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益氣、強腰膝,厚腸胃、止瀉:栗子
板栗,雖然主產於中國大陸,近年來也常見韓國進口的栗子,但是,秋季是台灣「黃金板栗」的成熟結果期。
栗子,在中醫素有〝腎之果〞之稱。
《本草綱目》記述:「栗氣溫,無毒,益氣厚腸胃,令人耐饑。治腎虛,腰腿無力,療筋骨斷碎」,又說「栗子玉果屬水,水潦之年則果不熟,類相應也。有人內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顆,頓愈」,「栗可治腎虛,倘腰腳乏力,日食十餘粒,並以豬腰煮粥助之,久必強健」。也記載了宋代蘇東坡於詩詞中寫道的「老去身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此得食栗之訣也」。
傳統市場常見〝糖炒栗子〞攤位;本土包粽子,栗子也是不可或缺食材;秋冬熬雞湯,加入栗子補益可增美味;著名的〝佛跳牆〞中栗子也是主要食材。
《本草綱目》中提到:「風乾之栗,勝於日曝,而火煨油炒,勝於煮蒸。仍須細嚼,連液吞咽,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致傷脾矣。」〝烤〞、〝炒〞是烹煮栗子的好方法,古時,則運用風乾生食的方法養生,治療腰腿酸痛、腎虛,活血以保養筋骨風痛,是老年人養生好食。但栗子不可多食,特別是孩童
,因消化力較差不適合多食,易氣滯脹氣。便秘、感冒、腹脹時也不宜食用。
介紹兩道栗子食補,一甜一鹹:甜的是杭州名菜〝桂花鮮栗羹〞,鹹的是〝五香栗子〞(以中藥材八角、桂皮、茴香加鹽同煮)。相傳唐朝時,中秋明月夜,杭州靈隱寺的火頭僧德明,輪值燒栗子粥,剛好遇桂花飄落,粥清香撲鼻,味道甜美,從此以後,加桂花的鮮栗粥成為名點,後來又經過改良,加入當地西湖的藕粉,易粥為羹,將秋季盛產的栗、藕、桂花香氣巧妙地融合。
附註:現代西醫營養學研究,栗子中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核黃酸,與一般果類罕見的維生素E,有助於抗衰老、改善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預防中風;豐富維生素C則能維持牙齒、骨骼、血管肌肉功用,可預防骨質疏鬆、筋骨疼痛、乏力等。中醫則認為栗子可養胃、健胃、補腎強腰、活血止血、止瀉(延緩老化,改善腎膀胱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