。

連橫最後總結說:「 臺灣為閩、粵人聚居之地,故沿其俗;不論貧富,必以此分饋戚友。」不過這是就源流的「源」而論。若改從流變來看,另具一番風味。雞鵝豬羊等葷料差異且不論,最特別是「蕉子(香蕉?)、薑桂、鹽豉」顯然和台式油飯不屬同一路數。其實就算是連橫所記的食材「蔥珠」,我讀起來都覺得有點隔閡,也有時移世異的趣味。

《雅言》原為報紙同名專欄。民國四十七年結集刊印時,序言指出:「時方日化漸厲,華文就微,古都君子,戚然以懼,思漢情濃,因辦《三六九小報》以寄焉。 會先生悵遊歸,見而喜之,撰文為助。既而闢專欄……。」從「日化漸厲」、「思漢情濃」的角度,連橫所謂「故沿其俗」竟彷彿可讀出某種微言大義了。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八月三日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鵲的沙龍
31會員
184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南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0
邱旭伶《台灣藝妲風華》真可套用西方一句妙語:本書寫得又好,又見原創,只是寫得好的地方並非原創,原創的地方寫得不好。
Thumbnail
2024/08/20
邱旭伶《台灣藝妲風華》真可套用西方一句妙語:本書寫得又好,又見原創,只是寫得好的地方並非原創,原創的地方寫得不好。
Thumbnail
2024/08/11
在迪士尼「白雪公主」真人版宣布主演名單後,我就注意到有批評聲浪。​
Thumbnail
2024/08/11
在迪士尼「白雪公主」真人版宣布主演名單後,我就注意到有批評聲浪。​
Thumbnail
2024/08/02
讀《舊唐書.后妃傳》至肅宗張皇后,覺得頗有幾點可說。
Thumbnail
2024/08/02
讀《舊唐書.后妃傳》至肅宗張皇后,覺得頗有幾點可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閱讀前人筆記,常可讀到風俗民情的記載。
Thumbnail
閱讀前人筆記,常可讀到風俗民情的記載。
Thumbnail
說起清末民初廣府飲食景觀,少不了江門太史第。
Thumbnail
說起清末民初廣府飲食景觀,少不了江門太史第。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跟著百靈果神教讀一些書,也讀過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臺灣史新聞,因為題材很生活,文字也通順,所以借來兩天就看完了。是一本平實討論臺灣各樣食物發音起源、烹調方法和料理食材的小書,書中沒有太多描寫食物風味的句子,所以可以晚上讀,吃宵夜絕對是因為自己想吃。 從常見的食物出發是很常民的題材,但作者不說,也很少人這
Thumbnail
跟著百靈果神教讀一些書,也讀過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臺灣史新聞,因為題材很生活,文字也通順,所以借來兩天就看完了。是一本平實討論臺灣各樣食物發音起源、烹調方法和料理食材的小書,書中沒有太多描寫食物風味的句子,所以可以晚上讀,吃宵夜絕對是因為自己想吃。 從常見的食物出發是很常民的題材,但作者不說,也很少人這
Thumbnail
被造神的政治人物面對食慾,本該走下神壇,但他們吃喝什麼、怎麼吃喝、如何請客國宴,往往又成為塑造金身的利器。 一道料理追溯出國愁和家味,是大家需要能作為本土認同的文化原型,悄悄或明白地將自己的認同入菜,來集合同溫層的歸屬感。
Thumbnail
被造神的政治人物面對食慾,本該走下神壇,但他們吃喝什麼、怎麼吃喝、如何請客國宴,往往又成為塑造金身的利器。 一道料理追溯出國愁和家味,是大家需要能作為本土認同的文化原型,悄悄或明白地將自己的認同入菜,來集合同溫層的歸屬感。
Thumbnail
有些人以為,吃不吃生魚片不只是個飲食習慣問題、文化問題,甚至還是個民族尊嚴問題。我那位大陸友人把台灣人喜歡吃生魚片解讀成「日本遺風」,實在「太沉重」啦!我想不管是什麼,都應該先了解歷史再說,因為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它的歷史淵源。
Thumbnail
有些人以為,吃不吃生魚片不只是個飲食習慣問題、文化問題,甚至還是個民族尊嚴問題。我那位大陸友人把台灣人喜歡吃生魚片解讀成「日本遺風」,實在「太沉重」啦!我想不管是什麼,都應該先了解歷史再說,因為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它的歷史淵源。
Thumbnail
閱讀文學,正如同桌共食,永遠不是一段孤獨的旅程。我們都希望坐在對面的人,是一個真正用生命享受佳餚,願意發現人生各種奇妙的美食家。
Thumbnail
閱讀文學,正如同桌共食,永遠不是一段孤獨的旅程。我們都希望坐在對面的人,是一個真正用生命享受佳餚,願意發現人生各種奇妙的美食家。
Thumbnail
交大人社系教授「阿枝」帶我們吃一頓源自童年熟悉的溫暖味道! 歷史學是怎麼和人類學搭上邊?教授的大學生活都在做什麼?一位歷史學家是怎麼養成的,一起關注本期的「編輯約你吃早餐」!
Thumbnail
交大人社系教授「阿枝」帶我們吃一頓源自童年熟悉的溫暖味道! 歷史學是怎麼和人類學搭上邊?教授的大學生活都在做什麼?一位歷史學家是怎麼養成的,一起關注本期的「編輯約你吃早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