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挽回的翻譯錯誤~音譯

2023/08/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白金漢宮」和「貝克漢」,但有人知道這翻譯是錯誤的嗎?


圖片來源:Britian Express

圖片來源:Britian Express


白金漢宮的原文是Buckingham Palace,貝克漢原文是David Beckham,但英式英文中的h 是不發音,因此念的時候不會有 ham (漢),只有 am (安或恩)。也就是說,正確來說,Buckingham Palace應該翻成「白金宮」或「白金恩宮」,David Beckham應該翻成「貝肯」。


圖片來源:ABC News Spain

圖片來源:ABC News Spain


但如果我在書中或文章中寫「白金宮」和「貝肯」,應該沒有人知道是在指誰,因此遇到這種應該都只能將錯就錯。

有趣的是,這種錯誤有機會不再重複,例如所謂的環保少女Greta Thunberg。

圖片來源:The New Yorker

圖片來源:The New Yorker


Thunberg 是瑞典人,因此發音並非原本中文新聞媒體會翻譯的「桑伯格」,幸好在網路時代,修正的速度很快,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不應該用英文拼音來翻譯,而是應該依據瑞典文發音,翻成「童貝里」。這種修正的態度是翻譯工作者所樂見的,也省去之後翻譯的兩難。

不過這種「進步」卻不是線性的,雖然有人指出《歐本海默》的演員 Cillian Murphy,的發音應該是 "ki-lian",而非"ci-llian",也就是應該翻成「基尼墨菲」,但中文媒體還是全部翻成「席尼墨菲」,但這例子比較特殊,因為從外媒報導看來,連很多英語母語人士也都會唸錯。

圖片來源:Vanity Fair

圖片來源:Vanity Fair

總而言之,有些音譯上的錯誤還來得及改正,但像「白金漢宮」和「貝克漢」這種錯誤,大概就只能繼續流傳千秋萬世了,因為即使有翻譯工作者「大膽」改正,也無力回天。

所謂翻譯,應該是要依據原文,只是我們太常以英文,甚至是美式「英文」來當作「原文」,大部分當然不會有什麼問題,但類似以上所舉的例子,就會比較危險。

圖片來源:自己

圖片來源:自己



這是音譯的部分,另一個是意譯錯誤的例子,我曾於談《野犬傳命》(Wild Dog Dreaming)翻譯的文章中討論過 "dreaming" 一詞翻譯的問題,這牽涉的就更錯綜複雜,還包含語意、文化意義方面理解的差異。

所以才會有人說,翻譯工作其實是語言與文化工作,而且有時在選擇該如何翻譯時,無論是必須改正還是創新,還必須在自己原本的文化中成為異類。

但異類就異類吧,我異類我驕傲LOL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翻譯人森的滋味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
96會員
339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