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年是個沈默的年,五叔過年前走了。他是父親帶出來的唯一弟弟,也是叔爺爺的獨生子。

三年前的過年,三叔走了,家鄉的堂哥們沒敢讓父親知道。直到過完了年才跟父親說。父親大哭了三天....

三叔是父親在青島準備逃出來時,本來打算帶出來的弟弟,但是十四歲就持家的父親和三叔一走,家裡還有四個寡婦和幾個小孩該如何過日子?父親和三叔討論了一下,三叔就留了下來,父親即帶著叔父唯一的子嗣(五叔)一路逃來台灣....

很寂寞吧!我想....,在那樣的歲月、那樣親的親人一一都走了,歲月只剩漸漸糊模的點滴...

媽媽和五叔無法相處,父親把房子給了五叔,自己搬了出來。種種原因,媽媽始終不準我們家和五叔往來。

十多年前,不知多少人說,上一代的恩怨不要帶到下一代。但是我們始終不親,路上見到也不認得的陌生感

畢業了十多年,四十歲,結了婚、買了房子,異地的工作。家,是個沈默的遠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被討厭的結果總是同樣的——我再一次被送走了。這次,父親把我送到了姑姑家。姑姑家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孩是家中的長女,已經結婚,並在附近開了一家鞋廠。當時,我大約是國小五年級,還在懵懂地成長,而姑姑家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沒有人還需要讀書或帶便當去學校。 然而,我成為了這個家庭中那個被忽視的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我是在一個大家庭里長大的小孩, 家里的小六-最小的一個. 爸爸媽媽在10多年前已去世, 前幾年大家的關係都還緊密. 但由於三哥 離婚.又有疫情, 後來大姐姐又去世了, 兄姐們更少聚在一起了. 又快到端午節了,但是今年也只3個家庭的小聚餐. 心裡很痛. 作為最小的一個, 也很希望家人們可
我們聽過很多離家的故事。爲了愛情離家出走,討厭家庭離家出走,都是因爲意見和家人不合而離家,永遠的離開了。 但是,你有聽過爲了生存而離家嗎?爲了自己的家人,爲了不再貧窮,爲了讓家人更加幸福而離家出走,最後卻從沒有幸福的結果。 這,就是我父親的故事了。
我是一個很膽小的哥哥。 居然還清楚我跟我妹從我原本和爸媽一起,搬到阿嬤房間睡的那晚。記憶中他們什麼東西用丟了,一路到半夜,房間都顛倒了,我爸吼著我媽,我媽回嗆我爸,還是沒有找到(但我事後跟他們求證,他們都沒有印象有用丟東西這件事)。還清楚我還得安慰自己只是暫時的,才肯不情願地過去。不久他們就離婚了
01/08/2015 鄉音 妹妹說: 我最主要來這兒的目的是看看五叔叔,因為照片上他和爸爸很像,我太久沒看到爸爸了,所以一定要來看看和爸爸像的叔叔。   來無鍚的第三天。 午後,他們到了太湖邊,搭船遊太湖,下船前。 五叔叔拉著他,跟他說:千金難買回頭看。   他想起,爸爸不是也曾說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回到小時候的地方,父母不在了,現在是自己另外的家,雖然是個好地方,但人際關係還是拿捏的不好。首先就是稱呼,誰是誰,誰是某某伯叔嬸,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就得報上老爸媽的名字。這種情況,真的很難熱絡起來,還好有幾個好鄰居,明明年紀與我們相差不遠,卻是輩份差一大截,雖然知道是怎麽叫才有禮貌,才不會被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被討厭的結果總是同樣的——我再一次被送走了。這次,父親把我送到了姑姑家。姑姑家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孩是家中的長女,已經結婚,並在附近開了一家鞋廠。當時,我大約是國小五年級,還在懵懂地成長,而姑姑家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沒有人還需要讀書或帶便當去學校。 然而,我成為了這個家庭中那個被忽視的
Thumbnail
前陣子剛過完父親節,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和爸爸一起過節或送禮物呢? 我父親在三年前去世了,我們家一直以來也沒有過節日的習慣,所以我根本沒注意到那天是父親節。 8/8那天,和朋友聊天時,他忽然問我:『欸,DT,你會想你爸爸嗎。』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父親節。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我是在一個大家庭里長大的小孩, 家里的小六-最小的一個. 爸爸媽媽在10多年前已去世, 前幾年大家的關係都還緊密. 但由於三哥 離婚.又有疫情, 後來大姐姐又去世了, 兄姐們更少聚在一起了. 又快到端午節了,但是今年也只3個家庭的小聚餐. 心裡很痛. 作為最小的一個, 也很希望家人們可
我們聽過很多離家的故事。爲了愛情離家出走,討厭家庭離家出走,都是因爲意見和家人不合而離家,永遠的離開了。 但是,你有聽過爲了生存而離家嗎?爲了自己的家人,爲了不再貧窮,爲了讓家人更加幸福而離家出走,最後卻從沒有幸福的結果。 這,就是我父親的故事了。
我是一個很膽小的哥哥。 居然還清楚我跟我妹從我原本和爸媽一起,搬到阿嬤房間睡的那晚。記憶中他們什麼東西用丟了,一路到半夜,房間都顛倒了,我爸吼著我媽,我媽回嗆我爸,還是沒有找到(但我事後跟他們求證,他們都沒有印象有用丟東西這件事)。還清楚我還得安慰自己只是暫時的,才肯不情願地過去。不久他們就離婚了
01/08/2015 鄉音 妹妹說: 我最主要來這兒的目的是看看五叔叔,因為照片上他和爸爸很像,我太久沒看到爸爸了,所以一定要來看看和爸爸像的叔叔。   來無鍚的第三天。 午後,他們到了太湖邊,搭船遊太湖,下船前。 五叔叔拉著他,跟他說:千金難買回頭看。   他想起,爸爸不是也曾說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回到小時候的地方,父母不在了,現在是自己另外的家,雖然是個好地方,但人際關係還是拿捏的不好。首先就是稱呼,誰是誰,誰是某某伯叔嬸,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就得報上老爸媽的名字。這種情況,真的很難熱絡起來,還好有幾個好鄰居,明明年紀與我們相差不遠,卻是輩份差一大截,雖然知道是怎麽叫才有禮貌,才不會被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